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将血 >

第161章

将血-第161章

小说: 将血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韩洱眉毛一挑,撇了撇嘴,显然有些不满意,但还是痛快的说道:“大人可是比一些人痛快多了,行,我定然保大人家宅平安就是。”

陈常寿嘴角泛起一丝笑意,这位大人到是与别人分外不同啊,爷爷那里说的有些也不尽然,这位大人说话虽然有些冷淡,但这度量却是不小,至于其他的嘛,还得看看再说,不过先得帮这位将眼前的难关过了再说

第一卷乱世可有桃花园第二百五十五章变起(一)

“大人如今可有什么打算?”

陈常寿问的有些婉转,京中如今的情势他也有一些猜测,但毕竟都是猜测罢了,身在河中,一些消息得到的时候大多都已经时过境迁了的,这还要多亏了他家的娘子,总能无意间听到见到些什么,回来跟他杂七杂八的说上一通的,他从河中启程之时新帝已然登基,和他爷爷预料的差不多,其中细节处就不是那么明白了,但太子被废,朝中定然不稳,这个时候这位大人必定是风光无两的,这一点到是可以肯定,但这其中的凶险也要更甚上一些。

赵石摇了摇头,看了一眼一本正经的陈常寿,心里琢磨了一下,却是淡淡说道:“能有什么打算,如今不过是维持京师不乱而已,这个也是轻松,京师虽是不小,但要说有骨气在刀子面前站着说话的也没几个,至于之后嘛,这就要看朝廷的安排了。”

陈常寿不由一笑道:“大人可知木秀于林的道理?”

见赵石转过脸来眼神一凝,幽幽的眸光好像能看进人的心底,着实有些吓人,他年纪还轻,城府自然赶不上他的爷爷,不由立即将目光转了开去,接着说道:“惜身僻处乡野,京中大势并不明了,只是从别人处听了些只言片语……

但还是觉得大人在京中一枝独秀,如此情势,让人有些担心啊。”

“哦?”赵石漫应了一声,心里对这人已有些刮目相看,不过心里又有些怀疑,不会是陈老先生借着他的口传的话儿吧?

见对方并不以为意的样子,脸色都没变上一变,稳重的实在不像是一个年方十五岁的少年,不由微微一窒,心里暗道,自己还是着急了些。但自己年纪太轻,难免被人轻视,这话既然已经出口,也不能半途而废。

“为大人计,且以为韬光隐晦未尝不是保全自身之良策。”

赵石笑了笑,“韬光隐晦?你知道现在你若软弱下来,得有多少人等着踩在你的头上?这事岂是一句韬光隐晦就能躲的了的?”

“难道大人已有定计?”听他这么一说,陈常寿越地觉得自己有些孟浪了,也小瞧了这位大人的心智。

“也不用瞒你,我过些日子估计就要出京。不过还要等些时候,这些天我派人跟着你熟悉一下京里的风物,诸事不用去管,我府里还有几个人引见你认识,他们都是读书人出身,和你应该谈得来,我还是那句话,来日方长,你安心在这里住下就是,以后少不得要你出力的地方。不急在这一时。”仿佛是看穿了他的心思,赵石的话里透出不容拒绝以及告诫的意思。陈常寿脸上微微一红,躬身称是……

“恭喜大人,贺喜大人,以大人之才具,将来少不得入阁拜相的,下官在这里先为大人贺了。”

“不错。圣上登基未久,尚书大人就升任尚书之职,可见陛下之信重之意,将来拜相乃题中应有之意,即便不能入门下省,也将到枢密任职的……

“以下官看来,圣上有鼎革之意,前些时宫中传出消息,说圣上有意于东方,若真如此。咱们兵部便乃重中之重,再加圣上龙潜之时便为我兵部主事,看来再过些时,这六部之非我兵部莫属了,到时尚书大人虽非宰辅,却有宰辅之实,我们这些人附于大人翼尾,将来还望大人提携的。”

新任兵部尚书李承乾脸上含笑,红光照面,人也显得极是精神。好像比以前年轻了许多一般,显是心里高兴到了极点地,但嘴上却是一阵谦逊。

“哪里哪里,本官到没想那许多,既然蒙圣上恩遇。托之于腹心。这些日子可是有些不堪重负啊,还多赖众位同僚协力相助的。圣上神武天纵,心思可不是咱们猜的到的,本官这里也只有尽力而为的想头,并不敢奢望于其他的。

话说回来,圣上主理兵部时的气象大家也都看到了,本官呢,在这里劝大家一句,别把心思用在没用的地方,实心任事的本官便不会忘了,若有那轻浮子想一步登天的,本官在这里劝你趁早绝了这心思……

在座之人都是兵部官员,李承乾以兵部右侍郎之职一跃而成兵部尚书,这在一年多以前谁能想到?他在兵部十余年,一直为李延蓄所制,李延蓄又投了太子,风头正盛,当初大家都道兵部尚书地位子肯定是李延蓄的囊中之物了,不成想景王横空出世,入主兵部,半年间便压的李延蓄苦不堪言,而李承乾也机灵的抓住机会,入了景王幕中,景王登基,李延蓄立即被往大理寺审什么羽林军右卫的案子,而李承乾却是顺理成章的坐到了兵部尚书的位置上。

前些时布置国丧事宜,也没来得及给这位尚书大人贺喜,如今先帝遗褪已然送入帝陵,借着这商议潼关援军调拨地机会,这些兵部官吏心里自然想着和这位新任上官亲近亲近的,虽说这位尚书大人一番话显尽了官威,但所有人心里都明白,这不过是题中应有之意罢了,当不得真,一时间好话自然还是不断。

兵部左丞成峦面无表情,并无什么话语出口,是李延蓄还是李承乾来当这个尚书他觉得都没什么区别,上面有枢密院压着,枢密使杨感以及枢密副使汪学正那是什么人?若是李严蓄任了兵部尚书,说不定还能争上一争,毕竟李家的势力不小,但他李承乾嘛,别看旁人都说乃圣上恩宠备至的人物,但这才具上也就和李严蓄差相仿佛,有没李家的底子撑着,还不是得作枢密院的点头虫?

说起来和户部有些像,都说户部乃六部之。历代太子皆是要先执掌户部的,所以户部看上去风光无两,但实际上从尚书到侍郎,都得听太子的,还要时常规谏,比御史台还累的差事,如今户部更是失了圣宠,找一个憨直的李圃从上到下一顿严查,毛病自然是越查越多,别看都是废太子李玄持在时犯下地过错。但皇上那里可以问兄弟的罪,下面的人却是不能没了君臣之义,这些过错还不得落在户部几个主官的身上?若不是如今潼关告急,大批的粮草军械调拨还得户部措手,就这一番整治下来,不定得有多少人掉脑袋呢。

想到这些,成峦肚子里一阵冷笑,六部之?入阁拜相?没影儿的事儿,李承乾以前的稳重都到哪儿去了,还是说高兴的忘了自己是谁?就这么将这些没边的好话照收了?这传到杨相等人的耳朵里。一个狂妄他就得担着,心里如此想着,面团团地脸上却挂出些温和的笑意来,旁人见了,还到这位大人也在想着什么好词来拍拍李尚书的马屁呢。

他旁边的兵部右丞段德却又是另一番做派,听在座的官员们越说越来劲,立马皱了皱眉头。开口言道:“大人,昨天调羽林左卫副将杜山虎入右卫,任职羽林右卫代指挥使地文书已经到了兵部,您看是不是命令下去?”

他这一句话却好像给众人头上浇了一盆冷水,枢密院地堪令文书,大摇大摆到兵部,而且还是羽林军指挥使这样重要的职务,事前李承乾竟不知道,来找他商议一下都没有地,这无疑让李承乾感到些难堪。若是以前也就罢了,但景王执掌兵部之后,枢密院办个什么事情也就变得有商有量的,但到了他这里。

所以他便将这堪令压了下来,一来他要在兵部树立一下权威,让枢密院知道,兵部地事情如今是他李承乾在做主,二来还有些小心思,那个赵石如今已经官居四品,更是深得帝宠。如果再进一步是不是就该进兵部了?这也是他现在最担心的地方,赵石出身景王府,乃当今圣上第一心腹之人,论起才干来,他自认不是一个毛还没长全的孩子能比得了的。但若论起情分。他又不如的多了,只看那晚变乱迭生。自己只能跟在景王身边去西山,一点功劳也没得到就能看清一二的,如今再让赵石的心腹当了右卫代指挥使,从容安插亲信,结交朝臣,不多时,估计进兵部也是水到渠成地事情了,到了那时,他这个尚书可就有些不尴不尬的了。

既然虑及了这些,他心里已然打定主意的了。

不过这个时候竟然有人提这码事情,还是让他很是不悦,斜眼看了段德一眼,李严蓄不在了,但他在尚书的位子上坐稳还得一段时间,就眼前这两个左右丞他便有些压不住,不过到也不急在这一时。

就如方才那人所说,皇上用兵之意已显,到时兵部自然水涨船高,来日方长,慢慢梳理便是了……

“这个嘛先不急,左右卫都乃御前亲军,驻守的又是京师重地,兹事体大,本官是有话要到圣上面前陈说的。

先不说这个,潼关军情紧急,皇上那里已经下话来,不能有任何差错,军械粮草已经开始在调拨,援军虽然还没有商定,但调西军精锐前往潼关应援是一定的了,这个担子可是不轻,大家都要仔细了,若有任何怠慢,误了军情,不说本官饶不了你,天也饶不得你……

第二天,李承乾便入宫面圣。

站在乾元殿外等了许久,里面一个小太监笑着出来给他搬来张椅子,“圣上正与门下几位大人议事,叫尚书大人在外面等等,这个时间可能不会太短,您先坐着,可别累着了。”

李承乾矜持的笑了笑,点了点头便一屁股坐在了椅子上,并没有跟一个太监答话的闲情,不过心中却在羡慕,听说赵石可是有宫中带刀行走的权力,还有个乾元殿值守地职衔在身上,进宫随到随见,可谓是恩宠备至了,这要是老臣宿将也就罢了,但却还是个孩子,真真是个异数,自己也将近五十的年纪了,什么时候才能入阁?望着内殿的大门,他这里却是浮想联翩了起来。

直到等的他都有些坐不住了,殿门一开,几个人鱼贯而出,李承乾一见之下,立即站了起来,侧身为礼,当头的正是同门下平章事杨感,身后跟着的几人他也都认识,枢密副使汪道存,参知政事李圃……

这几个人都是脸色紧绷,有些凝重,看到李承乾,也都微微施礼,并不言语,经过他的身边,径自出了乾元殿。

只有杨感身形顿住,说了一句,“李大人,见过圣上之后来枢密院,我们在那里等你。”之后便转身离去。

李承乾愣了愣,立即便已感觉到了事情的紧急,微微思忖了一下,才在太监的传唤声中举步往内殿走了进去。

第一卷乱世可有桃花园第二百五十六章变起(二)

“陛下,臣有事启奏。”躬身于石阶之下,李承乾低着头禀奏道,脑门上微微浸汗,进来的时候,皇上一脸的肃然,有些神思不属,殿内的几把椅子都撤了下去,也没有叫他坐下的意思,心中不由微叹,这一站一坐,际野着实分明,他官居三品下,和朝中宰辅只差一级,但进了乾元殿,正常说来,没有皇上的允准,他就得站着回话,而宰辅们却可以从容坐下的,就不用说权力上的差异了。

李玄谨站起身来,舒展了一下筋骨,漫步走下台阶,李承乾立即退后了几步,李玄谨脸上不由泛起一丝笑容,他如今很喜欢这种臣子有意无意中带给他的威严感觉,绷紧的情绪也舒缓了下来,李承乾来这里为了什么他心里清楚的很,本想先训诫上两句的,却转了口。

“说吧,有什么事非要到朕面前来说?可是为左右卫的事情?这事没必要跟朕说,到枢密院跟杨卿商量去,你压着杜山虎的调令也不是个办法,也不像是一个三品大员应该作的事情,旁人会怎么看兵部?怎么看枢密院?将领任免本来就是枢密院的事儿,有事可以明面上商议嘛,你若是觉得不行,上个条陈,你这样到朕面前来陈情,枢密重臣该怎么想?你现在是兵部尚书,不是以前的兵部侍郎了,这些事情应该虑的深些。”

他虽是心情好了些,但说起事情来措辞却越来越严厉,再一个便是调杜山虎为右卫代指挥使是他的意思,李承乾这个霉头触的可是有些冤枉了,不待李承乾辩解什么,又接着说道:“朕有多少事情要处置?若是臣下事事不如意了都到朕这里来讨个说法儿,那朕要你们这些臣下有什么用?

听说昨日兵部聚议。一群人围着你说好话,入阁拜相?进枢密院?你以前的谨慎劲儿都到哪里去了?你算是朕的旧人,多少人都看着你呢明不明白?”

说到这里,来到又走回去到桌案旁边,从一堆文牍里面抽出几张折子来,拿起来又放下,敲打了一下,“昨天的事儿,今日便已经有人参你了。想知道参你的是什么吗?”

李承乾现在已是冷汗淋漓,扑通一声就跪在了地上,李玄谨则重重哼了一声,脸上能挂着严霜,一把将折子扔在他面前,李承乾却看也没敢看,嗓子呜咽了一声,重重扣下头去,“皇上,臣地忠心您是知道的。臣是万不敢有什么胡言乱语说出口的。

李玄谨将脸色缓了缓,“哼,谄媚之言,说者无耻,听者狂悖,这就是折子里说的话,你到是没说什么。若你再不知道这点自重之道,朕就让枢密院立即免了你的尚书职衔,你是文臣出身,又见过战阵,朕清楚你的才干,所以才破格提拔,自先皇以上,两代皇朝,兵部尚书没一个是全始全终的,你要明白。军国大事,整个担子不但压在枢密院的头上,兵部也不会轻松了,若有半分懈怠,朕就换了你。

你知不知道,朕这里已经得了密报,金虏任西京都检点完颜烈为征西都元帅,副都检点完颜进赤为副都元帅,秘书副丞萧可晋为监军,起兵三十万直寇潼关。现如今潼关已是一夕数警,大军云集,估计潼关的加急军报也快到了,这个时候你还想着些什么?”

这话一说,李承乾脑袋已经嗡地一声。脑子里只剩下三十万这个数字。大秦倾国之军不过三十万罢了,这还是如今大秦人口渐多。要是隔在宣武朝,有二十万正规军队就已经算是诸朝之冠了的。

“陛下,奏报上有没有说三十万大军正军有多少?民壮又有多少,粮队也算上了吗?还是说披坚执锐的正军就有三十万?”到底是经过战阵的老臣,虽是方才被心惊胆战的,一说到战事上面,却立马问到了点子上,他也明白,这密报一定是出自内衙了,便也不没存什么怀疑之心。

“这个还要看潼关军报……”李玄谨定了定心神,这是自金虏立国之后起兵最众的一次,看来那位金主被气的不轻啊,也不知在他那个什么上京是不是又要杀个尸山血海的,金主的暴虐可是给他很深的印象地。

三十万啊,大金虽称带甲百万,但国内还有个移勒窝,好像还称帝了,叫个什么天正帝的,声势很是浩大,如今又起兵攻秦,三十万人马应该是将西京大同府附近的壮年男子都抽光了吧?想来……他初一登基,便碰上这等大战,心中难免有些忐忑,恨不能亲往潼关视之的,心情自然烦躁,正碰上李承乾在场,所以前面说的话到多数都是泄自己的火气了。

“陛下,金虏军旅向来各族混杂,战力不一,臣见过金虏用兵,先驱汉军为先锋,各族征募之武士后继之,最后继以女真铁骑及各族精锐,往往不吝各族战士之伤亡,御其他各族军士如猪狗,手段残酷非常,却又锋锐难当,但也难得各族军士拼死效力之心,潼关守军虽少,但万众一心之下,又有坚城为基,应无大碍的,陛下情放宽心就是了。”

李玄谨长出了一口气,按捺住心中地烦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