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重塑国魂 >

第110章

重塑国魂-第110章

小说: 重塑国魂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文廷式琢磨了一夜也没想明白。这位翰林编修,脾气耿直着呢,第二天便炸了。跑到秦俊生面前跳着脚追问何绍明到底去了哪儿,还有大军究竟几时能到辽阳。

一番之乎者也的训斥,听得一众军官头疼,而秦俊生却是个好脾气,嬉皮笑脸的,任凭文廷式怎么说,他只回一句:“大帅怕是已经到了辽阳。”

文廷式又追问:“关东军既有无线电报,缘何不发报何帅?”

“前两天下雨,电报机进水了,等着回辽阳修吧。”

“……”

翰林编修满腔的怒火,如同打在了棉花上一般,颇感无力。

此后,二人又是多次交涉。任秦俊生脾气再好,也架不住文廷式一日三问。依旧是嬉皮笑脸,还是那番套词打发了文廷式,可这笑容是越来越僵。眼瞅着过了凤凰城,而此刻何绍明却一点儿回返的意思也没有,秦俊生这心渐渐揪了起来。到了今日,更是愁得锁了眉头。过了摩天岭,前方一马平川,距离辽阳不过几百里的路程,再怎么拖延,十来天准到了。而何绍明却远在汉城周边,十天的功夫就算跑死也不可能跑上两千里路!

这边儿文廷式可跟着呢,到时候这位钦差监军一怒之下上了折子,欺君之罪是跑不了了。

瞧见正歇脚的秦俊生,表情分明有些忧虑,文廷式冷笑一声,也不下马,就这么高高在上地问道:“秦大人,今儿翻过了摩天岭,再往东可就是一马平川了。距离辽阳不过四百多里的路程,您看,有十天的工夫能赶到吧?两年余未见,本官可是盼着与何帅一叙呢。”这话说的语气平淡,嘲讽之意溢于言表。一方面,是因为何绍明瞒着自个儿这个皇命在身的钦差,多少有些气愤;另一方面,帝党几个月前出了昏招,趁着后党对何绍明发难,捣腾出个宗室领军,可算将何绍明得罪了。文廷式可是个精明的主,此番本是打着修缮与何绍明的主意,可眼下却发现,一个搬倒何绍明的大好机会摆在面前,从此,帝党就可能真正掌握关东军。是以,他此刻是巴不得尽早赶到辽阳,而后一旦发现何绍明不在,一封参劾奏章呈上去,趁势夺了关东军军权。

听了这话,秦俊生随即戏谑地笑了:“不劳文大人费心,两月来赶路辛苦,如今关东军上下一心,就想着早日赶回辽阳呢。呵呵,到时候大帅一准儿摆了接风宴款待文大人。”

“哼!到时自知!”文廷式冷笑一声,一勒缰绳,朝前走了过去。

身影渐渐远去,秦俊生脸上的笑容也敛了去,转而愈发忧虑起来。驻足良久,遥望东方,秦俊生心中暗叹:大帅啊,您到底几时动手啊?

盛京,盛京将军署。

后花园内,荣禄一身凉衫,悠闲地靠在躺椅上,一手提着茶壶,一手缓缓地扇着蒲扇,双目微闭,时不时地抿上一口茶水。双脚搭在另一张藤椅上,一名俊俏的婢女轻轻地给他捶打着小腿。

急促的脚步声响起,一名戈什哈打扮的亲兵急步奔了过来。到得近前,生怕吵了荣禄,哈了腰,将头凑过去小声在其耳边说了几句什么。

正闭目养神的荣禄猛地一睁眼,双目中满是讶然。“当真?”

那亲兵赔笑道:“春满楼的掌柜亲口说的,那日牛庄给关东军封了个严严实实,所有人等都不许上街。王掌柜扒着门缝,叫瞧见港口那儿来了好些个大兵船,呼呼啦啦下来好些个关东军大兵,整整三天才卸完。您说,这得多少人啊?……小的还听说了,关东军最近大肆采买,粮草、牛、羊、猪,光在顺风行就采买了不下五万两银子啊,……小六亲自带着人化妆查探了一番,辽阳周遭到处都是巡逻的大兵,估摸着最少有两万人……大帅,看来咱们是给人家骗了……”

荣禄一挥蒲扇,止了那亲兵继续说话,眉毛一立:“姥姥!当爷是二百五了?”正所谓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关东军第一师从菲律宾返回辽阳,无论做的再怎么隐秘,还是被有心人猜了个七七八八。这些流言蜚语,市井百姓权当是酒后谈资了,说者无心,听者却有意。没多久,这风声就传到了荣禄耳朵里了。初始荣禄还满不在意,只当是风传罢了,关东军到底什么样,他可是亲眼见过的。破落的不成样子不说,饷银还得全靠自己筹措,根本就是一包袱。当即会心一笑,没当回事儿。

没过多久,这流言越传越广,越说越有鼻子有眼。最靠谱的,说何绍明将第一师调到海外去了。防的就是有心人来摘桃子。如今风声过来,这才将第一师调回来。而带着去朝鲜的,不过是去年刚刚成军的第二师,一个新兵师罢了。

俗话说的好,三人成虎。荣禄本就疑心重,终于还是忍不住,派了人暗地去探查。听闻亲兵回报,荣禄这个气啊。好家伙,自个儿活了六十年,回头让一乳臭未干的后生当猴儿耍了。荣禄瞪着眼睛,左手紧紧地攥着蒲扇柄,脸上表情整个就是一睚眦欲裂。转头又想起何绍明那一脸真诚,人畜无害的笑脸。荣禄是越想越恨,怒到极点,抄起紫砂壶,猛地砸向地面。

‘啪’‘哗啦’,茶壶被摔成了碎瓷片儿。荣禄仿佛不解恨一般,一脚踹倒正给自己捶腿的侍女,那侍女惊呼一声,倒地,随即惶恐地跪伏在地,不敢言语。荣禄站起身来,绷着脸绕着藤椅来回踱步。

良久,停步,“备车!爷还不信了,治不了个乳臭未干的毛头小子!”

亲兵脸色一僵,讪笑道:“大帅,何绍明早得了朝廷的旨意,正从朝鲜往回走呢。都已经俩月了,小六离开辽阳的时候虽然还没回来,可算算日子,也就是这两天的事儿。他一回来……”

荣禄哈哈一笑,说不出的阴冷:“他回来又怎么样?还敢为难上官?他一汉军旗副都统,能把本帅这正都统能怎么样?笑话!备车,明日起行!”

“喳!”亲兵应了一声,转头安排去了。空留荣禄在那儿又气又怒,又是踌躇满志。此刻,荣禄心里的算盘打的噼啪响。到了辽阳,若是何绍明还没回来,少不了,他荣大人就得摘桃子了。军官轮换一番,剩下一群大头兵还能作反?等何绍明回来这关东军就得改姓!若是何绍明回来了,那也好说,他荣大人冠冕堂皇一番,就说是巡视。这么一番计算,荣禄反倒是乐了,一时间憧憬无限。

翌日,荣禄带着亲兵呼啦啦刚出了盛京,一封电文就呈在了关东军魏国涛的案头。魏国涛是个标准的军人,与政治一途实在生疏。何绍明何在,去干什么,魏国涛是一清二楚,此刻远隔两千里,几日工夫如何能赶回来?随即找来唐绍仪,二人一番商量,均感形势逼人。

三年下来,唐绍仪虽然领着知州的实缺,却已经挂着道台的头衔。辽阳、海城、牛庄一直到凤凰城,都在他唐大人的治下。一时间,留美归国后,一直不得志的抑郁一扫而光。唐绍仪心中认定,自个儿算是跟对人了。不说别的,这番信任,这番务实的劲头,全天下找不出第二个来!是以,他早就有了士为知己者死的念头。

参谋部内,形势危急至此,唐绍仪却是一筹莫展,叹气连连。他是生怕关东军这点青涩的果子,真被人摘了去,到时候,三年的辛勤汗水付之东流,而后何绍明失势,自个儿又得另换东家从头再来。他苦思良久,叹道:“我看,还是电告大帅,请大帅拿主意吧。”

“电文已经发出去了。”跟唐绍仪这位半路出家的不同,魏国涛没那么多想法。这军队,这家业,都是他与何绍明等人,从美国归来,一手打造的。打的就是造反的主意!断然不能反过头来便宜了别人。此刻,魏国涛心中打定了主意,即便是来个兵变,也不能将关东军拱手让人。只是,年轻的大校心中也有顾虑。朝廷出兵朝鲜,日本趁势而入,刻下双方正在争执谈判,没准儿明天战事就起。这个档子上起兵造反,实在不智。到时候,任关东军再多理由,乱臣贼子的罪名是跑不了了。

焦急等待中,不到半个时辰,何绍明的回了电文。

电文很简单,就一句话:“稍安勿躁,等待变局!”

简简单单一句话,却犹如定海神针一般,稳住了二人的心。唐绍仪长舒了一口气,心中底定,随即说政务繁忙告辞离去。而作为军人的魏国涛想的却更多:“等待变局!大帅,你又要预言了么?莫非这次就是你所说的,决定百年国运之战?”

爆发中,晚上还有。)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__;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一三五五百貂锦丧胡尘2

朝鲜黄海道白川东四十里。

日头西陲,半掩在山间。

村口,五百余警卫营骑兵分成四个方阵,排列整齐。一个个端坐在骏马上,恢复了本来的军装,面色冷峻。胯下的战马裹了嚼头,马蹄上包了棉布。一杆关东军军旗迎风猎猎,更是衬托了肃杀之气。场面,一时间安静之极。他们面对的正前方,何绍明就这么伫立着,眉头紧锁。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等待着命令。二十天昼伏夜出,近两月的蜗居,更夸张的是每日轮换着换上棒子的衣服,扮作守卫,堪称关东军精锐中的精锐的警卫营,上下早就憋了一口气。就等着这一时刻的到来。队列前头,凯泰早就憋红了脸。这位贝子,充分证明了隔代遗传的可能性,骨子里那股好战嗜血的劲头,一点儿也不必他的先祖差。

队列前方,何绍明一动不动地站着,脸上全无表情。此刻,他的内心是矛盾异常。两月来,朝鲜局势扑朔迷离,东学道退了,随即日军来了,而后清日龌龊不休,又藕断丝连地谈判着,英、法、俄、美等列强也纷纷登场,若不是何绍明穿越而来,已经知道了结果,定然也会以为这朝鲜就此会搅成僵局,再差也是清日对峙,划大同江而治。

洪门探子,将各种情报汇总到他案头,待日本公使小村寿太郎第二次递交绝交书,何绍明便知道,如同历史上一样,小鬼子玩儿的是障眼法,甲午一战不可避免!恰巧在这个节骨眼上,何绍明收到了辽阳电文,‘荣禄欲来夺权’几个字儿震得他头皮发麻。他不禁暗暗自讨,自己穿越以来,几乎就是一路顺风顺水,还是低估此时人的智商。试想,再怎么白痴的荣禄,日后能做到军机首辅的位置,这权谋之术又岂是自己一个小白领能敌得过的?当即就有些后悔,当日莫不如随了大军返回辽阳,若真如此,管它朝鲜政府如何,自己大军在手,战事一起,兵来将挡水来土囤,赢了,从此以后天下再无人可治!输了,无话可说,穿越一遭,甲午分毫不变,国朝再经受五十年屈辱,近百年沉沦,自个儿活着还有何意义?莫不如战死疆场,留个身后美名扬!

今天已经是七月二十二了,而汉城那头依旧没有动静。再等下去,按照历史到了七月二十五,甲午战争可就要爆发了!何绍明又非学历史的,只是凭着爱好,泛泛看过甲午战争的书籍,知道七月二十五甲午战争爆发,也知道在这之前日本人率先攻占了汉城。可具体什么时间他根本就不知道,况且,自己这蝴蝶的翅膀一扇,有没有这么档子事儿还两说呢。

事到如今,莫不如破釜沉舟,也不等消息,索性来个先发制人。何绍明就不信,自己的五百士兵明晃晃的开过去,小鬼子还能忍得了,将到嘴的肥肉生生吐出来。

拾掇了心思,何绍明扫视一圈,目光所及之处,士兵本就挺着的身体愈发笔直。“倭人占据汉城,居心险恶,日前得了消息,倭人又递了第二次绝交书。此刻,对面的倭人显然是起了动手的心思!二十名警察、三百水手月前就入驻了汉城,如今汉城日军兵力近四百,而大清两千兵丁则远在牙山!倘若汉城生变,小鬼子攻进了王宫,胁迫朝王矫旨与我国宣战,则我国必处于被动之中。零 点看书”何绍明顿了顿,继续道:“小鬼子打的好主意!哼!咱们关东军偏偏不让他如意!且随本帅杀奔汉城,将朝王抢了出来!”

“抢出来!抢出来!”

急促而整齐的呼喊声中,何绍明大手一挥,率先翻身上马,当先一步奔向官道。身后,五百警卫营骑兵策马追随,渐渐,在官道上拉成了长长地直线。

朝鲜,汉城日本领事馆。

此时已是深夜,使馆内却是灯火通明,如同白昼一般。

一身洋装的杉村睿,神色焦急地来回踱步,时不时看向门口。在他身后,全权公使大鸟圭介则安稳的多。毕竟上了年纪,神色倒是如常,只是眉头蹙着,思索着什么。大鸟圭介生于天保三年,先后与日本陆军省任职,如今则作为日本驻朝全权公使,领着二十名警察,三百海军陆战队进驻了汉城。与少壮派的杉村睿不同,大鸟圭介从一开始并不赞同此刻就对清宣战。

大日本帝国,维新三十年,不过草创了军工业与纺织业,综合国力与清国还相去甚远。即便是日本有了六个精锐师团,再加上一直足可以打败北洋水师的海军,此时开战也是不智。初期好说,日本定然占据主动,海路两军必然节节胜利。可接下来就不好说了,清国实在太大了,清政府只需迁都内地,一心反抗,战事一旦陷入僵局,那可就对日本大大的不利了。如今的日本,几十年偏向军队建设,国内民生凋敝,只要一陷入僵局,民众必然起来推翻政府。到时候,日本就会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想到这儿,大鸟圭介眉头锁得愈发紧了。少壮派打的,是以战促和的主意!算准了**的清政府不堪一战,只需偏师攻入腹地,必然赔款割地。清国有句话说的好,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如此将保压在对手身上,实在是不智!可是来自大本营的电文,却让他不得不遵从这个赌博式的战略。‘既然阻止不了,只能参与其中,将结果变的更好一些。’这是大鸟圭介此刻的唯一想法。

脚步声响,打断了他的思绪,也打断了杉村睿来回如同驴子一般的踱步,二人同时朝门口张望。片刻,一直军靴率先踏入,而后,一身戎装,满脸风尘的川上操六步了进来。

“杉村君、大鸟阁下,久违了。”川上操六微微笑了下,随即一个四十五度的鞠躬,起身,脸色说不出的自信。

二人回礼,随即,杉村睿请川上操六落座。“川上君,大本营到底是什么命令,不能通过电文,而让您亲自来一趟?”方才落座,杉村睿便急不可耐地问道。

“不择手段,立即挑起战争!”川上操六语气昂扬,一字一顿。此话一出,在座二人脸色各不相同。

杉村睿先是愕然,而后变作惊喜,狠狠地砸了下拳头。长出一口气道:“帝国终于下定决心了!好!”

与之相反,大鸟圭介却是愁容满面。以一弹丸之地小小岛国,挑战横亘在西几千年的天朝上国,到底是对是错,他实在不知道。是以,双眼中更多的是茫然。

“朝鲜政府,先后拒绝大日本帝国善意的意见,拒绝改革,拒绝驱逐弱清,这是对帝国的挑衅!早就该教训教训了!”说话间,兴奋中的杉村睿甚至站了起来,再次学起了蒙眼驴子,来回乱转。

川上操六只是笑笑,转而瞧见大鸟满脸忧容,沉吟了一下,道:“大鸟阁下,同为明治重臣的伊藤阁下,已经同意对清作战计划了。如今,帝国海路大军汇聚朝鲜,兵力远超清国。您还有什么可担心的?”

大鸟微微俯身,道:“帝国真的准备好了么?借口呢?欧洲列国可做出承诺了?”

川上操六微微一笑:“借口?不妨告诉您,报纸舆论已经提前制定了消息,只等我们攻下景福宫,就会对天下宣布,汉城混入清国奸细,率先向帝**人开枪……至于列强,只要日本赢得了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