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将血 >

第292章

将血-第292章

小说: 将血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让人觉着孟浪,如今正烦恼着呢。

倩儿与赵兄也算有旧……还望赵兄大婚之时不忘一纸相邀,家兄与倩儿定会备下厚礼,登门道贺的。”

说完这些,杨倩儿心中也是舒了一口气出来,这样有攀附之嫌的言语她生平却是头一次说出口,心里自然好像堵了一团棉花般难受,若是再早上几年,别说眼前这人只是个羽林将军,便是面对王侯公卿,她也断不会此行事的,毕竟她的爷爷乃是四朝老臣,连辰王见了都要恭恭敬敬地以兄呼之的。

不过话说回来。今时却已大不同于往日。随着杨感精力日衰。新皇又于此时登基。这位四朝老臣退位让贤看似已成定局了地。

这还只是明面上地东西。毕竟杨家根深叶茂。若是按照常理来说。就算去了杨感这棵参天大树。这样地大家豪门也不会轻易出什么事故。不过有些事情对于像杨家这样地豪门来说才算得上是更加地致命。

杨家自令公杨业开始。方自步入大秦豪门之列。之后也算得上是人才辈出。到了杨感这一代。终是走到了顶峰。只杨感一人。便盖压群芳垂数十年。可以说是门生故吏遍布朝野内外。国朝以来。未有出其右者。

但古话说地好。盛极而衰。无以为继。杨家本为将门。却出了杨感这样一个惊采绝艳地人物儿。偏偏还是个弃武从文地。更是一路扶摇直上。势头无人可挡。

杨家本是世代将门。虽也算得上是大族。但根基毕竟是在大秦军中。杨感执掌枢要数十年。除了当年因罚夏之败受了牵连。在金州呆了十年。受了一场大挫折外。仕途可谓是一帆风顺。最终执掌枢要三十余年。两代帝王对他都是信重无比。这对于杨氏一族来说。自然是天大地好事。

不过话说回来。却也并不全是好处。杨家根基本在军中。族中自然也少不了那种墨守成规之辈。杨感继任杨氏一族族长之时便已有人颇有微词。当年杨感在金州荒僻之地一呆十数年。这其中未尝没有族中一些人暗中使了手脚。不愿出力让这个家族中地异类出头。

这都是陈年旧事了,杨感最终还是扶摇直上,将这些不满的声音也就压了下来。

不过隔阂既然已生,便很难消除地了,即便杨感身居高位,想要攀附之人不计其数,但杨氏一族的一些远支或是近亲,一来是因为到了杨感这个位置,就不能留下一个交结朋党的话柄于人,自然对族中便少了许多的照顾,有时还会对族中子弟严加约束,这么一来,便是旁人知道其中的道理,也难免生出怨尤之心,二来呢,身为百官之,对于军中之事便是插手,也是慎之又慎,一切皆依旧例,军务之事到多数都交给了枢密副使汪道存,这样一来,杨家在军中之势力好似不增反减,如此这般,这些远支子弟却是和京师杨氏渐行渐远了。

如今川中战事顺利,逢此百年不遇之大变局之际,不光朝野内外,人心思变,便是杨氏族内也不平静,再加上前些日宫中有些传言,同门下平章事杨感自感精力不济,欲辞枢密使之职,虽然皇帝未有当场允诺,但聪明人都已看出,这位四朝老臣怕是要退下来了。

到了此时,杨氏族内也渐渐有了不稳的迹象,在地方上,这些年一些杨氏子弟已经另立门户,先不去说他,如今京师杨氏也面临着杨感一旦去位,便群龙无地局面。

面对这样的情形,便是杨感也是有心无力,家族之兴衰荣辱有时和治国却有相同之处,往往都得缓缓图之,断然急不来地,如今他还在,族内的事情他还压地住,但长此以往,一旦他不在了,杨氏一族分崩离析,各寻出路也就远了。

身在家族之中,杨倩儿虽是女儿之身,但耳闻目染之下,对这些事却最是敏感不过,家族之崛起必定是缓慢的,需要几代人地勤恳操持,而崩溃却往往是迅的,这就和得病一样,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像杨倩儿这样的世家子弟,对这个道理却是最明白不过的,又有杨感这样的爷爷在旁熏陶,城府虽然并不算深,但一些事情在她眼中却是明了,在父兄族人只言片语当中,也便能猜出家族如今的情形的,心中暗叹父兄比之爷爷可谓是天差地远之余,却是也起了心思要为家族之事尽上一份心力。

尤其是这两年随着年纪渐长,她已经渐渐觉察出爷爷和府里那些幕僚们的意思,这事她却是从未对任何人说过的,她不是养在深闺,刺字竹花的小家碧玉,见识更非那些闺阁少女可比,自是不愿任由旁人安排,心中也是焦灼

赶紧着要寻上一条出路……

不过她毕竟年纪还小,这几年虽说也以多才之名著于长安,小小的兰亭之会上,也结识了不少文人雅士,但仔细想来,却真就没有多少能堪为助力之人,不是才干未足,就是名声未显,再有就是些世家子了,这些家伙们别看一个个要么道貌岸然,要么脱略行迹,一副张狂做派,但又有哪个是好相与的?嘴上舌绽莲花,不定心里是怎么想地呢?

这么算起来,当年随景王出京结识的赵石也就显得分外的鹤立鸡群了起来,不但为当今圣上地宠臣,在军中的名声也渐渐鹊起,若不是此次川中之战未有参与,不然更上层楼应该是理所当然之事的。

家中长兄素来对她爱护有加,又有志于军旅,才干嘛,在她看来虽与爷爷相比差之远矣,但却也不是一无是处,若能入得羽林左卫,得眼前之人些照看,将来未必就不能独当一面,将她们这一房撑起来。

有这些缘由在,她这些时日却是常常借看望姐妹为由,时常来这里和文小方相聚地,只是赵石这人根本不懂享乐之道,回后宅也是直接回到宿处,后宅这里虽有文小方这等才情相貌俱佳之女子,却从未有召唤戏乐之举,她一个女儿家,又是相府小姐,大秦虽是民风开放,但总归不能上赶着前去拜见的,虽然她来的次数不少,却是一直未曾见到赵石本人。

如今在后园偶遇,开始时有些失措,几年不见,当初那个沉默寡言,冷厉的像个冰块儿地少年却是已经大不相同了,锋芒虽未尽敛,但气势却已养成,虽然还和当初一样话不很多,却是隐隐间已是有了颐指气使之态。

面对这个如同脱胎换骨般的“故人”,杨倩儿心里自也是百味杂陈,想眼前之人不过是猎户之子,几乎是白身而入京城,若说从龙之功立的还有些侥幸的话,东征之役,却是显示出了非凡的领兵才干,斩获为诸军之冠不说,之后更是率数千新练之卒,在数万金兵劲旅围困之下,溃围而出,千里归国,坊间但有提起,无人不得说上一声忠义无双的。

如此更是一举奠定了自己在军中地地位,更有甚者,归京以来,宫中传言,当今圣上自其回京以来,便常咨之以军国重事,更在成年之礼上,亲赐表字柱国,期许之深,真可谓之极矣。

再想想京师的世家子们提起眼前之人时既羡且妒又带着些鄙夷地复杂神色,杨倩儿虽不欲承认,但也不得不在心底叹上一句,时势造英雄。

不过想与赵石见上一面的心思却是更切,也早就预备好了一些说辞,但真见到本人,却还是有些乱了方寸,加上赵石和她所见过地大多年轻子弟都是不同,那些或是痴迷,或是欣赏,或者敬畏的神色在赵石脸上一丝也无,除了言谈举止随和了些之外,一如当初见到时那样,只言片语过后,便要抽身离去,不得已,这才当着闺阁姐妹地面儿,说出这番话来,说完之后,心里已是既羞且怒,还有些心虚,最怕的却是赵石嘴里说出一些难听的话来,让她颜面无存……

赵石顿住脚步,他却是万万不会想到这位相府的大小姐心中所思所想竟是有这般复杂的来由的,心中只是有些奇怪,这就是走门路?想想又觉不对,按理说这位大小姐的爷爷乃是当朝辅,虽然老了,估计风光日子也快要到头儿了的,但据说这位老相爷门生故旧不计其数,又有杨家这样的大族在后面支撑,又怎么会到他这个区区的羽林军指挥使门上来说项?

心里虽是作如此想法,但嘴上却不会这么说,谁知道这位在他眼中颇有些骄气的大小姐又是个什么心思了?

“婚姻大事,自然是要广邀宾朋的,到时送去请柬,还怕杨兄不来呢……”随口应承下来,点头示意,这才转身离去。

杨倩儿心中松了一口气后,却是牙齿轻咬,傻子都能看得出这句话多半是应付了事的,想她出生以来,便是万般宠爱集于一身,何尝这般低声下气过?最后还是受了如此冷遇,滋味自然是大大的不好受。

眼圈有些泛红的转过了头来,文小方见她如此楚楚可怜,好像受了莫大委屈的模样,心中也是苦笑,这个妹妹心思聪慧,才情相貌俱佳,怎么看都是一等一的人儿,只是未曾受过挫折,这么点小事放在旁人身上,不过是一笑而过罢了,又何至于委屈如此?

不过这位大人到底也非常人,不能以常理测度的,想她来到这里也已经年,也只和这位大人见过一次罢了,她性子温和,自也没有以为自己有多了不起的念头,但对于自己的相貌和名声还是有些了解的,平常之人哪里会任由她这样一个人住在府上不闻不问的?

想到这些,心里微微叹了一口气,抓起杨倩儿雪白的小手拍了拍,以示安慰,见赵石下了小亭,径直走上花间小道,不一时便失去了踪影,这才轻声道:“妹妹在这里稍候,姐姐去去便来。”

说罢也不待杨倩儿说话,便袅袅走下凉亭,挥手止住两个想跟上来的丫鬟,也转上了小道,直到看不见身后凉亭,这才提起裙裾,加快了步子,不一时便以追上了赵石。

“大人稍等……”

第五卷征途万里会豪雄第四百五十二章条陈(一)

畸零之人,蒙大人不弃收留于府上,且不加拘束,待。//……此等恩情,小方时感无以为报……今晚愿在宿处设宴以候大人……不知大人可愿前来……”

声音柔柔的,还越说声音越小,断断续续的让人听不大清,最后更是晕生双颊,臻微垂,一身白衣,落落而立在这花间小径之上,此情此景,便是夏日阳光都仿佛变得分外柔和了起来。

意思如此明显,赵石自然明白,只是有些摸不着头脑,女人的心意本就难测,更不是他这样一个人可以测度的,收留了年八光景,不过多吃了些闲饭,就要以身相许?怎么说都好像有些过了不是?

“有什么事吗?”想到此处,不由问了一句出来。

娇弱的少女沉默良久,扬起俏脸的时候却已经恢复了平静,轻声道:“小方是要向大人辞行的……都说受人点水之恩,必当涌泉相报,蒙大人收留在府,衣食无忧,更无外人搅扰,过了两年从所未有的平静日子,使小方在琴艺之上略有所得……

也许在大人看来不算什么,但在小方心里,如此厚遇却是让人日夜不安铭记于心的,临别之际,自要略有所报,不过小方弱质女流,孑然一身……”

没有什么恩怨分明之类的豪言壮语,但这小小地娇弱女子站在那里,话音听上去也是柔软的好像蚕丝相仿,但说出来的话偏偏让人有刚烈侠义的感觉。

赵石定定的看了对方半晌,眼中也不由微露欣赏之色,这样地女人,便是后世女权高涨的时代也不多见,何况是如今?应该也算是绝无仅有了吧?

不由道:“你来的时候是凭自己心意,走的时候又何必婆婆妈妈?到账房那里支上一百两银子,算是我给你践行的,女人出行不易,你也不必推辞,以后自己珍重吧……以后若有为难的时候,回来便是,府上也不缺你这口饭吃……”

说罢,朝文小方微微笑了笑,便即转身离去。

文小方则颇有些愕然地看着赵石离去地背影。这次地决定。却并非心血来潮之举。而是思索了多时才下地决心。之前更是做了许多地准备。

之所以要离开这清净之地。理由也是简单。都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她自觉琴艺到了一定地境界。之后无论再是如何静心涤虑。也难有寸进。想起那位南先生地话。却是觉着若想更上层楼。还是得出去在江湖之间寻找那一丝灵机才是地。

不过世上人心险恶。万般人便有万般地心思。单身女子行走在外。这凶险和麻烦定不会少了。她在青楼之时便知道地清楚地。自也不会有什么幼稚地心思。银钱准备了不少。更是亲自造访了香侯府。一曲折枝词。却是让香侯府地女人们叹为观止。说出来意之后。那位年轻地府主答应地也是痛快。通关文等物都会给她办好。更是许了她两个贴身护卫。只要不出大秦境内。安全之上应该是无忧地了。

如此这般。万事俱备之下。也就剩下了这最后一件事情。她在青楼时便已经习惯了男人地纠缠。无论这些男人有多大地权势。多好地相貌。还是自恃为圣人门徒地读书人。见到她地男人都是一个模样。有地故作矜持。有地肆意张狂。有地则是唯唯诺诺。但他们眼睛中地火热和贪婪都是如出一辙。心思如一。无非姿态不同罢了。

原本已经做好了打算地。这位野心勃勃地朝廷新贵如今热衷于权势。还无心顾及其他。就像那些家教森严地世家子一般。不是不爱女色。而是被权势占满了心思罢了。

一旦有人送上门去。怕是也要有些纠缠地。但这些年尝遍人情冷暖。能有这两年平静地日子却是拜人所赐。不能不报地……

不过没想到地是,竟是只得了这么一句话,这位大人之干脆实在有些出乎她的意料之外,这就放她走了……也不问上一问她想去哪儿,为什么离开……

正愣愣出神之际,肩头上已经搭上了一只雪白的小手儿,耳边听人轻声娇笑,“人都已经去远了,姐姐还在这里什么呆?”

不用看也知道身后是谁凑了上来,文小方收拾起心思,温和的笑着转过身来,“连这一小会儿也等不及了?真是个急性子,走吧,咱们再到湖边坐坐去……”

“姐姐方才和……和那人说什么了?好像有些心事的样子,是不是他对姐姐起了坏心思……”

“别瞎猜……真是口无遮拦……”文小方俏脸微红,想起方才大胆的邀约,都不知当时为什么有那么大的胆量,若是再来一次,也不知还能不能说得出口,脸上不由一阵燥热。

“瞧瞧,姐姐脸都红了,还说不是?哼,男人都是一个样子,你就说我大哥吧,平日多稳重一个人,但小妾已经娶了五个,还要在外面养外宅,前些日子被我嫂嫂知道了,闹的不可开交的……

那还是从小读的圣贤教诲长大的,赵……还能好了?”

“好妹妹,别说了……这话怎么能胡乱说出来?传出去岂不是有损赵大人的名声……”

杨倩儿撇了撇小嘴儿,“他能有什么好名声了……”

“妹妹……”文小方微微蹙眉,话音也重了许多,“闲谈莫论人非,静坐常思己过,以妹妹之才难道不明白其中的道理?

再者说,不论如何,赵大人于姐姐有恩在先,更算是姐姐地知音,外间的那些闲话妹妹就不要说出来了……”

话说的有些重,但杨倩儿却并不恼怒,只是撅了撅嘴,抓住文小方的手摇晃着

些撒娇的味道,“好了,我不说还不成吗?也不知他什么**汤,让你这般维护,还知音呢,他一个厮杀汉,既不能出口成章,又不通琴棋书画,怎么就成姐姐地知音了?姐姐的知音总也得像妹妹这般,相貌俊俏,知情识趣,舞文弄墨,诗词应和,样样皆通才对吧?”

被她这么一闹,文小方不由扑哧一笑,轻轻拍开对方的手,“你呀,就是这嘴巴不饶人,什么话儿都能说的出口……”

“也就是和姐姐在一起才这般,人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