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抗日之我为战神 >

第922章

抗日之我为战神-第922章

小说: 抗日之我为战神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关键的是整个战局的形势变化,也逼着我们不能不加快速度。你们真的以为三号发来的这封电报,就单纯是催促我们加快速度?我们进展如此的缓慢,一号和三号会的确会因为对全局的考虑而有些焦急,但是他们不会为了某些原因而逼着我们加快速度。尤其是林西战场那里,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优势。”

“我们在一号和三号的指挥之下,作战也不是一年了。你们什么时候看到过一号和三号在已经明知道我们这里遭遇到的情况,还不顾部队死活的逼着我们死打硬拼?一号和三号,从来就不讲那种死打硬拼的战术。”

“三号这封电报,是在总部也还未准确的判明敌情变化的情况之下,变相提醒我们周边的敌情即将会有重大变化。我们身边可能围攻上来的日军兵力,恐怕要远远多于我们目前所看到的,以及已经暴露出来的。”

“如果我们在耽搁下去,不仅会影响到整个战局的发展,就连我们自身都要陷入困境。我们目前所指挥的这支部队,集中了大量的卡车和坦克装甲车辆。而步兵也已经全部更换为清一色的自动火器。”

“这些部队每天油料的消耗,弹药的消耗都是一个天文数字。在补给线越来越长,同时十八师团已经插向我们侧后方向的情况之下,一旦补给线被切断,自身携带弹药和物资消耗余烬,我们就只能坐以待毙。”

“对于我们现在面临的情况,一号和三号还是很清楚的。我想在我们接到这封电报同时,总部肯定已经调整了部署。所以我们必须要加快进度,以配合总部下一阶段战略意图的展开。”

陈翰章将话说的可谓是相当透,这对于一向少言寡语的他来说还是很难得的。所以刘雁来尽管有些犹豫,最终还是按照他的意图给各个部队下达了命令。作为老战友,刘雁来知道陈翰章一旦下定决心,就是一号和三号亲自来了,也不见得能让他改变主意。

其实对于刘雁来来说,他现在依旧还有些的犹豫并非是因为别的原因。他还是有些担心部队在攻城的过程之中,如果还是动用火炮以及火焰喷射器会给两个县城内的百姓带来重大的伤亡。

在自己解释之后刘雁来面上依旧表露出来的犹豫,陈翰章看的很清楚,他也知道让这位二路军出身的老战友犹豫的原因是什么。但是对于眼下的陈翰章来说,却是别无选择。因为他从郭邴勋发来的这封电报上感觉出来,此次会战真正决战的阶段恐怕即将到来。

整个战局形势的发展与变化不会给自己留下太多,也不可能留给太多的时间,去选择一个更加稳妥的解决办法。只有尽快的拿下通辽和开鲁,自己所部在下一步的决战阶段才能处于进退有余的位置。所以尽管在不情愿,也只能硬着头皮打下去。

在刘雁来按照自己的思路,给各个部队下达最新作战命令之后。转过身举起望远镜,继续观察正在强渡西辽河的十八师渡河行动的陈翰章,尽管已经下定决心,但是心中却只能摇头感叹此时只能全局为重的自己,在这一战之后会不会后悔。

因为他知道,刘雁来的担心很可能会变成现实。两个面积不大,但是战略位置却相当重要的县城内,更多的是自己的骨肉同胞。一炮下去伤亡更大的,都是那些连最简易的防护工事都没有的国人。

但无论前边等待自己的是什么,有一点陈翰章却是清楚,自己已经没有任何的退路了。王光宇那边为了加快速度,将整个林西县城几乎夷为平地。当初内心还有些暗自埋怨他,下手有些太狠了,但是现在看自己还是不如他。

有些事情是逼到眼前没有办法的办法吗,不是你想避免就能避免得了的。谁都不想让自己的骨肉同胞,倒在自己的枪口之下。但是整个战局的发展,却由不得你有任何的心慈手软。以日军的快速反应能力,一旦犹豫倒霉的将会是自己。为了整个战局的发展,自己就算明知道里面是一个火坑,却也得硬着头皮往下跳。

这也许就是战争,一场逼着你明知道你会造成永远的遗憾,但是却仍然不得不去做的战争。而陈翰章更知道的是,如今自己眼前面临的困境对于未来的战斗只能说是一个开头而已。

随着抗联的日益壮大,城市攻坚战是必不可免的。这种投鼠忌器的局面,现在的自己和王光宇遭遇只是一个开头而已。随着战局的发展,抗联今后的遭遇到的类似情况只能会更多。

这次夺取通辽和开鲁一战,也正好利用这个机会琢磨一下今后进行城市攻坚战时,在遭遇到类似情况的战术该如何的运用。此战是一个考验,但未尝不是一个机会。如果能通过此战解决在攻坚战时,该如何避免误伤,也许这一战的结局不会像自己想象的那样坏。

陈翰章调整部署,在从巴彦塔拉一线完全打开突破口之后,避开两翼和外围的日军,直插纵深日军核心地带的开鲁和通辽两个县城,并切断开鲁和通辽之间的铁路联系。这一手,并未给日军造成太多的麻烦。

因为他在调整部署,他的对手川并密中将也在随着战局的变化,而不约而同的一样在调整部署。面对着战局的恶化,川并密中将反应相当的迅速。这一点,要比他的前任喜多诚一中将要快速的多。

正如陈翰章判断的那样,在巴彦塔拉一线守军全军覆灭,西辽河一线被全线突破之后,十四师团长川并密中将快速的调整了部署。在兵力已经出现不足的情况之下,十四师团主动放弃了外围大部分的阵地。

除了留下三个步兵中队以及辎重联队所有的能参战人员,山野炮兵各一个中队,由第五十九步兵联队长江口八郎坐镇指挥固守开鲁至通辽公路,保证两个县城之间联系之外。将其余的师团主力,全部收缩至通辽、开鲁两个县城。

第1394章解救与难题

川并密中将很清楚随着巴彦塔拉守军全军覆灭,敌军后续部队赶到。一部兵力已经在坦克的掩护之下,突破科尔沁左翼中旗与通辽西辽河北岸筑垒地域,并在通辽以东地带全线突破西辽河南岸防御。

一部兵力已经利用西辽河走向,穿插进开鲁与通辽之间,并已经对开鲁展开钳形合围,并正在分割通辽与开鲁之间联系的情况之下。如果还想要按照之前分兵固守,采取层层阻击,在后续兵力已经不足的情况之下,只能被对手快速的突破并将剩余的兵力分割。

的确整个通辽的战场之上,大量的永备和半永备工事,以及无数的野战工事几乎遍布整个战场。但是这些工事,都是需要部署兵力防御的。如果继续采取巴彦塔拉一线的防御战术,只能让敌军一口口的将自己部队全部吃掉。

而且整个通辽地带筑垒地域,除了巴彦塔拉与开鲁对北和西两个方向永备工事集中之外。整个西辽河南岸至开鲁县城以东广大的纵深地带,除了部分重点区域的永备工事群,大部分地区还是以野战工事为主。

也就是说抗联在突破巴彦塔拉筑垒地域,以及西辽河两岸永备工事群之后,除了开鲁县城以西至新开河与西拉沐沦河交汇处之外,永备工事群主要集中在通辽到郑家屯铁路沿线两侧,以及通辽至开鲁沿线和两个县城外围。

至于纵深内挖掘的那些反坦克壕,能不能抵挡住抗联的攻势其实川并密中将很清楚。这些反坦克壕能拖延住一时,但是却无法拖延太多的时间。而且如果将剩余的兵力,分散部署继续固守所有的筑垒地域。只能分散自己的剩余兵力,给抗联穿插、分割创造条件。

十四师团按照关东军的命令,要固守的是通辽与开鲁两座县城,而不是其中的一个。西辽河北岸科尔沁左翼中旗以及巴彦塔拉一战,十四师团已经丢了三分之一还多的兵力。在分散固守下去,恐怕就要顾此失彼了。

在纵深防御已经无法阻挡抗联坦克、骑兵集群突击,以及双辽县城所在地郑家屯已经被抗联攻占的情况之下。将兵力收缩回两个县城,放弃通辽至郑家屯铁路沿线各个工事群。集中固守县城周边外围半永备工事群以及保证与通辽、开鲁两个县城之间的联系,也就成为川并密目前最好的选择。而川并密中将,也恰恰是这么做的。

实际上川并密中将作为日军中将师团长,要比他的前任那位搞特务出身的喜多诚一更加合格。无论是应变能力还是行动果断上,远远超过了他的因为去年的巨大损失,而在年初被免职,调到台湾军去当了一个主管情报的副参谋长的前任。

早在接到巴彦塔拉一线守军诀别电的时候,他就已经有意识的在收缩兵力,放弃一些不重要的据点。在接到西辽河正面防线被抗联突破的第一时间,川并密中将立即开始收缩孔家窝堡以东的部队,以孔家窝堡一线为整个纵深防御地带的最东端。

至于孔家窝堡以东的各个工事群,则被他全部有意识的放弃。不过在临撤退的时候,为了防止这些永备工事群被抗联利用,抵挡关东军可能的反击,而全部川并密中将下令彻底的炸毁。

而原本准备运往南满,但是因为铁路线被切断而滞留在通辽县城以东所有的劳工,时间充足的全部枪杀。如果来不及的,则直接将那些劳工押进工事群内连同工事一同彻底的消失。

尽管所有筑垒地域已经暴露,而保密程度已经没有那么的重要。但是这些劳工对于抗联来说,却是一种兵员补充的来源。关东军司令部早就下令,宁可将这些劳工全部杀掉,也不能让其落到抗联的手中。各个部队在需要放弃阵地的时候,如有劳工无论多少一类全部处决。

日本人为了削弱抗联的补充能力,以及长期作战能力,已经不择手段到了极点。别说几万劳工,就是几十万劳工他们也不会在乎。不管这些劳工对他们已经有无威胁,全部杀掉是最好的解决方式。

还有那些此时已经被关东军全部缴械,丢到劳工之中作为劳工补充的伪满军,也是一样的待遇。日本人杀起他们来说,更加不会手软。在此次会战多个战场之上,都发生了劳工被大量屠杀的事情。

十四师团在西辽河南岸的部队动作很快,等十八师突破西辽河的时候,整个钱家店以东的日军所有工事群大部分被彻底炸毁。但是由于西辽河防线过快的被突破,十八师渡河部队突进速度过快,枪杀劳工却没有来得及动手。

日军在撤退的时候只来得及将自己工事周围的劳工枪杀,但是大部分的劳工却还是没有来得及。十八师先头部队,在角干以南的枕头窝堡和河南屯解救了两万多劳工,以及被充当苦役的伪满军的两个旅。

当时情况已经很危急,所有的劳工已经被赶进了准备作为屠杀场的几条反坦克壕以及几个沙窝子之中。如果不是配属十八师作战的一个坦克营快速推进,哪怕只晚上十分钟,日军便已经开始动手。

曾经七七事变之后,在中国战场整整作战了近三年的十四师团,对于屠杀中国人自然不会陌生。当时预定动手的区域周边几十多挺机枪已经将上好子弹,就等着所有劳工进入屠杀现场。如果抗联的坦克在晚到一步,那里将会变成人间炼狱。

只是虽说在千钧一发之机将这些劳工解救了出来,但是营救部队却面临着一个新的困境。这些劳工经过长时间的超时劳动以及非人折磨,身体孱弱不说,几乎清一色的都是营养不良。

在将这批劳工解救出来之后,陈翰章在松了一口气的同时,却发现自己同时面对着三个难题。一个是劳工的安置问题,在眼下整个通辽已经成为战场的情况之下,他根本没有地方和人员去安置这批近三万人的劳工。

第二个问题也是最严峻的一个问题,那就是他该如何养活这些劳工的问题。近三万人一天需要消耗的粮食,对于现在的他几乎是一个天文数字。而且这些身体虚弱的人,也急需大量的影响。他到哪里去找那么多的粮食,去让这些劳工吃饱?更别提为了让他们及早恢复身体,还要尽可能的让他们吃好?

第三个问题倒是不太关键,可解决不好也是一个麻烦。这些被解救出来的人之中,还有两个成建制旅的伪满军。这些人虽说已经被解除武装,但是都受过完整而严格的军事训练。虽说拉上战场,可以作为补充兵力使用。

但是在眼下即无时间,也无充足的人手甄别他们的情况之下,谁敢让他们上战场?谁能保证其中的死硬分子,到了战场上不反水?其中有没有混入上了战场会搞破坏的敌特分子?如果前面正在激战的时候,这些人在背后捣鬼破坏可就大了。

虽然抗联将他们从鬼子的枪口之下救了出来,但即便这样又有谁能保证他们不会再次反水?士兵也许可以信任,但是那些伪满军官呢?可将这些人留在后方,也同样是一个不稳定的因素不说,眼下的陈翰章也没有足够的人手来看着他们。

面对着在西辽河南岸,以及之前在科尔沁左翼中旗战场上被解救出来的大批劳工,手中物资已经不足,根本就无力应付一下子增加这么多张嘴。而整个通辽战场所有的粮食,全部被日军收刮一干二净,根本没有地方去征集补充粮食的陈翰章无奈之下,只能发出了在他奉命向通辽穿插之后第一封求援电报。

接到陈翰章的求援电报,郭邴勋立即协调王光宇从调拨给林西战场上的物资之中,现行抽调出大批的给养。从王光宇所部的汽车之中抽调一个营,从科尔沁左翼中旗西部运输了大量的物资,主要是粮食补充给了陈翰章以缓解他的燃眉之急。

并火速命令正在向林西战场补充物资的一个汽车团,立即掉头向东将所运输的物资转交给陈翰章。只不过这个全部运输的是弹药和粮食的汽车团,在接到命令的时候才从齐齐哈尔出发,在路况极其恶劣的情况之下,就算每天以最大速度开进。但是抵达陈翰章所部的时间,至少也要在五天之后。

好在可谓是相当善解人意的王光宇,知道即便是总部在接到陈翰章的求援电报之后立即起运,但是补充给陈翰章的物资和弹药,等到抵达至少得三五天之后。而空投补给,则因为航空燃油数量已经降到一个危险的系数,只能优先保证战斗机和轰炸机使用。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之下,是不会轻易动用的。

而陈翰章本身又是穿插作战不可能携带太多的弹药,身后的补给线眼下又被十八师团的穿插行动暂时给切断。同时还在科尔沁左翼中旗境内激战这么长时间,不仅仅是物资,弹药也肯定不充足。

所以王光宇还额外从自己眼下已经不多的炮弹储备之中,给陈翰章调拨了两万发炮弹。主要是七十五毫米山野炮弹、五七无后坐力炮弹和八二、六零迫击炮弹,至于火箭弹他那里需求量也相当的大。

只是尽管在陈翰章所部攻占了科尔沁左翼中旗之后,虽然未能打通与林西战场的正面联系,但是实际上已经通过阿鲁科尔沁旗与科尔沁左翼中旗接壤地区,打通与王光宇所部的侧翼陆路联系。

不过同样受制于从扎鲁特旗经科尔沁左翼中旗,抵达陈翰章所部道路条件的限制,以及一路上日军的散兵游勇骚扰。尽管总部和王光宇的动作很快,但是这些物资的补充,直到通辽和开鲁县城攻坚战打响之后才全部运到。

在通辽和开鲁县城攻坚战前期的外围拔点作战之中,以及应击日军反扑的时候,陈翰章部下的两个师得到的炮火支援并不多。而且主要的炮火支援,都集中在了夺取外围要点上。至于日军的反击,只能排在第二位。因为剩余的炮弹,在得到补充之前要留着攻坚使用。

第1395章通辽外围争夺战(一)

巴彦塔拉一战后,无论是陈翰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