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抗日之我为战神 >

第1155章

抗日之我为战神-第1155章

小说: 抗日之我为战神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同时配属李明博指挥的挺进军,本身又是山地隐蔽行军作战的高手。这种在两军对峙地带,向敌军背后穿插的行动可谓熟能生巧,当年的几次经典伏击战都是这么打的。李明博很注意发挥挺进军的这一点长处,将设伏和北面防御交给了抗联。

对敌军纵深的穿插任务和机动设伏的任务,则交给了挺进军的两个旅。他就是要利用挺进军自身的优势,在日军防线纵深搞出一点事情来,打乱敌军的部署,给北面抗联的作战创造战机。李明博这个部署,可谓是发挥了两支建制不同的部队,各自的最大优势。

而日军为了集中兵力准备此次进攻,又在当地不断收缩的态势,也给了李明博很大的可乘之机。实际上在战役最后准备阶段,为了集中兵力鹫津铅平实际已经放弃了整个建平地区,除了建平县城与四道营子大山两个相互策应的要点之外大部分的据点。

到两军发起进攻之前,除了两军对峙的要点周边之外,其余的地方大部分已经形成了兵力的空白。在鹫津铅平看来,只要拿下控制住这两个点,就算暂时放弃建平一线的山区地带,换来新惠县城这个威胁整个热东和兴安地区桥头堡,对日军来说也是合适的。

再加上虽说努鲁儿虎山区,在成为抗联与日军对峙地带之后。但日军本身重点布防地区,还是叶柏寿、朝阳一线。在最前沿的整个山区防线以建平县城为中心,东北方向以四道营子大山为转折线与北票相连、向南则与叶柏寿成直线相连,形成一个近似乎直角三角形的防御体系。

在西面的叶柏寿、建平县城与四道营子大山则成为一条直线,成为这个三角形防御态势的一个边。其整体个防御态势,沿努鲁儿虎山东麓展开。而建平县城则正好这个三角形底边的一个中心点上,在日军在努鲁儿虎山整体防御态势之中,看起来战略位置极其重要。

但日军兵力有限,防御重点又是放在了阜新至北票一线。在努鲁儿虎山战区,则是防御重点放在了四道营子大山、叶柏寿、北票这三个点上。位于这个三角形底边中间点的建平县城虽说位置重要,但连同两翼山区防御兵力并不是很多。

鹫津铅平当初搞出这么一个部署的意图是,一旦建平县城受到危险,两翼重点布放的兵力,随时可以快速的增援。而如果他对面的抗联,想要施展迂回穿插战术,无论是从两翼那个方向行动,都要受到两面夹击。

这个部署是鹫津铅平中将,在苦心研究抗联战术之后。在还要重点保证阜新、彰武、北票一线安全,仅有两个师团兵力多少有些捉襟见肘态势之下,苦心琢磨出来的。按道理说,鹫津铅平中将的这个部署,应该是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

在但兵力不足以防备这么大区域的鹫津铅平中将,只能采取点和面相结合的部署。他的这个面放在了纵深部位的叶柏寿与朝阳,朝阳与北票之间的锦承铁路沿线。整个兵力部署,还是采取了更侧重身后的特点。

至于除了县城进山向北走十余公里,就是抗联控制区的建平县城,则与东北方向的四道营子大山,形成两个可以交替掩护的点状部署。在这个方向上鹫津铅平中将,最初的主要是希望以点带面,在兵力难以为继的情况之下,最大可能的保证纵深的安全。

但他为了发起攻势,将建平与四道营子大山身后叶柏寿与朝阳之间的面部署的兵力,也抽调走大部。将原本建平县城身后,叶柏寿至朝阳之间原本的面也变成了点。整个防线留下了大量的防御空白,可供李明博利用。

他的这个部署,其实倒也不算有什么太大的毛病,只要对抗联的行动,有一个相当及时的掌握和了解,也就是说对敌情掌握的速度要快,也可以及时应对敌军的渗透性攻击。只要反应速度及时,可以节省大量的兵力。

在战术上其实采取手中掌握一支机动兵力,采取后发制人这不是问题。敌人一动自己的部署自然就拉开了给自己反击可以利用的空档,这是在兵力不足的情况之下,以有限的兵力防御地域广大地区的一个恰当手段。

但这个部署的前提是对敌人的部署和行动的判断和掌握,一定要做到尽可能的精确。没有这个前提,他的这个部署,就等于只能固守建平县城与四道营子大山两个点,而将对峙地区的最前沿彻底的放弃了。

结果去年关东军在热东地区的归屯并户,再加上鹫津铅平中将到任之后,在自己控制区内强化治安,也就是再来一次彻底的归屯并户。却是将自己的耳目限制在集团部落周边,反倒是变相的削弱了自己的情报收集能力。在派出的侦察和警戒部队,提供的情报有限的情况之下,这无疑给鹫津铅平组织的此次反击行动,首先蒙上了一层阴影。

第1764章辽西之战(二)

原本鹫津铅平这么做,想要以快制动。他认为自己虽说削弱了建平县城至叶柏寿、朝阳之间的防御力量,但是只要动作快,利用自己前沿阵地四道营子大山紧邻新惠县城的优势,抢先下手攻其必救之处。而在点上又保证足够的兵力,敌军也无法利用这个短暂的空白期。

尽管他也想到了去年关东军制造的无人区,会给他的对手行动带来了隐蔽性。但他却没有意料到他的对手动作要比他更快,就在收缩兵力的时候,抢先行动的李明博所部已经开始秘密向建平两翼渗透。

实际上如果不是上级一再命令李明博,在热东地区采取防御态势。就鹫津铅平中将的这前轻后重,点面结合的部署,早就让李明博手痒痒了。此次作战行动,在他的脑海里面早就已经反复考虑过多次了。他的部队,一直都在保持着一级战备的准备。

要不是上级一再命令,再加上自己所辖兵力大部被调走,自己所固守的位置太过于重要,他早就一拳头揍出去了。以他一贯好战分子的毛病,那里会让鹫津铅平在辽西、热东呆的这么舒服?玩大兵团作战,他的兵力不够玩不起。打一个师级战役的本钱,他还是有的。

这边刚一接到总部命令,好不容易等到上级命令的他,这边立即开始着手行动。部队一天半之内秘密以营连为建制分批出发,边行军边集中。一天半的之内,全军秘密抵达攻击出发地域,并同时完成集结。

这比日军收缩、集结兵力就用了三天的时间,动作要快的多。而且采取分批边行军,边秘密调动集结的办法,隐蔽性也提高需要。以营连为建制调动,日军就是发现了也最多以为他在调整部署。

尽管他也知道,自己这么做防线会留下大量的空白。但是他的想法,也与鹫津铅平中将差不多。他认为自己只要动作快,集中兵力先打垮日军一部,将战场的主动权控制到自己手中,自己对面的日军就掀不起什么太大的风浪来。

而在奉天周边战场打响之后,李明博更是信心十足。他从奉天周边的态势来看,即便自己行动展开后,身后会留下大量的空白,自己手中剩余的兵力只能固守新惠、宁城、平泉三个点。

但只要自己抢先在日军调动足够兵力西进之前,在建平至叶柏寿一线打响,在身后阜新一线要留下大量防御兵力的日军,想要趁虚而入,恐怕也没有这个能力。除非他真的不要阜新、北票,甚至黑山一线了。

自己手中兵力的确不多,但是自己当面的日军也不过两个师团的兵力。再加上还要护住自己的屁股情况之下,他鹫津铅平就算发现自己防线暴露出大量的空白,但是他要反击又能够投入多少兵力?

鹫津铅平手中的要是兵力足够,也就不会摆出那么一个古怪的防御阵型了。就按照他那个自以为是的防御阵型,自己手头哪怕再有半个师的兵力,四道营子和建平城这两个支撑点,早就给他拿了下来。

拿下建平和四道营子拉平战线,将整个努鲁儿虎山控制在自己手中,前锋进逼锦承线,威胁北宁铁路,他鹫津铅平中将就得跳楼。只可惜自己手头得兵力自保有余,攻击不足,就算勉强发起攻击,也无持续攻击能力。

现在大家在兵力数量上,都是半斤对八两,谁他妈怕谁啊。自己兵力不足,他鹫津铅平屁股后边已经出现自己兄弟部队。除非他们不要自己的屁股了,否则他们根本就集中不了足够威胁自己的兵力。

这也是在战役打响之后,他对日军攻击新惠根本就不在乎的主要原因。他认为只要自己南下的部队,能够保证动作隐蔽,在战役打响之后动作足够快,这场战役的结局,就不会有什么悬念。

从事实看来,他也的确做到了这一点。他的两支穿插部队,都到了指定地点,日军也没有察觉到。尤其是在建平县城西北方向设伏的兵力,虽说就摆在四道营子大山与建平县城之间,两个点的日军也没有察觉到。

为了避开日军的前哨警戒据点,他给部队选择的路线过于隐蔽,甚至很多路线都是选择的努鲁儿虎山区之中,最陡峭和险峻的部位。使得穿插部队有些辛苦,只能走山间小路。在很多的时候,火炮只能拆卸开人上肩。

为了尽肯能多的携带弹药,所有的干部战士,几乎每个人在携带自己武器弹药的同时,还要扛上两发炮弹。但相比战场上的牺牲来说,这点辛苦对于抗联干部、战士来说,并不算什么。这么做虽说部队搞的很疲惫,但是也保证了穿插的最大隐蔽性。

这一点上,日军方面做的就很差劲了。虽说其行动也相当的隐蔽,抗联得不到情报,他们也是一样。其配属的便衣侦察队,也就是所谓铁人部队,刚一进入建平东北方向的山区,就有人开始以便衣侦察和掉队的名义逃跑。

出发仅仅一天,这些人就跑了三分之二。虽说迂回穿插的日军,也抓回了一部分之后直接用刺刀解决。但最终这些家伙,还是利用熟悉地形的优势跑掉了不少。有几个人,则直接被李明博派出的警戒和侦察分队给捕获。

没有办法,在这方圆近百平方公里已经无人烟的山区,突然出现几个农民或是猎户,傻子都知道他们是干什么的。这除了日本人的探子,还能有什么人?至于这些人是逃兵还是什么,对于抗联来说并不重要。

当得知日军两个步兵大队配属从热河溃逃的伪满军铁石部队,正在秘密向新惠与建平之间调动,试图伏击自己增援新惠的兵力。李明博并未完全改变原来的部署。原定的攻击建平方案不变,他只是将自己的设伏部队,向后撤到了日军准备要伏击自己地区。利用那里的地形,先打日军一个措手不及。

但李明博的反应虽快,但他对面的鹫津铅平的动作也不慢。就在他的部队刚刚抵达日军设伏地点的时候,却正好与赶过来准备给抗联设伏的日军遭遇。原本都计划着采取围点打援,要伏击对方的两支军队,原本的计划都落了空。

先是不期而遇的两军先头部队大打出手,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后续部队赶到,越来越多的兵力也随之投入了进来。这场双方意愿最终都落空的遭遇战,结果最终演变成了一场混战加上乱战。

双方的前线指挥官,都试图调整部署,穿插敌军背后,以便打乱当面敌军的阵脚。但无论怎么调整,在山区地形相对凌乱的情况之下,两方面投入的兵力都紧紧的咬合在一起。谁也摆脱不了谁,只能这么混着打。

双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整体阵地态势,不是根据整体攻势或是守势得来的。而是根据双方后续部队抵达的先后而决定的。先是抗联一个尖兵班与日军一个搜索小队遭遇之后,毫不犹豫的大打出手。

紧接着随即赶到的抗联一个先头连与日军先头部队一个步兵中队,各自迅速的参与了进来。紧接着日军以先头部队两个步兵中队、一个搜索中队,外加伪满军铁石部队的一个营,依靠兵力占据优势,先反向包围了两个连抗联的先头部队。

而随即赶来的抗联一个营,又反手打垮了铁石部队一个营之后,与被日军合围的两个连对日军三个中队实施前后夹击态势。再来就是双方的主力部队赶到,彻底开始大打出手。两军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打成了一团。

尽管将打击重点先放在了伪满军身上的抗联一线部队,上来便以及迅猛的攻势,率先打垮了配合日军作战的所谓铁石部队两个团。击毙其亲临一线指挥的部队长伪满日籍陆军少将粟野重义,并俘获了其步兵三十七团团长伪满陆军日籍上校南清一。

但手脚也不慢的日军,却在这支伪满军的掩护之下,率先抢占了战场周边的制高点,这对抗联参战部队来说却是一个威胁。尽管抗联一线指挥的山地师副师长,多次集中兵力试图夺取制高点,却都被其他日军缠住,以及山上日军拼命的抵抗而失败。

在短时间夺取制高点失败后,一线指挥员在李明博的命令之下,立即变更部署。集中部队,沿着山脊一线展开,只以挺进军一个营的兵力,牵制参战伪满军所谓铁石部队中步兵旅的残余部队。集中其余兵力将打击的重点,还是放在了两个日军大队上。

先打垮这两个日军大队,然后在集中兵力其对付士气低迷,一冲即垮的伪满军。此战之中这支号称铁石的伪满军部队,战斗力与士气低迷的让曾经在热河与其交过手的抗联,感觉到有些不可思议。

这支伪满军在去年下半年,日军对我冀东、平北两个敌后根据地的大扫荡之中,给我敌后这两大根据地,带来了不小的损失。无数的地方干部和地方武装,都损失在这支伪军手中。冀东军区仅有的四个主力团,也在与这支伪满武装作战之中伤亡过半。

去年反扫荡作战之中,冀东军区主要负责人之一,就在盘山战斗之中牺牲在这支武装手中。正是因为知道自己手上沾满了敌后抗日志士的鲜血,所以这支以中国人为基干,加上日籍军官组成的武装,在战场上才总是死打硬拼。

因为他们知道与其他伪军不同,因为作恶过于多端,自己的同胞是不会放过他们的。再加上去年参与对敌后根据地的大扫荡前后,关东军调整了这支伪军武装之中的部分他们不可靠的指挥官。

枪毙了被认为有赤化倾向的伪骑兵四十九团团长郭文通少将,掺进了大批的日籍和朝籍军官。使得这支部队在作战的时候除了普通士兵,以及部分营以下军官为所谓满洲人之外,基本上已经日军化。

在热河作战的时候,这支被东北人私下称之为铁杆汉奸中铁杆的伪满军,曾经给抗联在赤峰的攻势,挺进军在承德的攻势,带来了不少的麻烦。甚至很多老兵没有倒在日军的枪口之下,却倒在了这支伪军的枪口下。

第1765章辽西之战(三)

关东军当初为了打造这支铁石部队,成为其镇压中国人民抗日武装的有利帮手,可谓是煞费苦心。不仅为其调集了大批的日本籍军官,在所谓的满籍军官之中也是反复挑选。一旦认为满籍军官不可靠,立即下手清除。

在这支铁石部队的之中,不仅有专门对内部监控的宪兵队,还有用来侦察的便衣队。其配合的武器装备,也异常的精良,待遇也远远高于一般的伪满军。其军官之中,日籍军官占总数的四分之一,其中相当一部分都是关东军现役军官。

这支部队下属步兵旅、骑兵旅各一个,代号铁虎部队的营级战车部队一支。步兵旅下属两个步兵团,一个下辖两个骑兵连的骑兵支队。每个步兵团下属三个步兵营,一个平射炮连、一个迫击炮连、一个工兵连、一个辎重连,指挥排、通讯排、卫生队各一个。

每个营下辖三个步兵连,加上一个重机枪连。每个步兵连有兵员一百八十八人,装备十二挺九六式轻机枪,十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