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重塑国魂 >

第196章

重塑国魂-第196章

小说: 重塑国魂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心里头火气一起,就开始琢磨起怎么报复来了。名义上可不是报复,按照康圣人的理解,这叫剔除奸佞。可仔细这么一琢磨,康有为突然有些悲哀的发现,除了挥挥拳头,骂上几句,他竟然一点儿还手的力气都没有。

三个多月前的那场公车上书,各省举人加上京城名士,加起来小两千号人。那时候康圣人是何等的风光?可这会儿,到会试的成绩一公布,大部分的举人都是榜上无名,眼看抗议无效,气愤无用,最多也只能对着空荡荡的大街骂两声娘。落榜的举人们最后还是无可奈何的收拾铺盖,打道回府,或者来年再考,或者另寻出路。而那些考上的,自然是喜笑颜开,恐怕早把这国仇家恨抛了到九霄云外!毕竟,对那些举人们来说,风光不过一时,生存才是永久。没了最大的依靠与凭仗,康圣人居然感觉到浑身的无力。

朝廷一天到晚要吵吵变法,可怎么个变法,到如今也没拿出个章程来。说到底,皇上没权啊。现如今光绪整天介瞧着老佛爷的脸色行事,不敢行差就错半步。就连康圣人这个进士的身份,还是走了户部尚书翁同龢的门子,这才落到了实处。

头些日子马关条约签订,京城里头风云再起,康圣人正踌躇满志、意气风发地打算再来这么一遭的时候。翁同龢紧忙递了信笺,告诉康大圣人,朝廷这个时候也有难处,不得不从速和议。反复叮嘱万万不可生事,话里话外点着康有为,他这进士差不多能定下来了。那意思再明显不过,当权的是老佛爷,你康有为再闹事儿,再有能耐朝廷也不用你。

别说,康圣人还真听话,抱着被子往房间里这么一缩。任谁来都是一句托辞,病了。少了这位圣人的奔走疾呼,加上落地的士子大多回了乡,这二次公车上书也就自然而然地无疾而终。甚至,康圣人还揣测圣主之意,在士子当中好顿替朝廷、皇上叫屈,把所有的过错都推到了何绍明那个活曹操身上。这也就是为什么当日凯泰入京,感觉京城气氛如此怪异的原因之一。

“鼠辈欺人太甚!我等明日就上书参他们!”

“目无王法,胆敢殴打朝廷命官,有辱斯文,有辱斯文!”

不大的房间里头,几名喝得满脸通红,此刻酒醒了一大半的新科进士一个个义愤填膺。这里头,年纪稍大,早在五年前就做了内阁侍读的杨锐年纪最大,为人也老成一些。皱着眉头插了嘴道:“广夏,适才酒后放言,颇有不妥之举……此一番言论一出,怕是要将所有人都得罪了个干净。”

康有为当即就炸了:“得罪?我康某人怕过谁来?咱们变法强国,革除的就是他们这些腐朽弊端,早晚要撕破脸,索性咱们就当面把话说清楚,让天下人看看,我康有为是个什么人物!”

“好!广夏不愧为南海圣人!”

“我辈青莲,不屑与泥垢为伍!”

当中一名白衣书生,更是谈剑而吟:“区区宵小,不足挂齿。大化之所趋,风气之所溺,非守文因旧所能挽回者。”

就这么一会儿的功夫,屋里头的气氛已经热烈至极,全然没了刚才灰溜溜从郑亲王府邸逃出来的那般颓丧。没过一会儿,热闹劲头一过,有人就开始考虑,这变法到底该怎么搞?如今皇上没权,几位新科进士就是挂着名头,手里没实权。总不能天天呼喊着,指望着朝廷自个儿变吧?

“康某已有腹稿。”面对众人的疑问,康有为信心满满:“朝廷守旧,乃风气所致!思开风气、开知识,非合大群不可!合群非开会不可!”腾的一下,康有为站起了身子,这会儿他似乎忘记了青肿的左眼,来回踱上几步,定身之后已经是意气风发:“遍观西洋变法,莫不是知识、风气所推动,我大清既然无此风气,那我辈就亲手推动!康某打算成立强学会,广译西洋经史,刊布天下,以开民智。只需时日一久,风气为之一转,万民疾呼,则变法不可逆也!到了那个时候,就算是老佛爷也别想阻挠!”

“强学会?”

众人对视一眼,略一思索,便纷纷额手相庆。说起来这招不出奇,无非就是借用这天下大势,逼着朝廷自个儿变法。当日关东何绍明,不就是借着一份报纸,硬是汇聚了天下人望,导致现如今朝廷对其无可奈何么?既然何绍明这个活曹操能成事,屋子里的大清俊杰没道理不成事!

一片恭维声中,康有为满脸的得意。正当此时,叩门声连响,外头有门子报:“康大人,外头有位名唤梁启超的落地士子要见您……您看?”

众人齐刷刷地望向康有为,大家伙儿都知道,梁启超可是康有为的头号弟子。可他们不知道的是,二人之间早有龌龊。留在时文报眼界开阔了许多的梁启超,不但质疑老师的主张,到后来居然还连连反驳。结果二人闹得不欢而散。此番入京,二人境遇也不相同。走了翁同龢门子的康有为自然榜上有名,而跟何绍明多少有些牵连的梁启超,则名落孙山。

康有为蔑视地一笑:“妄悖之徒,不见也罢!”

门子老实地应了一声,门都没进就走了。没一会儿,又回来了,手里还多了一封信笺。

康有为展开一瞧,却是自个儿那个叛师之徒的手笔:“……卓如遍观西洋之变法,未有不流血牺牲者。变法之举,固然革除弊端,振兴社稷之良举。然革除冗员腐朽庞博,所遇之抗力必坚。有甚者,日本之九州藩,决然起兵而击新政。此诚为前车之鉴……卓如与恩师,固然道不同,然拳拳报国之心,赤诚可见。望恩师变法之时,督促编练新军,操权与今上。内有皇权大义,外有强军在手,则变法之举必然一蹴而就……另劝恩师,方今之时,英之君主立宪,于大清尚有可为,日之立宪,积弊甚多。变法之举,为革除弊端,而非积留弊端矣……”

一目十行扫了几眼,康有为已经把嘴都撇到了天上,拿手指弹了弹信笺,不屑道:“村夫之见耳!我辈岂会无此等见识?东西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然必有主次,某读各国史,至法国革命之际,君民争祸之剧,未尝不掩卷而流涕也。流血遍全国,巴黎百日而伏尸百二十九万变革三次,君主再复,而绵祸八十年。”这话说的再明白不过了,他康有为就是要保住皇权的条件下进行一场西洋君主立宪式的变法。天可怜见,这二者是怎么统一到一起的。

康有为混不在意地交给众人传阅,逐条逐句地驳斥,将自个儿徒弟的主张贬了个体无完肤。这一番激扬慷慨之后,换来的是屋里头众人满嘴的奉承。只是,杨锐与谭嗣同这会儿却在深思着。皇权这一条,俩人无疑肯定支持康有为的主张,只是这军队……没了军队的支持,变法会那么顺利么?

天津,港口。

这会儿已经夜深了,码头上也清净了不少。几盏马灯高高地挑着,照的整个码头一片昏黄之色。就在这昏黄之下,杨士骧领着一班文士静悄悄地守在码头,等着什么人。

新晋直隶总督杨士骧,这会儿脸上全是淡定。半点也没有骄狂之色。一场战事,风风雨雨,大起大落过后,杨士骧的心里头多了一些,也少了一些东西。

任谁如同坐着过山车一般急速跌宕起伏,这内心都会老成不少。说句实在话,经历这么多之后,杨士骧本就不打算做这个官了。当日接了圣旨,第一个反应就是挂印儿走。可耐不住在北洋多年,内里的纠结实在太多了。方方面面都传了话,力挺他杨士骧当这个直隶总督。所图,无非就是个照应。

“这是把我杨士骧架在火堆上烤啊。”迎着漆黑的海面,杨士骧苦笑连连。这直隶总督可不是那么好当的,北面就是何绍明,又是京畿,朝廷的压力肯定不小。他这个根基人望尚浅的总督,一个命令发出去能有多少人执行?说白了,大伙儿就是捧他出来当个幌子。却如中堂所说,这北洋,已经成了活物了。

沉吟当中,漆黑的海面传来一声汽笛,而后就见着一亮点飞速疾驰而来。小半个时辰的工夫,一艘轮船已经靠到了渡口之上。舢板放下,一帮子长袖官袍,顶戴齐整的官吏之后,一个苍老的身影,在旁人的扶持之下缓缓走了下来。

杨士骧心道一声来了,急忙带着人匆匆就迎了上去。到得近前,瞧着那清癯佝偻的身影,脸上还裹着绷带,却不是李鸿章是谁?杨士骧心头万般心思涌动,声音都有些哽咽了:“中堂……”

(二更送到,这章短点儿。兄弟决定本月再战,也许会尝试下日更三章……呃,也不知能否实行。且看列位的支持度了。)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__;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二四七风潮(三)

“中堂……”

挺拔的背脊,愈发地佝偻起来,整个人瘦得不成样子,左眼还罩着纱布,脸色更是苍白的紧,谁能想到一年前海风光无限的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如今居然沦落到了这步田地?

杨士骧一嗓子悲切过后,李鸿章只是略微感激地点了点头,目光转动,瞧向杨士骧身后。身后头,除了老李的私人班底,就是几个衙门的公差,除此之外再无半个人影。老李苦笑着的脸凝滞了一下,转而自嘲一笑:“莲府,我李鸿章已经成了天下罪人了,别人巴不得躲得远远的,你这新晋总督难道就没点儿避讳的心思?”

这头,杨士骧已经沉沉一揖作到了地上:“中堂十余年提携看重之恩,莲府不敢忘却半分……幼樵去了关东……其余人等……”

老李摆手一笑:“知足了,我李鸿章落到这步田地,还有个杨莲府记着我的好,也算没在这北洋衙门白待过。幼樵留在关东了?留的好啊,他是想看看何绍明那条路子到底能不能走通……别说他了,就是我这把老骨头也想瞧一瞧,这大清的活曹操是怎么……也不知能不能撑到那一天。”语气中带着无尽的苍凉。有道是哀莫大于心死,老李当职这天下第一督抚足足二十五年,门生故吏遍布天下,逢年过节李鸿章的私宅绝对是宾客不绝。甚至身份低的,走不上门子的,都远远赶了上千里路,跑到李鸿章的老家送上礼物,图的就是李鸿章能记得人家的名字。

可这会儿,时过境迁。老李谈判甫一结束,朝廷明发的旨意就下来的,把老李来了个一抹到底,这会儿成了闲散。朝廷拿了他当替罪羊,再加上世态炎凉,这老李心里头能好受?

“中堂且宽心,莲府想来,待风波一过,朝廷还是会重用中堂的。”

李鸿章嗤的一声笑了:“重用?谈不上了,给了安身立命的所在还差不多……再者说了,就算朝廷想用,我李鸿章也不想再卖这把老骨头了。二十五年之功,结果就换来这么个惨淡收场,心寒了……”随即笑着指着自个儿的左眼:“瞧瞧,在日本我就差点儿送了性命,回到国内,还指不定有多少人想要我李鸿章的脑袋呢……”

“中堂!”“中堂……”

说话间,随着杨士骧一起来的十余人,已经不声不响地围了上来。

“中堂,不能就这么算了,中堂为朝廷背这个骂名,朝廷怎么着也得给个说法!”

“这是什么世道?中堂一心为了这个朝廷,居然成了国贼,何绍明那个活曹操到成了岳武穆?”

“说到底都是那小子谋算的,中堂且放心,有杨大人在,咱们大家伙儿跟那个活曹操势不两立!”

李鸿章连连摆手:“我李鸿章承大伙儿情,不值当,不值当啊……何绍明从发迹至今,从来就是占着天下大义的名分,你们跟他斗,这不是跟大势违逆呢?听我一句话,别斗了。老老实实办点儿实事儿,也算为国家尽了心力。总不能熬了几十年做了这父母官儿,尽把脑筋转到别人头上吧?斗来斗去,谁输谁赢,都是列强得了便宜还看了笑话。”随即转身望着漆黑的海面,沉吟一声道:“我可不想有生之年,再踏足日本半步了……”

场面有些沉闷,谁都能想到,这一遭日本之行,李鸿章从身体到心理上,受了怎样一种磨难。老大的帝国,居然就被这么一个小小的岛国打得认输,丢了半个屏藩不说,还搭上了四千万的银子。作为全权谈判代表,李鸿章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

“中堂,朝廷已经放下话来,说是要打算变法……南海康有为直接超品提拔为四品的户部主事,头些日子,他还组建了强学会。四下刊布西洋变法之说,声势很是热闹。”眼见着李鸿章愈发悲凉,杨士骧急忙转移话题道。

“变法?”李鸿章长叹一声:“也该变变了……四万万泱泱大国,输给了小小日本。若不是出了那么个活曹操何绍明,还指不定赔多少银子,割多少地呢。……康有为?正好要回京述职,我倒要瞧瞧这康圣人是个什么人物。”

辽南,营口外海。

由海天之间的一片漆黑当中,隐隐浮动过来一处光点。须臾之后,汽笛声大作,但见一艘游轮正疾驰而来。

“看见灯塔了!”

“陆地,陆地!”

“母国啊,这就是母国的土地啊!”

甲板上层,一群穿着西式洋装的华人,不顾船体的起伏,也不扶着栏杆,就这么忘情地欢呼着。不少的人,已经双膝跪地,双目垂泪,朝着母国的方向膜拜了起来。即便是老成一些的,这会儿也都紧握着手,激动得不能自已。

这群人都操着闽粤口音,即便是说官话,也是方言味道十足。没错,这群人大多来自菲律宾。其中还有不老少是从美国绕道菲律宾,与大伙儿汇聚而后辗转上了这艘法国游轮。他们坐上这艘轮船都是本着一个目的,振兴母国!而且,这些海外的华人子弟,大多都是振兴社的社员。他们来自北美、南洋,有的人都是二代、三代华侨,打生下来,就没瞧过母国风物到底是什么样子。只能凭着老一辈人的诉说,加上自个儿零散的想象,七拼八凑起来一副残缺不全的画卷。而今即将踏上母国的土地,怎能不让人激动?

何绍明当日美国一行,引起的效应只能用风潮来形容。从前,大家伙儿都是逆来顺受,个别性子急的,混了帮派。明面上打不过洋鬼子,那咱就背地里下手。可怎么闹腾,到了最后吃亏的总是华人。何绍明只用了两年多的时间,先是废除了排华法案,而后撺掇着老美拿下了菲律宾,组建了华人政府。就是短短的两年,海外华人的生活来了个翻天覆地的变化。面对洋鬼子还不好说,可面对那帮子土著,绝对是挺胸抬头。

有政府、军队撑腰,没什么好怕的!

打哪儿会儿起,大家伙儿就对这位何大帅打心眼儿里多了一分期盼。都想瞧着,这位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母国大人物,还能做出什么震撼人心的举动。

何绍明没让大家伙儿失望!甲午一战,逆流而上,硬是挽狂澜于危难,凭着一己之力,将本已经沉到底的国势给扭转了过来。五万虎贲,战朝鲜、定辽南,尸山血海里头走一遭。于举国皆降之时,吼出了一嗓子震动天地的不降!

母国几百年来,就没出过这么个人物!提了心气儿,涨了志气!恰逢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巍巍华夏,也只有如此人物才能荡涤腐朽,从而振奋图强!

大家伙儿此刻除了感念首次踏上母国,更多的想法,就是亲眼瞧瞧这位已经被海外华人称呼为‘民族之魂’的何大帅。

在闹哄哄的一群人后头,一老一少两个人扶着栏杆,眺望着远方,只是微微地笑着。于年轻人的举动,并没有加以阻止。

“一别经年,也不知如今辽阳是个什么光景……”说话之人满脸的希翼,此人却是去了菲律宾一年有余的伍廷芳。

“文爵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