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天下枭雄 >

第128章

天下枭雄-第128章

小说: 天下枭雄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能和阴山飞将并肩作战。”
  杨元庆笑起来,“契苾有如此智慧、勇猛的继承人,契苾必然会兴盛,我完全可以代表丰州总管答应契苾,丰州隋军愿意与契苾结盟。”
  契苾烈伸出手掌,杨元庆也伸出手掌,两人重重一击,“我们一言为定!”
  ……
  鱼俱罗的薛延陀形势报告历时一个多月,经朝廷层层批转,终于摆在了隋帝杨广的御案之上,此时已是大业元年正月初十,离上元节还有五天。
  鱼俱罗的报告并没有引起朝廷的重视,因为一切都没有发生,只有鱼俱罗的一种推测,没有说服力。
  杨广细细地批阅鱼俱罗的丰州形势报告,他很关心丰州的情况,不仅丰州是对突厥的最前方,而且丰州还有一个他所关心的爱将,他很想知道杨元庆的情况现在如何?
  报告中,鱼俱罗指出薛延陀避雪灾南迁到阴山以南,不断派出小股游骑入丰州地界袭扰,其中薛延陀可汗的儿子被杨元庆所杀,薛延陀很可能会在开春前大规模进攻丰州,鱼俱罗要求朝廷增兵丰州,防御薛延陀的大规模进攻。
  杨广眉头皱了起来,这些年他只顾考虑突厥的情况,却没有留意铁勒诸部,这个薛延陀的名字,他只在杨元庆的哈利湖一战中有所耳闻,其他情况竟一无了解。
  他放下报告想了想,立刻令道:“速宣长孙晟来见朕!”
  一名宦官立刻跑去宣旨,杨广又继续看鱼俱罗的报告,这时,在报告后面,鱼俱罗短短的一句话吸引了杨广的注意,他一下子坐直身子,仔细看这句话。
  ‘臣和大利县令杨元庆商议,大利新县诸县吏人选,决定以县考录用方式招募丰州及附近州县才俊之士,学而优则仕。’
  报告中的这句话引起了杨广的极大兴趣,甚至超过了对薛延陀的关注,‘学而优则仕’,这句话杨元庆给他说过,当时指的是武举,‘武而优则仕’,现在又改用到文官。
  在这句话的下面划有重重一条横线,礼部尚书牛弘在旁边有批语,‘武将说文,不伦不类’。
  杨广忍不住笑了起来,他当然知道,这个所谓大利县考其实是杨元庆的主意,只有他才想得出这种点子,不过大利县考,他很喜欢,他倒很想看一看,这个大利县考会有什么样的结局。
  这时,宦官在门口禀报,“陛下,长孙将军来了。”
  “宣他进来!”
  片刻,长孙晟快步走进御书房,躬身行礼,“臣长孙晟参见陛下!”
  杨广将鱼俱罗的报告递给他,“长孙爱卿,你先看一看再说。”
  长孙晟现在仍然担任突厥使,拥有对突厥的发言权,他看了一遍报告,便笑道:“这应该是达头消亡的后续影响,西突厥内部争权,新可汗处罗残暴,西突厥治下的铁勒诸部趁机脱离突厥独立,这个薛延陀和契苾是西部铁勒最强大的两个部落,薛延陀大酋长乙失钵是出了名的护短和心胸狭窄,杨元庆上次已在哈利湖杀了他的一个儿子,这次又杀死他的另一个儿子,恐怕此人不会善罢甘休,微臣以为,鱼俱罗将军的担心很可能会成真。”
  杨广背着手在房间内走了几步,他又问道:“薛延陀有多强的实力?”
  “可战之兵大概有二十万之众,不亚于启民可汗。”
  杨广略略倒吸了一口冷气,二十万之众,如果进攻丰州,这会给丰州带来巨大的损失,他的心中不由忧虑起来。
  长孙晟明白杨广的担忧,便微微一笑道:“陛下也不必太担忧,薛延陀和契苾的关系一向恶劣,还有西突厥在后面施压,它不敢真正的大举进攻隋王朝,我估计他只是报私仇,进攻大利城,大隋王朝,他绝对不敢真正招惹。”
  杨广点了点头,“虽这样说,但朕还是不太放心,经营丰州是我大隋稳定北部边疆的重要举措,绝不能让薛延陀毁了大隋经营丰州的计划,朕还是决定增兵。”
  说到这里,杨广又想起刚才长孙晟的话,便问道:“契苾又是怎么回事?”
  “回禀陛下,契苾是天山疆域最重要的部落,实力强大,如果陛下欲开拓西域,可以考虑和此部落加强往来。”
  杨广眼中若有所思,开拓西域一直是他的强烈愿望,将大隋赤旗插到天山,只是他刚刚即位,还顾及不到遥远的西域,但确实可以先联络西域部落,到时自然就水到渠成。
  杨广看了一眼长孙晟,便笑道:“朕想派重臣出使西域,联络西域部落,长孙爱卿认为谁合适?”
  长孙晟听杨广这样说,明显就是排除了自己,他想了想便道:“臣推荐裴矩!”
  杨广笑道:“和朕想到一起去了,先帝临终前也给朕说过,裴矩是开拓西域可用之大才。”
  杨广随即令道:“宣户部侍郎裴矩觐见!”
  “陛下,如果没有什么事,臣告退!”
  杨广点了点头,“去吧!朕再考虑考虑丰州之事。”
  长孙晟退下去了,杨广又拿起鱼俱罗的奏折仔细看了两遍,沉思良久,他终于下定决心,对侍诏学士道:“传朕的旨意,调灵州两万大军疾速赴丰州备战,听从丰州总管鱼俱罗调遣,另赏赐鱼俱罗玉如意一只。”


卷六 葡萄美酒夜光杯 第二十一章 京城来人
  在阴山隘口全歼五千薛延陀军队后,杨元庆便和契苾烈在阴山分手,一晃已经近半个月过去了,此时已是一月下旬,草原上已不再像前段时间那样寒冷,空气中已有了一丝春天的气息,冰雪还没有融尽,但草原上覆盖的雪已渐渐薄了。
  再过半个月,黄河就要解冻了,这就意味着大战即将来临。
  大利城内依然是一片热闹的景象,内城修筑逐渐进入收尾期,上万名从延、原、庆、灵等州重金招募来的工匠正忙碌地修筑城池,大利城的军民也一齐上阵,出力共筑城墙,运沙、搬木、从远处开采石料,内城上下异常忙碌。
  城门口,一队由数百辆平板车组成的粮车正缓缓入城,车上满载粮食,杨元庆正好巡视在城门口,他连忙命士兵让路。
  “杨将军!”
  押粮官飞马上前给杨元庆施礼,“卑职参见杨将军!”
  押粮官是丰州仓曹参军事,叫赵子武,主管丰州军粮,外号被称为粮神,在丰州任职已有四五年,和杨元庆非常熟悉。
  杨元庆回礼笑道:“赵粮神,这次给我们大利城运来多少粮食?”
  “鱼总管说大利城要备战,命我送一年的粮食,十万石粮食,我已经不知跑了多少趟,腿都跑细了,杨将军可要好好补偿我!”赵子武故作埋怨道。
  杨元庆呵呵一笑,“我从薛延陀那里缴获了大群战马,我送你二十匹马,你自己去挑,挑到宝马是你的。”
  赵粮神大喜,也顾不上和杨元庆说话,调转马头便奔去挑马,杨元庆迅速给身边一名旅帅使了个眼色,旅帅会意,立刻掉头追了上去,从薛延陀那里缴获的战马一共有二千五百匹,杨元庆已经事先从里面挑选出几百匹上等骏马,那是他留给自己的,准备用来组建自己的亲兵队,可别真被赵粮神挑走了。
  这时,后面发一声呐喊,又有大队运货平板车过来,运木材的马车要进城,马车上是巨大的木料,这是用来造投石机,大利城头上一共部署了二十架投石机,但明显不够,杨元庆决定加到五十架,内城墙上也要部署。
  运木头的民夫见前面粮车停滞不动,在后面便急喊了起来。
  杨元庆连忙粮车速行,他骑马在工地视察筑城进展,修建内城是他重中之重的大事,必须在二月来临前全部修筑完毕。
  他立马在一片空地上,注视着头顶上正缓缓落下的吊桥,内外城之间的吊桥已经修好,正在反复试验,只要吊桥完成,整个内城墙的修筑也就差不多了。
  他的目光又投向城墙,内城上像蚁群般忙碌的工匠,这些工匠大多年轻力壮,肌肉发达,足有上万人之多。
  一群石匠从他身边有说有笑走过,石匠们身上那种古铜色的腱子肉在阳光下闪烁着光泽,杨元庆心中涌起一个念头。
  “将军,刚刚得到消息,九原城的军民下午就能抵达。”杨思恩催马上前禀报道。
  九原城虽然也是石城,高大坚固,但那边兵力不多,城内住的基本上是军户,如果薛延陀真是十几万大军来攻,九原城抵挡不住,杨元庆便命令九原城的一千驻兵和所有军户全部迁来大利城。
  他一直很担心九原城军民现在的情况,军队扶老携幼,行军速度极慢,一天只能走二三十里,如果半路被薛延陀军袭击,那后果就严重了,现在杨思恩告诉他下午就能到达,杨元庆便稍稍松了口气。
  他一指城头上的近万名工匠,眼睛里露出一丝狡黠的笑意,“思恩,看见这些壮劳力,你想到了什么?”
  杨思恩一下子明白了杨元庆的意思,也跟着笑了起来,“可以,我让他们再留下一个月,只是要找事情给他们做,否则他们会跑掉。”
  杨元庆点点头笑道:“我给他们双倍的工钱,让他们去开凿岩壁,再把他们筑城的工钱再拖一拖,他们就不会走了,另外每天也要训练他们,给他们盔甲和兵器,我正发愁没有人挽发投石机,这些工匠就是现成,怎么能不好好利用?”
  “兵器和盔甲可能会不足。”
  “先训练起来,兵甲我去问大帅要。”
  两人正说话,一名城门兵疾速奔来,“禀报将军,鱼帅来了,还陪同一名京城高官。”
  杨元庆笑了起来,“正想敲他竹杠,他就来了,思恩,训练工匠的事情就交给你了,让刘简和胖鱼协助你。”
  “将军放心,我有办法让这些工匠乖乖听话。”
  ……
  城门外,鱼俱罗正陪同着裴矩视察大利城墙,裴矩昼夜兼程,刚刚赶到丰州,又随鱼俱罗来了大利城,十几天的马不停蹄奔驰,他已明显瘦了一大圈。
  这次裴矩的任务是联络以契苾为首的西域铁勒诸部,鱼俱罗告诉他,杨元庆和契苾那边有联系,裴矩大喜,他正发愁无法和契苾搭上关系,他也顾不上休息,抵达五原县的当天又立刻启程赶往大利城。
  裴矩眯着眼打量城墙,这外城墙至少高四丈,居然比京城还要高上一丈,他便捋须笑道:“鱼总管,这大利城墙修得比京城还高,你们就不怕御史弹劾?”
  鱼俱罗笑道:“这是圣上在做太子时便批准了,城墙图纸几年前便送工部备案,他们也没有说什么,估计没有什么问题。”
  “他们一定是没有留意,至少朝中会闹一闹,不过既然圣上曾经批准,那问题就不大,你们这是边城,不能和中原的城池相比。”
  正说着,一阵马蹄声从城内奔来,老远听杨元庆大喊:“裴使君,你怎么来了?”
  “这小子来了!”
  鱼俱罗笑骂道:“我大老远来看他,他居然不问一声鱼帅怎么来了。”
  裴矩呵呵笑道:“那是因为我比你更远!”
  裴矩捋须向奔来的杨元庆笑眯眯望去,几个月不见,杨元庆好像又长高了一点点,身材更加结实了。
  他不由又想起临行时圣上对他说的话,‘边关千将,朕独爱元庆,这次西域之行,可从大利城走,替朕好好犒劳他。’
  正是圣上这句话让裴矩更加感到杨元庆奇货可居,杨家没有眼光,抱着重嫡轻庶的死观点不放,把这么一个杨家的中兴大材都放弃了,可惜可叹。
  杨元庆飞马上前,在马上拱手施礼道:“末将杨元庆参见鱼帅,参加裴侍郎!”
  裴矩微微笑道:“元庆,这次我可是从京城专门来你这里做客,你准备怎么招待我?”
  “边疆粗陋之地,无非就是羊肉和奶酒,不过我可以送裴使君一匹好马。”
  鱼俱罗也是爱马如命之人,他早听说杨元庆从薛延陀手中缴获了大批战马,便一直想来挑几匹,这次来也是有这个目的,他听杨元庆居然把宝马给裴矩,不由急了,“元庆,我的呢?”
  杨元庆见师傅眼睛猛瞪,双瞳格外恐怖,便挠挠头笑道:“师傅当然也有,不过我先说好,最多只给五匹。”
  “臭小子,居然只给我五匹。”
  鱼俱罗笑了起来,“那好吧!马在哪里?”
  杨元庆回头笑问裴矩,“使君现在去看看吗?”
  裴矩摇摇头,“先谈正事,再去看马。”
  “那好,裴使君请去县衙。”
  杨元庆请裴矩先行,他却低声对鱼俱罗笑道:“师傅学学裴使君,别老惦记我的马。”
  鱼俱罗恨得举手抽了他一记头皮,险些把他的头盔打飞,裴矩见这对爷俩老不尊,少不恭,不由捋须莞尔。
  一行人进了县衙,县衙内颇为冷清,只有几名军士在修理被积雪压坏的屋檐,杜如晦带着其他几名交市监的官员去五原县主持县考,大利城局势不稳,县考便放在五原县举行,也就是这个月底,有州衙和县衙共同主持。
  裴矩和鱼俱罗在侧堂坐下,一名士兵给他上了茶,裴矩喝了一口热茶笑道:“元庆,你们搞的县考可是在朝廷内惹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风波。”
  杨元庆迅速瞥了一眼鱼俱罗,见他不露声色,便笑了笑道:“大利县是新县,没有什么人才,只能去外县招聘,可又不敢随意找人,只能用考试的办法,应该没有裴使君说得那么严重吧!”
  这件事在五原县裴矩便提到了,鱼俱罗一直没有表态,他腰间挂了一支玉如意,那是圣上赐他之物,他心里便有底了,这其实就是圣上在暗示,县考如他的意,果然被杨元庆说对了。
  也正是因为这样,鱼俱罗格外重视县考,不仅是大利县,丰州州衙、五原县、永丰县,一州三县所缺的县吏也一并招考,这也是县考放在五原县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裴矩其实也只是给他们提个醒,并没有别的意思,他见两人对这件事都不愿多说,便话题一转,对元庆笑道:“说说正事吧!元庆,听鱼总管说,你认识契苾那边的人?”
  杨元庆点点头,“不仅是认识那么简单吧!这次对付薛延陀,契苾将和我们共同作战。”


卷六 葡萄美酒夜光杯 第二十二章 烽火狼烟
  杨巍初到大利城后,杨元庆便一直考虑给他找个师傅带一带,他自然从自己最信任的几个人中考虑。
  在杨元庆的几个老部下中,混得最好的无疑是杨思恩,官任九原副城主、下镇将,混得其次却不是刘简,也不是胖鱼,而是马绍,马绍是他们所有人中最沉默寡言的一个,做事也是最踏实,极能吃苦,跟杨元庆几年,已经升任到正七品的上戍主,大利城所辖的八个戍堡都是由他统领,深得杨元庆信任。
  而且无论刘简和胖鱼,他们身上都或多或少有一点兵痞之气,杨巍在京城本来就是一个纨绔子弟,更不能交给他们带,
  杨元庆便决定由马绍来带杨巍,去各个戍堡巡逻戍边,掌握边塞的实战经验。
  马绍是名羌人,从来都沉默寡言,他话不多,但都能说到点子上,一个多月来,刘简一直跟他四处巡哨,收益颇多。
  这天上午,马绍带着二十名弟兄和杨巍在黄河边巡逻,大利城距离黄河还有二十里,并在河边高地上修了一座戍堡和一座烽燧,时间已到了一月底,草原上积雪融化了大部分,厚不足半尺,可以纵马在雪地中奔跑,他们催马来到黄河边,凝望着玉带一般的冰面,马绍忽然跳下马,执刀向冰面跑去。
  “马大哥,去河上做什么?”
  杨巍也下马很着跑了过去,马绍一摆手止住了他,杨巍一动不敢动,发呆地望着马绍,马绍眯着眼在凝神静听。
  他忽然从口袋里取出一只铁碗,倒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