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将血 >

第880章

将血-第880章

小说: 将血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动静越闹越大,终于将宿醉未醒的归义王惊动了起来,这才撒开了人一间间帐篷的找寻大将军赵石。

可想而知,这个亲兵在看到自家大帅活生生出现在自己面前时的惊喜,当然,大将军勇冠三军,不用着紧其安危,但身为大帅身边牙兵近卫,竟然如此疏忽,要是在军前,一个个都得论斩。

其中之情急和担忧,让这些亲兵牙卫们真个是恨不得自己抹了脖子。。。。。。

这位身子一窜,半个身子便进了帐篷,但眼睛在帐篷里一扫,再转到赵石身上,立马身子僵在了那里,笑容未去,心中震惊之下,脸上的肌肉都不由自主的扭曲了起来。

赵石不自在的哼了一声,命令道:“出去,给我找件衣服过来,再有,不要惊动太多。”

亲兵呲了呲牙,没敢说什么,“是,大帅。”

出了帐篷,这位才想,找件衣服容易,不要惊动太多的人?整个部落好像都在找您啊大帅,按说,大帅从来没这么好色过啊。。。。。。难道是喝多了?

他是真没想到,自己能一语

很快,胡烈便出现在帐篷外面,还带来了衣服。

换了一件衣服的赵石,看着这些亲兵们羞惭但却古怪的面色,不由有些恼羞成怒,着实将这些家伙训斥了一顿,然后,才想了想,招手把脸色青白的胡烈叫到近前,嘀咕了一句,“让人查查,那间帐篷里住的”

胡烈连连点头,灰溜溜的跑了。

赵石这里则像没事人一样,找到了太子殿下,长途跋涉,水土不服,加上酒醉,才十一岁的太子殿下,彻底蔫了下来。

不过今早听说大将军赵石不见了,他这精神头有所恢复,这可是不大不小的奇闻。

不过看到神采奕奕的赵石出现在自己面前,唯恐天下不乱的太子殿下着实问了几句赵石的行踪,都被赵石糊弄了过去。

要是被太子殿下知道自己难受的要死要活的时候,人家正在到处快活,太子殿下非嫉妒疯了不可。

现在估摸着太子殿下很能体会一句话,身体就是本。

太子殿下精神头没了,赵石也没再拉着太子李珀转悠,便只吩咐人服侍好太子,好好休息几日,以便稍微适应这里的气候饮食,再说其他。

从太子这里出来,便去寻归义王李匪。

土匪头子其实也被折腾的不轻,旅途劳累到也罢了,回来之后,却被自家兄弟灌倒在地,尤其是搅合了他的新婚之夜,大清早也不消停,却是闹起了失踪,让人好一通着急。

尤其让人心疼的是,自家兄弟竟然连嫂子都给灌多了。。。。。。

看着施施然来到他面前的赵石,李匪是咬牙切齿,如果不是这兄弟太过生猛的话,他一定要胖揍这小子一顿。

赵石乐呵呵的赔罪,又说昨日喝了那许多,四哥和嫂嫂定能白头偕老云云。

赵石这是在大秦朝堂上练出来的嘴皮子,客套话一句句说来,已是纯熟无比,顿时便让李匪火气消了下去。

李匪这才有些好奇的问,“早晨时去了哪里?怎的还让人一顿好找?”

赵石哈哈一笑,心里却是大恨,这些混蛋,找个人也闹出如此大的动静,回去之后,一定打的他们屁股开花。

嘴上却是含糊道:“喝的太多,出去转了一圈,进了一间帐篷,便睡着了。”

李匪别看外表粗豪,但那聪明劲可不比旁人少了,瞅着赵石撇了撇嘴道:“贤弟莫非钻了哪个女人的帐篷,到现在才出来?”

赵石笑容顿时一滞,李匪这里顿时哈哈大笑,抚掌道:“看来还真被哥哥说着了,是哪家姑娘,能得贤弟青眼?哥哥到是要好好”

说到这里,又拍了拍赵石的肩膀,大咧咧的道:“贤弟啊,昨日醉眼朦胧,别看走了”

这一下,李匪心里才舒爽了起来,在他看来,吐蕃这地界,到处都是黑不溜秋的女人,不然的话,他也不会去大秦求门婚事下来。

既然被人揭破,赵石索性笑道:“吐蕃女子,大胆奔放,小弟算是领教了,正派了人去查那女子姓甚名谁,若还没有夫家,小弟自然当仁不让,娶回去做婆娘了。”

听他这么一说,李匪顿时来了兴致,“还是兄弟爽快,不像旁人般扭扭捏捏,不过兄弟啊,找个女人睡一觉,能有多大的事情?”

“看来兄弟在这里呆的太短,不知这里的习俗,女人拉男人进帐篷,实在稀松平常,当年咱们冲到这里,跟几个部落弄了个篝火盛会,到了晚上,一多半的兄弟都被女人拉帐篷里去了,到现在你瞅瞅,哪个说就把当晚的女人娶回家了?”

说到这里,马匪头子抬头挺胸,“男子汉大丈夫,妻子如衣服,兄弟如手足知道不知道?”

赵石憋着笑,摇着头道:“四哥别吹牛了,咱还没给嫂子见个礼,说句恭喜呢。”

李匪大笑,“不用管她,妇道人家,刚入了门,就喝的烂醉,好不”

赵石脸色有点涨红,手上不自觉的一用力,将一个桌角给掰了下来,吓的李匪一跳,以为这兄弟被自己调侃的恼羞成怒,要暴打自己一顿,所谓好汉不吃眼前亏,顿时转身,想要逃走再说。

不成想,回头却是望见,自家那不知羞的婆娘,正站在他身后,眉头竖的老高,面若寒霜,见他扭头,立即换成了一脸的甜笑,腻声道:“夫君那句话说的真好,这话妾身好像也听说过,是出自哪家的腌臜泼皮之口来着?”

第十三卷龙盘虎踞春秋事第一千三百七十三章吐蕃

(求月票,例行公事的求月票,兄弟们,支持住啊,掉到一百名以外了,大家加把劲,冲进一百名,阿草一天最少三更,应该算很努力了吧。)

在自家兄弟面前,李匪自然不愿丢了颜面,强自干巴巴笑了一声,“我们兄弟说话,你个妇道人家插什么嘴,赶紧倒酒去,我们兄弟多年不见,昨日喝的不怎痛快,今天再痛饮一番。”

论起来,新妇和赵石同辈,只是比赵石小了许多,从赵氏这边论,应该叫赵石一声大哥,但出嫁从夫,从李匪这里,赵石却要反过来唤其嫂嫂了。

赵石笑着打圆场,“嫂嫂不必忙了,这些日子,估摸着都难得空闲,我跟四哥说几句话,嫂嫂。。。。。。若是愿意听咱们唠叨,就听”

赵氏其实不过十六岁的小姑娘,但家族教养不凡,行止之间,大方得体,让赵石欣赏之处在于,没有初为人妇的扭捏,更没有离乡万里来到荒蛮之地的惶恐。

只这一点,便已尽显此女之坚强,其实这也正是赵石最欣赏的一种性格。

赵氏笑着点头,赵石开口说什么,她是一定不会反驳的,她以后便是归义王的王妃,能在低地有着怎样的地位,其实不光要看自己夫君的宠爱,还要借助于大将军赵石的声威,至于秦州赵氏,份量还要轻上一些。

这种利益纠葛,在年轻的新妇脑海中自然而然的浮现出来,并不值得奇怪。一切都是水到渠成的结果。

封建王朝之下。特有的世家教导的产物。贵戚交往之间,女子必备的素质,缺少这种素质的女子,下场往往凄凉无比。

随即,她便表现出了细心的一面,让人送进了茶点,然后安静的坐到了李匪侧后。

马匪头子得意了起来,呵呵笑着。好像在说,得妻如此,夫复何求?

赵石来寻李匪,确实是有要事相谈,其他的都是顺带而已,李匪大婚,相比在汉地,礼仪要少上许多,但来贺的人太多了些,这两日未见有什么闲暇工夫。

赵石和李匪两人之间不用怎么客气。等到帐中只剩下了三人,赵石便开门见山道:“四哥要用兵高地。什么时候出兵?”

李匪满不在乎的喝着茶,顺手还给自家婆娘倒了一杯递过去,顺便展露个讨好的笑容。

这才摇了摇头道:“这里要说用兵,太简单了,明天就能启程,沿路就能聚起几万人马来,但现在天儿还冷,要过上些日子,等天儿缓缓再说。”

对吐蕃低地的情形,赵石也不很清楚,这里打仗,显然和草原上不太一样,这里到处都是丘陵荒原,崇山峻岭也是比比皆是。

高地的各个部落,和低地之间并没有太过明确的疆域界限,但毫无疑问,高地部族最集中的地方一定在以前吐蕃王庭那里,也就是吐蕃逻些城附近。

按照赵石的印象,那里应该是一些盆地,地势要低上许多,气候远比北边温润,也必定是吐蕃重要的产粮区域。

它们的身后,其实就是绵延数千里的喜马拉雅山脉。

按说,赵石一行的旅程,到了这里应该算是结束了,这个时候,赵石如果弄个说的过去的理由,率人回转,也没什么问题。

但战事在即,又是吐蕃人的内战,赵石不由有些换句话说,就是手

男人其实就是这样,累的时候,总想着休息一下,规划也都做的很好,不过一旦闲下来,却又都闲不住。

“怎么?兄弟想陪哥哥走一圈?”

赵石笑笑,不客气的道:“吐蕃兵马不以战力见长,打起仗来是个什么样子,小弟还真想见识一下。”

李匪这里有些不服气,“什么不以战力见长,咱们可是帮着你打下西凉城的。。。。。。”

赵石呵呵一笑,也不说话,李匪底气先就不足了,吐蕃人打仗是个什么样子,他可是见的多了,若非甘州回鹘不战而降,吐蕃去年时,可能就要顿兵西凉不动了,再熬上些日子,说不定还能散了伙。

这样的窝心事儿,作为吐蕃低地之主的他自然不会随便宣扬,但赵石作为伐夏诸路兵马总管,想不知道都难。

最终,还是赵石开了口,“吐蕃闭塞之地,大秦无意据之,但有了四哥在这里,在低地设立土司,选任官员,是早晚的事情。”

“但高地那里。。。。。。据说一些佛徒在传教?”

李匪点了点头道:“一群光头,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还想着到老子的地盘来撒野,可不是让老子揍了几顿狠的,现在都窝在南边儿念经呢。”

“应该是天竺传过来的吧?”

“不太清楚,这些秃驴和咱们那里的光头不太一样,寺庙盖的好像宫殿,有那兴盛一些的所在,连地下都埋着金砖,田产什么的就更不用说了,拥有的奴隶也很多,你说,这和土皇帝有什么区别?”

“照这样看,他们的佛祖岂非也是个贪财的家伙?”

赵石被他逗笑了,中原佛教是从吐蕃这里传过去的无疑,不过入乡随俗,中原佛教很是受到了儒家的影响,其实和吐蕃这里的佛徒有了很大的区别。

不过,他比李匪也强不到哪里去,一对儿的粗货,对于中原佛教的起源和分化,都是所知寥寥,他们最大的共同点就是,对佛道之事都很排斥。

不过赵石现在的眼光非是昔日可比,想了想便道:“高地那里前年就有称臣之议,更派兵助我等伐夏,照四哥看,有没有点诚心?”

赵石问的郑重,李匪也收起了玩笑之心,想了半天才道:“有是肯定有那么一点的,但他们离大秦太远了,有诚意又能怎么样?照我看啊,还是打的他们怕了,才会派了使者去长安求饶,咱们一旦松了劲儿,没准转头他就不认了。”

赵石点点头,“四哥说的在理,但四哥这么打四哥想到后果没有?”

李匪有点疑惑的看了赵石一眼,对这个兄弟的谋略武功,他其实是非常佩服的,“贤弟。”

赵石这时就像个狗头军师,笑吟吟的问道:“这些年,四哥可是把高地人搜刮苦了吧?”

答非所问,赵石对文人虽然一直不感冒,但说话行事之间,其实已经沾了很多的文人气息。。。。。。

对于这样的转弯话,李匪并不气恼,乐呵呵的得意道:“不成不成,还差的远,上次打到了逻些城下,到是弄了些好东西回来,但那里高地部落太多,什么五牦牛部,八天王部的,虽然没一个是咱们的对手,但呆的久了,还是有被反咬一口的危险,所以,你哥哥我总是点到为止,从不贪财忘形。”

“这么说来,那里的好东西还很多,所以啊,四哥这次要带人再去一趟,不定什么时候,他们就去长安称臣了,到时候抢他们便不那么名正言顺了不是?”

这才真正是马匪头子的思维,将打家劫舍当做了终身事业,都是归义王了,还想着去人家地盘抢东西呢。

赵石嘴角抽动了一下,才道:“四哥率兵出去,就不怕他们避开四哥兵锋,来低地骚扰?”

如果是在草原上作战,那是一定的了,被人找到留在后方的部落,多数便能形成一场决战,甚至于,有的时候可以让敌人疲于奔命,不战而溃。

草原作战的主体,其实就是寻找对方部落的踪迹,进行劫掠,消弱对方的实力的同时,逼迫对方与自己决战。

而弱小的一方,也绝对不会放弃找到对方主部,并进行攻击的机会。

但吐蕃这里显然不同,李匪当即就乐了,为赵石解释道:“他们过来一次可不容易,说真的,那会儿要不是那些光头鼓动,高地人几十年都未见会来低地一趟,就算是这样,当初高地人的联军也只是在离这里很远的南边,跟低地人打了一仗而已。”

是的,吐蕃的疆域太大了,越往北来,环境也越发恶劣。

当年吐蕃人建立王庭,征服北方的吐谷浑以及党项诸部,并驱使他们开始参与到丝绸之路的争夺当中。

这是吐蕃最强大的时候,很多西北部族臣服在他们脚下,并为他们作战。

但随着时间流逝,吐蕃开始衰落了下来,而他们不像汉人王朝,总有兴起的机会,他们一旦衰落,好像就没有了尽头。

高地人的联军,别说数十年,便是上百年,也未见能在低地出现一次。

因为他们缺乏统一的指挥,甚至于,他们已经有些不习惯于低地的气候了,长途跋涉的征战,更让他们感到疲惫和厌倦。

实际上,不论是疆域,还是目光,高地人已经被自己限制在了南边那些盆地当中,很像是汉人的中原之战,只有统一了那里诸多的部族,才会有人登上吐蕃。

(月票,月票。)

第十三卷龙盘虎踞春秋事第一千三百七十四章雄心

(月票,月票,今天稿酬清单下来了,还算令人满意,阿草才发现,将血已经是白金作品了,不过估计是在白金作品里垫底的货,不过还是高兴,多谢大家的支持。)

听了李匪的一些解释,赵石才算明白,这里的人们,虽然和草原差不多,都是原始的部族制度。

而在作战上面,除了征召模式和草原诸部差不多以外,他们的作战方式,则和汉人十分相像。

是的,在这里作战,并不以骑兵为主体,而是一队队的步兵来作为决定作战胜负的。

至于为什么会是如此,赵石也没去细想。

他只想到,如果是这样的话,长途奔袭在吐蕃来说,好像也就没有多少施展的空间了,一条条从雪山上下来的湍急河流,一座座雄伟的高山峻岭,以步兵作为主体的吐蕃大军,根本无法完成远距离的突袭。

赵石稍微有些奇怪的是,当年吐蕃王庭是如何征服北方的那些游牧部族的,而他们在之后又是如何来保证自己对如此广阔荒凉的疆域的统治的。

在赵石看来,这简直就是个

吐蕃并不缺少战马,但他们的骑兵数量却并不多,这一点也非常奇怪。

如果赵石能够深入的了解下去,其实也就没什么好奇怪的了。

整个吐蕃,高地人擅长编制,冶铁,耕种。低地人则擅长豢养牛马。放牧。俨然就是汉人和北方胡人间的区别。

这也造成了,南边的文明要比北方发达的多,他们占据了吐蕃最肥沃的土地,在一定的时期,他们是非常强大的,但它并不能逃脱文明消长的过程。

当吐蕃王庭越来越腐朽,南方各部开始相互交战,吐蕃也就此分崩离析了。腐朽的部落贵族,相互仇视的各个部落,奴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