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天下枭雄 >

第187章

天下枭雄-第187章

小说: 天下枭雄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丽华将萧后扶起,杨广痛心疾首道:“若不是朕子嗣单薄,朕必将他处死,陈尸闹市以明国法,杀了他,朕就只剩幼子,还不知能不能成人,纵有逆子,也逼使朕不忍下手,你们去吧!让朕再想想,该怎么处置他。”
  杨丽华将萧后扶出御帐,杨丽华低声道:“皇后放心吧!至少齐王能活下来了。”
  萧后喜极而泣,向杨丽华拜谢,“多谢皇姊求情,妹妹铭记于心!”
  “走吧!不要打扰陛下了。”
  萧后低低叹了口气,跟着杨丽华走了。
  一个时辰后,杨广下达了圣旨,削去杨暕齐王之爵,改封晋陵王,软禁齐王旧府,命虎贲郎看守,妃姐赐死,其女年幼,交皇后抚养,将乔令则、陈智伟以及晋阳宫监王坚等人斩首,齐王幕僚皆发配岭南,齐王府长史柳謇以失职之罪被削职为民。
  次日,杨广圣驾抵达了京城,在进京之前又下了一道旨意,以举报齐王有功,云定兴免其旧罪,封太府寺丞,京兆少尹崔伯肃升任京兆尹。
  而杨元庆安置流民,稳定京城局势有功,加封银青光禄大夫,赐美宅一座。
  就在此时,日本倭王多利思比孤派使臣小野妹子率三百人入大隋朝贡并学习佛理及中原文化,杨广大喜,立刻命礼部尚书杨玄感为迎接使,赴江都郡迎接日本使臣一行进京。
  而这个时候,杨元庆已到了谈婚论嫁之时。


卷八 凌云健笔意纵横 第五十四章 西域战略
  随着京城局势渐渐稳定,杨广的十二卫军又重新掌控了京城,东宫六率府兵甲入库,士卒归营,又和从前一样,东宫之官开始清闲起来。
  这天上午,彤云密布,天空阴沉,一场让人期盼了很久的雨眼看就要下了,杨元庆在一名宦官的引领下,匆匆走进了宣政殿,走到偏殿广场台阶前,宦官笑道:“杨将军请稍候,咱家去替你禀报。”
  “多谢公公。”
  杨元庆站在台阶下等候,不多时,台阶上传来侍卫高喝:“圣上有旨,宣杨元庆觐见!”
  杨元庆迅速整理一下衣冠,快步走上台阶,跟随两名宦官向皇帝的御书房走去。
  御书房内,杨广在忙碌地批阅积压的奏折,今天是他回宫的第二天,事情异常忙碌,这时,一名宦官走进房间低声禀报:“陛下,杨元庆来了。”
  “宣他进来!”杨广忙得连头都抬不起,身旁从各地送来的奏折堆积如小山一般。
  片刻,杨元庆走进御书房,躬身施礼道:“臣杨元庆参见陛下!”
  杨广终于放下朱笔,看了杨元庆一眼笑道:“朕的尚方宝剑呢?可以还给朕了吧!”
  “回禀陛下,刚才已经交给符宝郎。”
  “本来昨天就打算召见你,但朕这两天实在太忙,你看看这些奏折。”
  杨广指了指旁边堆积如山的奏折,苦笑道:“不少奏折都是几个月前的,朕也不怪他们,实在是大隋疆域辽阔,传递消息不快,朕在外出巡,其实也是为督促地方官修建道路。”
  杨广这句话倒是说得不错,去年杨广北巡河东河北,为此几十万人开凿太行山,将飞狐陉和太行陉再次加宽,极大地便利了从河东到河北的交通。
  而今年他巡视五原郡,又专门调动数十万人修建了从陇右到五原郡的驰道,这条宽阔平整驰道的修建,使五原郡到长安的时间缩短了整整八天。
  “微臣打扰陛下了!”
  “没什么,朕也要接见官员,不能一直批阅奏折。”
  杨广轻轻靠在御榻上,闭上眼睛,放松紧张的头脑,似乎把杨元庆忘记了,过了良久,他看了一眼杨元庆,这才歉然笑道:“朕忘记了,你求见朕有什么事吗?”
  杨元庆躬身道:“微臣恳求陛下同意,允许臣辞去文官之职。”
  杨元庆现在就担任两个职务,一个是东宫左右卫侍率,另一个是文散官银青光禄大夫,散官只是一种身份,并不管事,但银青光禄大夫却是从三品的高官,当然,散官和职官的品阶并不一定对称,就算散官是一品的光禄大夫,也未必能出任相国,比如杨丽华的女婿李敏,他出任光禄大夫,但他的职官只是太常寺卿。
  散官在某种程度上,更是一种为官资格和资历的体现,所以杨元庆得到银青光禄大夫的散官,这便引起了满朝大臣一片哗然,像裴矩几十年的老臣,他熬到的职官之位也不过是银青光禄大夫,而杨元庆的父亲杨玄感,出仕二十年,也只得到一个正四品的正议大夫,比自己儿子还低一级,这便引起朝官们的普遍不满,近百名朝官上书,要求圣上撤销杨元庆的散官。
  像杨元庆以前封丰州总管,虽然朝中也有不少议论,但更多是惊讶,反对者却没有,因为那是军队的职务,没有涉及到朝官们的利益,而散官则不同,这涉及到朝官们的面子和尊严,所以反对者激烈。
  正是朝官们的激烈反对,使杨元庆感到了巨大的压力,尤其裴矩也劝杨元庆辞去散官,他认为圣上这样封官,对杨元庆并没有好处,反而给他树敌太多,所有人的眼睛都盯着他,使他很多事做不成,一旦他稍微出点差错,就会引发满朝文武的弹劾。
  杨元庆也接受裴矩的劝告,求见杨广辞去文散官之职,“臣资历太浅,从未担任过京官,陛下封微臣银青光禄大夫,臣实在是愧不敢当。”
  “是真的愧不敢当,还是压力太大?”杨广微微笑道。
  杨元庆无奈地笑了笑,“都有一点。”
  杨广又沉思了片刻,其实他这样封杨元庆银青光禄大夫,更多是利用杨元庆来试探朝官的反应,他在去年推行了一系列的大规模改革,包括军队、文官、职官、散官、爵位和勋官,这里面变化最大,同时涉及朝官利益最大的就是散官,职官只是名称改变,但实际上职务并没有升降。
  而散官却是涉及到每个朝官的切身利益,所以在去年改革时,散官改革引起的争议最大,时隔近一年,这种争议声渐渐消失,杨广就想知道,究竟是百官接受了他的改革,还是百官们都已经漠然?
  所以这次杨广便用杨元庆来做一个试探,封他为从三品的银青光禄大夫,结果引起了满朝文武的强烈反弹,这就说明,百官们已经接受了他去年的改革,已把他的改革作为了新的规则。
  这个结果让杨广很满意,其实就算杨元庆自己不提出来,杨广也会找机会把他这个银青光禄大夫之职降一降,别人都不好降,惟独杨元庆好降,哪有儿子的职位比父亲还高的道理?就像当年杨素和杨玄感同为柱国,引来满朝非议,杨玄感只得请求自降一等,有先例在前,杨广找得到借口。
  杨广点了点头,“你父亲只是正议大夫,而你却为银青光禄大夫确实不妥,既然你自己提出来,朕就降你两级,改封你为从四品通议大夫,但这个通议大夫也至少要熬十五年以上的资历,估计还是会有很多人不满,但朕决定不改了,这次平息京城混乱,揭发齐王养私军的阴谋,你立下大功,朕会另外封你。”
  “臣谢陛下之恩!”
  杨广背着手走到地图前,望着土地辽阔的西域,他登基这几年,北部稳定住了突厥,东面打击了契丹和琉球,南面征服林邑,现在他的目光就投向了西部,现在国力强盛,财力雄厚,军队士气高昂,开拓西域的时机到了。
  杨广回头看了一眼杨元庆,微微笑道:“在大利城一战,你其实立下了两大功劳,一大功劳是击溃薛延陀军,守住大利城,扬我大隋国威,而另一大功劳就是你联系到契苾,并使契苾可汗入京接受我大隋册封,成为我大隋藩属,正是契苾的归顺,使朕下定决心开拓西域。”
  杨元庆大概已经明白了,杨广是想让自己出使西域,但这也是他所期盼,大丈夫能为国家开疆辟土,名垂青史,更重要是,只有出去,他才有机会掌握军权。
  他立刻躬身道:“臣愿为陛下分忧!”
  杨广笑了起来,“很好,你果然不负朕之所望。”
  他立刻令道:“把朕的地图搬上来!”
  立刻有十几名宦官从隔壁将一幅巨大木刻地图抬了过来,这是裴矩去年赴西域后,由百余名工匠按照裴矩绘的西域地理图耗时半年才雕刻而成,长两丈,宽一丈。
  宦官们又取来一架巨大的木架,将木雕地图挂上木架,所有人都退了下去。
  杨广对这架地图已经无比熟悉,他用木杆指着地图道:“西域其实是由三大势力组成,西北是西突厥,中间是特勒诸部,而东面则是吐谷浑,在这三大势力中,特勒诸部因为契苾的缘故愿意依附我大隋,以摆脱西突厥的统治,去年裴矩已经奉旨出使西域,已经联络了铁勒各部,但问题是吐谷浑却阻碍了大隋和西域联系。
  吐谷浑不仅占据了西域大片领土,还暗中和西突厥结盟,朕已经得到了启民可汗送来的消息,西突厥处罗可汗和吐谷浑伏允可汗在去年十月结盟,他们约定联合对付大隋,在战胜大隋后,西域铁勒各部归西突厥所有,而河西走廊则归吐谷浑所有。”
  说到这,杨广忍不住冷笑一声,他又将木杆指到了青海西面的一座城池,这里是吐谷浑的都城伏俟城,又道:“所以朕决定在明年御驾亲征吐谷浑,彻底灭了吐谷浑,将大隋的疆域再向西延伸万里。”
  说到这里,杨广又笑着问杨元庆道:“你能想到自己的任务是什么吗?”
  杨元庆沉思片刻道:“臣以为是截断西突厥对吐谷浑的支援之路。”
  杨广抚掌大笑,“不愧是朕的爱将,果然目光深远,很有战略头脑。”
  杨广又指着敦煌以北的一片地域道:“西域一共有四十四国,绝大部分都是臣服于契苾,但有一个关键之国却臣服于西突厥,就是这里!”
  杨广用木杆重重点了点,“这个小国叫做伊吾国(今天新疆哈密),它正好位于西突厥和吐谷浑之间,它臣服于西突厥,去年西突厥和吐谷浑的结盟,就在伊吾国进行,所以朕要进攻吐谷浑,就必须要先攻下伊吾国,断绝西突厥和吐谷浑联系,去年启民可汗已经答应,和大隋联合进攻伊吾国,朕要让伊吾国成为大隋的第一百八十六个郡,伊吾郡,元庆,这个任务,朕交给你了。”
  杨元庆肃然施礼,“臣愿为陛下效劳!”
  “好!朕加封你为左骁卫将军兼玉门道行军总管,与启民可汗联合攻打伊吾国,十天后出发!”


卷八 凌云健笔意纵横 第五十五章 谈婚论嫁
  从皇宫出来,天空已经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尽管雨势不大,但还是令京城一片欢腾,数月滴雨未下,这场雨就弥显珍贵,它就像生命之水,使奄奄一息的树木和土地又获新生。
  杨元庆在一片细雨蒙蒙中回到了自己的新家,杨元庆的新宅位于崇业坊,是一座占地二十亩的大宅,新都落成后,它一直便空置,昨天杨广才把他赏给了杨元庆,正式成为他的家宅。
  昨天傍晚杨元庆才带着九名铁卫搬进去,睡了一晚,一早他便进宫面圣,这宅子里究竟是什么样子,他也没有来得及看。
  杨元庆骑马奔至府门前,却见他门口停着几十辆牛车和马车,满载着各种居家物品,百余人正顶着雨将各种物品搬进府内,让他和几名铁卫都不由有些愣住了,这是谁送来的?
  “公子!”
  留在府中的杨大郎迎了上来,笑道:“这是乐平公主派人送来,已经是第二趟了,第一趟是家具,样样都是最上等的东西,其中有很多贵重物品,真是令人瞠目结舌。”
  他上前低声对杨元庆道:“有一架碧玉屏风,一丈长,七尺高,我悄悄找人去玉店打听,玉店掌柜说这种屏风市面上根本没有,是宫廷之物,就算花十万吊钱也买不到。”
  杨元庆心中感动,杨丽华竟如此用心待他,视他为亲人,虽然她贵为公主,这些物品对她来说算不上,但这种细致周到的关心,是任何物品都换不来。
  这时,一名胖胖的宦官上前施礼笑道:“杨将军,公主让我带句话给你,让你今天有空去一趟她的府邸,她说有重要事情和你谈。”
  “好!我现在就去。”
  他回头吩咐杨大郎,“大郎,我去一趟公主府,这里就交给你了。”
  “将军放心吧!”
  杨元庆调转马头,带着两名铁卫向公主府疾奔而去,……
  杨丽华府邸所在的修文坊和杨元庆的新家很近,就隔一个坊,片刻,杨元庆便赶到了公主府。
  一名宦官将他领到了杨丽华平时起居所在的翠浓阁,杨丽华已早早起来,正站在玉台上喂鸟,她穿着一身柔软雪白的细丝长裙,头发轻披于肩,青丝在风雨中飘扬,尽管她已年过四十,但她高贵的气质和精心的保养使她外表依然保持着青春,肌肤如玉,光洁而细腻,她伸出一只雪白修长的手臂,纤细的手掌展开,几只黄莺在她手掌上争先啄食谷粒。
  这时,几只黄莺忽然受惊,扑愣愣地飞走了,杨丽华也不回头,淡淡笑问:“是元庆来了吗?”
  杨元庆的笑声出现在房间里,“它们为何怕我而不怕公主?”
  杨丽华将谷粒放进露台上的一只小盘里,轻轻拍了拍手掌笑道:“如果你就这样天天喂它们,坚持十年,它们就不怕了。”
  “我可能连三天都坚持不了。”
  杨丽华将头发轻轻扎起,柔声笑道:“你今天去见圣上了?”
  “去了,圣上又交给我一个任务,去西域。”
  杨丽华秀眉轻蹙,眼中闪过一丝不满,“我不是告诉过他,让他放你两个月假吗?怎么又要去西域!”
  杨元庆苦笑一声,“圣上本来是打算让薛世雄将军去,但薛世雄将军被派去晋阳宫仓城大盘查,所以只好让我去了。”
  “这是他的借口!他本来就是打算让你去,上次在榆林郡他就告诉过我,修完汾阳宫就让你去西域,我要求他放你两个月的假,他也答应了。”
  杨丽华无奈地叹了口气,她也知道,若不是事情紧急,圣上不会对自己食言,只得又问道:“那什么时候走?”
  “十天后!”
  ‘十天!’杨丽华心中迅速算了一下,便点点头,“还好,来的及。”
  “什么来得及?”杨元庆不解问。
  “你现在怎么如此糊涂!”
  杨丽华嗔道:“当然是成婚之事,否则我送你那些家什做什么?不成婚,送你一顶帐篷就够了。”
  杨元庆挠了挠后脑勺,连忙歉然道:“其实我昨天还想起这件事,只是今天圣上和我一直谈西域,我的思路还沉浸在西域中,便一时把这件事忘了。”
  杨丽华的声音又柔和下来,“元庆,婚姻是人道之大伦,它其实比你的任何事情都重要,娶妻生子,繁衍后代,你的生命才能延续,你可千万别不当回事。”
  “我知道,上次敏秋的母亲就问我婚事的安排,我说要等公主殿下回来,她是男方主婚。”
  杨丽华摇摇头笑道:“既然把我当长辈,就不要叫我公主殿下,你叫我阿姑吧!和昭儿一样,他不是视你为弟吗?”
  “是!阿姑。”
  杨丽华取出一只金盒,里面都是杨元庆的订婚之物,微微笑道:“婚姻六礼中,纳采、问名、纳吉和纳征在订婚时便结束了,其实只剩下两礼,一个请期,还有最后一个亲迎,对了,还差纳征的聘礼,我明天就派人送去。”
  她从金盒里取出一本黄历翻了翻,欣喜道:“现在好就好在既不是腊月,也不是当梁之年,而且后面几天连续有两个吉日,五月初三和五月初五,我要去裴家商量一下,把日子定下来,你和我一起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