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抗日之我为战神 >

第1168章

抗日之我为战神-第1168章

小说: 抗日之我为战神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说没有人能证明这个家伙叫撞天屈是不是实情,可也没有人能够证明他说的是假话。而且这个家伙到底不愧为陆军大学的毕业生,这口才相当的了得。一番说辞下来,反倒把审查他的军官给打动了。非但没有人赞同处理让,反倒是集体要给他请功。

再加上第八师团当时出现全体毒瘾发作,已经无法作战的特殊情况,本多政材中将也不得不考虑。在多番审查,也没有查出这个家伙身上的疑点之后。就算再不相信他,本多政材中将也只能找一个借口,将他转入预备役了事。

不过在去年重新编组的第八师团又一次被重创,三个大佐联队长只剩下小林岛司一个人。眼下日军又不断的在扩编,像他这样有实战经验的联队长不够用。在他那位前陆军少将的老丈人以及几个陆军大学同学力保之下,才又将他重新转回现役。

但即没有给他提一职,也没有给他晋升军衔。几经讨论,在他那位在陆军军务局任职的同学兼老乡的关照和建议之下,还是让他回第五联队继续担任他的联队长。美其名曰帝国军人从那里跌倒的,就要在那里爬起来。

这位老兄也成了四零年宝清战役之中,第八师团全体染上毒瘾外加被全歼,造成了日本陆军史上最大规模的被俘事件之后。第八师团从师团长到下面的小队长,所有的军官之中,唯一目前还在第八师团效力的人。

那次几乎轰动了整个日本陆军的毒瘾事件,让第八师团从上到下,从师团长到下面的普通士兵都倒了大霉运。所有参战兵力之中没有上瘾的,几乎都战死沙场。染上毒瘾的,基本上都进了战俘营。而后方留守的部队,也在战后进行了严格的整肃。

所有的军官和士官染上毒瘾的,在强制戒毒之后,全部被开除军籍。没有染上毒瘾的,也全部转入预备役。留守未上战场的士兵,未染上毒瘾的全部调往主要战线服役。染上毒瘾的,全部强制戒毒之后复原。

日军对此次事件的处理,可谓是空前绝后。三六年的日本陆军二二六事件,也只处理了军官,下面的士官和士兵都没有受到牵连。而此次那些在不知名的情况之下,染上毒瘾的军官和士官不仅全部被复原,甚至连预备役都没有捞上。

就连那些没有染上毒瘾的,也全部被强制转入预备役。重新组建的第八师团,不仅所有军官都换了一茬,就连普通的士兵也都换了一茬。再加上去年的损失,这位重新被转入现役的冈岛重敏大佐,几乎成了宝清那一战之后,第八师团仅有的老人。

而他这位老兄重新出现在日军大佐联队长一级的名单之中,却把搞的抗联情报部门一头雾水。一开始还以为这个家伙死而复生,或是一个同名同姓的人。但从简历上来看,却根本就是一个人。这一点让抗联负责审讯俘虏的情报部很长时间,没有搞明白怎么一回事。

直到生性严谨的郭炳勋,马上下令情报部重新审讯前年被俘的第五联队官兵,才查出这个家伙死而复生的原因。更是才知道日军的高级军官之中,还有这么一个掏枪逼着自己部下与自己换军装,寻找一个替死鬼脱身之后,在寻找机会逃跑的另类家伙。

此次乌龙事件还导致涉及到负责审俘工作,以及对战俘监管工作的抗联情报部门与政治部敌工部门,都受到了异常严厉的处罚。自调到抗联工作之后,一直都相当受杨震器重的情报部长陈龙,也受到了降级的处分。军衔从原来授衔的时候,连降两级降为中校。

而政治部负责甄别俘虏的敌工部长,也受到了同样的处分。级别从副师降到了正团职,军衔也降级为中校。情报部与敌工部相对应的责任人,只要没有牺牲的,也都受到了相应的处罚,军衔普遍被降下一到两级。

有些直接责任人,甚至被调离原工作单位。那位后送俘虏的政治部敌工部正营级干事,则直接受到了撤销所有职务,军衔从少校降级为少尉。调离原工作岗位,调往内卫部队担任连副指导员。

如果不是考虑到这个干事,曾经因为立过两次大功,获得过三级解放勋章。原则上可以减轻处罚,恐怕他就连少尉军衔都保不住。搞不好直接降级为战士,甚至开除军籍都有可能。这张罚单几乎是抗联重新组建以来,最严肃的一次处理。

用亲自处理这件事情的杨震话来说,这不仅仅是惩罚,更是一次严重的警告。警告所有部门的干部,对待所有的工作都要一丝不苟,细致、再细致,认真、再认真,绝对不能再出现类似因为麻痹、大意的事件。

这次处理是杀一儆百,杀几只鸡好好给猴群看看。如果再有下次,不管涉及到什么人,都一撸到底。该开除军籍的,就开除军籍。该送军事法庭的,就送军事法庭。该判刑的,绝对不宽恕。

负责情报保障的情报部与敌工部部门,每一个工作都是每次战役胜利的最重要保障。他们的每一次失误,都意味着前方的战士要付出更多的鲜血和代价去弥补。工作不细致,是要用生命去补偿。

只有在事情刚刚出现苗头的时候,处理的重一些,才能杀一儆百,才能让他们在未来的工作之中再细致一些,责任心更强一些。避免更多的人,再范类似的错误。如果再出现类似的情况,处理的时候罪加一等。

该开除军籍的,就开除军籍。该送军事法庭的,就送军事法庭。该判刑的,绝对不宽恕。这个家伙躲过了自己人的处罚,最终转入预备役了事。却牵连了抗联的一大批人跟着倒霉,受到了相当严厉的处罚。现在这个冈岛重敏大佐让抗联的情报部和敌工部,可谓是恨到了极点。

不过虽说这个家伙在此战之前,又官复原职重新做回了联队长的位置。但毕竟从四零年到现在,已经整整脱离了军界两年。再加上日本陆军特有的封闭性,这位从来就没有出过国的老兄,对别国的武器装备了解甚少。

当然除了当时已经与日军作战了整整三年的中国军队,以及一直都是关东军假想敌的苏联人之外。对其他国家,即便是德国这个日本盟国的武器装备也不是很了解。在他的印象之中,德国的武器装备应该与支那军队的德械师是一样的。

轻武器还都是一样的马克沁重机枪、捷克式轻机枪,外加那些长柄手榴弹。至于德军还有一种性能优异的机枪,叫做MG三四通用机枪。他又不是陆军的军械专家,自然更加不清楚。

这个在商界也没有混明白,赔了一个稀里哗啦,要不然也不会一门心思的想回到军队来的家伙,根本就不知道德军还有这样的一种机枪。更不知道挺进军部队,也装备了这些苏军的战利品。在面对着这种机枪的高射速,却是干瞪眼却束手无策。

看着对面那六挺不断收割着自己部下生命,自己却从来都没有见过,射速可以称得上恐怖的机枪。在自己的重机枪与之对射,短时间之内便败下阵来不说,还被敌军埋伏在纵深的步兵炮打掉了三分之二,根本就无法压制敌军的机枪。

而以往对付中国人机枪利器的掷弹筒,眼下却上去一个死一个。别说无法摧毁敌军的机枪,就是自己也自身难保。在一筹莫展的同时,冈岛重敏却只能将一个又一个的步兵小队往火网里面去填,以期待着尽快的打开大麦沟一线突围的通道。

为了尽快的敲掉那几挺机枪,尽管明知道对方安排了神枪手专门对付自己的掷弹筒手。他依旧只能继续的将掷弹筒手一个个的送到前面去。只是他的努力,却依旧没有带来任何的收获。

但他的攻势,却依旧的徒劳无益。日军本来异常犀利,在支那战场上几乎是无往不利的战术,在面对敌军苦心设置的阵地面前,却犹如撞到铜墙铁壁一样。一次次的攻击,几乎与飞蛾扑火一样,非但取得不到任何的效果,还让自己的损失越来越大。

在整整损失了三分之一的兵力之后,冈岛重敏指挥的这部分日军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可大麦沟一线的防御,依旧是铁打不动。实在不敢在继续往里面填的冈岛重敏大佐,只能选择了就近抢占几个山头固守等待天黑下来。

冈岛重敏大佐很清楚,上次能孤身逃出来,可以说是自己的幸运。但这次要是再战败了,可就未必有上次的好运了。所以如果还想脱身的话,他不能将所有的兵力都填进去。要是身边仅存的这点兵都打光了,那么就真的没有任何希望了。

只是他虽然选择了等待天黑之后再行突围,但他的对手却失去了耐心。看着眼前已经被削弱到了一定程度的日军,他当面的挺进军旅长,已经下定决心开始全面攻击,力争在天黑之前全部结束战斗。

但就在他刚要下命令发起总攻击的时候,从十家子一线赶过来的曹亚范,却坚决不同意这个兄弟部队旅长,现在就最后攻击的想法。曹亚范的态度很坚决,坚持利用火力配合小部队的多路进攻,利用当面日军无法靠拢,只能固守三个孤立山头的态势,逐步的解决当面日军。

第1785章争吵与分歧

曹亚范坚持当面的日军,应该等到后面的抗联部队赶过来。至少也要等到炮兵主力上来,可以得到更多火力掩护之后,再进行总攻击。以避免挺进军的这部分部队,在连续作战之中出现更大的伤亡。

不过那个挺进军的旅长,却坚决主张提前发起全线总攻,争取一鼓作气解决掉当面日军。因为他很清楚,如果一旦将战斗拖延到天黑。以日军的夜战能力,在这么广大的山地之中,很可能会给日军突围的机会。

他认为自己部队夜战能力的确强,但日军的夜战能力更强。华北战场上多年的经历,让他对日军的夜战能力相当的重视。他认为如果等到天黑,那么日军很有可能会利用白天突围试探出的整个包围圈的薄弱之处,利用自己的夜战优势突围。

而且他的包围圈,因为兵力只有两个营显得很薄弱。他当初只是控制了整个战场周边的制高点,并未有合围的想法。包围圈的形成,是随着战场的变化形成的。受兵力数量的限制,这个包围圈的周边几乎无纵深。

也就是说,整个包围圈是一个皮薄馅大的薄皮包子。一旦让日军突破了第一道防线,就等于在包围圈上打开了一个缺口。而在夜间视线受阻的情况之下,很有可能会被日军打开缺口溜走。

就算抗联给自己部队补充了一部分的照明弹,但是照明弹的数量有限,不可能完全的保证对战场的照明。与其让这部分日军跑掉,还不如趁着现在日军试图固守的机会发起总攻击,至少可以将日军残存兵力分割开来。

自己的兵力虽说只有两个营,但是之前战斗中主要依靠火力与日军作战。部队总体上的伤亡数量,并不是很高。虽有一定的伤亡,但是部队的建制完整,元气和骨干还都在。如果发起总攻击,可以一举奠定胜局。

而且这位旅长,坚决反对抗联接手此次战斗。坚决要求这一战,独自由自己部队的承担。在这位旅长看来,曹亚范搞出这么多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要从自己的碗中抢食。骨子里面,有些看不起自己的部队。

两个人争吵了半天,也没有争吵出一个结果来。但接下来的战局,却并未随着他们两个人的思路发展。就在两个人因为下一步作战方案僵持不下的时候,整个建平战场上的战局,却发生了一个不小的改变。

建平城内原来一直在老实呆在城内的日军,在今天清晨突然以一部兵力向南出击。在将围城的挺进军一个团,注意力吸引过去之后。主力三个中队外加一个机关枪中队,从建平城西南方向撕开当面挺进军两个连的防御,强行向贾家营子一线突围。

被日军之前老实待在城内的举动,搞的有些麻痹的挺进军团长。在发现日军主力突然向东北方向突围之后,手中兵力已经所剩无几的他,手忙脚乱的只抓住日军的一些尾巴,却是让日军主力给跑了。

虽说将向南突围的日军一个步兵中队、一个机枪小队,以及建平伪警察两个中队,包围在建平县城以南的古山子一线,但是却让建平城内的日军主力给跑了。虽然勉强收拢了一个营,又被日军断后部队拼命阻击,给拦截在大卧龙岗一线。

面对着战局的转变,两个争的面红耳赤的两个人都不约而同的停下了争吵。挺进军的那个旅长,立即命令已经被他调到十家子南沟以南方向,组成大麦沟一线纵深防御的一个营,立即向贾家营子一线攻击前进。不惜一切代价,立即将这股日军给堵在贾家营子一线。

曹亚范则立即调集从魏家窝棚到十家子南沟一线,所有已经完成作战任务的部队,立即直插贾家营子一线,配合正在向那里疾进的挺进军一个营,彻底的完成对建平城突围之日军的围歼。但在十家子南沟战场,他却依旧坚决反对眼下就发起总攻击。

即便这股日军已经进抵距离十家子南沟战场,直线距离已经是近在咫尺的贾家营子一线。他依旧要求在大麦沟至十家子南沟战场上,要稳扎稳打,不要因为战局的突变,急于发起总攻击。

撤到贾家营子一线的日军不过一个大队的建制,其兵力总数有限,即便已经进至贾家营子一线,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只要挺进军那个营能及时赶到堵住缺口,该部的日军是不会对大麦沟一线的战局带来多少影响的。

如果吃掉大麦沟一线之敌,那么整个战场也就大局已定。贾家营子一线之敌,也就成了一个孤军。到时候可以有条不紊的彻底解决他们。而罗福沟以西战场上的日军残兵,将会被彻底的切断。

只是曹亚范的出发点是不错,但是他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却是有些不恰当。他提出要等他的后续部队上来,接手总攻击的建议,却让挺进军的那个旅长极其愤怒,也是造成了整个隔阂的关键。

再加上曹亚范本身就不善言辞,有些话很难讲的很透。所以这件事情上,两个人的分歧并不是战术上的问题,核心就是挺进军的那位旅长,坚决反对抗联部队,主要是曹亚范的部队,接手自己已经打下来的半个战场。这个问题,才是两个人真正的分歧所在。

而挺进军的部队,尤其是在大麦沟一线的一个团长和两个营长,对曹亚范的做法更是愤怒。只不过出于上下级之间的考虑,没有表面出来而已。但几乎每个人的脸上,都出现了明显的愤怒。

两个固执的人谁也说服不了谁,但是战局的发展,却不能等着他们两个人吵出一个结果来。随着曹亚范的部下,完成对分割下来的日军进行围歼,陆续的赶到十家子南沟一线战场。战局的转变,对日军来说越来越不利。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在后面围歼被分割出来日军兵力的抗联部队陆续赶到,挺进军的那位旅长脸色也越来越不好看。他认为这是曹亚范强行将手伸进自己的碗中,要将自己碗中最大的一块肥肉给捞走。

大家都是军人,都相当看重军人的荣誉。本身就不善言辞,有些解释不清的曹亚范自认为比较合理的这个做法,让这位挺进军旅长出奇的反感和愤怒。曹亚范越说,他就越不肯让出位置。只是面对着坚持由抗联接手战场的曹亚范,他却是有苦又说不出来。

战前说好的,李明峰负责整个辽西战场指挥。而在建平这个局部战场上,所有的一线作战指挥由曹亚范负责指挥。无论是挺进军,还是抗联所有在建平战场上参战的部队,都要归曹亚范指挥。这是当初两军作战会议上,早就制定好的。

早在接受任务,在辽西战场打响之前,考虑到整个战场参战的两个建制不同单位部队,在需要配合的时候,在局部战场指挥上的协调性。李明峰曾经专门致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