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重塑国魂 >

第268章

重塑国魂-第268章

小说: 重塑国魂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番拜访下来,只有少数几个大人物进了自由党的圈子。余下人等干脆被拒之门外。吃了闭门羹的一帮子委员实在不甘心,干脆找上了一位入主自由党的同僚。酒过三旬菜过五味,这位总算解了萦绕众人心头的疑问。

“何帅想当皇帝?呸!老百姓说说闲话也就罢了,咱们要是有人这么认为,那就是白痴!要当皇帝,何帅还搞什么共和国?……之前那场民运?没错,这绝对是何帅的手笔。可大家伙别忘了,什么叫民众运动?要是落马的那些个政协委员得人心,那帮学生农民能堵在政协门口三天不让大家伙出来?几位,仔细琢磨琢磨何帅行事手段就知道了,从甲午一直到今天,何帅哪次得罪过老百姓?时候不一样了,现在是得民心者得天下啊!”

这帮人这才恍然!政协可不是此前的朝廷。朝廷里,朋党多,加上得圣宠,怎么折腾都行。这会儿,即便朋党再多,上头再有人,只要下头人反对你,就得下台。原来,所谓的是这么回事儿啊!

等这帮人明白过来,经过一番洗牌,政协里头振兴党占了3的席位,草创的自由党一个月间席卷了政协22的席位。终日里,政协讨论议案,选择行政区官员,两党之间争来争去,剩下那些无党派的委员只能干瞪眼。看着一个个要职被两党瓜分,只有眼馋的份儿。

剩下这15的人,真是姥姥不疼舅舅不爱。大事小情在政协里根本就没插手。时间不用长,等政协过度完毕,改组国会,他们这些人都得卷铺盖走人。

郁闷的一帮人聚集在一起,合计了半天,有胆儿大一拍桌子叫道:“在这么下去都得回家种地,既然何帅都点头了,干脆咱们也组个党吧!”

三八二南满新政

北中国刮起的一场政治风暴,纵然到了江宁只剩下余波,可就是这余波也把行宫里头的老太太震得够呛。当初听说何绍明遇刺,老太太第一个反应就是兴奋。何绍明何如人也?对于南满来说就是国贼!若没有何绍明,慈禧何至于落到今天这步田地?老太太对何绍明可是恨之入骨,巴不得一早死了呢。可随后传来消息说,人家只是受了伤,没什么大事儿。老太太对此只能失望之余,暗自琢磨着是否真应该让奕匡花点儿银子请了杀手北上。

可紧跟着,北京城那‘踏平南满’的震天呼喊,吓得老太太直缩脖子。不止是她,逃难过来的那些个满洲权贵,一个个都大惊失色。当初关东军的战力在那儿呢,七日定中原。那还是有北洋新军顶着。换在现在,江南根本没什么防御能力,人家又是大举扩军完毕,那还不是势如破竹?胆子小的一早收了细软,打算听了风声赶紧往东跑,就算躲在租界里头当寓公也好过掉脑袋。其余人等更是骂骂咧咧,有的骂刺客手艺不精,怎么不宰了何绍明?有的骂奕匡,好好的你招惹那个煞星干嘛?还嫌大清气候长?甚至有的干脆跳着脚大骂何绍明,楞说这刺杀就是何绍明的障眼,目的就是为南下找个借口。

乱哄哄一个来月,等到北面传来切实的消息,说人家还没搞清楚刺客是谁派来的,可报纸上都说是小日本背后指示的。大家伙这才把心放在肚子里,该遛鸟的遛鸟,该捞银子的捞银子。谁都明白现在的大清也就是苟延残喘,究竟能过几年完全得看人家何绍明的心情。以前那帮洋鬼子都是侯在总理衙门门口,张口闭口要东西。可现在总理衙门几个头头舔着脸跑到租界,就差把半个中国许给人家,可人家洋鬼子楞是不搭理。如今这大清实际情形可想而知。

消息传到老太太耳朵里,慈禧长出了一口气。这半个多月,她过得更是度日如年。说得好听是半壁江山,可李鸿章临死前搞的那一手东南互保,愣是让几个省的督抚玩儿起了公然的自立。朝廷的政令人家根本就不搭理。也就是说朝廷现在实际控制在手的,也就是两江与两广。两广的岑春暄是外来客,一时半会根本镇不住手下那些大员。练兵练不起来,筹饷也就是个过得去。真正得靠的,还是刘坤一,靠的是刘坤一手下的两万湘军。

可连躲在宫里头的慈禧都知道,刘坤一那两万不齐整的湘军也就是个摆设,何绍明真打过来,根本就不顶事!想当初荣禄的北洋兵精锐不精锐?德国的军官团甚至说,堪比日本6军了。可就算如此,还不是被关东军摧枯拉朽几天的功夫就给全灭了?自己手里的指望不上,洋鬼子更指望不上……难道这大清国二百五十年江山真要就此断送?

所谓求人不如求己。何绍明既然能白手起家,自个儿起码还坐拥半壁江山呢,想要东山再起何尝不可?兵必须得练,这饷也得筹措……可究竟怎么办呢?

难啊,真难!唯今之计也只有……

老太太思索了几日,终于拿定了主意。随后几日间接连召见大臣、权贵的行宫一时间热闹非常。甚至南逃过来的一些破落户,也掇了干净衣裳,就等着老佛爷的召见旨意了。就在北京风起云涌之际,几千里外的江宁,也陡然起风。

一七年六月三十日,就在何绍明就职中华共和国临时总统的当日,江宁的清廷了令人震惊的诏书:

“世有万古不易之常经,无一成不变之治。穷变通久,见于大易。损益可知,著于论语。盖不易者三纲五常,昭然如日星之照世。而可变者令甲令乙,不妨如琴瑟之改弦。……总之,令不更,锢习不破;欲求振作,当议更张。著军机大臣、大学士、六部、九卿、出使各国大臣、各省督抚,各就现在情形。参酌中西要政,举凡朝章国政,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政财政,当因当革,当省当并,或取诸人,或求诸己,如何而国势始兴,如何而人才始出,如何而度支始裕,如何而武备始修,各举所知,各举所见,通限两个月,详悉条议以闻。再由朕上禀慈谟,斟酌尽善,切实施行。……”

此后,朝臣疆吏纷纷条陈变意见。袁世(eb用戶請登。下載TxT格式,手機用戶登1c)凯最先提出十条措施,主要是整顿吏治,重视实学实科,改革财政,开通民智,整修武备,遣派留学生等项(袁世凯《养寿园奏议辑要》卷9;第111页。)。稍后,刘坤一、张之洞三次联合会奏。“三折”影响甚大,慈禧也认为“事多可行”,清廷下诏“变通政治,力图自强”,成立督办政务处,著奕劻等人为督办政务大臣,刘坤一、张之洞遥为参预。随后,慈禧“母子一心,励行新政”,一系列“令甲令乙”的新政诏书次第颁。

慈禧新政内容庞杂,大致可分以下数端。

其一,外交上,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过去的总理衙门所派诸王大臣多系兼差,在办理外交事务方面“恐未能殚心职守”,故改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以便与列强“讲信修睦”。

其二,政治上,进行了多方面的整顿变通。调整机构,整顿吏治。改革刑律,废除酷刑。举办警政,设巡警部。改革旧习,弥合民族偏见。八旗供养制历时数百年,旗人骄纵腐化。慈禧新政时,令旗人“自食其力”,“劝谕旗兵妇女学习蚕桑,以裨生机”。又准令满汉通婚、为“堕民”恢复自由、兴办女学,等等。

其三,军事上,改革军制,练兵筹饷。

其四,经济上,清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奖励工商、振兴实业的措施。清政府命载振参订商律。七月,商部成立,统管商务、工矿、铁路等项。此后商都奏定颁了一系列奖励工商、振兴实业的章程,如商部章程、商会简明章程、奖励公司章程、铁路简明章程、矿务暂行章程、公司注册试办章程、商标注册试办章程、华商办理农工商业赏爵章程、试办银行章程等。

其五,文化教育上,废除科举,兴办学堂,选派留学生。

恐怕连何绍明自己都没有想到,自己一次意外的遇刺,居然引得大惊失色的慈禧,居然在变不到一年之后,自己又玩儿起了变。

三八三万里孤臣

江宁,两江总督衙门。

签押房里,人来人往进进出出,里头还有好些个幕僚或是劈里啪啦打着算盘,或是埋头正座上,两江总督刘坤一捧着半碗参茶,半闭着眼睛状似养神。好像自个儿与这一番忙碌没有半分关系一般。

一名幕僚急急忙忙跑了进来,抬头扫了一圈儿,瞧见刘坤一,张嘴就要招呼,可嘴巴张到一半又生生将到嘴边的话给咽了回去。一名亲兵一拽他袖子,拉到一旁小声道:“中堂昨儿才从北面视察完防线回来,昨儿晚上又被几个闹事儿的王爷折腾了半晚上。清早就上朝,到现在一眼没合,若是事情不紧要,且容中堂睡上一会儿吧。”

“又没睡?这帮混蛋王爷,就知道折腾中堂。革新是老佛爷的旨意,他们怎么不去宫里头闹去?”幕僚气急败坏,瞧了瞧一脸恳切的卫兵,又瞧了瞧满是疲惫的刘坤一,一跺脚:“诶,罢了!我去前头磨蹭磨蹭,怎么也得给中堂个把时辰的好觉!”

正这个光景,刘坤一的幕僚王燮也奔了进来。抬头一瞧这情形,当即明悟是怎么回事儿。凑过来低声道:“中堂睡了?”

先前的幕僚一拱手道:“王大人……中堂刚睡。您这是?”

王燮一摇头,叹气道:“还能有什么事儿?各地请旨练兵的折子。要兵,要饷,要洋。出了不要咱们的命,他们什么都要。就连鸟不拉屎的广西也要练两个协!***,这么一算,朝廷不但收不上来一分银子,还得倒找出去七八百万,这叫什么事儿啊?富山,你这是?”

先前的幕僚名唤邹富山,叹息声比之王燮还重。“王大人,您那算不错了。我这儿可是十万火急。岑春暄那愣头青,把整个两广搅和得民怨沸腾。这不,头些日子缴了商团的私货。两广那水有多深,连先前的李(;1<>1t;xgt;m)鸿章李中堂都不敢碰,好家伙,这下可捅了马蜂窝了。两广上到巡抚下到知县,上下六十来号人联名参合岑春暄……你说这事儿急不急?”

卫兵一见邹富山又有要打扰刘坤一的意思,当即堆了笑脸,扎了个千儿道:“二位大人,事有轻重缓急。中堂这都好些日子没休息好了,再这么下去,你们的差事没等办好,中堂的身子骨就得垮了。二位,容中堂小睡一会儿的代中堂谢谢二位了……”说着,不住的作揖。

亲兵也是情急,说话的嗓门难免大了点儿。就是这么点儿动静,已经惊动了半梦半醒的刘坤一。“富山、王燮,可是有要事?”

听到背后传来威严而老态龙钟的声音,亲兵扇了自个儿一个嘴巴,嘟囔道:“嘿,这张破嘴,回头给缝了。”

邹、王二人对视一眼,只得乖乖上前将各地的折子递了上去。趁着刘坤一一边批阅,一边打量着这位年近七旬的老人。自打朝廷南迁,刘坤一就理所应当地挑起了大梁。朝廷上朝廷下,练兵筹饷,布防等等,事无巨细,全都一手操办。本就苍老,这会儿更是瘦得不成样子。只是一双眸子时不时还能透出点儿精光,整个人仿佛一阵大风就能吹跑一般。

就算如此,也不得好。跟着朝廷跑过来的那帮破落户,一个比一个混蛋。三天两头在江宁城里头闹事儿不说,还竟在朝廷上跟中堂作对。但凡是中堂坚持的,这帮人肯定抱着团反对。也就是后来老佛爷看不下去了,放了狠话,除非她死了,否则谁也别想动刘坤一一根汗毛!打那儿之后,那帮混蛋虽然还暗地里使绊子,可明面上总算老实了下来。以庆亲王为的一帮破落户,转而整天胡搞,还跑到老佛爷那儿邀功。说到底,这帮人还不是为了权利跟银子?

有时候王燮真替刘坤一不值。这么累死累活的,就算把整个江南折腾个个儿,能挡住北面那位手底下的二十万大军?不过是螳臂当车!这也就罢了,作为一个汉臣,刘坤一位极人臣,这就成了众人的靶子。比当初李鸿章还有威权。可李鸿章落了个什么下场?不但替朝廷背了黑锅,还活生生累死在了上海。前车之鉴就在眼前,有道是爬得高摔得狠。他日若是刘坤一落难,没准连个全尸都留不住。

况且,大势在这儿摆着。何绍明定鼎之势已成,江南一隅之地再怎么折腾,不过是苟延残喘。现在朝廷所谓的政令,也就在两江能通行。各地督抚有的阳奉阴违,有的干脆就置之不理。这帮人都是骑在墙头上看热闹,就等着朝廷实在维系不下去了,肯定一窝蜂的转投何绍明。以两江而抗整个中国,这不是开玩笑么?

琢磨到这儿,王燮再也忍不住了,张口道:“中堂,您累不累啊?”王燮后头的话没说出来,在签押房里头也不好说。与其累死累活,做无用功还不得好,莫不如墙头换了旗帜。将行宫里头的老太太跟小皇帝交上去,落得清闲不说,就冲这一点,何绍明肯定高官厚禄巴结着。做2臣怎么了?忠臣不侍二主,后头可还跟着一句识时务者为俊杰呢。’正在凝神批阅折子的刘坤一,听了这话明显一愣。抬头瞧了瞧王燮担忧的神色,旋即笑了。“累不累?呵呵……整个大清国的担子都挑在老头子肩膀上,你说累不累?”

刘坤一知道属下话里有话,索性放下了折子,抚着花白的胡须,叹息道:“我一生仕还算顺利,前两年就位极人臣,不但总领两江富庶之地,还兼任着南洋大臣。这么些年下来,没少吃朝廷的俸禄。这人不能忘本,如今朝廷都躲到咱们两江了,全天下人在这儿瞅着,难道让我置身事外?不可能……老头子昧不下良心。有道是前三十年睡不醒,后三十年睡不着。老头子今年都六十八了,趁着还能活动,累就累点儿吧。总好过混吃等死吧?”

又是一声长叹。声音里包含了无数的苦涩、无奈。适逢末世,万里孤臣,担着整个大清国的担子,谈何容易啊?

三八四旅途

刘坤一在为虚无缥缈的前路而迷茫,老爷子将近七十岁的人了,每天人参鹿茸不停的进步全靠着名贵的药材以及一股不甘心的精气神撑着这才没有倒下。而在几千里外的北京,他的死对头何绍明却乘坐着飞艇,优哉游哉地透过玻璃窗指点着江山。亭亭玉立的小安妮也是第一次乘坐飞艇,刚开始起飞的时候还小脸煞白,等飞艇一平稳,小丫头立刻就活蹦乱跳起来,如同一个好奇宝宝一般,问东问西。反观佩顿,这会儿依旧抱着呕吐袋,每一次不经意地往下瞧一眼,脸上的表情便痛苦一分。

就在老婆孩子一个在抱怨度快,一个兴奋于飞得高的时候,何绍明却在头疼。十九世纪末,没有电脑没有互联网,没有电视,这也就罢了,最头疼的是所有的运输工具度实在太慢了。从京城到北面划出来的第二军军事基地,不过三百公里的路程,换了马车一天都走不下来。此刻乘坐飞艇五十公里的度,已经是同时代决快的了。就算如此,这一来一回也得一整天。此刻何绍明心里头不住地埋怨着,要是有架飞机该多好啊……没飞机哪怕汽车也成啊。

可如今莱特兄弟还在卖自行车,似乎暂时没有对飞机产生兴趣。福特自己捣鼓着汽车,或者用汽油动力马车形容更恰当,不但度跟马车差不多,就连形状……作为一名穿越者,无论是出于个人目的,亦或是为了心中的抱负,何绍明当然不会放过汽车与飞机。只是现在一切都停留在理论研究之上,距离实际应用,实在太遥远了……算来算去,未来二十年之内,这飞艇绝对是最快的交通工具了。何绍明有时候甚至在后悔,早知道喝多了也能穿越,当初学机械多好。要不成化工也不错啊……

“何,为什么见我父亲,一定要选择在军事基地?在北京不是挺好么?”脸色苍白的佩顿不解地问道。

突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