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王传-第4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了,匠人多了,匠人手上攒的钱多了之后,他才会在这里开分号,地址是不用愁的,富来要开分号,建州任何一户人家都会心甘情愿的将自己的地方让出来,一是富来不会让他们吃亏,二是这富来可是小东家的营生呢。
所以潘县令给王况和徐国绪设的接风宴就干脆的设在了县衙里,挑东平城里几个酒家的拿手菜上来,也算丰盛,但比起其他地方来,那就逊色了不少。
先前徐国绪还有点怀疑这个潘县令是有意在王况面前装清廉,但见到与会的那些官吏们狼吞虎咽全然不顾形象的吃相,这才真的信了这些人还真个是很少聚会的,这一席在徐国绪眼中不怎么上得台面的酒菜,在这些地方官员的眼中,那就是美味佳肴。
酒过三巡,有官员就喝多了,大着舌头,摇摇晃晃的举着杯子来到王况面前,非要敬王况一杯,有一个带头的,其他人也就呼啦一下围了上来,你也要敬王况一杯,他也要敬王况一杯,吵得好不热闹。
三白因为它的神奇在建州早已经是无人不晓,所以这个酒席上也就有了它的一席之地,没人觉得有什么不妥的,这会一见王况被人围了,连带着它也被人围上了,急得吱吱直叫,它哪里有被人这么围过的?而且从来它都是来去自由,不像其他人家养的弥猴有个铁链子拴着,可以说它的个人空间是很大的,因此很不适应。但那些官员中不少喝醉了的,哪里管它那么多,他们也听不懂三白在叫什么。
三白这里急得抓耳挠腮,徐国绪就逗它:“你要是把他们手中的酒都吃了,他们自然也就散了。”三白一听,眼睛一亮,抓起一个凑近王况的酒杯,一把夺过来,咕嘟一口就下了肚,然后又如法炮制,将十几杯的酒都喝了个精光。
一众官员目瞪口呆的,不敢相信眼前的景象就这么出现在自己面前,猴会吃酒,这自是人人都知道,可竟然能听懂人言,以前只是听说,没有见识到的,这下是真真见识到了,酒反而一下都醒了一半,呼啦一下就将三白围了起来,你问一句,他问一句的,都希望三白能听得懂他们说的话,建安侯的性子随和,他们自然也不会担心会恼了建安候。
三白知道上了徐国绪的当了,更是着急,一下就从人群里蹿上了房梁,然后一个跳跃,在徐国绪的肩上一踩,徐国绪只觉着头上一凉,却是幞头被三白取了去,众人皆更惊奇,直道果是神猴,反而不再敢围着三白了,三白这才得了解脱,却是再也不肯自占一席,而是又钻到王况的怀里躲了起来。
经此一闹,王况的围也就解了。
东平的酒楼业不如建安,但是驿馆却不小,虽然说东平的刀兵锻打还没有形成大规模化,也还没有形成自己的名声,但潘县令的眼光也不浅,从王天剩兄弟被王况派了过来之后,他就觉得东平以后怕是要走冶炼的路子,如是一来,长安来的官员可就不少,所以在驿馆上就多用了点心。
晚上,王况又将曹操取了出来,开启后,还是31。5的完成度,这让他心里一凉,难道说冶炼这一项不在任务内或者说这一项所占的比值过低?非得等出效果了才会有计算?
那多出来的0。5王况已经大致的摸出了来由,前天自己还跟王五交流了喷嘴的形状以及要求,除此而外,就没有其他的什么了,因此这多出来的0。5进度十有**就是和热汽球有关,或者说,和天文有关,只是这个范围是怎么确定,王况没有任何的头绪,管他呢,只要有效,只要是自己计划内的事情,做去就是了。
王况决定把曹操先放在一边,以后不再去关心进度条走了多少,他不想被幕后的那只手操纵着走,被进度条牵着鼻子走,他要自己走!况且,就是进度条都完成了,而王况自己的计划还没完成,王况也不会去启动,做事做一半,不是王况的性格。
最新最快章节;请登陆;阅读是一种享受;建议您收藏。
第六二五章钢弩
更新时间:2012…10…1322:17:06本章字数:3944
王天剩说要一天才能出一炉,那是指的满炉的情况,一炉的钢水要到可以“炒”的温度,升温时间要很长,但若只是一根钢条需要的,那就快多了,这就像是一锅水要烧开的时间远比小半锅水烧开的时间多许多一样。
第二天,王天剩只炒了两成的钢水,这是他自试验成功以来所炒的最少的一次,这还是考虑到要多打几条钢条备用的情况下。因此当鞘把匠人把按王况要求的弩臂做出来后,王天剩这边的钢也已经调整到了王况所需要的性能,然后再叮叮噹噹的兄弟俩亲自上阵,大锤小锤轮流一阵的抡,抄大锤的是哥哥王天剩,抄小锤负责掌握分寸的是弟弟王天富,大锤主要是出力,小锤主要是调整并且给大捶指引,这里面多有讲究,每个匠人的指引方式不同,有的是小锤在砧板上“叮”一下,然后再轻敲一下需要大锤下落的地方,抡大锤的就会从那“叮”的一声的长短轻重中判断出自己需要使用多大的力气砸下去。这是一般只有兄弟父子才能培养出的默契。
而有的呢,比如师徒,就用小锤敲砧板的次数来给信号,可以是一次表示多少力气,也可以反着来,这都是根据各人的喜好而改变的,其目的就只有一个,保证不给外人偷学了技艺去。所以,路人看着打铁师傅叮叮噹噹好不热闹,但是怎么瞧,也是瞧不出关窍来的。
“瞧不出来,倒是跟二郎你们兄弟类似,当弟弟的反而更为聪明,当哥哥的听指挥。”徐国绪知道这是要给他船上用的东西,所以也不顾得工坊里热气逼人,跟了王况过来瞧热闹,见到王天剩兄弟的模样,他也是常见着兵器监里的匠人打东西的,知道这里面的主从关系。就打趣王况。
一般的人家,大多都是当弟弟的要比当哥哥的机灵些,这不是一出生就有的差别,而是后天逐渐形成的差别。当弟弟的,总是会比当哥哥的多得到一份的关爱,从小不管是吃的方面也好,还是穿的用的也好,一般都会比哥哥好不少,尤其是那些哥哥年龄大了,懂事了的家庭。当弟弟的得到的照顾就不光有父母的,还有哥哥的,如此的长久下来,当弟弟的所处的环境能比当哥哥的好不少,因此比当哥哥的机灵些也是该当。
“你要是有弟弟,也会是你弟弟比你聪明。”王况回了徐国绪一句,不再理他,自顾自的看着鞘把匠人送过来的弩臂。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弩机有了,箭槽也有了。扳弦的扳子也按王况要求的做好了,少什么呢?直到王天剩兄弟将打好的钢条送了过来,王况这才发现,少个定位装置,没有定位装置,作为弩弓的钢条就不能恰好的装在正中间,这在白天不是大问题,眼睛可见,但晚上呢?所以,还需要一个定位槽销。有了定位槽销,兵士们都可以不用看,闭着眼就可以把钢条装到正确的位置,其效率要高了许多,弩弓臂两边的长短不一对准头是有很大的影响的。
王天剩兄弟到底是打了不少的刀兵,当一听王况要一个没有弩弓的弩机后。就知道自己要打的钢板是要来做弩弓的,因此刻意的将两头打窄打薄了些,还略微的带着一点的弧度,同时很是精巧的将钢板两端弯出了一个四分之三的小圆出来,这么一来,反而是更容易装配和上弦了,只需要将弦线事先在两端各结一个扣,往上一套就成。
于是返工,钢条中间的一边开个圆槽,弩身镶嵌钢条的槽正中间又加个半圆销,如此只要钢条往槽里一卡,就能自动对位,就算是在黑夜里,只要手摸着钢条上的圆槽熟练装配几次之后,就再也不用看就可装配正确,同样的,这样对没用过组合弩的藩国人也是一个难题,他们不知道怎么装配,就是拿到了,也不能在短时间内形成战斗力。
看着王况很是娴熟的将几个看似不相干的零件给组装成了一具钢弩,徐国绪的眼睛就亮了,先不论这钢弩的威力如何,单只是一个如此可以拆装携带的便利,就已经是一个极其大的突破,所有的东西,全部装在一个竹筒里就可以轻松的背起就走,再也不似以前一样要占了很大的体积,还不能防水,现在好呀,竹筒的做工精良些,就算是涉水而过,短时间内也不愁,再说了,弓弦不是可以单独的用油纸包着么。
因此见多识广的徐国绪马上就给出了结论,这个钢臂弩,将来一定会是大唐兵士最得力的助手,若是每人装了一套,对敌时,给敌人来上几个轮射,如蝗虫过境般的箭雨,吓也吓死了他们。如果说,以前一具好弓或好弩的造成需要至少半年的工夫,那么现在,将最关键的弓臂换成了钢板,一天,三五个匠人就可以造出数具的强弩出来,若是百位匠人,千位匠人呢?这也就给兵士们每人都配上一具弩提供了可能。
那鞘把匠这时候也才明白自己昨天是问了句多么愚蠢的问题了,既然是建安候出手,哪可能会没有目的的乱来的?与此同时他也激动起来,自己竟然亲自的参与进这么一个足以载入史册的新兵器的研制过程,这可真的是天上砸下一块馅饼,而且是正正的砸到了他的脑袋上了。当下也顾不得看效果了,赶紧的回去,又动起手来,毕竟整个的弩机都是经他手出来的,哪里有不足的地方,哪里有可以更进一步的地方,都是心中有数的,他决心再造出一个更好的弩机来。
第一把钢弩,王况只打算试威力,准头这东西是需要微调的,只要威力能达到普通弩的水平,就可以下结论这次的钢弩的试制是成功的,剩下来的结构调整,那就和王况无关了,他已经提供了这种可拆装的思路,提供了以钢板代替制做起来复杂繁琐的复合木弓,这就够了。
试验的结果让王况很满意,射程虽然没有复合弓大,但却是远超过了现有的复合臂弩,甚至于比简易的长弓也不逊色,至于准头方面,由于在弩身上有个安放弩箭的槽,因此也没有给王况带来太大的失望,比他原来预计的要好了许多,只要在结构上边试边调整,相信最后可以做到就算是没经过训练的兵士也能很快就掌握使用要义。
果然是如同徐吃货所料,王况设想的可拆装式钢弩,就是用竹筒来容纳,两节竹子,将中间一节打通,再穿上绳子,装好了钢弩,爱怎么背就怎么背,喜欢挎在腰上的就吊在腰上,喜欢背在身后的就背在身后,丝毫不会因为身上背了个弩而影响行动,这要是以往,如果每个兵士都背了弓或弩,行军起来,人与人之间的间隔就得加大,不然的话就会互相磕来碰去。
和西方的长弓不同,中原的复合弓大约三尺长左右,也就是不到一米,行军的时候装在箭壶里,和箭放在一块,虽然可以让其倾斜一个角度,但要么是箭壶后翘,要么是弓身前伸,总是一个人要占据了两个人的位置才不会磕碰到,而可拆式钢弩装到竹筒里,总长还不到两尺,大概就五十公分左右,自然是不用担心前伸后突的影响到别人的行军。同样的,装在竹筒里的钢弩,哪怕你下再大的雨也是不用担心淋着了,再者,弓弦是单独的贴身藏好的,所以,若是碰到下雨天,装备了这种钢弩的部队,打破了下雨天无法使用弓弩的铁律,将会是敌人的恶梦。
王天剩兄弟估计了下,如果等到钢弩定型了,再另开一炉专门炼制作这种钢弩的钢水,不用再增加任何人,就以现在工坊里的人手,每天就可以产出至少五十具的钢弩来,而且因为摒弃了做工复杂,形状要和弓身相符的箭壶而采用竹筒来装钢弩,又是很大程度的减轻了工作量,使得钢弩进一步扩大量产规模成了可能。
潘县令直到现在,才知道王况的打算是将东平县改为东平冶器场,场的地位要比县低半级,又比关要高半级,若是县改场,东平一众的官员里面,除了县令和县丞主簿这三个大佬可以保留原来的级别外,其他的人无一例外,都要降一级,从八品下的要降到正九品上,正八品下的要降到从八品上。
按说要是碰到这样的情况,肯定会引起反弹,但既然是王况提出来的,反而是上下官吏喜气洋洋,他们可都知道,既然建安侯这么做,必定有他的道理,到目前为止,还没听说过哪个建州的官员安心做事而吃了亏的,眼下虽然看起来吃了点亏,但怕什么,只要自己兢兢业业的,说不定这以后的升官速度反而会更快。
他们的想法其实就是基于一个可能,那就是场升为监,监的级别,要比县高不少,只比州低一级,这事情放在其他人身上是天方夜谭,但他们相信对建安侯来说,不是不可能,既然从来没有出现过的火箭式的十来年时间把建州从下州升格到了盛州,那么一个场升格为监算什么呢?
不得不说当官的政*治觉悟总是要比旁人高不少,嗅觉也是灵敏,王况确实就是这么个计划,要想重新打造起刀兵圣地湛卢山的名头,只能走专职锻打这一步棋,才能在如今大唐众多的刀兵场和监中脱颖而出,成为大唐的刀兵生产中心基地。
东平事了,王况正准备打道回建安,却是接到了从建安转来的长安的急信。(未完待续。。)
最新最快章节;请登陆;阅读是一种享受;建议您收藏。
第六二六章未知
更新时间:2012…10…1422:25:26本章字数:3945
信是林明送来的,说是最近建安侯府所在的颐政坊门外突然的出现了几波鬼鬼祟祟的人,这些人经常盘聚在坊街门口,一见到从颐政坊出来的人是建安候府的人,就会有人尾随着而去,建安侯府如今是李道潜和李道翔这两个郡王在主事,他们一个是王况原来的管家,一个是林明的管家,现在又成了郡王,林小娘子自小又是李道潜看着长大的,自然上下无有不服。
这帮来历不明的人一出现的第二天,就被张三所察觉,在上报给了林道潜和林小娘子知道的同时,也一并的通知了魏小五的人,让他们留心调查这帮人的来历,来人的意图绝对不会是好的,不管是其针对的对象是谁,如此的遮遮掩掩,掩人耳目,定是有着不可告人的目的,尤其是王况如今名声日隆,举朝上下,要么是知道建安侯府不是那么好进,因为皇帝不让他们随意的去打搅了建安侯的生活,要么是如同各位相公那样居于高位之人,和建安侯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默契,有功劳有好处,建安侯不会独吞,都会给大家留一点,而建安侯有什么事情需要配合的,他们也都不用建安侯打招呼,只要建安侯要他们做的事不违其根本,不违朝廷,他们都会主动的配合。
本来按林颖芝的意思,是不用告诉王况知道的,由李道潜兄弟和张三来处理就好,因为对李道潜兄弟有补偿的意思,所以皇帝对他们兄弟都很不错,别的郡王府的占地规模都没他们两个大,所以建造用时也多,现在才完成不到一半;还赐下了不少的宫女,说是让他们兄弟努努力,多诞子女,以后晚年了,也可以尽享天伦之乐。故而这兄弟俩在长安也算是一号人物了。高层官员相公不敢说,至少中低层的官员都陪着小心,生怕万一惹恼了这两位而被皇帝知道了,龙颜一怒。他们搞个不好就要倒了霉头。
魏小五的那支人马,王况并没刻意的瞒着林颖芝和小疲к樱虼说闭湃坏鞯浇ò埠罡春螅橇┚椭懒送蹩鲇姓饷匆恢О当嬖冢热徽湃丫雒娴鞑椋依慈艘步涣艘谜唬且膊幌胍虼硕跋炝送蹩龅恼隆6畹狼毙值芗傲置魅床皇钦饷聪搿T谒强蠢矗慈四茉谕蹩鲇辛巳缃竦牡匚唬杏钟辛轿豢ね踝蚧垢谊殛旖ò埠罡囟ㄓ凶挪豢筛嫒说哪康模蛐肀尘盎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