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将血 >

第720章

将血-第720章

小说: 将血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到这些,赵石心想,看来,自己的规划之中,又要多出一个边角了,就是不知道,那位桑昆安达,会不会听他的命令来作战,如果能听令行事的话,可能又会多出一个到两个万户出来。

凑够八个,并不很难,可惜的是,对于后世赫赫有名的八旗制度,他并不了解,凑出八个万户来,除了作战上的策略之外,他也很难对如何让他们形成一个平衡但很难真正统一在一起的整体,想出明确方法出来。。。。。。(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十一卷张弓北望射天狼第一千零八十章分裂

实际上,这个冬天不光对于克烈部很是难熬,对于处于北方的乃蛮部同样是一个分外寒冷的冬季。

乃蛮部的汗帐并未走的太远,但多少年来,乃蛮部的汗帐从未曾像今rì一般,在敌人的逼迫中迁移,这对乃蛮汗帐的威信造成了巨大的打击。

如果说只是这样的话,还有着很多补救的手段,比如将冒犯乃蛮部的敌人彻底击败,将敌人的头颅垒成京观,用敌人的鲜血来洗刷乃蛮部受到的耻辱。

又比如召开盟会,安抚各部人心,只要那些强大的部落贵族站在大汗身边,便能让这个松散的部落联盟继续存在下去,而乃蛮部的汗王,从来不缺少忠实于他的人……

又比如,乃蛮部汗帐有着巨大的财富,这个毋庸置疑,处于草原沟通东西南北的枢纽所在的乃蛮部,在数百年间积累下了人们难以想象的财富,即便是南方的汉人诸国以及金国人,也不可能想象的到,在荒芜的草原上,能够积累下那样的惊人家底。

其实也正是草原的荒芜,让草原人分外的愿意跟别人交换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多少年来,其实商人才是在草原部族中最受欢迎的人。

不像南方汉人,视商人为低贱之人,将交易称作贱役,并一直被压制在最底层,如果不是这种活动不可缺少,不然的话,在汉人地界,完全可以消灭商人这个职业。

但在草原上不同,商人在草原上虽然危机重重,总是面临着被劫掠的危险,但只要稍微平和一些的部落,便会将他们视作上宾,受到最热情的款待。

实际上,行走在草原上的商人,最痛恨的就是游荡在草原上的马匪,当遇到马匪的时候,商人也有着共识,只要找到附近的草原部落求援,一般都会得到他们的保护,只有最愚蠢的部落首领,才会带领着战士,去劫掠商队……

废话少叙,说回到乃蛮部,作为最下等的策略,乃蛮汗帐完全可以拿出自己的财富,来安抚那些受到很大损失的部落,并让人心安稳下来。

但这一次,真的是不同了。

接连战败,近十万各部战士或者战死在战场上,或者被敌人俘虏,或者逃散不知所踪。

对于乃蛮部来说,可以说是遭到了重创,当然,乃蛮部不会像平常部落那样脆弱,十万人看似很多,但对于草原上横亘东西的强大部族来说,再组成一个十万人的骑兵队伍,也不是很难的事情。

但那毕竟只存在于想象之中,战争从来不是这样计算得失的,坚固的堡垒也从来不是从外面崩溃的。

如果是汉人帝国,在疆场之上损伤惨重的话,还可以选择退守要隘,将凶悍的敌人挡在外面,只要皇帝陛下还在,京师还在,那么汉人便还有着抵抗外敌的能力。

但换做是草原部族,在各部都受到很重的损失之后,事情便变得不同了起来。

草原部族的汗王的威信远远不能同汉人的皇帝陛下相比,各部贵族对于汗王的忠心,更不会像汉人那样具有着很难想象的凝聚力。

因为部落首领和贵族的产生,多数不会受到汗王的控制,草原上的环境也决定了各部都有着汉人难以想象的**xìng,他们更像是受到汗王分封的诸侯,他们散布在草原上,可以对汗王献上忠诚,并在他的召集之下,为汗王,也为自己的部落作战。

但当失败来临,各部都遭受了难以忍受的损失之后,汗王在各部的威信也就随之消弱下来……

这次乃蛮人的会盟,从开始塔阳汗召集各部首领议事,商讨来年对敌之策,并顺便安抚各部人心,进入到争吵,再到相互指责到谩骂,甚至动武,也不过用了区区数rì而已。

争吵的话题就太多了,谁损失的少,谁损失的大,谁在作战时候出力多,谁又在派出战士的时候,又是推三阻四。

哪个部落临战逃走,丢掉了天神的荣光,又有哪个部落跟脱黑脱阿那个养不熟的狼崽子有着关联……

关于来年跟敌人作战,那争吵的东西就更多了,从哪个部落派出战士多寡,到哪个部落要多出羊群,尤其是,很多人都还记得,那一场大战过后,战败的部落都是什么下场。

最重要的是,他们非但没有战胜敌人的信心,而且,上一次战败之后,大汗没有表现出应有的威严和宽容来。

那些英勇作战,并战死在那片草原的人并没有得到本应得到的东西,就算是那些从中得到不少好处的人,这个时候也在想,如果在和凶狠的敌人作战的时候,还要防备背后shè来的箭矢,自己的部落又会是什么下场呢?

当然,最重要的是,这些年的战争下来,一些部落已经承受了太多的压力,而接连的失利,以及这一年当中,许多部落被迫在秋天迁移,让许多部落都在担心这个冬天该怎样度过……

而他们的大汗,好像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对此只字不提,这让许多人心生不满,乃至于矛盾一下便爆发了出来……

实际上,在这个时候,他们已经失去了那份称雄草原的心态,当然,也许他们从来不曾有过这样的心态。

他们确实影响着许许多多的草原部族,蔑儿乞人,塔塔尔人,蒙古人,鞑靼人,回鹘人,契丹人,等等等等。

但乃蛮人的强大,更多的建立在他的富有上,乃蛮人从来不以善战而闻名于草原。

他们英雄蒙古克烈部汗王的继承,却最终无法阻止流亡的王罕回到克烈部,夺回汗位,他们影响蒙古诸部的格局,帮助札木合与野心勃勃的铁木真作战,却最终战败,也许是看清楚了乃蛮人虚华的外表,战败后的札木合并没有来投靠乃蛮部,而是选择了西边契丹人建立的西辽。

他们杀死了鞑靼人的汗王,但一样用的yīn谋诡计,而许多年前,鞑靼人便占据着南边肥美的草场,而紧靠着鞑靼人的乃蛮部,却很少动心思要将眼前丰盛的草原归到自己名下……

他们更像是不愁吃喝的狼王,懒洋洋的看着自己的领地,当年轻力壮的野狼向他发起挑战的时候,他会不屑的瞅那个皮毛不如自己光滑,身体也没有自己强壮的家伙一眼。

当那个家伙没有退却,他还会呲牙咧嘴一番,并号召自己的部下去战胜这个不知所谓的敌人。

但当这个敌人顽强的将狼群冲散,并最终站在他面前的时候,他才发觉,自己是那么的脆弱。

是的,只能用脆弱来形容。

盟会最终变成了一场彻头彻尾的闹剧,部落首领们争吵不休,怒气勃发,丝毫也不顾及汗王正在看着他们,他们所在的地方是乃蛮部的汗帐。

如果说这还不算最糟糕的情形的话,而这个时候,发生的另一件事情,让这次会盟急转而下……

乃蛮部的王子,屈出律,拒绝了父汗让他再次出使,去南边与汉人商议休战的命令,并将此事公之于众。

这对塔阳汗的威信造成了无可挽回的毁灭xìng打击,一些本来决意跟随大汗与敌人作战的部落首领们听到这个消息,纷纷愤然离去。

差点成为牺牲品的卡勒台等卡勒部贵族,也立即纷纷出逃。

随即,曲出律带领着自己的部众西迁,并与追击的汗帐骑兵交战,被击溃之后,他带着残余的部众远远离开了乃蛮部汗帐,向西边去了。

经过了这样一件事之后,会盟彻底失败,除了一些与汗帐联结紧密的部落之外,其他人都是不欢而散,离开汗帐的时候,大部分的部落首领已经开始想着,该怎么为自己部落的未来打算了。

他们的敌人并没有想到,强大的乃蛮部会就此分裂开来,一个巨人就这样摇晃起来,并最终轰然倒下……

数百年创下的基业,好像一朝之间,便崩塌了大半儿。

还好的是,他们有一个冬天的缓冲,风雪的到来,也阻断了消息的传播,他们的敌人并不知道,乃蛮部的会盟会以如此的方式结束。

不然的话,无论是赵石率领的汉人,鞑靼人联军,还是西迁的克烈部,都会兴高采烈的向乃蛮部发起进攻,并给这个将要倒地的巨人插上最致命的一剑。

是的,乃蛮部分裂了,虽然不太确切,乃蛮部汗帐对于各部还有着微弱的影响力,但事实上,它确实分裂了开来。

松散的部落联盟之间脆弱的纽带在纷纷断裂,许多部落已经不再视塔阳汗为汗王,许多人提起这个名字的时候,不再带着敬意,而是带着轻蔑和痛恨的咒骂着蠢货之类的言语,失去威信的汗王,在一些人眼中,不会比自己高贵半分……

(再求求月票?)(未完待续。请搜索,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第十一卷张弓北望射天狼第一千零八十一章平胡

第十一卷张弓北望shè天狼第一千零八十一章平胡章节高速更新开始;更新字数为4113

大秦成武三年,数万秦军将士在草原上过了年关,没什么好说的,虽然好酒好肉,但草原上的天气,可不允许秦人过于热闹。

这个年关过的有些悄无声息,最热闹的可能就是大将军设宴,与诸将宴饮了。

当然,这也只是苦中作乐。

席间,赵石备述一年多来,北上秦军之功绩,激励众将建功立业之心,这个不必。

所有人其实都能感觉到,秦军在草原上呆的时间太久了,南归之rì并非遥遥无期,不过一年还是两年,这个还真说不好。

征服北方乃蛮诸部后,就是灭夏。

西夏,自元昊立国,于今已经不知过去了多少年头,依仗着西北地利,遮断西域道途,更成了大秦心腹大患。

这许多年来,与大秦你来我往,征战不休,多少秦川男儿埋骨西北,多少男儿热血,洒遍西北山川大漠。

让大秦上下记忆犹新的那一场惨败,过去的年头并不长,大秦上至陛下,下至黎庶,各个刻骨铭心。

西夏贼给予了大秦太多的伤痛,西北边塞,家家户户,皆有战殁之人,对西夏贼更是恨之入骨。

平蜀之战,攻金之战,伐周之战,在意义上,都不能和平灭西夏相比。。。。。。

许多军中将士,都在期待着这场战事的来临,大秦如今强盛无比,如rì中天,中原诸国,金国女真,皆摄于大秦威势,自顾不暇,此正平灭西夏之大好

随赵石北来之将校,此时多已明白大将军心意,收服鞑靼。攻伐乃蛮,都是在为灭夏之战做着准备,而与平夏之战相比,收服草原部族之功,便显得有些黯淡无光了。

不过现在和乃蛮人的战争还在持续。谁也不知这一仗还要打多久。草原战事和中原征伐大不相同。

对于怎样才能击败一个强大的草原部族,秦军将士心里并没有多少成算,去年秋天时的战事,也证明了这一点。乃蛮人的反扑,让秦军受到了一些损伤,虽然不大,但对敌我的优劣之处,却看的越加清楚。

如果乃蛮人在来年的战事中采取游战之术。秦军会否疲于奔命,最终战败呢?

这样的忧虑在秦军将领们心中翻腾,这并非怯敌畏战,而是作为将领的清醒认知罢了,国武监出身的将领,从不缺乏对胜利的渴望和追求,而且他们还有着一位英明的。

许多人现在的想法其实非常简单,无论胜败,打过才知道。所以,来年的战事,必须奋勇争胜,也会展『露』出胜败的端倪

年关过去,chūn天已经不远。

作为大军的统帅。赵石也开始忙了起来,与克烈部的联姻已经定了下来,但什么时候完婚,却无法将rì子定下来。

种七娘私下笑着调侃。还没过门,就已经住进了夫家。好不要脸。。。。。。不过也不再挑动蒙古少女那敏感而又好胜的神经了。

既然已经明了,将来必定会多出一个妹妹,作为世家出身的她,姿态自然也不同了起来。

态度温和了许多不说,还时不时的教着少女汉话,更向其灌输着汉人的风俗和忌讳等等,当然,她也没忘了传信回去家中,将此事告知于家中老小,只是大雪连天,道路阻隔,就不知书信什么时候能到长安家人手中了。

不过让她颇有些安心的是,蒙古少女虽然不知汉人礼节,但还算聪明伶俐,知晓轻重进退,不管心机如何,在她这样出身世家的女子看来,只要知晓进退分寸,有心机反而不是坏事。

不过身为联姻主角的赵石却顾不上这个,克烈部的臣服,有些出乎意料之外,却也在情理之中。

所以,奎帖木儿并没有在大军这里耽搁多少时rì,赵石便派人护送克烈部使者南去,而作为桑昆的长子,西克烈部的王子,图撒合有着不可推脱的责任,也随着使节南下入秦。。

随着这些草原部族使节的到来,这是一个大秦很好的展示自己强盛的机会,相信,这些生活于大漠之上,从未见识过汉人繁华富庶的胡人,在见到长安的那一刻,都会产生难以抑制的敬畏之情,就像当年鞑靼人入秦一般无二。

随着使节南下,克烈部的事情其实就已经告一段落了。

但赵石并没有闲下来,李之问的条陈终于问世,这是参照了曾参与平蜀之战的将领对于土司制度的叙述,以及一路行来,关于胡人风物种种所制定出来的平胡策略。

有些地方还值得商榷,不过说实话,在赵石看来,却有着很强的实用『xìng』。

用李之问自己的话说,就是蓄养之,驱策之,辖制之,平衡之,分化之,消耗之,教化之,威慑之,等等诸策并行,方显其效。

当然,这只是大略,实行起来,具体的条陈足有十数页之多,李之问年岁并不算太大,但一个冬天过去,却是熬白了头发,可见心力消耗之巨。

如此,才有了这平胡十二策。

开篇,养胡,如蓄猛犬,颈加于链,终rì不使其饱,凡有敌,驱之扑,生死决于我,而非犬也。。。。。。

赵石细细通读了一遍,并不加以品评,但满意赞赏之意,却表现的很明白,他最满意的地方,是这平胡十二策并没有急功近利,而是大多着眼于将来,这一条上,很符合现在大秦的情形。

而这也是一番浩大的工程,只在草原设置汉人官吏的事情,就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其中最符合现在情形的一策,便是将顺服之胡人分为数部,加以官职,为其划定疆域,每岁出兵,随秦军征战。

选其jīng锐留秦,或以之征战四方,或以之护卫京縻,宣之威德,每四年轮而换之,并使之荣归各部,如此,长而久之,各部畏威怀德之心

这一条看起来不太起眼,但却比联姻或者以胡人诸部朝贡使者资财美人工匠什么的要好的多了。。。。。

不过话说回来,实际上这平胡十二策并非有太多推陈出新的地方,无论汉唐,胡人入卫汉人京师,以及为汉人征战的事例并不少见。

但细节处见功夫,一个轮换,一个荣归各部,只这两条,就使目的明确了起来。

之后赵石想的就是,这平胡十二策这个时候递到朝廷合不合适的问题了,最终,他还是将这个条陈压了下来,这并非他之前的本意。

他这人说到底还是一个军人,专注于军旅的功夫要多的多,他厌恶那些朝堂上的麻烦事儿,所以对于朝廷政事,从来不愿太过费心,主政河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