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将血 >

第535章

将血-第535章

小说: 将血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完颜和尚蹙着眉头,面容依旧清秀,目光依旧深沉难测,只有鬓角那几缕斑驳以及面容之上风吹雨打留下的沧桑痕迹才显示出,这位大金重臣,军中名将,已经年华渐老,再非当年那个,于上京宫m…n枯跪终日,但求一死的慷慨少年,也非那个于完颜烈帐下,一心只想杀敌报国,百折不回的大金悍将了。

凝神之下,他看上去就像一块风吹不动,海浸不烂的石头,他的坚定,足以击碎那些许的忧虑,他的自信,足以掩盖内心的彷徨,大半生经历的风风雨雨,早就了现在的他,几乎没有任何人,任何事能彻底击倒的一个人。

虽然这个冬天所经历的挫折让他明白,对面的敌手是怎样的强大,但也只能让他开始正视这个难缠的对手,想着怎样才能击败他,而不会产生哪怕一丝一毫的畏惧。

是的,和合合理顺想的不同,在他看来,这是个分外难熬的冬天,秦人已经l…出了自己的狰狞,而大金的威严正是慢慢淡去。

他头一次如此深刻的感觉到了秦人的强盛,即便是当年河中大败的时候,也没有让他生出如此橡晰的念头,而几乎是悄无声息间,南方的汉人竟然变得如此可怕,这是他来到汾州之前,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的。

这时,他不禁回想起当年大帅完颜烈曾经说过,汉人占据着天下最f…i沃的疆土,nv真勇士若不能南下,取而代之,一旦汉人诸国相互吞并,成为一国,则定然挥师北来,到了那个时候,不论nv真人,契丹人,还是鞋靶人,m…ng古人等等等等,要想继续生活在这里,便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低下曾经尊贵的头颅,屈下曾经宁折不弯的膝盖,向汉人祈求活路,不会有第二条路可走。

那时,他不信,强大的金国,怎么会被懦弱的汉人所征服?大帅肯定又喝多了,就像他每次喝多了那样,总会说些让人有些听不懂,却又让人或是热血沸腾,或是让人惊悚的话,他那时觉得,只要大帅还在,汉人?哼,北地所有窥视着大金的人,都不会有那个机会。

但现在,他有些信了汉人的英雄豪杰一点不比nv真人少,而他们与nv真豪杰一样,有着蓬勃的野心以及不下于nv真勇士的胆量和气魄。

nv真有一句老话,应当防范曾经的奴仆变成将来的敌人,nv真人曾经走过的路,旁人也许此时正走在那条路……

他不畏惧任何敌人今的大金,却不能不让他忧虑万分,汉人已经来了,将来nv真人会变成什么样子?他不知道,也许大帅知晓,但可惜的是,大帅却远在上京。

思绪万千,忧虑深藏,但在这个时候,他却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不能再败了,大金已经够lu…n,若让秦人在曾经属于大金的土地上立足下来,他不敢保证,朝堂上的那些软骨头,会不会向秦人卑躬屈膝,以求得短暂的平静,继续他们奢靡的荒唐日子。

他的目光亮的吓人,心里却渐渐凝定了下来,拿起桌案上的笔,轻轻绽开雪白的宣纸,犹豫了片刻,才落笔下去。

半晌过后,叫来了亲兵,将这封手书jiāo了过去,吩咐了几句,那亲兵迅速的去了。

轻轻喟叹一声,嘴角l…出了些苦笑,数万大军,对面的敌手人马也不过相当而已,却bī得自己调兵增援,大金啊,何时已经落到这个地步了?

不错,那是一封直送太原的调兵文书,有如军令,尽起太原府虎卫军,乘胜军各部jīng锐南下河中,犹豫了半个多月的完颜和尚,终于下定决心,斩断汉人伸向河中的爪牙,遏住秦人的野心,而那个狡诈的对手,也定然是首当其冲,将被南下的大金军旅压成膏粉。

泰山压顶,求的便是全胜之局,什么颜面,什么朝堂旨意,都顾不得了!。

第九卷旌旗漫卷不须夸第七百四十六章春来(二)

1蹦“禀报大人,王将军求见。”

“让他进来吧。”

王秀大步而入,这里本是他的府邸,很熟悉,如今却已经成了完颜大人驻跸所在,但他却无多少怨言,就算有,也不敢表lù分毫。

他走的很急,浑身披挂,走路生风,让他很好的掩饰了自己焦躁和无力。

很快便来到正堂,见到了完颜和尚,行礼已毕,奉上香茶落座。

没有什么寒暄,等人都退出去,王秀便直接禀道:“大人,西京急报,西夏人蠢蠢yù动,料得今岁必然来犯,西京

有令,请大人务必镇太原,以为防备。”

这个消息来的太不是时候了,王秀心中多有惶恐,若说这个冬天,完颜和尚只觉得难熬的话,那么他这里就只能以度日如年来形容了,而他也深深庆幸,自己未有鲁莽的派兵援临汾,现在看来,秦人精锐难敌,连太原精骑都不是对手,何况汉军?便是合兵一处,若秦人强攻汾州,他也觉着心里没底,就更不用说分兵两处了。

显然,这个冬天损兵折将下来,虽说于大军宴力并无多少折损,但还是让他这个镇守使感到心惊胆战,胆气弱了可不只三分。

可以说,成也萧何败萧何,完颜和尚来到汾州,确是让汾州上下安心不少,不论兵卒百姓,听闻完颜大将军来了,要亲自镇守汾州,惶恐之情略去,街市之上虽不说安定如初吧,却也差不多。

但这个冬天女真,契丹精骑从飞扬跋扈,老子天下第一,到现在,也如汉军般龟缩城内,不敢出城应敌,这样的情形却也让汉军上下军心浮动,差不多已经将秦人视作虎狼一般了,还不如当初这些太原精锐未到之时,士气旺盛呢。

慢慢的城中已有流言传出,或言秦人来了,一旦大家守城,秦人破城之后,必定屠城,或言,南边秦人治下,不论女真人,还是契丹人,都要杀个干净,汉人若是助纣为虐,也是一刀下去,砍了了事。

这些言语,初时也不过是人心慌乱,生出的胡言乱语罢了,但渐渐的,便传入了汉军当中,尤其是到了现在,几乎sī下里议论的都是这个,王秀知道,这也许就是秦人的huò敌之计,只要胜上一仗,人心自然安定如初。

但随着太原精骑屡屡出城,却被杀的灰头土脸逃回来,女真敢战的形象在汉军士卒眼中猛的崩塌了下来,对于军心士气那还用说吗?

而流言蜚语趁机而入,等到王秀察觉的时候,已经是太晚了,若非他在汉军中素有威望,换个人来,不定得多出逃兵呢。

他这个时候,也是无奈,若是杀人能够止住流言,他定然将那些传播流言的都给杀了,也在所不惜,但现在却不成了,在金国,汉军训练的再精锐,只要女真人在,也无法摆脱辅军的命运,辅军是什么?那还用解释吗,就是两军对阵,先冲上去试探敌军强弱,或冲乱敌军阵型,再让女真或契丹老爷们,一阵掩杀,功劳不一定有,损伤却必然最重的角sè。

用后世一个词来说,那就更清楚了,就是炮灰。

所以,在大金,汉军从来不少,但战力却也低下的可怜,往往一哄而上,却是一触即溃,连乱匪都不如,就更无士气可言了。

像汾州这样的重镇,交给汉军把守,虽还有女真监军掣肘,但在汉军中,已经是了不得了,而王秀,也深有治军之能,这才将汾州汉军操练的有些精锐模样了。

若是完颜和尚不来,守汾州自然没什么话说,就算不为家中老小

着想,也总得为荣华富贵搏上一搏的,加之秦人再是凶顽,数万大军守城,对面的秦人也没多到哪里去,只要不与秦人野战,稳守城池大家伙还是有那个信心的。

但这回可好,完颜万户来了,带的又是女真精骑,就算万户大人说的再好听,女真人和汉人能一样吗?到时候跟秦人对阵,保准又是一般模样,汉军在前,女真老爷在后,大家打生打死,却落不得半点好处,功劳全归女真老爷了。

开始时还好,五千太原精骑,足以震慑军心,有多少想法,都得憋在心里,但这会儿嘛,女真人也就那么回事儿,看上去也不必咱们汉军强多少。

这样的心思一旦有了,就再难消除,随着流言日甚一日,王秀发觉,那些对他还算忠心的军中将领们,看的眼神好像都不一样了,变得分外的复杂,也分外的让人心寒。

他知道这些人心里想的是什么,不是要兵变或者降敌,那是觉得,女真人不过如此,但要打起大仗来,定是汉军冲锋在前,他们跟在后面捡便宜的情形”这怎能让人甘心?

说到底,其实就是已经快压不住军心了,加之女真人打仗一向都是那个套路,所以众将皆深有忧虑罢了,这样一来,流言再多,王秀又哪敢轻易杀人?那样的话,只能让众将离心,离兵变也就不远了的。

其实论起来,他自己又何尝不是如此想法?更让他担心的是,这数万人马,可都是他这些年来的心血所在,一旦拼过了,也就没了,女真人是个什么德性,他比下面的人知道的更清楚,手里没兵,在金**中,你连条狗都不如,他这里还心急呢

西京急报,到了汾州这里,王秀一看之下,心中滋味就别提了,既有几分轻松,又有几分惶恐,他盼着这些女真人赶紧滚蛋,但却又担心完颜和尚走后,这数万汉军守不住汾州,真可谓矛盾的一塌糊涂。

其实究其根底,却还是这个冬天,秦人斥候的凶悍,已经将汾州守军的生气打到了谷底,连他这个领兵大将都没底了,何况下面人等?

再较真些,还是那句老话,汉军再精锐,但在金国治下,也就是那么回事了,百多年来的残暴统治,让治下的汉人已经没了一点锐气,尤其是军人。

完颜和尚这个时候就算是神仙,估计也猜不到王秀心里所想,对于王秀这个人,他是看重的人才难得可重用之,但也仅限于王秀这个人罢了,至于汉军,他真没那个心思去费神惦记,这不怪他,金国上下,百年来,一贯如此又不是独他一个。

像他这般,并不认为汉人豪杰会比女真儿郎差多少的,已经算得上是异类了,就更不要说,只要有才干不管是什么人,都会得到他的重用了,在女真人当中,他的心xiōng之宽广,目光只长远,已是拔尖的若换个人,别说驱汉军为前驱,将汉军的功劳据为己有这等军中常见之行径便是在宴会之间,让汉军将领当众舞蹈的也是大有人在的……

所以,对于汾州汉军现在情形,他还真的不很清楚,王秀断不会跟他禀报,没他的命令,他的属下也没人去关心这个,所以直到现在,他的目光始终盯在秦人身上,却忽略了来自汉军的sāo动,又哪里能猜得到王秀此时此刻的心思?

让王秀略有失望的是,听到这个消息,完颜和尚只是撇了撇嘴角,lù出好不加以掩饰的轻蔑“西夏人就像乌鸦,赶一赶就走了,过后又来,虽然扰人清静,却不食人,李元康勉强还算将才,如今却已经是西夏国相,不会亲自带兵了,李元翰近来声名鸠起,但勇则勇矣,却非大将之才,叔侄两个,都有些才干,却也常人而已,不必太过

“秦人却如山中猛兽,出必食人,久则必为我大金心腹之患,若不能一举败之,将来不好说啊。

王秀下意识的奉承“大人英明。

真知灼见,明见万里,宁不让人愧煞……只是西京”

完颜和尚摆手“这个我自有计较,你不必理会了……嗯,我己下令太原调拨兵马,快则一月,慢则两月,大军必到汾州,之前只需紧守城池,让秦人无机可趁就是了。

王秀一惊,接着便是大喜,他可不管西京怎么着,他在意的只有这汾州城,一听太原援军不日便到,他悬着的那颗心,终于算是落到了肚子里。

这回奉承就是真心实意的了“秦人在大人面前便如那跳粱小丑一般,大军一到,定然灰飞烟灭,到时末将愿为大人马前一卒,将那赵柱国擒到大人面前,听凭大人发落”

完颜和尚听了这肉麻的恭维,不但未曾得意,心里却是苦笑,数万人马守城,还担心敌手将城池攻下,这可是这么多年来头一遭,有个屁的值得钦服的地方?说到底,还不是汉军不足依仗的缘故吗,这等马屁也说的出口,汉人果然无耻

心中虽不悦,嘴上却是笑道:“不过大军到来之前,却还要先探查好秦人动向,断不能容那赵石走了,你明白吗?”

“是,末将明”说话到是顺口,但王秀可不笨,话说到一半,已经觉察出完颜和尚话里的意思了,当即便苦了脸,有故作姿态之意,却也有八分是真。

完颜和尚眯着一双细长的眼睛,盯了过来“怎么?王将军有难处?”

被完颜和尚盯着,王秀浑身难受,背后也渗出了冷汗,连忙摇头道:“大人误会了末将只是觉得

觉得麾下士卒多有不堪,怕误了大事。

完颜和尚微微一笑“怎么会,王将军带的兵马,可称精锐,只要精心一些,自然不会误了事情,难道是怯战不成?”

这下王秀是看出来了,这位大人来的时候,那些话说的漂亮,什么女真汉人都是一家,当和睦相处云云,果然都是放屁,这会儿怕是心疼自家儿郎折损太多了,所以又想让汉军去派人送死。

想到这里,知道多言无益,只能无奈低头道:“末将不敢,定当尽力而为,为大人查清秦人动向。”

完颜和尚眼神终于柔和了下来,点头道:“好,我就知道王将军是汉人中的英雄,今日看来,果然如此,自明日起,便出城探查敌情,十个不成,就二十个,二十个不成就派百人队,一定要给我查清秦人行止”

说到这里,站起身来,拍了拍王秀肩膀,继续道:“打仗就没有不死人的时候,这个咱们都清楚,只要将秦人北来之军,聚歼于河中,我就许你河中羊度使之职又有何妨?到时候,要多少兵马,只管征用便是,若是你有那个志向,来日带兵灭了秦国,封王封侯还不是一句话的事儿?丰功伟业,就看你敢不敢要了”

王秀心头一颤,有那么一丝心动,但转眼间,就没了,这样的许诺,即便说的再真,只要是出自女真权贵的嘴里,他便有一万个不信的理由。

但做戏做全套,这个时候,他断不敢lù出什么其他的表情,论起做戏来,他是驾轻就熟,先是呆滞了片刻,接着便满面潮红,一副jī动不已的模样,身子轻微的哆嗦着,当即拜倒在地。

“王秀若有那日,断不会忘了大人恩情,今后愿为大人效死”

这戏做的,便是完颜和尚也看不出半分破绽的!。

第九卷旌旗漫卷不须夸第七百四十七章震撼

临汾,原金人镇守使府。

正门四敝大开,穿着秦人特有的浅红sè军服的军兵将校,来来往往,11流不息,各个脚步如风,传令叫进的,候在府门之外,等着传召的,一片繁忙景象。

春暖huā开,大帅有意进军汾州的消息在秦军中已经不是什么秘密,所以在这个时候,军情骤然便紧了起来,经过一个冬天的休整,秦军更显士气高昂,随着春天的到来,领兵将领们心思也突然变得火烫火烫的,每日巡营,鼓舞士气,加紧备战,就准备着等大帅一声令下,率兵扑向汾州,好在这一场大战中夺些军功下来。

其他几部兵马先不去说他,只说猛虎武胜军,这一个冬天下来,猛虎武胜军骑军诸营轮番出去,扫dàng金人斥候,金人输的其实不冤,秉承赵石一向的习惯,就算冬天最冷的时节,临汾与汾州之间的土地上,也会保留有千多人的骑队,分成数十支小队,游dàng或驻守在汾州与临汾间的要害之处,金人派出的那点人马,怎么会赢得了?

而金人也断不会想到,有人会将军中最宝贵的骑军,都拿来作为大军斥候,这种疯狂的举动,别说金人想不到,便是自古以来,也没有哪个领兵大将这么干过,不过对于赵石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