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将血 >

第816章

将血-第816章

小说: 将血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塞军司威望实已是不作第二人想。

一番话,略微带着些调侃,却有着难以想象的效果,凝重的气氛一下便松缓了开来,其中有人想说什么,但不由自主的望了望城头旗杆上的那颗人头,也就立即闭紧了嘴巴,要知道,那颗人头的主人,却是正经的国朝。

就这么被砍了脑袋,顺带着,还断送了好些着力巴结他的汉军将领的性命,不过现在想来,秦人也是汉人,有那许多汉人在城中,可不让人觉着不够踏实?加之此人向来骄横,军中众将与其人结怨者,不在少数,此人死了,却也可谓是大快人心。

如今败是败了,也损了些人马,却也不虞城内汉军闹起来,又让麾下军兵,见识了一番秦人的厉害,虽有损于士气,却也凝聚了

嗯,在十余万秦人大军面前,谁见了这等威势,也只会头皮发麻,又谈得上什么士气了?

在大敌来临之前,铲除异己,又能凝聚军心,这等手段,在党项人中,可不多见。。

他们这些人,还是少说话为妙,不然不等秦人攻城,不定就要派了他们出城送死了呢。

第十二卷千秋功业需百战第一千二百五十六章韦州(二)

“秦人远来疲惫,但士气正旺,所以,不能出城与其”

“汉人兵法上说过,守城而不出城,必不能长久,但要知道,灵州与我韦州不过百里,横山诸部也不算远,援兵不久必到,而我等于此多守一日,秦人士气便弱一分,到时,秦狗坐困于坚城之下,而我援军大大集,必能到得那时,诸位皆我西夏功臣,加官进爵,又算得了什么?”

阿绰在城楼之上娓娓道来,声音中渐渐带出了慷慨激昂之意,众将听了,虽然瞅着城下连绵不绝的秦人军营,觉着韦州城未必能守到援军到来那一日,但心中却已渐渐安定。

更有几个素有勇名的家伙,想到若真能如将军所言,大破秦狗于韦州城下,可不就是堪比当年大破秦军三十万的功劳?想到此处,不由眼睛放光,做起了美梦。

阿绰环视众将,诸将神色尽收眼底,于是话锋一转,“不过旁的什么,诸位也应该知道,此次带兵前来的是哪个,此人名声又是如何,若让其破城而入,我静塞军司上下,当无幸免之人。。。。。”

“我阿绰是党项人,诸位也非汉人,所以,也不用存什么侥幸之心,不如死战于此,即便战死,也不会让秦狗小瞧了去,总好过跪着让人砍了”

“好了,不说那许多,传令,将所有汉人聚拢起来。让他们守第一阵。擅自逃走者。杀,散布谣言者,杀,防守不力者,杀,三日之后,城中汉人,老弱尽数斩之。女人皆贬为奴隶,军中各部任取之。”

众将听了,脸色变幻,虽说在他们眼中,西夏境内的汉人皆是如同牛羊牲畜一般,但这样的军令,近些年可从没听说过,就算当初四处剿匪,杀戮众多,但也从没做的这么绝过。最多屠些村镇罢了。

而韦州城内的汉人,除了静塞军司的仆军。负担之外,还有些正军在里面,兼且,城中的汉人百姓,也都是那些汉军的家眷

不过,这也只是一个念头罢了,随之,多数人脸上已经带了些狞笑出来,有了这一条军令,到是能安安手下儿郎们的心,不定就能多守上几日,为大家伙儿拼出个活路来。

“请将军放心,有我等在,必不让秦狗踏出韦州一步。”

众将纷纷点头应和,气势到是为之一振,阿绰哈哈一笑,摆手道:“不要让汉人乱起来,不然军法处置,好了,各去布置,哪处有失,也别怪我不讲情面,我静塞军司,一战成名,就在。”

。。。

眼瞅着众将纷纷离去,天色也昏黑了下来,城下秦军军营渐渐安静了不少,炊烟四起,片刻间,好像就将那庞大的军营罩在了薄雾当中,不过火光明灭间,秦人士卒的身影,隐约可见。

愣愣的望着城下,阿绰的脸色渐渐阴沉了下来,再无方才轻松写意,挥斥方猷的模样。

他抿了抿有些干涩的嘴唇,整个静塞军司,也许就只有他清楚,这一战,也许静塞军司将不复存在于世上了。

回头望了望韦州城内,他的脸上挂上了一丝苦笑,也不知此战过后,静塞军司还能不能再如当年般,重建起来。。。。。。

他知道,静塞军司是西夏最古老的军司之一,却也曾经遭过两次重创。

头一次,静塞军司随军南侵,在金城寨一个小小的边寨上,碰了个头破血流,静塞军司司主,竟然在万军之中,被一箭穿喉,使得大军无功而返。

因朝廷震怒,静塞军司差点被削了番号,再加上接连两次内乱,静塞军司堪堪到了走到了悬崖边上。

而第二次,秦人三十余万大军来攻,静塞军司驻守韦州,在秦人猛攻之下,几乎全军尽殁,那也是静塞军司受创最重的一次。

而如今,静塞军司又来到了生死关头

援军?狗屁的援军,左厢军司自顾不暇,横山诸部。。。。。。能将横山通路守好就不

灵州离着到是不远,但朝中那些老爷们,定会决定在灵州城下迎战秦人,而静塞军司驻守的韦州,一定也是消弱秦人斗志,让他们越加疲惫的一处所在,一如当年一般,不会有什么两样。

若是统领大军的能够英明些,会派些骑兵过来,让秦人不得全力攻城,不过也只此而已了,大军决战于韦州城下,那是想也不用想的。。

这些,他都看的清清楚楚,而横山方向,朝中来人,都要经过韦州,那些不利的消息,都被他毫不犹豫的下了禁口令,不然的话,韦州这里说不定就是个未战先乱的结果。

要知道,吐蕃人出兵了,足有十余万大军,东边左厢军司那里,不但要迎战十数万秦军,还要抵挡来自草原部族的攻击,这一次,西夏四面皆敌,能不能将战事拖到冬天来临,才是关键之处。

不过,这一战和当年已经有了太多的不同,就算拖到冬天,秦人也能牢牢站稳脚跟,不会如当年般一溃千里才对。

对于西夏来说

阿绰摇了摇头,不愿再想下去了,他方才和众将说的那些,多数皆为激起他们的死战之心,但有一句却是真的,领兵的是一个魔鬼,此人在东边杀的金国人闻风丧胆,最让金国人胆寒的却是其手段之残暴酷烈,在汉人中可谓是绝无仅有。

而现在,他带兵来到了西夏,手段又会有什么不同?在那个魔鬼面前,旁的部族也许还有活路,但党项人却断无。

既然外无援军,韦州城也不过是孤城一座罢了,而且,前几日,朝廷旨意终于到了韦州,不论圣旨上怎么说,国相大人给他的密信上只有四个字,死守待援。

阿绰身经百战,他怎么会不知道,这四个字意味着什么,韦州已成死地,国相大人的意思也只是让他能拖多久就多久,不用再考虑旁的什么了,就算率军突围,到了灵州,他阿绰也只能是死路一条,与其让自己人砍了脑袋,不如战死在。

对于他来说,此战,唯一死尔。

想到这里,阿绰狠狠一拍城垛,眸子反而更加明亮了起来,“。就让你们瞧瞧,党项人中也有阿绰这样的英雄豪杰。”

相比城中的守军,秦军大营当中,气氛却要松缓的多,大军来到这里,并未经过几场像样的战事,反而是道路难行,粮道拉的越来越长,才是秦军最为难的地方,所以,来到了韦州城下,士卒心中有些懈怠也是难免。

不过身处军中,刁斗森严,攻城在即,气氛再松缓也松缓不到哪里去。

秦军中军帅帐。

杜橓卿由大将军亲卫统领程书奇亲自领着,来到大帐之前。。

“杜大人在这里稍等片刻,江虞候正在帐内向大帅禀报军务。”

杜橓卿笑着抱了抱拳,“有劳了。。。。。。”

这两人可以说是国武监同窗,但却并无多少交情,一个是因为杜橓卿常年在外,每次任职的都是大军后勤总管,正经的粮道官员,介于文武之间,与这些常年征战疆场的将军们,还是有着些隔阂在的。

再有,国武三雄是最早追随于大帅身边,如今各个位高权重,身份和国武监五杰早已拉开了不小的距离,像他们这样的人,再与大帅身边的人套交情,便有些不妥。

两人立在帐外,低声说了几句,都是深有城府之人,不过说那些没分寸的话,一个恭恭敬敬,一个也无半点倨傲,更不谦卑亲近,无形之中,两人便将自己的身份摆的恰到好处。。。。。。

帐帘一掀,中军虞候江游迈步走了出来,看到帐外两人,这位下意识的眯了眯眼睛,即便帐外两人皆乃人中之杰,看到此人幽幽的目光注视在自己身上,两人都不约而同的有了那么几分不自在。

这是国武监出身众将中最特殊的那一个,没有之一,这位随军征战足有十个年头了,手上也可谓染满鲜血,但其中九成九却都是自己人的,如今在军中的名声,不差国武三雄什么,。其中的差异之处,足有天壤之别。

不过这位却也是大帅最信重的人之一,当年国武监门前,狂放不羁的守碑人,却已成了冷面冷心的江虞候。

这位朝着程书奇点了点头,仔细打量了一下杜橓卿,随即抱拳躬身,脸上才露出了些许笑意,“江游见过杜大人”

第十二卷千秋功业需百战第一千二百五十七章韦州(三)

杜橓卿从军已有十数载,如今更是归为伐夏诸路兵马粮草总管,可谓是权柄极重,几可与大将军比肩,如今的他,虽说论起军功职位来,在国武三雄中排名最末,但真要说起权责,却是丝毫也不让于木华黎,种怀玉两人。

粮道,大军之命脉,尤其是伐夏之役,粮道更是重中之重,能够掌管大军粮草辎重事,也就意味着,杜橓卿的人生,来到了一个极为浓烈的时刻,前程更是不可限量。

此战过后,为酬其功,最少最少,也定是一路布政使在等着他,若回转京师,职位不好说,但总归不会下了四品。

是的,一直为大军征战的后勤诸事奔波的他,若想更进一步,注定要往文职上靠拢,这个几乎不会以他自己的意志为

以他如今的地位,这些年又见过军中形形色色的将领,心胸气魄,早非当年落拓长安时可比,在国武监同窗之中,不但有着威望,还有着照顾后晋的名声。

实际上,许多国武监同窗谈论起国武三雄来,皆隐隐认为木华黎杀性过重,不脱胡人心性,而种怀玉行事轻浮孟浪,有着世家子的一身毛病,还就数杜橓卿名声最好,寒门士子出身,行事稳重而有条理等等等等,多为赞誉之词。

其实,归根结底,还是弃文从武这一条,能得到许多人自觉不自觉的认同罢了。

只要和杜橓卿此人打过交道的人都明白,这不是一个很好说话的人,也不愧是出身于大将军赵石门下。深得倚重的一个人。只不过。比其他军中将领,更加内敛,不论对上谁,大多不会疾言厉色,让人太多难堪罢了,要真犯在其人手上,也不会讲任何情面,手段也未必比旁人轻上半分。。。。。。

这才是真正的杜橓卿。不然的话,怎会能手掌数十万大军的粮草,并让各人俯首?

这不是一个老好人,心胸也谈不上多么的宽广,只是在待人接物之上,与那些带兵厮杀的将领柔软上一些而已。

在这样一个位置上,又有着这样的心性,也就谈不上多少各人喜好,尤其是公事之上,多数皆是就事论事。各人私意,已然被放在了一边。不然的话,也不会将大军最为繁杂的粮草诸事,梳理的如此。

不过,到底也不是什么神仙,若论起军中将领,他最不喜欢跟谁打交道来,恐怕杜橓卿杜大人心里头一个想到的便是中军虞候,江游江顺水了。

实际上,不光是他,大将军赵石麾下各部,从上到下,从将领到兵卒,只要跟此人打过交道的,没谁会喜欢这样一个人。

都说大将军赵石治军严厉,实际上就体现在此处,从前羽林左卫时有李存义,继之者,便是江游。

江游在军中的名声,杜橓卿听的多了,也跟此人见过不只一面,旁人说什么他只当听听,反正在他自己想来,此人若是为官于朝野,定是与唐时酷吏周通等人一般的人物。。

见此人见礼,杜橓卿也只能挤出几许笑容,干巴巴回礼道:“原来是江虞候。”

疏离之意一览无遗,这在如今的杜橓卿身上是极为罕见的。

好像已经习惯了,面对在国武监同窗之中,有着偌大名声的前辈,也没有多少亲近和敬重的意思,只是拉着嘴角好像笑了笑,淡淡道:“杜大”

然后略略对程书奇点了点头,与二人擦身而过,带着自己的亲兵,快速远去,也顺便带走了二人心中的不适。

只是到了远处,这才回头望了望,心中有些狐疑,大军粮草诸事都压在杜橓卿的身上,怎么这会儿会亲自来到军前?不会是后面生了什么大事吧?

不过,他是军中虞候,掌管军法督战诸事,旁的嘛,不该他管,他也不会去管,他对自己的地位和权责,比旁人更加的清楚

只是稍微有些疑惑,随后便被他抛之于脑后,之后想的便是明日攻城,该怎样分出人手,让大军努力向前了。。

。。。。。。。。

杜橓卿平复了下心情,整了整衣袍,向程书奇点头示意,掀开帐帘,迈步而入。

帐内点着火盆,但还是有些阴冷,到了这个时节,西北的天气之恶劣已经显现无疑,白天依旧闷热,恼人的风沙好像从不曾停止过,一天下来,浑身汗湿之外,还一身的尘土,几日下来,人人身上的军服就都变了颜色。

而更为让人不适的则是到了晚间,几乎堪比秦川初冬一样的气温,才真正让人难熬,早穿皮袄午穿纱,抱着火炉吃西瓜,这样的形容真的再是贴切不过,而且,在这个时代,昼夜温差也更加的明显。

好在,为大军早早准备了冬衣,不然的话。。。。。。

这样的念头一掠而过,不过在那魁梧如山峦般的身影映入眼帘之后,什么样的念头都没了。

紧走两步,杜橓卿跪倒行礼,“末将押运粮草辎重前来,特来向大帅禀报。”

“起来吧,坐下说话。”

赵石抬头看了他一眼,随意摆手道。

因在军前,赵石向来不会随意,所以,即便这点寒冷对他来说根本不算什么,但身上犹自披着软甲。

配着他那强壮的身形,即使是坐在那里,看上去巍巍然也如神话中走出来的战神。

“你稍等片刻。”

赵石重又将目光回到了桌案之上,三路大军,万般重任,都挑在他肩头之上,再也难以像当年般,肆意带兵冲杀了。

探子们探听来的消息,左右两路大军的战报,以及后方事宜,都会流水般送到这里,这还只是参军们挑出来给他看的,不然的话,也不用提什么领兵征战了,只看这些东西,就能让他看个几天几夜。

半晌,赵石这才抬起头,往杜橓卿这边望过来,上下打量了一下,才笑道:“辛苦你了。。。。。。”

一身的疲惫便好像在这几个字间烟消云散一般,杜橓卿眼眶微红,却一下挺直了胸膛,“学生不辛苦,大帅才要多多保重身体为好。”

这句辛苦不是瞎说的客套话,此时杜橓卿的形容也确实只能用狼狈来形容,满脸的灰尘,衣袍也早已看不个颜色,眼中更是密布着血丝,显然已经好长时间没有休息好了。

赵石点了点头,也没再多说什么,各人的心思以及他们的辛劳,现在都在他心里装着,对着这样一个心腹之人,不需说太多的废话。

“东西都运过来了?”

杜橓卿正了正神色,将方才那一瞬间的激动压了压,才肯定的点了点头,“学生幸不辱命。。。。。。不过还赖大帅英明,大军所过之处,没留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