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天下枭雄 >

第160章

天下枭雄-第160章

小说: 天下枭雄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卷八 凌云健笔意纵横 第十一章 花开花落
  只见房间里坐着一个丰姿冶丽俏佳人,不是出尘是谁,她见杨元庆呆呆地望着她,不由嫣然巧笑,“才两年不见,就不认识我了么?还是有了新人,就把旧人抛之脑后?”
  “妞妞!”
  杨元庆眼睛里射出复杂而深刻的感情,他做梦也没有想到,会在这个辽东小城遇到分手两年的她,这一刻,杨元庆的心乱成一团,重逢的欢喜、负诺的愧疚、意外的茫然,七八般滋味一起涌入他心头。
  “元庆,别傻站在那里,坐下吧!”
  出尘声音轻柔,笑容如水,这种熟悉而亲切的感觉使杨元庆又仿佛回到了少年时代,他们坐在小桌前,妞妞总喜欢装出婶娘的口气,‘你又没洗手,先去洗手再吃饭!’然后等他一走,她便笑嘻嘻地占了他的位子。
  这种亲切的感觉使杨元庆的眼睛都有点湿润了。
  杨元庆坐了下来,一别两年,她眉眼间已经成熟了很多,少女的青涩已经在她身上看不见了,多了几分英姿飒爽之气,但她笑容里又充满了女性的娇媚。
  她的头发扎成一个发髻,这是刚刚出嫁的发式,使杨元庆心中一阵黯然,一种莫名悲伤涌入心头,他强颜作笑,“怎么一个人来冰天雪地的辽东,你的心急的新新郎呢?怎么不介绍给我认识……认识?”
  说到最后,他声音都有点颤抖起来,出尘冷冷地瞅着他,本想再狠狠刺激他一下,但她能体会到他此时内心的伤感,她的心软了下来,便抿嘴一笑道:“我的新郎?我的新郎不就坐在我面前吗?”
  这句话使杨元庆的鼻腔猛地一呛,一股辛辣的酸楚充盈他的眼中,他不愿出尘看见自己的软弱,别过头去,心中的愧疚和感动竟使他有一种想哭的感觉。
  出尘温柔地握住了他的手,轻柔地笑道:“那么冷血强硬的男儿怎么一下子变得如此多愁善感,你是大将军了,就应该拿出大将军的气度,和我好好说说话,不好吗?”
  杨元庆的心也渐渐平静下来,他也笑了笑,恢复了常态,“只是没想到会在大年除夕遇见你,很有一种过年的感觉。”
  他回头看了一眼,见所有的人都不见,不由笑骂道:“这帮混蛋,居然串通起来骗我,看我怎么收拾他们。”
  虽然笑骂,心中却很高兴,这帮家伙很识时务,绿茶有大功,红娘的功劳,他现在终于明白绿茶那些古怪的行为是什么原因了。
  出尘嫣然一笑,给他倒了一杯酒,“猜猜我来见你的原因。”
  “除夕吗?”杨元庆笑道。
  “不是!”出尘笑着摇摇头。
  “那我可猜不到了。”
  “你啊!真的忘记了。”
  出尘叹息一声道:“明天元日是你十八岁的生日,你忘了么?”
  “啊!”杨元庆一下子愣住了,他真忘记了。
  生日在隋唐之前,鲜有人庆祝,仁寿三年,隋文帝下诏,令天下人要在生日这天‘断屠’,已报父母养育之恩,庆生日之风便渐渐在民间兴起,贞观十七年,李世民也对近臣说:‘今天是朕的生日,俗间以生日可为喜乐,在朕情,翻成感恩……’
  虽然在官方,生日是感恩父母之意,但民间却把生日当做一种喜庆,是属于自己的节日。
  出尘神秘地笑了一下,“你等着,我给你一样东西。”
  她起身走了出去,片刻,她端来一只大碗,热气腾腾,放在杨元庆面前,“这是我亲手做的汤饼,放有酥乳,这是辽东风俗,其实我家乡也是吃汤饼,我们是用笋尖和莼菜配汤,反正是不能吃肉,嗯!还热呢,快趁热吃吧!”
  她取一只小碗,给自己也倒了一点,把一大碗都推给杨元庆。
  杨元庆低头默默地吃饼,热气腾腾扑面,使他的眼睛都有点朦胧了。
  这时,店主人送来了十几盘清爽小菜,就是没有肉食,杨元庆一日不可无肉,他无奈地苦笑道:“我应该是明天才断屠吧!”
  “我们家乡的规矩是断屠前后三日,既然是我给你庆生日,那就要按照我的规矩来。”
  出尘小嘴一撅,綳着脸把菜都推到他面前,“喝酒可以,肉就免了,谁让你的生日正好在元日。”
  杨元庆只得端起酒杯将酒一饮而尽,酒还不错,是辽东有名的青梅酒,他又喝了一杯酒,便问道:“婶娘呢,她怎么样?”
  “你还算有点良心,记得问问我娘,我娘冬天住在吴兴老家,夏天去南华宫,现在应该在老家,她收养了几十个孤儿,整天就愁钱不够用。”
  “钱我有,等会儿我让绿茶拿一袋明珠给你,你替我给婶娘,算是我孝敬她的心意。”
  “你为什么自己不去给她,我娘一直在惦念你。”
  杨元庆无奈地叹了口气,“我一时一刻都停不下来,想去看望她,就是没有时间,说实话,我真想去江南看一看。”
  出尘摇摇头,便转开了话题,“元庆,你还记得菲儿吗?小时候和我一起玩,刘二婶的女儿。”
  “我记得的,她应该成婚了吗?”
  “哎!我在洛阳遇见她了,她生了三个孩子,和丈夫开了一家小酒肆,看着她抱着小女儿,乖乖巧巧,很的羡慕。”
  “那你也可以生一个。”
  “去你的!”
  ……
  吃完除夕诞宴,天已经黑了,杨元庆牵着无尘的手,在街道上慢慢走着,天又下起了小雪,他们的皮靴踩在雪地上‘咯吱!咯吱!’作响,空气寒冷而湿润。
  “出尘,你好像不像从前那样怕冷了。”
  “嗯!我在南华宫调养了半年,感觉比从前血气充足不少,如果不是太严寒,应该没有问题。”
  “出尘,跟我去五原郡吧!”杨元庆沉默了片刻道。
  尽管难以开口,杨元庆还是说到了正题,今天到现在,他们压根就没有提到两人以后的事情,一直谈论小时候的趣事,但有些事情杨元庆不得不面对。
  “我若去了,她怎么办?”出尘平静地问道。
  杨元庆沉默了,他无言以对,出尘却牵着他的手柔声道:“我见过敏秋,她是个温柔贤惠的好姑娘,她会是你的好妻子,而且你和裴家联姻,我并不怪你,我只怪我自己,这两年我只顾自己出去闯荡天下,把你忽略了,没有考虑你身无亲人的孤独,元庆哥哥,你尽管去娶敏秋,我……没有任何怨言。”
  出尘再也克制不住内心的悲伤,声音哽咽起来,杨元庆心中疼痛异常,他转身把出尘紧紧搂在怀中,出尘伏在他怀中,泪如雨下,女人被负心的悲伤和痛苦都在此时随着泪水一起倾泻出来。
  杨元庆心中只有万分歉疚,心中纵有千般爱怜,此时也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是紧紧搂着她,生怕她又突然消失,等出尘的情绪稍稍平静,杨元庆低头亲吻她的额头,在她耳边低声道:“你也是我的妻子,你们两个我都要娶。”
  出尘浑身一震,抬起头呆呆地望着杨元庆,“元庆哥哥,你……”
  杨元庆点了点头,“我知道,我只对你说,今上树敌太多,不恤民力,天下迟早会大乱,而且这一天已经不远,这也是我为何要和裴家联姻的原因,你要相信我,等我成功的一天,我会把所有欠你的,统统补给你。”
  出尘低低叹一口气,摇头道:“元庆,你其实不明白我的心,我真的不稀罕什么名份,我只是眼睁睁看着自己所爱的人娶了别的女子,我心中难受,觉得委屈,但我心里也明白,我的性格太刚烈,看不惯的事情我就容不下,做你的妻子,我会拖累你,可见你娶了别人,我心中又痛苦,连我自己都很矛盾。”
  杨元庆一惊,“妞妞,你还要离开我吗?”
  出尘笑了起来,伸出手臂搂住他脖子,亲了亲他的下颌,眼波盈盈道:“因为是你十八岁的生日,所以我来见你,但我还是要走,去做我的事,等有一天,我累了,想回到你身边,元庆哥哥,不知那时你还要不要我?”
  杨元庆低下头,灼热地吻住了她那柔软丰腴的嘴唇。
  ……
  夜已经两更过了,杨元庆辗转反侧,怎么睡不着,脑海里都是出尘俏丽的容颜和风姿卓越的倩影,他几次想去她的房间,但他最终还是没有这个勇气。
  门吱嘎一声开了,一个高挑而苗条身影进入他的房间,元庆心中一惊,随即一种轰然的狂喜从他心底涌起,她来了。
  一对柔软的玉臂绕住了他的脖子,她在耳边喃喃低语,“负心郎,我以为你会来找我。”
  “我想,可是我不敢!”
  “你为什么不敢,你怕承担什么?”
  出尘目光如宝石般明亮,羞涩中又饱含着期待,黑暗中,她就像一朵初绽的花朵,娇媚、新鲜、柔美,花芯放射着异彩,她的心扉已向他彻底敞开,她没有后悔,她在等待着一生中最幸福时刻,在这除夕,在这一年中的最后一天,是她等待已久的洞房之夜。
  她吻上了他的唇,细腻的、充满了芬芳的吻,丁香般的舌尖在暗示她的新郎,杨元庆全身的血液开始沸腾,炙灼他的双唇,他的呼吸变得猛烈而急促,紧紧地拥抱着她苗条而柔软的身体,嘴唇微微张开,贪婪地呼吸着她那令人陶醉的香气。
  “傻瓜,你真不明白我为何来辽东找你吗?”
  她吹气如兰,声音里带着爱恋中女人特有的娇痴,“早在大利城,我就该是你的新娘了,我的发髻为你而结,就为了今夜。”
  “噢!……妞妞。”
  ……
  天渐渐亮了,杨元庆身边的佳人已去了,他叹息一声,心中无比失落,一夜恩爱,却始终留不下她的人。


卷八 凌云健笔意纵横 第十二章 北巡讯至
  冬去春来,天气又渐渐暖和了起来,又是一年过去,时间已经到了大业四年三月,仲春时节,边塞格外生机盎然,白云悠悠,蓝天如洗,一望无际的草原上长满各种色彩艳丽的野花,姹紫嫣红,在风中摇曳。
  而在大利城外却是另一种景象,一排排的蒲桃棚架延绵十几里,嫩绿的早苗刚刚爬上木架,占地数万亩的棚架上变成一片嫩绿的海洋,蔚为壮观,数十条沟渠引来黄河水,灌溉这片极为适合蒲桃生长的肥沃土地,大利蒲桃在两年前的秋天已经大获丰收。
  更是在去年酿出了第一桶蒲桃酒,杨元庆进贡皇宫,令皇帝杨广大为赞赏,亲自命名为大利蒲桃酒,得到皇帝赞誉,大利蒲桃酒立刻身价倍增,和高昌蒲桃酒一样价格畅销两京,成为大业三年最引人瞩目的事件,大隋王朝已经能酿出自己蒲桃酒。
  这天中午,一队使者在无边无际的蒲桃园大道上向大利城方向疾奔,为首年轻官员勒住了战马,惊讶地望着这片无比辽阔的蒲桃园,对身后几名随从笑道:“原来大利蒲桃酒的蒲桃是从这里种出来的,今天算是亲眼看见了。”
  一名随从笑道:“裴使君,说不定杨总管就在这片蒲桃园中,咱们可别又走岔了。”
  年轻使者便是裴矩的长孙裴晋,今年二十余岁,出任礼部员外郎,这次是奉命出使五原郡,通知杨元庆,大隋皇帝即将来五原郡巡视的消息,他先到九原县,却得知杨元庆去大利城去了,只得再次赶来大利城。
  裴晋点点头,手下说得有道理,他向四处张望,只见一名老者正在修剪蒲桃早苗,他便翻身下马,上前躬身施礼道:“老丈,我们是从京城而来,想找杨将军,请问杨将军在蒲桃园里吗?”
  老者呵呵笑道:“年轻人,我们这里有两个杨将军,一个是大利城守将杨将军,还有一个是我们丰州总管杨将军,你找哪位?”
  “我找杨总管。”
  “上午他还在蒲桃园里视察,估计这会儿,回大利城了吧!”
  “多谢老丈!”
  裴晋听这老者竟是关中一带口音,又好奇地问道:“老丈是关中人吗?”
  老者点点头笑道:“我是雍县人,两个儿子都在这里从军,所以我和老伴也迁来了。”
  老者指着周围用篱笆围起的一片蒲桃园道:“你看,这周围百亩蒲桃都是我种的,我一年能挣上千吊钱,在雍县种田,一年百吊钱就到顶了。”
  “老丈不用交税吗?”裴晋惊讶地问。
  “我两个儿子都从军,我自然就免税了,不光这百亩蒲桃园,我还有十亩桑麻田和二十粮田,一年我还可以买给县衙十石粮食,这种日子从前在关中是不敢想象的。”
  “多谢老丈了!”
  裴晋施一礼,翻身上马,带领随从向大利城方向疾奔而去。
  ……
  大利城后山的石窟原本是凿来藏身之处,现在却变成了大利城的酒窖,这些洞窟里终年保持着一种较为阴凉的温度,是存放蒲桃酒最理想的场所。
  石洞内,大利县县令杜如晦正陪同着杨元庆视察这些酒窖,一桶桶前年和去年酿制的蒲桃酒整齐地码放在巨大的岩洞中,足足有上万桶之多。
  “我们去年没有存放就直接上市,说实话,口感和香醇都比高昌蒲桃酒差很多,若不是圣上金口御封,也根本卖不了那么高的价格,今年我准备把价格降下四成。”
  杜如晦有些担忧道:“如果价格降下来了,会不会让人觉得我们蒲桃酒不如高昌蒲桃酒好,要知道,很多人就是看价格,以为价格约高,酒品就越好。”
  杨元庆摇摇头笑道:“你没有明白我的意思,我的意思是说,最终售价不变,但卖给各大酒肆的价格下调,让利给他们,这样他们有利可图,会更多卖我们的酒,让那些粟特商人无利可图,他们就不会向大隋贩酒,过几年后,人人都知道有大利酒,却不知有高昌酒,这样,就会吸引更多的人来五原郡种蒲桃,河套地区的人口就会越来越多,人口增加,河套地区就会繁荣起来。”
  旁边杨思恩眉头一皱道:“将军,河套地区能承受这么人口吗?”
  杜如晦笑了起来,“思恩多虑了,现在整个河套地区才五万多人口,你知道汉时河套地区有多少人吗?汉元始二年有记载,当时河套地区共设立了九十个县,三十余万户,人口一百四十六万余人,现在还差得远呢!”
  杨元庆点点头,“杜县令说得对,关键是要获得朝廷的支持,圣上很快就要巡视五原郡,我们要趁这个机会争取到圣上对五原郡的支持,这也是我来大利城的原因,我们必须要准备充满,每一个细节都要考虑周到。”
  说到皇帝巡视,杜如晦又忧心起来,皇帝巡视一般都要地方献食,如果是几十人几百人倒没有问题,但当今皇帝巡视都是几十万人,百官、后宫、数十万军队,一个郡根本就负担不起,前两年去江南巡视,连江南那些富庶的郡县都喊吃不消,更不用说五原郡这样人口稀少的郡县。
  杜如晦正想和杨元庆商量一下献食之事,就在这时,外面传来士兵的禀报,“杨总管,朝廷使者来了,要立刻见你。”
  杨元庆笑着对众人道:“刚说朝廷,朝廷就来人了。”
  他又回头问:“使臣在哪里?”
  “已经到了,在县衙等候!”
  杨元庆点点头,对杜如晦和杨思恩道:“走吧!一起去见使者。”
  众人下了石洞,片刻便来到了县衙,杨元庆走进房间便一眼看见了裴晋,他不由笑了起来,“原来是你!”
  裴晋是裴敏秋的堂兄,和杨元庆见过几次,裴晋拱拱手笑道:“元庆,让我好找!”
  这时,杜如晦也走了进来,一下子愣住了,裴晋愣住了,随即两人哈哈大笑,紧紧拥抱在一起。
  杜如晦在肩窝捶了一拳,笑道:“你这家伙,来大利县居然不说一声。”
  “惭愧啊!克明兄,我竟然不知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