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将血 >

第625章

将血-第625章

小说: 将血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又激战一rì,将近天明,秦军破内城,俘太原守将,知太原府事,掌兵右监军完颜花麻以下,万户六人,千户白户数十个。

痛惜张嗣忠战死的大将军赵石根本没有犹豫,传令下去,全部就地处斩,人头悬于太原北城最高处,以告此战阵亡将士。

这在河中军来说,已经是家常便饭了,即便是其他各部将领,也不敢有何异议。

大秦成武二年三月初,太原城陷,此战,太原守军全军覆没,秦军伤亡近万,又是一场惨胜。

随后几rì,大军并未起行,而是驻扎在太原城内,太原城在经过一百多年的异族统治之后,终于再次回到了汉人手中。

弥漫在空气中的血腥味儿还没有散尽,大将军赵石再次下令,挨家挨户登基造册,搜拿金人余孽,凡胡人所属,尽数处斩。

大将军赵石的冷酷,早已闻名于军中,这条军令也被毫不犹豫的执行了下去,之后数rì,成群结队的女真人,契丹人,不分男女老幼,纷纷被处斩在南城城门之下,让南城这里的血腥味几个月也不曾散去。

当然,其中多有无辜之人,但乱世之中,人命有若草籽,加之秦军伤亡也是不小,许多人都杀红了眼,入城之后,根本不可能做到秋毫无犯,加之太原百姓多有相助守城者,即便是被逼无奈之举,但在秦军将士看来,却是罪无可恕。

大将军赵石的军令,更助长了秦军嗜血的一面,此后数rì,太原城根本未曾停止过流血,这里必定要被鲜血染红,而此战过后,平静下来的太原城,本是拥有近二十万户百姓的北地雄城,一战下来,只余半数。

秦军虽未言屠城,但结果却已与屠城差相仿佛,大将军赵石嗜血魔王之称,也随着太原府两次大战,传扬开来,足可止小儿夜啼,令人闻风胆丧。

即便是秦军之中,也有人这般私下称呼,因为大将军赵石在平蜀一役当中,便已杀的人头滚滚,有了嗜血之名,这一次,不过是亲眼见到了而已,有些人不免暗道,果然名不虚传。

不过这名头也只是私下里称呼罢了,谁若敢挂在口头上,不用大将军找你的麻烦,那些河中将士人人一口唾沫,将能淹死了你个胆儿

而经过此战,河中镇军,尤其是猛虎武胜军所属,jīng锐敢战之名,也再无人敢于怀疑,更有那没见过多少阵仗的雄武军,殿前司禁军所属,看这些人的目光便如同见到妖魔一般,平rì都是绕着走的。

(月票,还有没了)

第十一卷张弓北望射天狼第九百零三章北进(求月票)

大秦成武二年三月十四,太原城终于彻底平静了下来,已经快要收不住手了的秦军将士,也终于在大将军严令之下,各自回营。

太原城一战,毕竟拖延了时rì,即便木华黎,王胜保两人已经率领所属骑军破了阳曲,占住了这个太原门户,也已无济于事,秦军攻略北地的图谋,已经不再是什么秘密了。

太原平静下来之后,赵石也并未急着起兵北上,命令诸军在太原休整数rì,并终于出榜安民。

一些金人的地方官吏在刀枪之下,战战兢兢的被请入了太原城,其实,这是有一场清洗的开始。

各府县治下,除了安定百姓人心之外,就是强令各处地方士绅打开自家粮仓,将囤积的粮食收下来,散于百姓,以保证百姓chūn耕能正常进行。

大将军赵石的军令是严酷无比的,凡囤积粮食,超过五千石的,就地抄家灭族,在朝廷官吏未到之前,赵石的屠刀毫不犹豫的再次举了起来,有多少人家因此家破人亡,根本不在他的考量之下。

北地鲜血既然已经流的如此之多,便不介意流的更多一些,金人治下,贪渎横行,jiān商遍布,乡里间,多少土豪恶霸诞生出来,囤积粮食等物,横行乡里,为患一方。

此乃金人痼疾,若任他们如此下去,不定就能将这些陋习传到大秦,所以一场清洗势在必行,便如他在蜀中做的那般。彻底清除各处地方豪强,将他们连根拔起,再多的鲜血人命也是值得的。

这等同于那些义军开仓放粮的行为,虽让那些士绅大族恨之入骨,却也广受太原府左近普通百姓的欢迎。

要说太原府缺粮吗,确实是缺粮的,一年多前那一战,两把大火,烧的金人是痛入骨髓。

但随着金人太原,阳曲。寿阳守军纷纷遭到重创,其实对于粮草的消耗也便没那么可怕了,根本不至于缺粮缺到现在这个模样。

这根子上,其实还是太原守军将领们身上,一把大火过后,完颜和尚病重,独吉思忠南去议和,太原城内的粮草根本来不及细细登记造册。

就这么,大批的粮食被太原守军偷偷卖了出去。流入太原府各处粮商们的手里,到了粮荒的时节。又开始囤积居奇,才造成了眼下这个情形。

这在金国来说,其实不是什么新鲜事,各处都在这么干,腐烂的气味儿早已经渗透到了根子上,末世气象,不须太多的解释。

在另一个时空中,蒙古人南下之所以所到之处,横扫一切。不是因为蒙古人的骑shè之术真的天下无敌,而是中原各国,无论金人,宋人,还是西夏,皆是病入膏肓,站都快站不稳了。何谈跟蒙古人兵戈相对?

不然的话,若逢各国鼎盛之时,蒙古人又怎能轻而易举的挥兵南下,打的各国毫无还手之力。遂也铸就了蒙古人的威名,这般想来,蒙古人崛起的时机其实太好了,无论欧亚,都在最虚弱的时候,如此这般,才成就了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帝国。

废话少说,赵石用蛮横而又不讲道理的手段,在几rì内,便细细梳理了太原府上下一次,又为太原府添了最后几许血sè。

等到秦人官吏陆续来到这里的时候,接到大将军军令,又是一番折腾,这次轮到是却是那些脑满肠肥,劫后余生暗自庆幸的金人官吏了。

从太原府各处搜出来的粮草之多,着实让人欣喜,不但足够太原府百姓能撑到秋收,而且还能补上一些大军消耗,从那些抄家灭族的女真贵戚,地方豪强,贪渎官吏家中抄出的真金白银,更是让人目瞪口呆,足足有数百万两之多,让秦人上下暗自咂舌,不过最让人惊异的是,太原府库中的金银却少的可怜,加起来也不足十万两,,相差如此悬殊,真的让秦人上下瞠目结舌。

如此大城,一府之地,府库粮仓中,竟然没多少油水,反而是各人手中,金银满库,粮米满仓,对人金人治下的这种情形,秦人上下终于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

让来到太原府的秦人官吏们有些诧异的还有,大将军赵石杀的太原府一片血红,人头滚滚而下,甚至战后流的血比夺城之战流的血还要多。

偏偏大将军赵石在太原府周围府县的名声很不错,有些人家还为大将军赵石建了生祠,rìrì拜祭,不过你若进到太原城中,提到大将军赵石的名字,各个皆是如见妖魔,掉头便走者有之,避之不及者有之,两股战战的更多,显然,对于太原城中百姓来说,大将军赵石的名字在他们心里有着另一番理解的。

将地方上梳理了一次,保证了大军后顾无忧,大军也已休整完毕,将受伤将士留在太原,并留下雄武军,以及殿前司禁军一部,由雄武军指挥使刘忠国率领守太原,大军拔营北上。

大秦成武二年三月下旬,秦军由太原拔营,继续北上,兵锋直指金国西京大同,北地震动。

赵石以魏怀德为侧翼,令其率本部兵马攻寿阳,顺势北上,攻盂县,封死金国援军西来道路。

又以王胜保攻狼孟。

自己亲率大军,以张锋聚为先锋,挥兵北上。

三月二十三,过阳曲,阳曲为太原门户,本是连结大同,太原的关键所在,以往大批粮草也会在此中转,更有重兵把守,但当初木华黎在阳曲一把大火,差点将阳曲烧成白地,残垣断瓦,至今犹能见到当rì余威。

而不论太原守军,还是阳曲金兵,皆已在第一次太原府大战时,被赵石打残了,守卫太原犹有不足,就更别说守卫阳曲了,所以阳曲已废弃了一年多,百姓四散,城中冷清如同鬼蜮。

木华黎没费一兵一卒,当秦军兵马到时,阳曲守军立即开城投降,甚至将一个女真千户绑了送到木华黎马前,乞怜活命。

大军并未在阳曲停留,过了阳曲,直取忻州,还是木华黎先到,身为先锋的张锋聚已经是恨这小子恨的咬牙切齿,一路行来,他这个先锋官竟然没遇到多少阵仗,太原城,是张嗣忠率中军人马打下来的,先锋所部一兵一卒也未用上。

有木华黎在前面逡巡来去,先锋所部更是闲的厉害,所部上下,对前面用四条腿走路的家伙们都是怨言迭起,但没办法,谁让你只长了两条腿呢。

前面就是忻州,张锋聚已经发狠,若再让木华黎拔了头筹,他就跟大帅说去,自己亲自带骑兵去了,才不在人家后面跟着,残羹剩饭嚼着,还得吃土,王八蛋才干呢。

不得不说,经过太原城一战,大军上下,骄敌之心尽去之余,求战之心反而更切了几分,尤其是张嗣忠战死在了太原城头,大将军赵石很是说了几句重话,让众将羞愧之余,各个战心切切,一心希望,在之后立下大功,不让张嗣忠专美于前。

当忻州守将开城投降的消息传来之后,许多人都很失望,忻州也算是金人重镇,怎么就能不战而下呢?

当然,在河中呆久了的人绝不会有这个想法,在金人地界,什么不可思议的事情都可能发生,当年大大将军率兵取河中,多少府县都是闻风而降,再多个忻州,也没什么好奇怪的,再一问,守卫忻州的乃金人汉军,那就更没什么可说的了

若是女真人守着,说不定还要垂死挣扎一番,但汉军嘛,不用指望他们出力守城,因为秦军对汉军将领还是比较优待的,但你若死守不降,那就是金人之走狗,杀起来不带一点手软的。

这在北地早已不是什么秘密,就像蒙古人打仗,没站都劝降,劝降不出便多数都要屠城,许多人就这么降了,道理是一般的,没什么两样。

不过这一次赵石的手段就不太一样了,投降之汉军所有将领就地免职,允其带着家财在城中聚族而居,接下来秦人派出军官,引汉军兵士,散于乡里,将在太原府干的事情再干一轮。

大军未曾为这点小事耽搁时rì,继续北上,所过州府,皆是闻风而降,这个不用细说,二十万大军铺天盖地而来,大将军赵石的名声在北地又是名闻遐迩,不降的立时便成齑粉,多数人是没那个胆子的。

到得大秦成武二年四月初,代州已经在秦军脚下,雁门关隐隐在望,不过一月,金人半壁江山已去。。。。

(今天要完,这地形阿草不。又得查很多资料,查到代县的时候,雁门关突然就出现了,阿草地理学的不好,还以为雁门关在太行山上呢,没想到就在大同南边儿,这可是真正的中原门户,天下名关,阿草羞愧的都写不下去了,吐血。。。。)

第十一卷张弓北望射天狼第九百零四章雁门(求月票)

长城在远方的崇山峻岭间蜿蜒起伏,横亘东西,上面险关要隘,数不胜数,到了这里,秦军大军终于停了下来。

秦军上下仰首远望,尽皆目眩神驰,要知道,汉人军伍能到达这里,已经不知是猴年马月之前的事情了。

而眼前如长龙般若隐若现的宏伟城墙,却是以往汉人防御北方胡人所建,不论chūn秋战国,还是前秦,两汉,这里的雄关要隘,不知多少次使南来胡骑折戟沉沙,这里的崇山峻岭之间,也不知埋葬了多少汉家守土将士的忠魂。

而几百年,这里已经成了胡人的天下,甚至于汉家军伍从不曾到达过这里,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

这里乃是长城内城墙所在,长城在这里环绕而过,将大同重镇包裹在内,大同就像是这里的心脏一般,北衔草原,南控中原,夺下这里,无论是西夏,还是金国,加上草原诸部,便全在大秦兵锋之下。

此乃绝世之功,不下于平蜀大功的绝世功勋,所有人都是心cháo澎湃,难以自禁,到了此时,也再没有人怀疑,这次出兵北上的目的地到底在哪里。

这个时候,所有人都知道,北上进兵的目的只有两个了,一个便是太原,已经被他们留在了身后,另外一个,定是金人西边重镇,西京大同无疑。

身为大军主帅的赵石,却顾不上抚今追昔,凭吊古人。命大军就地扎营之后,随即令种遂率兵去取宁化,令张锋聚尽起本部军兵,进军雁门。

并限其十rì之内,攻下雁门重地,为大军北进打通道路。

此时,寿阳也已经传来消息,魏怀德率兵陷寿阳,守城金兵,全军覆没。魏怀德留下两千军兵守寿阳,自带军兵北上盂县,不rì便可破之。

但有人比他跟快一步,王胜保兵不血刃,拿下狼孟古城之后,率部风驰电掣般冲向盂县,在魏怀德大军到达之前,已经破了盂县。

等魏怀德率兵到达盂县之时,王胜保早已等待多时了。魏怀德大怒,王胜保脾气也极暴躁。两人就此闹了起来,一直闹到大将军驾前。

但赵石只瞪了他们一眼,道了一句,“众军争先,本乃好事,但你两人争功,却闹到我这里来,是要想将好事变成坏事怎的?”

两人立即噤若寒蝉,好事还真的成了坏事。赵石责魏怀德进兵太慢,拖延大军时rì,又责王胜保不遵将领,去取盂县,纯为争功,致使同僚不合。

于是两人各打五十大板,一个取狼孟的功劳没了。一个陷寿阳的功劳也化作了泡影,两个人都是垂头丧气,没了声息。

不过随后,赵石有抛出了甜头。让两人休整人马,等雁门关一下,改为大军先锋,几乎是将先自到达大同城下的功劳给了两人,两人这才大喜拜谢。

赵石怕两人生隙,误了军机,又厉声训斥一番,这两人才蔫着脑袋走了,不过两个人心下,却已是喜滋滋的了。

两人合在一处,又为过了雁门之后,谁攻哪里吵了起来,不过两人也不敢再去大将军那里辩个道理,吵来争去,终于各退了一步,约定最后一起去大同城下汇合,谁也不准先到一步,这才作罢,两个人脾气秉xìng相似,吵来吵去,反而吵出了交情,加之之后进兵,两人配合默契,到是就此成为了知交好友,成为军中一段佳话不提。

。。

雁门关下,杀声四起。

雁门雄关,乃天下八塞之首,两边悬崖峭壁,中间曲折崎岖,分中原内外,阻胡骑南窥,但如今却为女真人所据,成了阻挡秦军北上的拦路石。

如此雄关,天下绝无,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便是飞于碧空的大雁,都得从峡口掠过,此为雁门之由来,此处之险要绝伦也就可见一般了。

秦军北来,声势已出,雁门却已有了防备,一边派人传信于大同,请大同派兵来援,一边已是严阵以待。

这等险要之处,再无可能如之前般那等轻易的攻下来了。

而守卫这里的,也是西京留守海珠儿的心腹将领,萧除虎,正经的契丹贵戚,手下军兵不多,只有一千多人而已。

一来雁门虽说天下诸关之首,但自金人得北地以来,这里从未曾见过什么阵仗,守备难免松弛。

二来大同正闹粮荒,各部早已将目光望向了草原,谁也顾得上南边如何如何。

加之秦人也正在闹内乱,说是不会再来北边闹腾了,这下大家更是放心,一门心思的想着初chūn时节,到草原上打草谷。

萧除虎这里的军兵,还是第一次太原府大战的时候,大同震动,海珠儿出兵迎战西夏大军的时候给他派下来的,若是平rì,关内有个几百人就是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