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将血 >

第627章

将血-第627章

小说: 将血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回去,鞑靼人不可能阻止你登上汗位,但如果你和你的父亲一样,结果也定然是一样的,那样的话,我劝你还是留在大秦,免得你姑姑伤心。”

不颜昔班很愤怒,这从他颤抖的身躯便可以轻而易举的看出来,但当他的目光对上那张似笑非笑的脸庞的时候,他的愤怒顿时便熄灭了大半儿,并垂下头去。

半晌,他才再次抬起头,倔强的道:“汪古部没有懦夫,就算死,我也要死在那生我养我的草原上。”

赵石收敛了笑容,冰冷的目光仿佛利箭般,能将人shè个通透,这让年轻的鞑靼王子感到了威压,不安的扭动了一下身子,却再未低下自己的头。

“好。”赵石沉声道:“那你说说,回去之后打算怎么办。”

不颜昔班动了动嘴唇,他rì思夜想的都是回到鞑靼草原上,用仇敌的鲜血来洗刷那些刻骨铭心的仇恨,但当他来到这与鞑靼草原近在咫尺的云内的时候,被赵石问起该怎么办的此时此刻,他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汉人兵书上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但他虽然离开草原没有几年,但草原上现在到底是什么情形,他真的一点也不知道,那里还有没有忠心的部属,鞑靼人还记不记得他们的汗王,他们将忠心献给了乃蛮部,还是金国人,他一概不知。

赵石追问道:“你不会想着,就这么回到草原,那些鞑靼人见到你,便会跪在你的脚边,来奉你为汗王吧?”

不颜昔班脸上有些涨红,但他眼睛突然一亮,随即躬身道:“姑父,您是汉人中的英雄豪杰,比起您来,草原上那些被人们所传唱的名字,全部会失去光彩,请您教教不颜昔班,今后的路该怎么走。”

赵石抚了抚额头,果然,在汉人地界呆的久了,再豪爽的胡人也会变得分外的狡猾,这个家伙,不但要他出兵相助他登上汗位,而且还将他当做了军师,果然是物尽其用,彻头彻尾的汉人手段。

但想一想,他这里又何尝不是有旁的心思呢?

赵石牵起嘴角,自嘲的笑了笑,道:“现在就是一个机会,这里是哪里,你知道吗?”

不颜昔班抬起头,疑惑的道:“这里是金国的西京大同,再往被,便是长长的城墙,过了那里,就能看见我们鞑靼人的草原了。”

赵石迈步来到大帐门口,不颜昔班紧随其后,赵石抬手指了指如同巨兽般伏在那里的大同城,道:“金国人的西京在我的刀锋下颤抖,不用许多rì子,这里便是大秦的地方了,你说,如果有鞑靼人亲眼看到这一战,他们会怎么想?”

不颜昔班垂头想了想,猛的抬起头来,两眼放光,急急道:“您让他们见证这场伟大的。”

赵石点头,笑道:“我给你一万骑兵,回到鞑靼草原上去,俘虏一些鞑靼人过来,但你应该明白,军情紧急,只争朝夕,我不会刻意的等你,所以你的时间是有限的,明白吗?”

不颜昔班重重点头,“请您放心,我一定尽快回来这里。”

赵石拍了拍他的肩膀,再次道:“还记得你的誓言吗?”

不颜昔班愣了愣,随后退了一步,一个军礼下去,大声道:“天神作证,当我,汪古部的不颜昔班重新等上汗位的时候,将不会忘记任何帮助过他的人,大秦将永世都是鞑靼人的朋友,即便苍山老去,河水干涸,鞑靼人也不会忘记今rì的誓言。”

赵石笑了笑,誓言这个东西的有效期有待商量,但现在,他不怕鞑靼人反悔,不过当鞑靼人聚拢在他的战旗之下的时候,。便也是大秦的囊中之物了。

而失去了塞上粮仓的西夏人,还能剩下什么呢?

宏伟的战争蓝图,早已经在他心中筹划已久,这一战的目的,可不光光是金人的河东之地而已,他的目光,放的更加长远,大同一下,北方两个胡人大国,便彻底失去了主动权,西夏的战略情势也将变得糟糕无比,攻取西夏的时机也就大部分成熟了,这个位于大秦侧后的强敌,也再没有什么仗持可言。

到了那个时候,赵石的目光遥遥望向东北,那位蒙古人中的雄鹰也将被限制在东北一隅之地,当大秦统一中原天下,来去如风的蒙古人也将成为待宰羔羊,也就和以往汉人面对的那些胡人没什么两样了。

“木华黎。”

早已经等候在帐外的木华黎应声而入,一个军礼行下。

“起来吧,这是不颜昔班,你们见过的,我命你率自己所部随其北上,此行之目的,听不颜昔班的,打仗却要靠你才成,记得,速去速回。”

木华黎看了不颜昔班一眼,心中有些疑惑,但他不会有半点犹豫,立即大声领命,能回到阔别已久的草原,那种兴奋对于草原人来说,是无法言喻的,就像汉人说的那样,富贵不还乡里如衣锦夜行一般,其诱惑力比让他亲自率兵攻下金人西京还要来的强些呢。

当年聚于鞑靼草原上的几个人,合撒儿,博尔术远在东北,桑昆正在北方草原随着父亲征战不休,其他几个人,却已经全到了大秦,汪古部的额浑已经成为人妇,汪古部的小王子正准备带着复仇的怒火重回草原,木华黎对于能回到草原上放马奔驰充满了向往。

而大秦的大将军赵石,却已经统领千军万马,围住了金人的西京,世事变幻,沧海桑田,谁也猜不清将来到底会发生什么。

第十一卷张弓北望射天狼第九百零七章大同(求月票)

大同这个地方与河洛不同,河洛虽也可称之为控带山河,九州腹地,有王者之气,但大同不一样,自从建成,便是为了防御北方胡虏而设,一直以来,都是边镇一般的存在。

河洛一马平川,几乎无险可守,大同则城高池深,长城环绕,不论胡汉据之,皆驻有重兵把守。

自辽国契丹据有云内,这里更是被契丹人当做了陪都,称之为西京,改名为大同,这也是大同名字的由来。

而契丹人也没少在这里下功夫,大同最终成型也是在契丹人治下的时候,那时契丹人称大同“非亲王不得主之”或“大抵西京,多边防官”。

这般说来,大同的作用便说的极为明白了,契丹人兵强马壮之时,这里还是边防重镇,那时契丹人一边防着北方草原部族南下,一边也将这里作为辽国进军草原的起始之地。

乃至于金,作用并未发生什么大的变化,甚至于,很多任西京路安抚使的任所都在大同,后来一些金国官吏为了享受,又不愿为大同的边将们所掣肘,这才移到太原。

后来金国在西京还设过一整套的理政制度,设西京尚书省,辖制下边半壁山河,到了海陵王时,才罢废下来,只设西京留守等官职,可以说,自契丹人到此,一直到如今,每一次的沿革,都伴随着千里之外的胡人京师的**,而大同在北地的重要xìng也就一览无余了。

而西京作为中原往来草原的通道,在契丹辽国时,曾经鼎盛一时,这里曾设有边市,也曾有胡人部落首领络绎不绝的自这里经过,到辽国京师纳贡称臣,在辽国,金国鼎盛的时候,西夏人的使节每年才会从这里经过。向两国进贡,那时候大同之繁盛,几乎盛绝北地,闻名诸族。

不过实际上,到得如今,随着秦人北渡。西夏人年年来犯。西京大同的辉煌早已过去,连鞑靼人也不愿再受金人辖制了,还有什么使节会路过这里呢?

而今这里也彻头彻尾的成为了金人西部边防重镇,驻兵十余万,与太原互为倚仗,控制着河东诸地。

作为大同最高军事长官的西京留守海珠儿,实际上身上还挂着西京路安抚使的职衔儿,掌握着河东军政大权。

完颜和尚,独吉思忠陆续到来。其实便有掣肘这位西京留守的意思在里面,但两人也是倒霉,争锋秦人北渡,太原府一战,直接让太原守军十余万大军几近于全军覆没,太原屏障。已不可持。

完颜和尚回了南京,独吉思忠则作为议和使臣去了汉人地界,而海珠儿在大同北与西夏人激战一场,将西夏人赶回了河套,虽说也是惨胜,但比起完颜和尚来,功绩却要好看的多的多。

如此这般。再没人提什么掣肘边将,使其不能独大于河东等等的话了,而这般一来,造就出来的。其实就是一个听调不听宣的如同诸侯般的存在了。

而这一年多来,大同守军也确实如此,金人朝廷皇命到了这里,还没有西京留守海珠儿的一句话好使,反之,西京这里除了向朝廷要粮要饷之外,也再没有动弹过地方,对了,也不是没动过地方,因大同缺粮,大同守军在海珠儿命令之下,没少出去打了草谷。

即便如此,大同守军也是出了许多问题,与西夏人大战一场,损伤惨重,一直元气未复,接下来又闹粮闹饷,大同守军士气低迷,前所未见,出现了大批的逃兵。

直到海珠儿放开了手脚,大同守军们欢呼雀跃,开始了四出劫掠的生涯,士气才有所恢复,海珠儿也无愧于金人大将,气度上要比许多人强的多。

各部打草谷所得,他只要一成,其余全部分给部下以及兵士,在大同守军当中,威望实不做第二人想的。

如果这样的rì子久了,难保尽收大同守军人心,坐镇一方,再南下拿下太原重镇,成为割据一方的诸侯。

而海珠儿本人其实也是这么想的,但世事如棋,变幻莫测,谁也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当萧除虎的战报来到西京,海珠儿是大惊失sè,秦人北来,兵力数十万众,由秦人大将赵石统帅,已陷太原,兵锋直抵雁门。

接到这个消息,就像是一声炸雷在海珠儿耳边响起,当即就有些懵了,甚至有些怀疑自己的眼睛,秦人不是还在汾州窝着,怎么会突然到了雁门?

秦人哪里来的数十万大军,秦人大将赵石不是已经回去他们的京师了吗,怎么会,怎么会,怎么会。。。。。

等到他稍稍定了定神,才想到,萧除虎乃他心腹将领,一定不会在这样的大事上跟他说谎,不要脑袋了吗?

所以他一边急令心腹将领率兵去救雁门,一边破口大骂朝廷那些酒囊饭袋,以及在太原驻守的完颜花麻。

这样的大事,竟然等秦人到了雁门他才知晓,也不知朝廷那些议和使臣是干什么吃的,太原城里的那些废物连个消息都传不出来?数十万大军,那是什么个样子,聚集在一起,足以让天地失sè,使rì月无光,那能是凭空出现的吗,太原竟然一点察觉防范都没有?

秦人从什么时候聚集的如此大军,秦人大将赵石又是什么时候到的阵前,没人能回答他的疑问,但算算时rì其实也就能明白,自从大金使节离开汉人地界,秦人一定便已经开始了准备,但那时应该还是冬天,想到这里,海珠儿背后是一片冰凉。

秦人这是疯了,铺天盖地而来,数十万大军,以以往的经历看,已是尽起国内jīng兵强将,难道秦人其他的地方都不要了,只来寻他海珠儿的麻烦?

醒过神来的海珠儿没有惊慌失措,而是立即派出快马,一面知会朝廷,速速派兵来援,但那是远水,已经不可能救得了近火,考虑到这个,海珠儿再次心里诅咒,那些玩忽职守的家伙,活该千刀万剐。

一面又派人去河套西夏人所在,向西夏人求援。

这个决定并不容易做出,因为只还在一年多以来,还和西夏人大战了一场,双方都是伤亡惨重,西夏人这些年,听到他海珠儿的名字,一定也是咬牙切齿,恨不能生食其肉的。

但今时不同往rì,去岁,西夏使节曾经从大同这里过去过,深谙内情的海珠儿自然晓得,西夏向大金称臣的rì子恐怕不用再等太久了,他那会儿还曾动过心思,将西夏人使节队伍在什么僻静地方全都宰了。

要知道,没了西夏人的威胁,大同的重要xìng也就降低了许多,那他这个西京留守还能干多长时间也就有待商量了的,但最终,他还是派人将使节送到了上京,他的根基还弱,又非皇族嫡系,若行那养寇自重之事,也不知手下军兵会不会造反,也就是说,经营的rì子还是短了些。

而在此危急关头,他却也顾不上那么多了,心里还暗自庆幸,幸亏自己没昏了头,不然的话,哪里能指望的上西夏人?希望西夏人别再耍弄那些小聪明才好,一旦秦人破了大同重镇,唇亡齿寒的道理也不知那些西夏蛮子知道不知道?

他这里忧心忡忡,哪里晓得,即便派人去了,西夏人也是无能为力的,只因西夏人现在也是焦头烂额,西北那边被秦人打的稀烂,数十年经营,几乎一朝尽丧,京师震动,朝野上下人心惶惶,哪里还会顾得上东边?

实际上,如今的大同,已是外无援应,内无粮草,情势险恶到了极处的。

坏消息传来,萧除虎战死,雁门已陷,宁化也在之后失陷,大同南边,已经无险可守,之后朔州陷落,秦人兵锋直指大同。

消息已经隐瞒不下来,大同上下,人心惶惶,风雨飘摇。

等到秦人大军如天边乌云般出现在大同城下,漫过原野,如洪流般在大同守军眼皮子底下,将大同围住,绝望的情绪不可避免的升起在所有人的

秦军各部陆续到来,刀枪如林,旌旗蔽rì,黑压压的营盘一眼望不到边际,最远处,可能都道了十几二十里之外了。

和太原相仿,在这样的大军面前,大同城孤单的就像是一块被海水围住的礁石,只能任凭海浪冲刷,直到被淹没,在见过的秦军兵威之后,没有人在这个时候有什么出城溺战的心思,那简直就是在找死,再悍勇的将领兵卒,于如此大军面前,也渺小的好像蝼蚁一般。。

实际上,让海珠儿甚至是大同守军最后悔的一件事,却是二月初的时候,已经有人率兵去了草原打草谷,真真的是雪上加霜。

而更让人恐惧的其实还在后面。。

(月票,更新越来越不稳定了,谁让是星期一呢,再说了,之前累坏了,阿草一直嚷着休息,但实际上没怎么歇着,一直在更新,到了近些天,可能是实在挺不住了,谁知道呢,还是在坚挺着不是吗?)

第十一卷张弓北望射天狼第九百零八章兵乱(求月票)

海珠儿面sèyīn沉的坐在椅子上,手上端着茶,茶香渺渺,但却已经快凉了,他已经愣神了很久。

他所在地方宽敞而又奢华,当然,这本来就是当年行台尚书的府邸,自罢废西京尚书省,这里便一直空置了下来。

前几年,海珠儿不管不顾住了进来,还有人有些不满,但随着他坐稳西京留守的位置,那些声音最多也就是不满罢了,没有升级到弹劾。

西京这个地方很奇怪,总是给人一种感觉,只要占住了这里,天下都在自己俯视之下,而那在行台尚书府前面,连绵不绝的宫宇楼阁也加深了这种感觉。

每次海珠儿回府,都要停在门口站上一会儿,西京行宫的景象实在不能不让野心勃勃的他砰然心动,而每一次他站在府邸前面,望着行宫方向,都能让他心情舒畅,每一次也让他心有不甘,而每一次他都会想,当年完颜烈站在这里的时候,会想什么。

然后便怵然而惊,完颜烈现在的境遇,与冢中枯骨又有何异?自己万万不能落到那等地步,不然的话,还不如死了算了,苟延残喘,实在让人笑话,当年的大帅完颜烈是何等的威风凛凛,锐气逼人,是女真人中不可多得的英雄豪杰,但现

他海珠儿自问虽不比完颜烈差什么,但自忖也不会强到哪。每每想到这里,他便告诉自己,一定要握紧兵权,不能像完颜烈般的心软,也不能像他那样,争不到什么东西,却还将自己搭了进去,于是,野心便如浇了冷水般,迅速熄灭了下来。

但是现在。他没有再像往常般,在这里饮着茶,或者喝些酒,兴致来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