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北地枭雄 >

第47章

三国之北地枭雄-第47章

小说: 三国之北地枭雄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刚跟着县主簿出门没多久,祖季、祖陵等五六名子弟各自备好马跟了出来,声称是族长交代跟随同去,一路上多少有一个照应。祖昭没有拒绝,反正人多又不碍事,相反若是需要办事时还能多几个人手。

祖季自上次邻县讨贼负伤后,在家中休养了许多天。他伤势并不算太严重,再加上每天能吃能喝,如今尽管气色上稍有不适,但身体上下反而要比以前更加充实了几分。

进城后直赴县府,县中三老贤明早已等候多时。祖昭先行在后厅见过陈县君,彼此客套闲聊了一阵,这才又转出来面见本县几位颇有贤名的长者,一一对其盘问几句循例的话。他在面对这些近乎“评审者”的老人时,并未曾有任何紧张慌忙,从始至终气定神闲、对答自如。以祖家的家势和最近一段时间自己个人的名声,这些本县贤达几乎未曾有过任何不满。

贤达之名原本就是“你往我来”,这些长者推荐的人越是有名气、有才能、有品性,他们本人也越会让世人认为是有眼力,能慧眼之人。祖昭自幼虽只有薄名,但族中乡间还是有一定礼孝的形象,过去一个月又两次大显勇武,击杀犯境胡贼十多人,前几日连车骑将军、涿郡郡守都派人登门拜访,已然名声在外。

故而,今日只消对这几位贤达长者客客气气,必会获得众人支持。

在县府只逗留了两科的光景,一切顺理成章。陈县君将荐书和官引一应签好,交由同文吏收好,又亲送祖昭等人到县府前的街末,临行前还孜孜不倦的叮嘱“勿损本县之颜”。

右北平郡郡治平刚,距徐无向南约有一百二十余里路程。

祖昭一行人骑行数个时辰,期间在歇息多次,于入夜时分方才抵达平刚县郊。

此时县城城门已经关闭,大家只能暂且栖身于城外镇子上的驿站。

察举没有严格的时限,从初十这天开始,往后七八天时间里受推荐者皆可到郡府参与评审。而具体评审也没有特别的范式,各项察举各有不同,通常府君会邀集本地名绅、贤长等共同设宴,宴席上对参评者进行不同方面的考察。除了举贤良方正和举孝廉这两类注重品性科目之外,其余科目多少要做一些技能上的展示。

祖昭此次是由陈县君推举为明算方正,他对于算术自然颇有自信,基本上没有什么好担忧和紧张的地方。更何况大汉之初对察举制执行的十分认真,如今已是汉末,连朝廷都贪腐昏庸,更何况边疆地方的小郡小县?纵然有一些清廉正直的地方官会恪守规范,但那也只是极其少数,要么迂腐,要么中庸,要么无能。

因此,以祖家目前在郡里的影响,本郡郡守显然会加以笼络,所以此次入郡考察十之**理应不会有太大的差池。

次日一早,祖昭一行人洗漱完毕,简单吃了一些东西,便准备进城。

祖季和两个同行的小吏忙出去备马,祖昭、祖陵和携带文书文吏随后出了驿站大门。

今日天气仍是不太好,阴阴沉沉,雨水悬于乌云之后却隐忍不坠。干旱了好些年,就盼着开年能有一个大好的雨水润地。

就在等待祖季等人把马从驿站后院马厩牵出来时,祖昭忽然听得到不远处的一家茶肆后面传来争闹声响。

“泼贼,敢偷东西!”

“打死他!”

“啊……偷东西还敢打人,快,快去报官……哎哟,哎哟别打我……”

“救命啊,打人了!”

祖昭并不确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此处又非徐无,有些事也不好多管。恰恰就在这时,祖季等人牵来坐骑,他立刻跳上马背。不过就在马背上,他居高临下,透过茶肆棚上的一处破损漏洞,正好看到那边斗殴的情况,有三五个人茶肆伙计或闲杂路人正围着一个衣衫破烂却臂圆膀粗的人。

后者一只手里拿着三个包子,正不停往嘴里塞,另一只手则向四周挥舞,试图阻止那围在一旁的人近身来。起初那些人还真不敢贸然上前,然而很快又从街上奔来数人,众人合计之下一起扑上去。那衣衫破烂的粗壮汉子招架了一阵,单凭一只手掀翻好几人,却无奈一拳难敌四手,最终被打倒在地上。可即便如此,他偻着身子,极力护着那几个还没吃完的包子,任凭众人拳脚如同雨点般袭来。

就在那粗壮汉子到底的一瞬间,祖昭看到了那人的容貌,顿时皱起了眉头。

“大公子,可以上路了。”一名同行小吏提示道。

“不急。”祖昭说完,踢了一下马肚子,催马向茶肆方向走去。

祖季、祖陵和其他几名子弟无不诧异,但都没说什么,不约而同打马跟了过去。

来到茶肆前,几个围观的人误以为那几个小吏是官差,忙跑来告状。

“官爷,官爷,那人偷东西还打人,快捕了他去。”

“是啊,那贼汉力气可大,一拳把张家老三打得不省人事。”

同行小吏颇是无奈,尴尬的解释了一通,心中也想不通祖大公子怎么突然喜欢凑热闹了,莫不是急公好义要帮忙抓贼?

“都住手,别打了!”祖昭在马背上大喝一声,声音威严十足。

那些正在殴打粗野汉子的人以为是官府来人,纷纷住手下来。

只见倒在地上的粗野汉子还能动弹,背上、胳膊上多处流血不止,粗喘着气,一时半会也挣扎起不来身。

一个看似店伙计的人疑惑不解,问道:“这位公子,你们这是要作甚?这泼贼无赖一个,今日已不是头一回偷东西了,前几日还偷了隔壁卖水果的王老头。今日让我们抓了正着,一定是要拿去送官的。”

就在这时,那粗野汉子终于爬起身来。周围众人吓得连忙后退几步,生怕对方趁机偷袭出手,任谁都知道此人拳脚厉害。

粗野汉子深深喘了一口气,摸了一把鼻子上的血,怒视四周,叫嚷道:“爷爷我饿了,吃你几个包子如何?大不了他日有了银两再还你就是。”

他话音还没落定,目光突然看到马背上的祖昭,脸色顿时惊讶不已。

愣了半晌之后,他赶紧扭身向后退去,却被茶肆的伙计堵住去路。

祖昭冷笑道:“颜莽,没想到会再遇本公子罢。”

那人不是别人,正是当初于令支县讨贼时,与祖昭单挑是数十回合的贼人颜莽。本以为饶了此贼之后,对方会赶会去其他贼众回合,着实不曾料到竟会落魄到如斯地步。与那日狰狞豪迈之态大相径庭。

颜莽看了看祖昭身后穿皂衣的小吏,又看了看周围虎视眈眈的百姓,愤恨的朝地上吐了一口唾沫,恼道:“事已至此,俺无话可说,要杀要剐,你说的算。”

祖陵、祖季等人并不太认得颜莽,也不知道此人跟大公子有什么过节,一个个皆是莫名其妙之态,一个小贼怎么突然就要杀要剐了?

祖昭盯着颜莽看了一会儿,只见对方别过脸、昂着头,俨然一副视死如归之态,心中暗叹:果然是一条好汉,只可惜误入歧途。他忽然探手从腰间摸出钱袋,毫无犹豫的直接抛了出去,钱袋准确无误的落在了颜莽跟前。

“店家,我已赠予他银两,让他赔付你家的包子钱,此事就此罢了。”

祖昭看向之前那个店伙计模样的人,不疾不徐的说道。

店伙计犹豫了一下,又道:“那,打伤人怎么算?”

祖昭道:“我钱袋中的银两能够一月吃住,足够一并赔付。”

只要有得赔,自然相安无事,再者见祖昭等人非同寻常,也不能不卖这个人情。当即店伙计连连点头应道:“那好,小人就承了这位公子的面。”

颜莽听完二人对话,脸色惊愕不已,他伸手拿起沉甸甸的钱袋,茫然的看着祖昭。

祖昭没有多说什么,牵过马头,往城门方向而去。

颜莽忙道:“你,你杀我?”

祖昭没有答话,背影渐渐远去。

颜莽垂首沉思一阵,最终长长叹了一口气。

平刚县不仅是右北平郡郡府,同时也是右北平郡最远离边境地区的地方,故而整个城镇要远比徐无、令支大型和繁荣。又是年关将至之时,一大清早便有许多人蜂拥进城,祖昭一行人跟着人流穿过东城门,沿着笔直而又开阔的大道一路前行。郡守府就在这条大道的中端,刚进城时已然能够看到远处郡守府的轮廓。

在前往郡守府路上,祖季忍不住向祖昭问道:“大公子,刚才那毛贼是谁?”

祖昭淡然笑道:“你却一点都不认得了?”

祖季茫然摇头道:“不认得?难道……我应该认得?”

祖昭继续笑道:“罢了,你无须多猜,此事也不必多传。”

祖季慢慢点了点头,果然不再多问。

郡守府威严雄伟,哪怕右北平郡不是一个富裕之郡,但历经多任太守反复修葺,自然还是有它高贵辉煌的一面。来到大门口,递交了官引和荐书,门房先将众人引到太守府公堂前一处小庭等候。郡府不比县府,公事程序繁复,一直等了小半个时辰,方才来了一名郡丞接迎众人到公堂大殿上。

郡丞介绍了今年察举的情况,各县皆有选送名额,所举科目也各有不同。他倒是听说过祖昭的名声,也深知对方家族在本郡的势力影响,于是笑脸说道:“祖公子勇武之名,已是家喻户晓,徐无陈大人却举祖公子入明算科,这其中是不是哪里差错了?”

以祖昭的情况,明显更应该举勇猛方正一科才是正道,就算怎么想也想不通是入的冷门的明算方正这一科。

祖昭谦逊答道:“在下才疏学浅,勇武拼得是一时之力,倒不如明算十拿九稳。”

郡丞感叹的点了点头,说道:“说来,本郡郡风如此,年年入勇猛方正一科者十有**。可惜祖公子一身好本领。不过,刘太守定于明晚接见第一批入察举的贤良,若祖公子临时改变主意,大可及时通知一声,在下一定代为安排妥当。”

祖昭微笑道:“有劳大人关切,小人记在心上了。”

到大殿上,郡丞让陪从人员先移步到偏厅等候,稍后太守大人会先接见祖昭。

第62章,对太守话

少顷,太守刘干徐步进殿。

祖昭起身迎礼。刘干是皇室宗亲,年逾四十,颇有修养。对于祖昭的名声,刘太守早有耳闻,于是也没有表现出官腔官调的样子,反而是十分和气。一番虚礼寒暄罢了,刘干示意祖昭落座,又吩咐附近的仆从换盏换茶。

“祖昭你年方十六,志学之年,却在郡中也有名声,当真难能可贵。”刘干抚须笑道。

“府君大人过誉,小子何德何能,不过都是一些成不了体统的虚名。”祖昭欠身应道。

“呵呵,你太过谦了。击退胡贼,搭救无辜,跨县讨贼,斩敌十数。这岂能是不成体统的虚名?”刘干极其灵巧的说道,彰显出本人浑厚的文采功底。“此番县里推举你入今岁察举,却不知如何填目的是明算方正一科?以祖昭你年少勇武之壮举,即便县里不举你,本府也会考虑提你入勇猛方正才是。”

“承蒙府君大人厚爱,只是小子年龄尚小,不敢过于托大。再者小子对算术之法多少有些心得,常言道劳心者治于人,劳力者受制于人。小子并非不尚北地民风,只是颇受家中期望,因而也希冀能更有一番作为。”祖昭把早就想好的托词说了出来。虽说这份托词多少有一些牵强,但好在能表达出个人的意愿。以刘太守君子之风显然不会再勉人所难。

“好一句劳心者治于人、劳力者受制于人,哈哈,你既然已有决定,那本府也就不便多问了。说来也是,今岁各县推举之人多是入勇猛方正之科,各有奇才,也应各尽其辞。”刘干缓缓颔首,脸上笑容不减的说道。

祖昭早先听闻过右北平郡太守刘干虽能礼贤下士、平易近人,为人很有修养和情操,但却不善理政。而正因为过于平易近人,在官吏管理上亦是十分随意,以至于郡府上下良莠不齐、鱼龙混杂,更兼有一些阿谀奉承的小人之辈。徐无县之前上报的劫马案一事,刘干分明是知情此事,不仅如此,后来闹得沸沸扬扬的越境讨贼,同样引人瞩目,但刘干此时此刻却根本没有正视此事,可见全然没有将此事放在心上认真对待。

“昨日晚宴本府才刚刚见过无终、广城两县推举前来的方正良才。二人皆是勇猛之仕,不仅在县中威名远扬,在本府看来亦是十分了得。稍后晚宴,本府将此二人引与你认识一番,彼此都是郡中人杰,日后共同协力,为为大汉尽忠尽力。”稍微顿了顿,刘干直接又切到了另外一个话题上,很是恳切的说了这番话。

祖昭听刘太守这样说,倒好似自己已经确认通过察举考核,很快就要入职了一般。

“府君大人美意,小子惶然于心。若此次真有小子用武之地,小子必将不负府君大人信任,鞠躬尽瘁,效绵薄之力。”他再次欠身顺着刘太守的话说道。尽管此次考核对自己来说不算什么大事,但有机会还是少不了要更加推进一些。

“有你这般心思,吾心甚慰啊。”刘太守笑呵呵的说道。

“恕小子冒昧,月前令支县贼患一事,小子还需请教府君大人如何处置?”既然刘太守为人随和,归根结底不算是一个暴戾无端之人,祖昭索性摆出正儿八经之态,直问道。

刘太守原本正高兴,听得这话,脸色顿时生变。他寻思良久,沉吟片刻,好一会儿之后方才有所反应。虽说感到很诧异,但到底并没有责怪的意思。

“贼患不是已经由祖家义士一举荡平了么?如何还要另行处置?此事本府已如实上报到使君大人那里,对祖家此次义举如实陈述,大可不必忧心嘉奖之事。”刘太守误以为祖昭是在强调祖家的功劳,于是故意在后半句话上用了一些语气。

“府君大人误会,小子并非在乎嘉奖之事,既为义举,那便应是义不容辞之事,何须嘉奖?小子之所以提及此事,是认为此事背后另有隐情,此次贼患有诸多可疑之处,若不加以提防,只怕后患无穷。”祖昭摆出一副极其认真的姿态,一丝不苟的说道。

“不过,徐无县呈递上来的奏报,与辽西郡阳太守发来的官书中,并没有表示有太多可疑之处。尽管陈县长说此乃有预谋勾结胡人犯境,可边境之地,胡贼屡犯,实属常事。民间疾苦酿成此次贼患,着实令人扼腕,但难道不是每年入冬皆会发生诸如此类的聚众闹事么?”刘太守一副疑惑不解的样子,徐声说道。

祖昭听到这里,已然可以断定这位刘太守果然是一个很不精明的人,简而言之就是高居庙堂而不知民间险象环生,犹如后世那位何不食肉粥的晋惠帝一般。他不禁有几分忧心,若左右都是这样的人,那自己辛苦杀贼岂不是根本唤起不了官家的警惕之心?

“府君大人,近年以来,年年入冬皆有贼寇发生,一年比一年严重。纵然此次只是寻常聚众闹事,可纵观天下民生,我等也不得不加以提防。境内之贼多可安抚,然则境外胡贼却始终虎视眈眈。何不借此破贼的声势,鼓励各县积极组织民壮历练,邻里联防,防患于未然?”祖昭直截了当的建议道。

“祖昭,你的意思是说胡贼随时都会再犯?”刘太守凝神问道。

“小子正是此意。”祖昭点头道。

“若是小股胡贼,边境各县县府理应能够处理;若是胡贼大举犯境,只怕还得奏请官军相助。胡贼扰边已不是鲜事,过往几年朝廷也多次派将军到边境各州各郡领军讨伐胡贼。既有先例,也有预备,本府委实不知祖昭你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刘太守煞有其事的说道,脸上虽有几分愁然,但却没有感到像祖昭那样的忧心忡忡。

他始终还是以为祖昭年纪轻轻,连续两次破贼之后免不了有些飘飘然,故而总会想当然的夸大一些事情。好在他脾性温和,并不计较这样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