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将血 >

第614章

将血-第614章

小说: 将血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得不说,在教育儿女上面,赵石不可避免的已经在向这个时代靠拢了,不然的话,搁在后世,十几岁的孩童,正是爱玩爱闹的时候呢,这样的场面,见什么见,让孩子避还来不及呢。

经过这一晚,实际上,定军侯府已经成为整个长安的军事中心,什么枢密院,兵部,都成了摆设,军令下传,不经过定军侯府,计算下面的一个小小兵卒,也别想调动的了。

赵石在尽情的炫耀着自己的力量,而力量之所以为力量,在他理解当中,是要拿鲜血来浇灌的

来到正堂,高踞于上,大将军赵石,终于发出了第一道明确的军令。

“木”

“末将在。”

“我命你率人去二皇子府邸,所有一应人等,全部拿问,不可漏掉一个,府中财物,一体封存,凡持械反抗,冥顽不灵者,杀,相关人等之后交到大理寺,便可回来交令。”

“遵令。”

“。”

“末将在。”

“长安王氏府邸那里,是谁在把守?”

“回大将军,乃殿前司禁军偏将杨胜。”

赵石挑了挑眉头,杨胜也是他在左卫时的旧部,杨家的人,后来去了殿前司禁军,在杜山虎麾下效力,杜山虎率兵东出,却将他留了下来,后来种遂到了殿前司禁军,王佩那里自然不想在身边留着杜山虎的人,也就将他派到了种遂麾下效力。

种遂千里回京,他也跟在了身边,赵石还以为是雄武军指挥使刘忠国会被派到那里守着,没想却是杨胜,想了想,李金花在长安令尹衙门那里,可是没少下了心思。

“张钰,你拿着我的军令到那里等着,随时准备抄拿王氏”

“末将遵令。”

“传令给城内城外各部,有敢趁火打劫,胡乱行事者”

(月票,同志们,才第八名,升到第七名,就是成功,升不上去,就是失败)

第十卷天下兴亡谁人晓第八百六十二章收官(求月票)

(月票,月票,顺便说一声,说到韩文魁的章节并不多,又写了这么长的时间,忘了不奇怪,呵呵,不解释了,翻前面的)

木华黎自归于赵石麾下,从平蜀开始,便展露了他身为蒙古人嗜杀成xìng的一面,在蜀中杀的人头滚滚,到得第二次东征,北渡黄河到河中,他率领万千铁骑纵横来去,又杀的满目血sè,在太原北边放了一把火,屠了一座城,在军中已有嗜血之名,跟着他出去的骑军所部,回来之后,都是满身的血腥味和掩饰不住的杀气。

回军之后,木华黎挨了赵石的军棍,但赵石并无意太过压制于他,依旧以为亲信,而他自己也一直认为,自己就是一把刀,一把握在大帅手中的刀,甚至有些时候,不管什么地位场合,都甘以奴仆自居,还常以大帅鹰犬自比,这在汉人眼中,都是不可思议的。

甚至一次赵石想要上马,他毫不犹豫的俯下身子,将健壮的后背露出来,让赵石踩踏借力,在汉地呆了这许久,一些根深蒂固的东西还是不曾改变,这让他很难融入到人群中间,但却无人敢对他不敬。

即便是杜山虎等人,对着他也是忌惮几分,不但因为他已经渐渐传扬开的凶名,还因为他是赵石的人,可以这么说的,军中恐怕没有几个,而无疑,木华黎就是其中一个,还是其中最耀眼也是最坚定的那一个。

不过这一次,他想开杀戒也是不成的,二皇子府里从上到下,没有一个在大兵围府了一夜之后,还敢动手反抗之辈。

朱红sè的大门被叫开,如狼似虎的秦军官兵迅速冲了进去,太子李全寿还未登基,所以也没什么圣旨,只是做个样子,说了两句口谕。

接着木华黎将手一挥。身后的雄武军军士们就涌入了府邸之内。

抄家的戏码大致相同,不过这一次却是一位皇子的府邸,但也没有太大的不同,府中立时大乱,哭喊嚎叫之声不绝于耳,男人的女人的。此起彼伏。完全是一副末rì来临的景象。

曾经风光一时的二皇子,哭泣着被人抱了出来,还是个孩子呢,但在皇位争斗中,失败者便是失败者,与年纪无关,只要参与进来,就已经是局中之人,残酷的政治斗争。从来容不下弱者的眼泪。

曲士昭等人就没皇子那样的待遇了,一个个被打掉官帽,扒了袍服,有些人被拖死狗般拖出来,有的则是被牵着,好似牛羊般鱼贯而出。

过了很久。因为府邸不小,搜拿府中人等很是费了一番功夫,但也终有结束的那一刻。

等到人被抓的差不多了,家丁仆役,内院丫鬟婆子,府中内眷,待罪官员。都被一一分割开来,二皇子府邸门前的大街已经被彻底封死。

木华黎面无表情的站在府门之前,大街上,墙边上。一队队面无人sè的各sè人等排起了长龙,直到有雄武军将领出来禀报,“大人,人已全部带到,您看是”

木华黎微微点头,cāo着还是有些僵硬的汉话,吩咐了一声,“去,问问谁是曲士昭,给我带过来。”

曲士昭很快就被找到,此时的曲士昭可是已经狼狈到了极点,昨夜他喝了不少酒,其实宴饮还没有结束,二皇子府邸就已经被围住了。

等到府中之人惊觉,又报过来的时候,整个府邸,都已经处在刀锋之下,前前后后,皆有兵丁把守,府中之人已是插翅难飞了。

大变突起,从云端直接摔落下来,一直到底,之前还一个个意气风发,以为荣华富贵近在眼前的一群人,顷刻之后,却已变成了府中囚徒,这种变化,别说曲士昭,这里的人谁能接受的了?

所有人的熏熏醉意都被这突如其来的打击驱赶的一干二净,素有贤名,心机也很不错的二皇子彻底的慌了,小脸刷白一片,等到打探的人面无人sè的回来,说是不知道哪里来的兵士,将整个府邸都围住了。

二皇子终于绷不住,哭闹着就要入宫去找母妃,曲士昭等人连劝带哄,才让他安静下来,之后众人面面相觑,枯坐无语,之前欢呼笑闹的花厅,这时却好似变成了一座死气沉沉的坟墓。

曲士昭等人绞尽脑汁也不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一点风声也不见有,就这么被围在了府里,有几个胆子大的,想要带人出府,到了府门,就被挡了回来。

有人想要硬闯,那些军兵可不是吃素的,拎起刀鞘便是一顿敲打,打折了好多人的骨头,然后将人又仍回府中,竟是一点商量的余地也没有。

曲士昭心中有鬼,更是惶恐无比,东窗事发几个字,已经闪过了脑海不知多少次了,但他却找不到一个商量的人,那件事纯粹是临时起意,就那么做下了,一旦事发,后果不堪设想。

他这时也只能想到这个,他却是不知,这一晚,连当今陛下都毙命于宫中,等待他们的命运只会更加的悲惨。

有的人还抱着万一的想法,毕竟二皇子的母妃还在宫中,就算陛下不知因为什么雷霆震怒,也应该还有商量的余地。

一群人聚在一起,商量了一个晚上,最终商量的结果也只是见机行事几个字了,因为根本不知道是什么事发作了。

等到第二rì,大门被叫开,如狼似虎的官兵开始抄家,许多人才算明白,一切都完了,这里可是二皇子府邸,说抄就抄了,他们又算个什么?

曲士昭此时披头散发,犹自挣扎着喊,“我乃朝廷命官,你们不能这样。。。。。是谁给你们的胆子,我要入宫,我要入宫见贵妃娘娘,你们知道我是谁吗?”

这已经是最后的挣扎了,粗壮的军兵将他拖过来,见他还不老实,一个人一脚狠狠踢在他的腿弯上,一下子将他踢的跪倒在那里,干这个活计,他们明显不如长安令尹衙门的捕快,力气太足,疼的曲士昭一声惨叫,身子就往地上滚去,却被两个军兵死死按住。

木华黎厌恶的瞧了他一眼,汉人中,有像大帅那样的英雄豪杰,也有像眼前这人般的羔羊,草原上不一样,软弱的家伙没资格享受长生天赐予的任何东西是,所有男人生下来便是战士。

强忍住抽刀砍下这个家伙那颗肥大的脑袋的冲动,木华黎道,“这个人单独看着,到了大理寺,告诉他们,这个人乃要犯,不容有失,若是死了病了什么的,大将军决不答应,嗯,找几个人,专门看着他,不管他到哪里,都跟在他身边,没有大帅手令,不准任何人接近,饭菜什么的,都要小心,都掂量着办,这个人要是死了,大帅一怒之下,要死多少人,你们应该明白才对。”

那些军士凛然遵令,曲士昭听了这些,才彻底的绝望了,他无暇去想大将军是哪个大将军,被拖起来的时候,嘶声大喊,“殿下,殿下,救我啊,救我啊,赶紧入宫去见贵妃娘娘,就说那封信不是我写的,有人栽赃陷害,那封信不是我写的啊”

嫌他太吵,一个军兵上去一拳,打在他的脸上,声音顿时戛然而止。

不过木华黎却恼了,上去一脚将那军兵踢倒在地,怒吼着:“大帅说了,这个人要活的,完好无损的,谁敢动他一根寒毛,我宰了他。”

一脸的狰狞,眼中放shè的全都是凶光,让周围雄武军军兵各个不寒而栗,而这本是维护的话,却让曲士昭从头凉到了脚后跟。

一群群人像被驱赶的牛羊般押解向大理寺,事情并不算完,留下的军兵涌入府中,开始将东西一件件的检查封存,这才是真正的抄家。

长安城中,捕拿曲氏亲族的命令已经发到了各处,一些宅邸被军士围住,人被驱赶出来,押解向大理寺的,解向长安令尹衙门的,许多地方,都充满了军兵粗野的咆哮声以及犯官家眷的哭嚎声。

抄家与灭族两件事一般都连带在一起,其实不是没有道理的,抄家一般都是前奏,灭族才是真正的目的。

曲氏一族人并不多,所以长安依旧显得很平静,百姓绝迹于街市,只能看见一队队的兵士在大街上巡视而过。

不过许多人都明白,抄拿曲氏一族只是个开头罢了,纷乱还在后面呢,但从曲氏开始,长安城这场风波,终于到了开始渐渐收官的时候了

(月票,依旧是月票,阿草不能保证今天写多少,但会一直码下去,直到码不动为止,快吐血了,还差十多票,就是赶不上前面的,人家都完本了,怎么会赶不上去呢,赶紧的,有票的快投过来,别让阿草揪心,成败就在这半天时间了,啊啊啊啊啊。。)。

第十卷天下兴亡谁人晓第八百六十三章收官(二)(求月票)

七天守灵期满,停灵百rì,送入皇陵安葬。

其实,皇家礼仪虽然繁琐,但算起来,与百姓之家的丧事要差的多,比如说有些人家要停灵三个月,有的人家要守孝三年,有的在守孝期间,不洗脸,不洗澡,不沾荤腥,不近女sè,等等等等。

当然,这些规矩要是守齐了,活人也得给折腾成死人,而且大秦民风向来开放而又淳朴,多数不会像南边那些礼仪之家那般,弄的很多条条框框,想守便守了,不守也没人说你不孝,只要别太出格,说的过去便成。

而皇家丧事,在程序上虽说繁琐,但真正较起真来,时间上是很仓促的。

不过国一rì不可无君,新皇登基往往伴随着老皇帝驾崩,所以诸事从简,已经差不多成了大秦惯例,如今又是非常之时,很多朝臣都巴不得赶紧结束了,好让压的人透不过气来的大军撤兵出城。

丧事完毕之后,新皇登基又是一套程序,又过了三天,才是新皇登基的rì子,这也是非常仓促的,但已经没人顾得上这个,新皇一rì不能登基,许多事情就没法去办,因为太子的名义毕竟在大义名分上少了许多分量,一些事情办起来便有名不正言不顺之嫌,很容易过后被人抓住把柄什么的。

所以,太子不愿意拖的太久,群臣也不愿意干耗着,所以,登基大典便定在了景帝驾崩的十rì之后。

而这个时候,除了京兆得到景帝驾崩的消息,送上丧表之外,其他州府,还全然不知长安发生了些什么呢。

京兆这些官吏也很惶恐,丧表送上去,赶紧送贺表,这都是什么事儿啊,时间太紧了,比景帝登基时候还要紧的多。因为事先根本没有一点的风声,景帝陛下正当壮年,竟然说没了就没了,而且那一晚,大军云集的样子。很多人都是亲眼见到的。更为这次皇位更迭蒙上了几许yīn霾。

当然,这些事情也只不过是想想罢了,谁也不敢宣之于口,不要xìng命了吗?

但仓促归仓促。李全寿登基的场面却颇为的壮观,不但大军云集,守备森严,朝臣环绕,而且还有金国。后周使臣观礼,这还是大秦立国以来头一遭。

若非京师风起云涌,这样的场面,足可称之为荣耀了,自唐以降,诸侯割据,中原四分五裂,汉人气数愈弱,北地大片领土为异族所据。重现汉唐气象却是遥遥无期了。

而数百年过去,终于大秦强盛了起来,今rì虽只有两国时辰观礼,却已隐约有了大国气度。

这一rì,天公作美。风和rì丽,当然,这也是钦天监算过了的,绝对是个好rì子。

其中种种繁琐礼仪不须细述。等冗长的加冕仪式走到最后,宣布国号为成武。为皇帝加冕,当已经皇帝陛下的身影出现在众人视线之中,并遥遥举起手臂,群臣立即跪倒一片,“皇帝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就像被推倒的多米诺骨牌,所有人都矮了下去,呼喊声如山呼海啸般响起,“皇帝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这震天动地的声音,也为皇帝登基之礼画上了一个句号。

两国使节绝对都没想到到了大秦能看到这么一出,脸sè都是复杂莫名,心中有窃喜的,大秦新帝登基,对于被大秦压的喘不过气来的后周和大金来说,都是一件好事,这也许就意味着,大秦的兵锋不会再那么咄咄逼人了,因为新帝登基,总要梳理内政,足以让两国喘上一口气,甚至可以在和议之上做些文章。

尤其是两国使臣都是亲眼看到了前些rì子的那场兵乱,有些遗憾的是,大秦没有真正的乱起来,但内乱之下,皇dìdū驾崩在了宫中,对于大秦来说,还有比这更沉重的打击吗,军前的将士士气一定低弱不堪,确确实实是一件好事。

不过在见识了新皇登基的场面之后,心中未必没有一点胆寒的感觉,大秦之强盛,已经毋庸置疑,而这场内乱会给秦人带来什么影响,却还要有待来rì才会清晰的感觉出来,在这登基大礼上,看到的,只能是大秦最强盛的一面。

这种种滋味搀和在一起,确实复杂的连自己都咂摸不出来的。

登基礼毕,成武皇帝御驾回宫。

第一道圣旨随之从宫中传出,不出人意料的,是诏大理寺讯问曲氏谋逆一案,由同门下平章事李圃,大将军赵石听审。

其实不用费这功夫了,曲士昭等人的供词早就摆在了皇帝陛下的龙案之上,这只是走个过程而已。

晚间,第二道圣旨又传了出来,曲氏谋逆一案有了定论,曲氏一族,不思国恩,大逆不道,之类种种,罪名一串,不用一一细数,到了最后,才是真格的,曲氏一族诛九族。

其实这也是个笑话,要说诛九族,连带着当今陛下,皇家估计也剩不了几个,不过这一点也不可笑,随之而来的,一定是滚滚人头落地,不知有多少人家会家破人亡。

残酷的皇位之争,终于在这个时候露出了狰狞的面目。

当晚,二皇子便自缢于大理寺牢狱之中,是赐死还是自尽,没人愿意去追究,所有人都明白,当今陛下恶于曲氏久矣,看这样子,已是恨入骨髓,连同胞兄弟也不放过,这样的手段,与景帝看似苛刻多疑,实则很有些温情的xìng子截然不同。

而成武皇帝也用这样一件事,明明白白的告诉天下所有人,别让皇帝陛下惦记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