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将血 >

第987章

将血-第987章

小说: 将血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终,皇帝陛下也没提另外一件大事,那就是枢密使的人选问题。

不过既然皇帝陛下不提,赵石也没多说一个字。

当然,他心中也有猜测,一个就是皇帝陛下心意已定,不想赵石开口,影响自己的决断。

或者呢,就涉及到君臣相处之道了,赵石这里为难。皇帝陛下也定然心知肚明。可以理解为皇帝陛下有爱护之意。

再有。对于皇帝陛下而言,也不应该让臣下时刻保持着左右同门下平章事或者枢密使这样的职位的能力。

这中间的分寸,就看君臣怎么把握了。

显然君臣二人,对此事都选择了沉默,此次相谈之后,也就差不多有了心照不宣的意味,达成了一定的默契。

之后,枢密使之位到底落在谁的头上。赵石不会再行计较,皇帝陛下也不会再跟赵石问及此事。

出了乾元殿,赵石身上一阵轻松。

该说的都说的差不多了,其他没说的,也不用再纠结于心,心情自然和进宫时不太一样了。

在乾元殿门前,已经有人等候多时。

太皇太后娘娘招赵石去慈安宫,看看天色就知道,这是接茬吃晚饭的节奏。

赵石心里叹了口气,进了这座宫城。不论是谁,都是身不由己居多啊。

不过呢。还是那句话,他也没太过侨情,皇帝陛下推了一天的政务,跟他单独相会,这可以说是身为臣子的殊荣,出来又有太皇太后相招,这样的恩遇,千年以降,能够享受到的人,也是屈指可数。

但让赵石万万没想到的是,在慈安宫等着他的是这样的一个阵仗。

上一次,赵石到慈安宫赴宴,见到的是一群先帝妃嫔,这一次。。。。。。他又一头扎进了女儿国。

不过这次意义完全不同。

赵石到的时候,慈安宫内可谓莺歌燕语,热闹非凡。

除了笑容满面,好像年轻了好多的太皇太后娘娘以外,皇后娘娘也在。

这位皇后娘娘跟赵石交集不多,不过统御六宫至今,名声很是不错,和景兴皇帝年间不同的是,这位皇后娘娘和皇帝陛下感情甚笃,虽然也闹些小别扭,但后位可谓是稳如

而赵石更知道,像成武皇帝李全寿,颇有些恋母情结,景兴末年闹了那一出之后,成武一朝,想来不会有废后之虞了。

其实大秦的皇后娘娘,存在感一直不强,这和她们出身不高有着脱不开的关系。

但实际上,大秦的皇后娘娘,一般而言,都是英姿飒爽的泼辣女儿。

大秦皇位之争一直很激烈,却没给这些女人太多的机会,不然的话,出上一位两位则天武后那样的女皇帝,也没什么奇怪的。

但这会儿在慈安宫中,主角绝对不会是这位皇后娘娘。

一进慈安宫内殿,游目一扫,赵石头就有些大了。

殿内就是个女儿国,但显然她们不会是先帝嫔妃,粗略的瞅了瞅着装,也肯定不是成武皇帝陛下的妃子。

宫中服侍和外间大异,赵石又不是初入京师的毛头小子,一看之下,就明白,这根本就是些外臣们的家眷。

而且,年纪都不大,不用怎么细瞧,只看那洋溢在外的青春稚气,就能晓得,最大的,也不会超过十**。

尤其是离赵石近些的一个小姑娘,团着身子坐在那里,怎么瞅,也就十四五的年纪。

这是怎么个意思?

瞅清了殿内情形,赵石下意识的停住了脚步,回头瞅了瞅殿门,考虑是不是直接退

不过,宣晋国公入内的声音,还在殿内盘旋,他肯定不能调头就走了。

赵石定了定神,顺便板起一张脸,大步上殿,给太皇太后娘娘和皇后娘娘请安问好。

天皇太后娘娘心情很不错,脸上都快笑出花儿了。

“平身吧,赶紧坐下说话,皇帝也是,有什么话不能留着日后说?留了你这么久,你再不到,本宫这里可就要开席了。”

皇后娘娘点头示意,没跟赵石说什么,这里毕竟是慈安宫,别看她是一朝之母,到了这里,也只能陪着小心。

赵石被那许多剪水双眸盯着,这份不舒服就别提了,所以还想挣扎一下,“娘娘,臣这里还有着”

太皇太后翻了翻眼睛,“什么娘娘,到了本宫这里,就叫姨奶奶。。。。。。怎么?皇帝能留宴于你。到了本宫这里。就有了公务?”

噗嗤一声。也不知是哪个忍不住笑了出来,在已经寂静下来的宫殿中,声音分外的

笑声的主人估计吓的不轻,一笑之下,立马没了声儿。

但没人打算计较这个,因为太皇太后娘娘想了想,论起辈分来,她确实是姨奶奶没错。但真要从一位国公嘴里叫出来,怎么想,都有些不合适。

想到这里,太皇太后自己也是失笑,她旁边的皇后娘娘也拿袖子掩住了口鼻,显然想到了此节,有点忍俊不禁。

赵石一瞧,得,今天这顿饭怎么也逃不

赵石当即转身入座,心中却道。娘的,宴无好宴啊这是。

“时辰已经不早。您看是不是。。。。。。”皇后娘娘就坐在太皇太后的身边,此时轻声道。

太皇太后笑了笑,温声道了一句,“不忙。。。。。。”

转过头来,便摆手道:“晋国公在这里,你们还不给晋国公见礼?不要乱,一个个来,顺便自己说一下出处,清楚些啊,让晋国公听清楚。”

赵石嘴角抽动了一下,这会儿他要是再不明白,可就成傻子了。

相亲大会?这个玩笑开的有点大。

他这会儿到是想起来,上次回京的时候,太皇太后说过一嘴,埋怨他尽娶些番邦女子,却对大秦女儿视而不见,传出去不太好听云云。

这次恐怕就是那会儿的首尾了,当然,可能也是陆归琴的事情传回来,让太皇太后又生出点不满,所以干脆自己做起了媒人。

但这赶鸭子上架的,有点不靠谱,尤其是他一个国公,又不是皇上,弄了这些女孩儿过来干什么?

就没听说选妾选到皇宫。

满殿的姑娘,估计有二三十位,姿容靓丽自不必提,一个个自己介绍下来,赵石脸上也黑了半边。

她们的家世普遍不高,当然这不是重点,重点是这些女孩儿一个个都心知肚明,不但报上了自己的名姓,而且,芳龄几何,会些什么都说了个清楚。

这么一一说来,这些女孩儿一个个羞不可抑不说,赵石也越来越是别扭。

终于,满殿最小的一个结结巴巴开了口,稚气的声音却像一把小刀般,在割赵石的面皮。

对上千军万马,也面不改色的大将军,也终于露出了尴尬。

等小姑娘喘着粗气,脸红的好像能滴出血来一般,闷头坐下。

赵石毫不犹豫的站起身来再次施礼,道:“娘娘,赵石身有不适,请辞出宫。”

一旦放下脸来,太皇太后也不能再开什么玩笑了。

两个天下间最尊贵的女人对视了一眼,都从对方眼底看出了担忧,这事好像做的有点过了。

本是一番美意,但若是让一位大将军生出间隙,即便是她们,也不太能承受的起。

当然,给赵石保媒拉纤,也不会是一拍脑袋就决定了的事情。

说起来,这事还是从太皇太后这里传出的口风。

赵石也想的不错,太皇太后确实觉得,晋国公府后宅的构成有些不像话。

不过,这口风一露,就有些收不住了。

你道今日来的姑娘身份真的就那么低?

这些姑娘们其实都有着一些共同的特点,都和宫内的贵人们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也都非是家中嫡长,而又非庶出,年纪也都在十五到十八岁之间,而因赵石这里也属于外戚之列,所以辈分还不能乱。

而且,因仓促之故,也没有出了长安府地界。

这样下来,还是选出来了这么多待字闺中的姑娘家,可见,人们现在想要攀附晋国公府的心思有多急切了。

因为人家多,所以闹来闹去,太皇太后这里反而有点坐蜡,也就停不下来了。

因此,太皇太后和皇后两人商量了一下,除了严令知晓内情之人不得外传之外,也没太好的法子,总不能一个个的给赵柱国引见不是?

于是乎,也就有了这场晚宴。

当然,宫中妇人极为热衷给人保媒,其实多数都是闲的无聊所致,而把事情办成这样,也可见宫中妇人们,办起一些事情来,并不算容易。

实际上,有了她们的参与,也就少不了政治上的意味。

其实,让许多人可惜的是,晋国公府一位主妇,两位平妻,都安安稳稳,不然的话,宫中一旦露出意思来,今日这殿中绝对不会只这些人,就算宫中有着严令,晋国公府那边也不会一无所知。

但只是一个或几个妾室,事情也就低调了很多。

不过这等奇葩的事情,还是闻所未闻,当然,也很可能成为宫中秘闻之一。

太皇太后和皇后娘娘,绝对不会容许这件事的消息从宫中传出去,外面的各家,也不会当这事怎么长脸,又有宫中压力在,成与不成的,多数都会烂在肚子里。

谁都不傻,一旦外面有了传闻,事涉晋国公府也就罢了,还连带上两位后宫之主,追查下来,不定要掉多少脑袋。

所以,牵涉到的人不少,满长安却没一点风声,晋国公府这边,更是懵然不知。

不过,一旦赵石将不乐意挂在了脸上,主位的两个女人就都有点心虚了。

好在,她们也没想着,今日晚宴上,就能让赵石定下人选,还有着不少的余地。

太皇太后悄没声的瞪了皇后一眼,这事要是没有皇后在后面推波助澜,绝对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

太皇太后也知道,之所以皇后如此热衷,也只不过是想仿效自己当年,笼主晋国公府的心,不是为了后位怎样怎样,而是为了十几二十年之后着想。

更重要的是,她还有着两个儿子。

被太皇太后一瞪,皇后这里也有点委屈,事情是您挑起来的,怎么就能全怨怪到本宫头上?

不过,还得是太皇太后开口。

“声音那么大干嘛?本宫耳不聋眼不再者,这满殿娇女佳人,被你吓着了怎么办?都已经是国公了,还恁的粗鲁。。。。。。”

说到这儿,见赵石还想说话,无奈的一摆手,吩咐道:“行了,国公威盛,你等可到偏殿避之,去吧。”

女孩儿们纷纷起身,施礼退去。

实际上,能够亲眼看到名传天下的晋国公真容,到也算满足了她们的好奇心,但要说给这位高大雄壮的大将军为妾,动心的女孩儿可真不算多。

这和待选入宫一样,旁人说的再是天花乱坠,对于正值青春年少的女子来说,都不是什么好事儿。

多数女孩儿心里都是一个念头,晋国公不愿意,挺

第十三卷龙盘虎踞春秋事第一千四百七十章称病

殿中一下就清净了下来。

之后安排的曲乐歌舞也用不上了。

“你呀,做事总不能通达”

太皇太后先就埋怨上了,听上去有点不讲理,但想跟她讲理,却要什么事儿什么。

既然走不成,赵石也只能讪讪坐下。

他也知道,今天算是驳了这两位的面子,做的过吗?他不觉得,但总归做的有点生硬,太皇太后说的到也不算错。

不过,在皇宫之内选妾,这两位做的也不是那么圆转吧?

但台阶还是要给的,赵石遂做疑惑状问道:“娘娘招了这许多女子入宫,臣又怎能安坐?微臣也不太明白,娘娘。”

“你就装糊”

太皇太后笑骂了一句,瞅了瞅皇后,见皇后笑吟吟的,一点开口的意思也没有,心说,这个孙媳妇啊,到是还算聪明。

这会儿,皇后确实说什么也不合适,不如不开口。

太皇太后这里也只能暗叹一声,道:“现在,这里已没有外人,有些话也不怕说,那些孩子,都是千挑万选出来的人,说说,看上了哪个,改日就可下定,娶个妾嘛,没那么多”

这还是不死心。

赵石这会心里真的有点疑惑了,不由道:“娘娘,柱国府中妻妾。嗯,前些时。陛下还下了口谕。问臣府中人口渐多。家财够不够分呢。”

太皇太后一听,愣了下,接着就乐了,皇帝每每偶发奇想,比起他父亲来,要有趣儿的多。

皇后听了,也是哭笑不得,觉着君上跟臣下这么开玩笑。太过不妥,这要是碰到个心眼小的,还不得被吓死?

那边太皇太后却是笑道:“满长安谁不知道晋国公府豪富,就算是宫里面,可也沾了不少光,所以,这些借口就不用提了,说起来,你一个国公,整日里在外面东游西荡。拉回来一个是一个,本宫也就不说了。但你瞧瞧你”

说到这里,太皇太后哼了一声,顺便表达了自己的不满,这才接着道:“不管你自己乐不乐意,本宫都要说,数十年下来,你是我大秦第一个异姓国公,都说天子无家事,难道你就有了?”

“在外间,家里家外,你都是群臣表率,你若崇尚胡风异俗,其他人必然纷起效之,就像现在,你道是外间有多安静?这两年,京师各家府邸之内,你知道多出多少胡姬?”

“此风渐于宫内,本宫又如何能够不闻不问?若愈演愈烈,你让我大秦女儿,情何以堪?”

还有这样的因果?

赵石也有点懵,虽然似是而非,但细细琢磨一下,到也不无道理,而若是真的胡风渐烈,那与他还真脱不开干系。

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嘛。

再者,这些年,他南征北战,为让部下以及朝中群臣开阔眼界,着实也做了不少。

像国武监那里,教授的胡语种类,现在已达六种。

除了同根同源的乃蛮语,鞑靼语,蒙古语之外,还有党项,女真,回鹘三种语言,如果攻破了西辽,说不定还要加上契丹语。

等到和花勒子模对阵,西域通用语言一定也会出现在国武监,甚至是英语以及中东,东欧的各种语言。

语言是各个文明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当这些外族语言出现在国武监,带来的,绝对不是只有对于语言的应用和了解。

而是对另外的文明的接触,这些文明,在汉人口中,可不就是胡风?

这个闸门一旦打开,带来的影响自然而然便会涉及方方面面,当然,出现这样的副作用,也是赵石万万没有想到的。

但话说回来了,若说长安权贵猎奇,甚至生出了攀比之心,都也正常,胡女本就一身异域风情,对男人来说,自然有着汉女无法比拟的吸引力。

但他赵石娶上一个两个妾室,就能止住这样的风尚,怎么听都有些。

皇后此时也终于开口附和,“国公家事,本宫等宫内妇人本不应多言,然事有。还望国公多思而行,再者言,此为两全其美之事,国公又何必拒之?”

说的再多,再好,其实赵石也并不喜欢这种感觉,他的妻妾,除了惜红之外,都算是自己定下来的。

没想到,今日他已位至国公,却还有人想强着给他纳妾,这真的有些可笑。

既然都说大道理,那咱们就说大道理好了。

赵石琢磨了一下措辞,这才拱了拱手,拿出自己最诚恳的一面,肃容道:“两位娘娘既如此说,柱国本不应不从,但。。。。。。”

“但柱国却觉得,此事事关国体,非是柱国纳了妾室,便可迎刃而解之事,而且,柱国到是觉得,此事未必就是坏事。”

“想当年,春秋战国时,赵国积弱,匈奴屡屡犯边,国无良策,百姓蒙难,后灵王奋起,引胡风于内,这才有了胡服骑射之美谈,却匈奴于外,与诸国争锋于内。。。。。”

“而今我大秦强盛,兵锋所指,天下侧目,外邦时节,屡现长安不说,抚有胡部数不胜数,鞑靼,乃蛮,蒙古,西北诸族,吐蕃等等,逾数百万众。”

“如今时日尚短,还显不出什么,待得来日,长安京师,必定为天下汇聚之所在,而今,也不过是个开头,时人多以其为异,异日。当卢之胡娘。买卖之胡商。善舞之胡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