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教太平洋-第4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着几位记者好不容易冲到了最前面,才看到宪兵早已将码头隔开,不等出示记者证交涉,耳旁就已经响起了一声悠长的汽笛。
一艘艘满身斑驳的战舰排着队缓缓驶入了浦江内,虽然不是全部,但为了宣传,海军还是调回了四艘北京级和四艘受伤严重的大连级,想尽办法把它们带了回来,就为了今天的需要。
战舰徐徐,鲜艳的血云龙爪旗高高飘扬,一个个弹孔,一块块焦黑,反衬着甲板上满脸疲倦却依然身姿笔挺的水兵。
当八艘舰船在浦江上落下铁锚,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具具从战舰上搬下,覆盖上了国旗的棺木,长长地,静静地,在战士们的肩扛下,踏上了码头。
很多年轻的女孩,瞬间泪水就涌了出来,当越来越多的棺木,在国旗的包裹下,列着队从最繁华的大马路(今南京路)上走过,这个新华名列前茅的国际大都市,眨眼间就陷入了沉没和泪水中。
“我们完成了我们的誓言。”龙国章在数百记者和数以万计的上海市民前挥动手臂,他的声音几条街外都能听到。
“我们兑现了皇帝陛下的反击承诺,海军将士们用生命和鲜血保护住了帝国的海疆”
“但我们也付出了代价”
“这些战士,都是在这次反击战斗中牺牲了。”
“现在,敌人还在继续集结更强大的舰队,还在妄图打败我们,还要继续屠杀我的士兵但我要在这里告诉这些军国分子,我们,帝国皇家海军,不会被鲜血和死亡吓到”
“我们的舰队,将会携手同盟国的伙伴,一起在大西洋上发动更加猛烈的反击”
8月20日,距离新华参战仅仅二十天,当三场反击海战大胜,击沉协约国共计25艘舰船的消息从新华帝国皇家海军总司令龙国章口中发出后,太平洋局势顿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21日,新华首相唐绍仪宣布将征召300万预备役士兵,同时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
而同一天,美国总统威尔逊也在华盛顿发表演讲,争锋相对宣布了征召士兵,并且宣布将建造共计60艘海军舰船,他发誓说美国不会退缩,而且坚信战争的胜利必将属于美国和协约。
同日,日本战后第二任首相中泽田宣布,日本将追随新华,一起建立一个繁荣的亚洲,誓死抗击那些企图染指亚洲的军国主义者,并将刚刚完成征召的10个预备役步兵师交由新华总参谋部指挥。
同日,朝鲜也宣布将10个步兵师交给新华领导,共同抗击外寇。
为了感谢两国,新华帝国皇帝李默亲自致电日本天皇和朝鲜总统,并且督促首相府立刻向两国提供价值总额五亿蓝币的贷款,帮助他们恢复国家经济。
22日,最出人意料的一幕出现,一直保持中立的暹罗国王宣布加入同盟,与新华携手共建繁荣亚洲。
随着暹罗加入同盟的消息传开,整个东南半岛都被引爆了,荷属,法属,英属殖民地上爆发了规模最大的反抗运动。
25日,首批新华陆军首批两个步兵师,在近40艘战舰的严密保护下登陆北澳和西澳,宣布澳大利亚争夺战开始
如同被推倒的多尼诺骨牌,随着新华和美国全力发动,真正的世界大战终于爆发,而之前一直观望的南美也终于传来了首个宣战的声音。
26日,哥伦比亚议会以多数通过了加入同盟,向协约宣战的提案,次日,战前集结在哥伦比亚的新华海军陆战队三师和各一个日本、朝鲜步兵师,以及一个哥伦比亚集团军,共计九万人扑向了哥伦比亚和巴拿马边境线。
26日,当世界都被太平洋上的热风搅得寝食难安时,大西洋上也同时掀起波澜。
一直保持沉默的德国公海舰队四艘战列巡洋舰突然冲出北海,虽然最终再次被英国舰队顽强的堵了回去,但却造成了狮号战列巡洋舰严重受伤,并且损失了三艘装甲巡洋舰。
突然躁动的德国舰队让英国海军部不敢大意,面对战巡再损失一艘的不利局面,只能命令已经出发的虎号立即回来,加入对德国的封锁。
27日,面对不利的占据,英国首相阿斯奎斯宣布承担所有责任,黯然走下了首相位置,接替者是原来的助手,财务大臣劳合乔治。
随着帝国反击战被公布出来,各条战线上顿时风声鹤唳,只有一个词可以形容此时的世界。
全面开打
。
。
舰船篇五六六一封电报!
五六六一封电报!
“娘,快上船吧。”
“哥,爹娘就交给你了。”
“弟,你放心吧。”哥哥红着眼睛,搀扶着年迈的父母上了船后,又回过头仔仔细细看了眼弟弟,似乎想把他镌刻近大脑深处,良久后才拍拍肩膀:“别忘了给家里来信。”
“嗯,哥你放心,等我回来,指不定就是军官了。”
“呵呵。”哥哥抹了下眼角,远远看了眼生活了几十年的地方,深深叹了口气,目送着弟弟上了另一艘前往吕宋的船后,才钻回了前往广州老家的客轮。
客轮上,两位老人家和媳妇有一句没一句的聊着,孩子们嬉闹着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见到只有大儿子一个人回来,老人的眼角霎时水雾朦胧,道:“虎子是不是去了吕宋参军了?”
“爹,您怎么。。。。。。,知道的。”哥哥望着父亲,不知道如何再说下去。
“别当你爹老糊涂了,老夫虽不识字,但前几天也听街坊说了,皇上已经在征召天下兵马,共抗外敌”父亲抹着眼泪,笑着点点头:“保家卫国,方才是年轻人的前程,虎子没错,只是。。。。。。。”
老父亲望着舷窗外越来越远的樟宜港,叹了口气:“哎,这好日子才几天啊,也不知何时才能回来。”
“父亲放心吧,我们新华如今国力鼎盛,皇上雄才大略,朝中更是猛将如云,何况海军兵舰就在吕宋,所以这里迟早能回来”
“是啊,是啊。”
老父亲望着逐渐模糊地海港,最终点了点头,坐回了位子。
随着新华转入了全面战时制度,首相府和军方开始大幅征召预备役,战争已经不再是个遥远的名词,而是切切实实来到了每个人的身边。
战略重地新加坡是华人聚集之地,繁华的都市已经变成了空城,因为谁都知道,这里是大军必占之地,何况皇上都说了要求撤离,所以华人们纷纷离开了这里,但这也是最后一批船队了,更多的华人已经沿着狭长的内陆,进入暹罗暂时避难。
西澳、吕宋、婆罗洲,直至人烟稀少的伯利亚诸省,只要是插着龙旗的地方,全都开始进入了战备体制。
海军壮烈反击故事在文人和记者们的笔杆子渲染下,感动了无数国人,几乎是报纸和新式的电台广播等手段报道后第二天,征兵站几乎都被挤满。
当一个拥有近五亿人口的大国,进入战时动员机制时,爆发出来的力量是难以想象的,根据统计数字,在龙国章对记者讲话后第五天,第一批百万新兵就已经征召完毕,而且首批平时接受过初级训练的三十万预备役将士甚至已经拿到了武器,开始在各地集结,进行为期两月的战前训练。
微服站在成都火车站的站台上,李默更能感觉到这个国家的变化。
一列列军列前,长辈们泪流双颊,和刚刚穿上军装的孩子们告别,年迈的母亲将一双双鞋垫,一只只鸡蛋偷偷塞入行囊,父亲和兄弟强忍着泪水,含着笑安慰战士让他们安心报效国家,说会等待凯旋的那天。
一张张淳朴的脸庞,让李默心头仿佛被什么东西堵上,望着婆娑的泪珠,望着相拥告别的恋人,忽然间他明白了这是个什么样的民族。
这个国家,这个民族,从来就没怕过战争,不是因为他们有多强大,而是绵延数千年几乎从未间断的战争已经让大家不再惧怕,他们平时都是些老实巴交的农民和工人,但当国家危难之际,即使是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都会挺身而出,怒斥外寇
崖山之后,数以万计的国民以身殉国,是何等的悲壮
此时此刻,他才明白,政府的引导是多么重要,秦皇汉武并非本身有多强大,而是给这片土地上种下了铁血和向外扩张的精神
将无能,兵窝囊;国无能,民心散。
自己给这个民族带来的不是强大武力,还是那颗被逐步唤醒的向外之心
历史因为自己而岔道,中华大地没有陷入无休止的内战,说没有自己也就没有新中华或许有些夸张,但面对这么多追随自己,虔诚而狂热,却又要被自己亲手送上战场的年轻人,他还是觉得心里有些酸酸的。
外界的很多人,都把自己当成了战争狂人,欧洲更是早扣上了纵火犯的大帽,但如果世界和平,谁愿意去选择这条路。
“李先生,现在你知道为何我不能把振儿召回来了吧。”
李恩富也为眼前壮观而催人泪下的深深感动,用力的点了点头,在举国动员的时候,如果皇帝却因为怕危险把皇子从前线召回来,肯定会严重挫伤战士们的士气,皇家的威望也将一落千丈。
但一想到下车前得到的美国A舰队和英国E舰队的资料,以及大西洋上此刻的局势,无论是谁都为31舰队捏着把冷汗。
就连东南半岛战事似乎都变得无足轻重,因为谁都知道,只需要继续不断的投入兵力,加上暹罗已经成为了同盟国,东南半岛已经是一个孤岛,英法在缺乏民间基础的情况下,根本守不住那里。
“去航空研究所吧。”李默深深地吸了口气,钻进了轿车。
他这次来成都还是因为舰载攻击机的问题,随着新华开始总动员,战争的大幕终于全面拉开,世界一大半地区都将慢慢被战火笼罩,唯一的对手美国在开局不利,损失惨重的情况下终于开始发力,受到二十艘货轮,上万士兵和水手死亡的刺激,威尔逊利用民族情绪,彻底打压了所有孤立思想。
这个工业能力最强大的国家终于开始爆发,不仅重启了之前因为关岛级出现而停工修改的八艘新墨西哥级战列舰,后续的田纳西计划也提上了日程。
而且在八艘北安普顿级重巡还未全部建完的时刻,就已经将另外八艘修改了装甲防护的新奥尔良级重巡洋舰也编入了开工计划,更多轻巡洋舰和驱逐舰订单也分发给了船厂。
这段时间,最令人意外的事情,恐怕就是克拉克斯没死的消息了,谁也没想到他居然在孤岛上生存了大半个月,还被一艘澳大利亚巡洋舰救起回到了悉尼。
根据可靠情报,他这段时间整理了大量和新华海军的交战资料,并且通过电报将它发回国内,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发现单翼飞机和新华可能拥有大型可起降路基侦察飞机的军舰这个重要消息。
他的描述已经得到了美国海军的重视,毕竟这是幸存下来的最高军官,所以美国也开始寻找放弃水上母舰的方案,并与三天前购买了两艘老旧的大西洋邮轮,准备将它改装为类似英国坎帕尼亚号那种航母。
不算自己带回来的改变和理念的话,不久前正式在英国海军内服役的坎帕尼亚号是世界上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航母,但它的甲板是安装在船艏,只有六十多米长,和新华的直通甲板有着天壤之别。
可这也给所有人提了个醒,如今新华几乎快成了战舰设计风向标,所以只要自己这边航母一曝光,跟风之作肯定会到来,加上现在的航母技术门槛很低,所以舰载机就成了关键。
舰载攻击机超重问题确实是之前没想到的,要在不到两百米的距离起飞不是件简单的事情,更重要的是他根本不是这类专家,前世时没想过有一天会遇上这种问题,加上高大全的思想作祟,从开始就摒弃了双翼机,转而全力攻关全金属结构单翼机的恶果开始出现。
虽然紧急启动了备用方案,订购了两百架增强了马力的双翼机,但双翼机始终不是办法,机动,降落和机体结构都有问题,所以他才再次来航空设计院亲自督促解决,因为他比任何人都清楚,未来百年争夺的主战场就是天空,如何尽早在这方面建立起优势,并不断将它扩大是自己需要思考的事情。
可是坐在车上,一想到两支拦截舰队,他就没了其它心思。
因为需要保持无线电静默,所以31舰队如无特殊情况,根本不会主动发出联络信号,所以除了他们自己外,谁也无法知道31舰队此时在哪里,虽说之前已经将英美舰队的消息发给他们,但燃油,补给,弹药和环境等等问题,都将严重考验这帮年轻人。
原本总参是想让德国人闹一把,事实上德国海军也的确是动手了,出动了四艘战列巡洋舰,并由在新华待了好几年,甚至还参加过西比路岛海战的希佩尔率领试图冲破北海防线,但最终却被顽强的英国人以一艘战巡重伤,三艘巡洋舰被击沉的代价再次堵了回去。
这实在是可惜,如果当时哪怕有一艘德国战巡冲出北海进入大西洋,那么31舰队的压力会小至少一半。
等到这个消息传回来,总参谋部扼腕叹息时,包括陈平在内很多人都想不明白,按照王士珍所说,这次计划应该极为机密,战前几天也做了大量的遮掩工作,英国人怎么会忽然出现在航道上?而且还是三艘狮级战列巡洋舰堵门。
李默开始也想不通,他可不像别人认为是德国海军的无能,日德兰已经证实,此时的德国海军战斗力非常可观,而且装备也和英国相当,甚至在很多地方还超出了,要不是北海那个极为恶劣的环境,德国干的不会比新华海军差多少。
直到他后来搜肠刮肚,才记起前世在分析日德兰海战的文章上看到过,1914年8月,俄国在芬兰湾口击沉德国马格德堡号轻巡洋舰后,潜水员曾在德国军舰残骸里意外发现了一份德国海军的密码本和旗语手册,并将其提供给英国,所以此时的英国海军部其实是已经破译了德国海军的无线电密码
这就可以解释为何突袭失败的原因了。
德国海军水面舰队无法提供支援让人遗憾,就不知道此刻秀岩这小子到底有没有收到发给他的关于两支拦截舰队的消息?而且他们现在会在哪里呢?”
就在李默总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劲时,就看到通讯车忽然从车窗前超过,紧接着就看到了通讯官冲到了车窗前。
坐在副驾驶位置上的杜大壮警惕的握着手枪,摇下车窗问道:“出什么事情了?”
“报告,刚收到31舰队的电报。”
“31舰队?”
听到这个番号,李默顾不上这里是大街就猛地冲下了车,一把抢过电报仔细的看了起来。
电报很简单,只说目前31舰队已经横跨大西洋抵达了德属西非海岸,途中还再次击沉了从南非前往英国的三艘货轮,而且他们还见到了德国西非陆军,目前舰队士气高昂,正在开始继续北上。
“确认这是31舰队发出的吗?”虽然时隔一个月终于得到了31舰队的消息,的确是一件开心的事,但想到他们开机发送电报可能会暴露目标,又不免有些担心。
“皇上放心,这不是31舰队的信号,而是他们出发后,才让德国西非驻军通过电台联络了大西洋上的潜艇,由潜艇转发至德国海军部后才转给我们的,不过上面有31舰队使用的暗语。”
“这小子,还真有一套。”李恩富在旁边听到电报不是31舰队自己发的,也松了口气,不过他还未笑完,就看到李默的脸色陡然大变。
“你再说一遍,是怎么发回来的?”
李默的突然暴喝,不仅把李恩富和杜大壮吓了一跳,就连四周保护的禁卫也都纷纷回头张望,通讯官更是咽了咽口水,不明白皇上为何会突然如此,重新叙述道:“是由德国潜艇转发。。。。。。。”
“该死的”还不等通讯官说完,李默就狠狠踢了一脚身边的轿车,大吼道:“命令陈平,不管他用什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