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将血 >

第865章

将血-第865章

小说: 将血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就这么弄掉了一个皇子。让赵石实在高兴不起来。

赵石随即将陆敖招到书房,劈头便问,“陛下喜欢哪位皇子多些?”

陆敖眨巴着眼睛,无辜的看着赵石,显然是不想说,赵石拍了拍桌案,什么都没说,眼睛却盯着陆敖一点都不放松。

半晌,陆敖才不情不愿的低声道:“陛下长子李琼。。。。。。好谋无断,又喜美色醇酒,无。。。。。人君之相。。。。。。”

吞吞吐吐的说了这些,赵石呲了呲牙,还吸了一口凉气,这样的评语,简直。。。。。。但这样的话语,怎么会入了眼前这个女子的耳中?赵石多疑的性子又发作了,盯着陆敖开始从新打量。

好像知道赵石在想什么,陆敖苦笑道:“当初勤政殿新成,先帝携陛下入内观揽,后设宴于先皇后娘娘宫中,酒至半酣,醉意已浓,先帝令陛下评断诸子,以论陛下当时就是这么回答先帝的。。。。。。”

赵石嘴角抽动了一下,想了想,勤政殿建成的时候,如今的皇长子李琼也才十岁左右吧?还在幼龄,怎么就得了个好谋无断,喜醇酒美人的评语?

这皇家的人啊,真真是不能行差踏错一步,小小的孩童,就被下了如此断语,这皇帝,还就真是从小养成的,也必然是一个个的怪物。

既然说了,陆敖就痛快了起来,接着道:“先皇后娘娘还曾叹曰,长孙年幼,何必苛责,想着将皇长子殿下尽早封爵出宫无论是先帝,还是陛下,皆无此意,也就作罢了。”

赵石舔了舔有点发干的嘴唇,接着问道:“次子呢?”

陆敖嘴角微弯,道:“那会儿小殿下还在蹒跚学步,陛下只用了聪慧二字来形容。”

赵石想了想,如今李全寿有四个儿子,两个嫡子,两个庶子,心中暗道,他娘的,还真能生养,生这么多出来,以后也不怕闹翻了天去。

嘴上却不放松,追问道:“后来呢?”

陆敖自然明白,这问的不会是当年皇后娘娘宫中宴饮的细节,而是问皇次子李珀如今已经长成小小少年,皇帝陛下对其观感如何。

陆敖捻着脸侧垂下的秀发,有着微恼的道:“陆敖出宫久了,不知如今怎样,只是听闻,陛下对小殿下十分喜爱。。。。。。”

这也就够了,赵石紧接着又问:“为何之前不早提醒于我?”

陆敖瞪大眼睛,理直气壮的道:“宫中隐秘,怎可轻泄于人?再者说,当初国公可跟我说过,不要再擅涉宫中之事,国公不会不记得了吧?”

赵石顿时语塞,但却很想一脚将这个女人踢出去。

但人家的话还未完呢,接着陆敖便狡黠的笑了笑,“国公莫恼,国公既无意于皇宫密事,亦不欲涉于储位之争,陆敖多言其他,岂非有违国公本意?如今这般,虽于国公声名有碍,但国公一身荣辱,皆系于陛下也。”

“今陛下必心存旁人诽之谤之,又能奈国公何?”

这一番说来,也就完全了,足可称之有理有据。

但赵石看了她一眼,却轻轻摇头,道:“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你道当年先帝不信我重我?最后还不是闹成那番模样?”

“我这一身荣辱。。。。。。嘿嘿,若真全放在陛下身上,你觉得,我将来下场如何?”

这已经算得上是大逆不道之言了,入得陆敖耳朵里,让她身子晃了晃,眼睛盯在赵石身上,目光之中,全是震惊之色,其中也还夹杂着不解,惶恐,畏惧等等复杂的感情,没法一一细述。

她嘴唇蠕动着,却说不出一个字来,再无方才伶牙俐齿,侃侃而谈的从容。

片刻之后,赵石微微一笑,摆手道:“玩笑而已,不必当真,朝堂上多少臣子,都明白的道理,你若只等着陛下垂青,怕是将死无葬身之地,所以啊,完事还得从自己入手。”

“做事需认真些,别总夸夸其谈,以免惹祸上身,交通往来要慎重,得意时不能猖狂,失意时,也不须沮丧,战战兢兢的为官,稳稳重重的做事,才智不能全部彰显于外,愚拙之处,不必深藏于内,等等。”

“你看,这读书人弄出来的为官之道有多少?各人荣辱皆在其中,你道我走到今日,真的只是领兵征战而来?”

“这些道理,我可也懂得不少,但愈向前行,愈加如履薄冰,我尚如此,遑论他人?”

“若满朝文武,一身荣辱全系于陛下身上,陛下也会烦的,如此还有什么荣辱可言?各个都是蠢笨之才,掉了脑袋也不冤。”

“说这么多,我这里是告诉你,你即入我府中为幕,便要为我着想,所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那都是轻的,你在我身边参赞诸事,知晓隐秘,若还三心二意,你这一身荣辱,又从何而来?”

陆敖渐渐听的入神,此乃肺腑之言,也不容她不听,而她也明白,过了这一关,她应该在晋国公府中,另有一番局面了。

赵石轻轻敲击着桌案,又缓缓道:“你之聪明才干,皆不下于男儿,我能用你之才,但你扪心自问,可愿为我所用?”

虽然此女入府时日尚短,但显示出来的才智,确实不同凡响,赵石已然有心用之,正好借此机会,敲打一番,便如当年南十八入幕府中的时候一般无二。

书房中陷入寂静当中,良久,陆敖深深一揖,道:“古人云,士为知己者死,陆敖能得国公青眼,更不因陆敖女子之身而有所轻贱,陆敖怎能不鞠躬尽瘁,以死报之?”

赵石摆了摆手,道:“那我就瞧着了,嗯,今后,晋国公府长史之位,也不用空下去了,有多少才干,全凭你来施展,今后若是外间有事,不定还要随我出外征战,你这一身荣辱,全在你自己身。”

“多谢国公。”陆敖正色道。

出了书房,被外间寒风一吹,陆敖身子抖了抖,才发觉后背已经湿了一片,回头瞅了瞅寂静无声的书房,目光复杂难言。

这身后书房中呆着的,无疑是一位人杰,陆敖觉得,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这样的词句,更能形容其人。

而今天下割据,正是乱世,也不知他最终能走到哪一步?一身荣辱,全在己身,这样的话都能说出口,她可不认为,之后的那些解释有多么的恰当,也许。。。。。他心中本就是这么想的。

但她陆敖不禁望了望天空,片刻之后,垂下头来,眸子中已是一片清明,嘴角微微翘起,满脸得意的想着,晋国公府长史,大将军衙署长史,听着很威风,不是吗?

显然,这个女人有一颗很大的心脏。

第十三卷龙盘虎踞春秋事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聚会

这一晚,长安大阀李氏府邸书房之中,如今李氏最杰出的两个人,发生了激烈的争执。。。。。。

第二日,同门下平章事李圃病了。

同门下平章事李圃为相已有十数载,加之当年辅佐贤相杨感,无论在中书,还是在朝野内外,门生故吏着实不少。

正月里,李圃病卧在床的消息传开,李氏的门槛差点被踏破了,探望之人可谓络绎。

宫中御医也派了下来,皇帝陛下虽未亲自赐临李氏府中,但一日三问,赏赐不断,殷勤器重之意,丝毫不减。

八月十五,上元佳节,更是派了皇次子李珀,过府探问病情。

宫中的御医轮番给李圃诊治,实际上他们的结论都差不多,李相操劳过度,肝火不泄,外邪内侵云云。

其实,换句话说就是上火了,又没注意,染了风寒而已,不是什么大毛病,只是李圃年纪大了,偶有小恙,也需静养些时日,才能痊愈。

不论同门下平章事李圃病轻还是病重,长安百姓可不管那么多,大秦成武六年的上元节,长安一片繁盛景象。

日暮时分,长安百姓们在自家门前,挂上灯笼,随后便纷纷扶老携幼,走出家门,前去朱雀大街上观赏花灯。

而这一晚,长安不设宵禁,皇城大开,百姓们可以尽情的徘徊在皇城内外,赏灯游玩,兴尽而归。

这同样也是文人士子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大大小小的文会。都以上元佳节为题目。文章诗词,不断涌现,文人士子们用最大的热情,参与其中,留下佳作,以求传名于文坛。

各处文会,灯谜小戏是不可缺少的节目,文思敏捷者。在此大放光彩,在长安女子热情仰慕的目光中,文人士子们更是精神饱满,拿出自己全部才智,以搏名利。

才子佳人的故事,更是激励着他们,在这里尽情的展示自己的才华和矫矫不群的。

其实,也正是他们,给这座古老的汉家名城,增添了无数色彩。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佳篇之外,也顺便留下了无数令后人思慕追忆的故事。

此时。在色彩斑斓的朱雀大街外围,一个小小的酒楼之中,一场规模并不算大的文会也在进行之中。

但进到这里的人,显然与他处文会并不相同。

一个个年轻人,或步行,或骑着骏马,来到小楼之前,昂然而入。

他们都很年轻,身体强壮而敏捷,腰间悬着的不是象征君子如玉的玉佩,而是一把把的制式长刀,他们身上穿着的,也不是文人士子的儒服,而是一式的轻衣剑袖,紧紧的束腰折带,脚上也蹬着胡靴。

他们一个个神色轻松,彼此打着招呼,背脊却挺的笔直,一张张年轻的面庞上,带着点点的成熟和坚毅,说实话,他们根本不像什么文人士子,更像是一群军人。

这里也没有什么灯谜之戏,更没有谁要吟诗作画,一个个年轻人走进这里,在桌子上摆着的书簿之上,写上自己的名字,然后左右旁顾,径自找到自己的座位坐下。

偶然有一两个年轻人到了这里,立即便有一些人站起来,拱手施礼,而这零星到来,显然有着地位的年轻人,只是微微点头示意,便径自登上二楼,却没什么人有着不满之色流露,看上去等级森严而又有序。

年轻人一个个到来,但这里除了人们低声交谈,偶尔听到几声大笑之外,却显得过于安静了。

而小楼的二楼之上,气氛要比楼下宽松一些,酒宴还未开始,几个年轻人正襟危坐,显示着自己稚嫩的威严。

而也有几个年轻人凭栏而望,默默看着下方的人流。

其他几个年轻人则聚在一起,相互取笑,这才显出了他们年轻的活力,灿烂的笑容,豪爽的话语,勾肩搭背,拍拍打打,很快,就有两个强壮的年轻人对在了一起,开始行那角力之举,旁观人等,一阵起哄,让二层这里显得有些喧嚣了起来。

这时,楼梯上脚步声作,一个年轻人扶着腰刀,大步登上二层。

年轻人看着不大,应该不到二十岁,却留着短须,身形不高,和其他人一样,十分强健,皮肤略黑,粗重的眉毛,挺直的鼻梁,相貌算不得英俊,但却让人一见,便觉此人英气勃发。。。。。。

尤其是他的一双眼睛,只是略微在楼上诸人身上扫过,不经意间,便有威严流露。

这时,散在各处的年轻人全部或起身,或转头,或肃立,纷纷行礼。

年轻人脸上绽开笑容,回礼道:“杨某来的迟了,劳诸位贤弟久等,过后定然要自罚几杯,以平诸位贤弟怨气,如何?”

他这里话音未落,楼梯上又冒出一个人头,这位刚矛头,便立即大笑着道:“不迟不迟,你褚徵若是迟了要罚酒,我杨元庆一会儿岂非要被这班家伙当即灌倒在地?”

被换做褚徵的年轻人立即回身,大笑道:“好你个杨十四,不快滚上来,给各位久等多时的贤弟赔罪,却来数说我的不是,做何道理?”

后上来这位杨十四,只露出上本身,但看上去身长体大,浑身上下的衣服都被他撑的紧紧的,露出一身坚硬如铁的身板,将本就不太宽阔的楼梯口遮的严严实实,这着实是一条大汉来的。

不过这位笑了没两声,便啊的一声,身子前扑,不过别看他体态如此威猛,但身手很是灵活,双手当即一按地板,就侧翻了一圈,当站定时,已是单膝跪地,手不自觉的按住了腰刀,立时便如同一头择人而噬的猛兽,露出了狰狞之色。

“哪个王八蛋偷袭”

楼梯上有人轻声一笑,脆弱铜铃,一个人已经慢悠悠的晃了上来,嘴里还调侃着,“杨十四,你这笨熊,堵着门口,笑的那般大声,是不想人再上来吗?”

上来的人身形颀长,一身青衣,看上去年龄比这些年轻人都要小上许多,同别人服饰装扮并无不同,只是穿在此人身上,却不知怎么,就是比旁人看着顺眼,干净利落,一身的英气。

不过只一开口说话,便能知晓,来人非是男儿,她的相貌也不算出众,眉毛粗了些,眼睛大了些,嘴唇厚了些,肤色也略微黑了些,皮肤纹理也粗了些。

但双目含笑,露出一嘴的小白牙,就这么站在那里,却能让人感到,这女子实在非同凡响。

杨十四看到是她,气势立即一落千丈,麻利的战起身来,嘟囔道:“你个女人,不在家里织个花灯,猜个灯谜,跑到这里来作甚?”

少女做不屑状,根本不与杨十四争辩,向褚徵抱拳施礼,笑道:“小妹来的晚了,一会定与众位兄长多饮几杯,谁若不服,只管来找小妹对饮便是。”

显然,能说出这话,是有着底气的,在这些男儿当中,酒量也是数一数二,也顺便将秦川女子的爽利,表现的淋漓尽致。

褚徵这人言谈举止,都带着大气,闻言顿时哈哈一笑,扭头谓众人道,“听见没有,吴小妹要与咱们较量一番酒量,咱们七尺男儿,可不能怕了她,众位贤弟说是不是?”

这个时候,二层的气氛也就上来了,众人见礼已毕,便纷纷起哄抬杠,这些年轻人,虽然也有着尊卑,但身份大抵相若,也就少了许多顾忌,场面也终于热络了起来。

随着时间推移,不多时,又有年轻人陆续上来,很快,人便到的差不多了,众人推褚徵坐了上首,其余纷纷落座。

褚徵于是笑道:“差不多了,咱们不用废话,上酒菜,边吃边谈,时辰还长,喝酒都慢着些,若谁先钻了桌子,扰了大家兴致,过后可有的受呢。”

众人纷纷大笑,连连呼喝,上酒开席。

杨十四又被指使下去,大嗓门在楼上就能听见,“兄弟们,不等了,开席,今天所有人,不醉无归啊。”

一时间,楼下的声音也大了起来,让本来很是清净的一间酒楼,瞬间便陷入了喧哗之中。

店家早有准备,酒菜很快便流水般摆了上来,但让店家颇为失望的是,这看上去根本不是什么文会,更不会在自家酒楼留下什么好的诗篇。

这些家伙在楼上楼下大呼痛饮,哪里有文人士子的半点矜持,更像是一群活土匪。

酒菜上来,褚徵举杯道:“诸位同窗,今日一会,地方不怎么样,酒也不算好,菜也不算香,但这里皆我国武监,成武三年同窗好友,志不同者,不在此间,道不同者,不相为谋,仅以此杯,祝我等异日能名扬沙场,精忠报国。”

“待我等功成名就之时,再聚于此,到时满座衣冠,看谁还敢笑此处粗陋?”

一番话,顿时让年轻人们热血沸腾,豪爽而又满怀豪情的欢笑声中,他们肆意张扬着自己的青春和无畏。

(一更,阿草努力中。)

有点小错误,已经修改

有点小错误,已经修改

第十三卷龙盘虎踞春秋事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谈论

(二更,求订阅,求打赏,订阅掉的很厉害啊。)

接下来褚徵几个来晚的,连连自罚数杯,将气氛推向了**。

之后轮番敬酒,这些人皆是青春年少,自负雄杰,尤其是在酒桌之上,更是不会容让,你来我往,美酒像水一样灌进肚子里,不久,便都一个个面红耳赤了起来。

让人尤其吃惊是吴小妹,这里数她最小,但也出身将门,家世不比别人稍差,乃是金州吴氏后人。

说起金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