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满唐春 >

第489章

满唐春-第489章

小说: 满唐春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你等着。”刘远也不争辩,只是嘿嘿一笑。

半响,崔梦瑶又好奇地问道:“相公,你到底有什么办法,让别人乖乖把银子送上门?”

“山人自有妙计,佛曰,不可说,说了就不灵验了。”

“哼”崔大小姐有些无趣地把头扭到另一边,不理会刘远了。

。。。。。。。

第二天一早,刘远第一个目的地就直奔长安报馆,自已口述要点,让龚胜捉笔操刀,准备有计划在长安报上大肆宣扬铺水泥路一事,先是讨论长路的路况,然后重点讲述黄土路的缺点,特别扬尘方面有什么危害等等,从而慢慢引出铺设水泥的好处还有必要性,刘远是长安报真正的幕后东家,自己的衣食父母,龚胜自然是连连点头,还提出自己的见解,例如募捐的方式等等,刘远对此极为满意。

从选花魁那个活动,龚胜已经充分展示了他的策划能力,再说他本是官场中人,知道很多忌讳,再加上笔力浑厚,眼前这个位置是为他量身订做一般,把事交给他,刘远非常放心。

舆论一事办妥后,刘远马不停蹄,直接从长洛高速的工地上,拉来了水泥和工匠,就在西市前面,开始修起了路来,计划修一条大约二百米的水泥路,用作示范,这个路段人多,做好后,可是让长安的百姓可以直接体验水泥路的好处,到时自然会理解和响应。

几十万人的城市,就两个市场,商业之旺、人流车流之多,可想而知,虽说刘远采用后世的方法,把路的一边封起来铺水泥,让另一半边继续通行,这样一来,不至于变成断头路,可是造成了挤塞的现象,不少不明真相的百姓也有微词,不过这些刘远没看到,现在要做事一大堆,说是全权负责,可是只是光棍司令,一个手下也没有,什么事都要亲力亲为,忙得团团转,为后面的募捐作准备。

忙得团团转的刘远不知道,有人都已把自己状告李二哪里了。

“微臣长孙祥参见皇上。”长孙祥在御书房内,恭恭敬敬地给李二行了一个礼。

“爱卿请起。”

“谢皇上。”

李二看着一脸愁色地长孙冲,点点并头说:“爱卿这么急着见朕,所为何事?”

“回皇上的话,臣有事禀报。”

“说”

长孙祥略略犹豫了一下,很快说道:“皇上,微臣要弹劾扬威大将军刘远。”

“什么?你要弹劾刘远?缘出可由?”一听有关刘远的事,李二一下子来了精神。

“皇上,刘将军派人在西市的必经之道围起了一半,据说在修水泥路,西市人口繁多,车水马龙,这样一围,大道变小路,以至行夫走卒有时需要排队通过,影响了交通,而修路之事,微臣一直没有听过有这方面的消息,本想不打扰皇上,找他本人,可是他直接扔下一句话,说让微臣直接找皇上询问,这。。。。。。。”长孙祥有些无奈地说。

做京官就这点不好,在长安,国公满地走,皇亲多如狗,说不定一个不起眼的人,也跟某个大人物有拐了八门子的亲,要是别人,抓了也抓了,偏偏是刘远,在长安那是红透半边天的人物,就是长安的恶少,一听到会耍“七伤拳”的刘将军来了,一个个都吓夹着腚跑,不跑不行啊,打人就没他那般狠的,把人都能打出屎来,谁敢惹他?不光纨绔子弟不敢惹他,就是雍州府的长孙祥也拿他没法,也要请示过李二才敢动他。

还摆起谱来了,有情绪啊,李二心里乐了,知道刘远不高兴自己挖个坑给他埋,不过这个他可不管,反正刘远立下了军令状,要是办不到的,那就有乐子看了,不过,李二还是希望他能办好。

“那些行人还能通行不?”

“回皇上的话,通行是能通行,就是慢了一点,不甚方便。”听到李二的话并没有生气,长孙祥马上说道。

李二随意挥挥手说:“那就行了,长安城一百零八坊,坊坊相通,这条路就是堵了,绕一点路,亦过通过,做好分流即可。”

这话一出,对刘远的行为可以说一锤定了音,长孙祥犹豫了一下,小心地问道:“皇上,那修路之事。。。。。。”

“哦,差点忘记告诉你了,朕责令扬威将军把长安城内的路全部铺成水泥路,就是长洛高速的那种路,上次你也看过,以后刘远在长安城会有不少动作的,如果没什么大事,就别管他,由他去,这修路的一百多万两银子,都着落在他身上呢。”李二生怕什么鸡毛蒜皮的事都找上自己,干脆先给他提个醒再说。

原来是这样。

长孙祥一下子明白了,难怪刘远这般嚣张,而皇上又那样放纵他,原来是摊上这事了,看来是国库不拨银子,要他自己筹备,天啊,张嘴就一百多万两,去哪抢啊,自己还是识趣一点,尽量别管他了,万一他不干了,这苦差一落到自己头上,自己可干不了这事。

“臣遵旨”

“好了,下去吧”李二还有奏折要批改,也没空和他扯皮。

等长孙祥退了下去,李二松了一口气,心情不错之下,轻轻挑起一块蜜饯吃了起来。

“皇上,这铺路一事,所需钱银甚巨,就这样交给刘卿家,他能应付吗?会不会有些强人所难了。”长孙皇上一边替李二倒酒,一边柔声地说:“刘卿家可是将才,而不是商贾或工匠。”

李二哈哈一笑,对长孙皇说:“观音婢,你有所不知,刘远那小子,赚银子比他打仗还有办法,你就看着吧,别人或许没有办法,他却一定能做到。”

“若是他辞而不就呢?”

“那由不得他,此事他可立了军令状。”李二笑得就像一个狐狸,通俗一点来说,这叫上贼船容易,下贼船就难了。

两人正在说话间,一个侍卫走进来,恭恭敬敬地说:“禀皇上,扬威将军刘远求见。”

一说曹操,曹操就到,夫妻两人面面相觑,彼此眼里都透露着一个信息:不是来撂担子的吧?

838杯水车薪

“微臣参见皇上,皇后。”刘远向立政殿内的李二和长孙皇后行礼。

“爱卿平身。”

“谢皇上。”

一番君臣之礼过后,李二看着刘远,一脸平淡地说:“刘爱卿,你现在应忙着筹备长安的新路才对,为何这般有空来看望朕的?你可不要忘了,你可是立下军令状的,若然做不到,可休怪朕无情了。”

生怕刘远撂担子,李二先用话堵住他的嘴,免得他说出口。

刘远苦笑地说:“皇上真是好算计,本以为是一件好事,没想到转眼变成了苦差,请皇上放心,既然应下了,微臣一定尽心竭力做到,绝不轻易言弃,不过皇上说过,会配合微臣,支持微臣的,不知皇上可曾记得此事。”

“没错,朕说过,不过朕也说了,除了钱银,一切好办,刚才你进宫时,看到长孙祥没有?”

“看到了,微臣还与长孙大人寒暄了几句。”

李二笑着说:“这就是了,长孙祥说你在长安西市围路,堵塞了交通往来,不过朕知你是为了修路一事,责令他配合,你说,朕背后没支持你吗?”

“谢皇上,其实微臣先修筑一小段,就是让长安的百姓见识水泥路的妙处,这样一来,推行起来也容易多了,不过由于时间太忙,还没有与长孙大人好好沟通,这倒是微臣的不是。”刘远没想到,这长孙祥这么快就来告自己黑状。

“好了,别扯那些没有用的,说吧,此次找朕所为何事?”李二也懒得和刘远扯皮了,急着批改完奏折。晚上可以一家人一起用膳,半年多不见长乐公主,特别是那种“失而复得”的感觉,让他更是倍觉珍惜,最近喜欢一边吃饭,一边听李丽质说途上的见闻,特别的民间对自己的评价等等。

“是,为了筹备修路所需的款项,微臣准备搞一个慈善拍卖,所谓慈眉拍卖。就是收集名人上流的物件,卖给一些喜欢收集这些东西之人,出售所得,全部用于修路之用,所以请皇上和皇后支持一下。也捐出一些物品,用作拍卖之用。”

说完。刘远又详细说了一下有关慈善拍卖的运作和意义。听得李二夫妇频频点头,待刘远说完,李二对长孙皇后哈哈一笑,然后有些得意地说:“观音婢,听到没有,朕都说这小子有办法的。现在听到了吧?”

“是,皇上英明。”长孙皇后说完,随手从头上拨下一根凤钗,笑着对刘远说:“刘卿家。本宫这钗可以吗?”

刘远楞了一下,没想到长孙皇后这样爽快,不过一看到钗,摇了摇头说:“皇后,这是凤钗,天下间,只有你才能佩戴这种饰物,拿去拍卖可不是很好。”

长孙皇后闻言,微微一笑,把头钗插回发髻上,稍稍思索了一下,从手腕上褪下一只玉镯说:“既然如此,就拍了此物吧。”

刘远细眼一看,那么玉镯晶莹剔透、光滑圆润,一看就知是玉中极品,连忙说道:“皇后,这个玉镯太名贵了,要不换别的?”

“钱财本是身外之物,此次修路,是利国利民之大事,刘卿家担子不轻,本宫算是尽一点微薄之力。”长孙皇后一边说,一边把玉镯交给身边的宫女,很快,那宫女就用一个精美的盒子包好,送到刘远手上。

真不愧是千古一后,大事大非面前,拿捏得还是很好的,一听到慈善拍卖,马上的就把心爱的饰件捐出,心系万民,母仪天下,一举一动都堪称妇人之楷模,这一点,李二是拍马也追不上,最起码,在刘某人心中就是这样认为。

这玩意值钱啊,皇后亲自戴过的,刘远已经决定,如果价钱不是标得特别离谱,自己就拍下来,送给小娘,因为她的首饰,送了不少给杜三娘和胡欣,是该好好奖励她一下。

“刘远,你说,朕捐些什么合适?”李二有些犹豫地说。

这称呼变得真快,刚刚还爱卿的,现在一下子又变得直呼其名了。

“皇上是九五之尊,只需用一些寻常的物件,这样更有意义,例如碗筷、御笔、墨砚等等,随便一样即可。”

“这个好办”李二随手拿起桌面上那块砚台说:“那朕就把此砚台捐了。”

刘远连忙双手接过来,一脸高兴地说:“谢皇上,有皇上和皇后的支持,臣有信心,一定把路修好。”

“此言大善”李二一下子高兴起来,笑着对刘远说:“朕就等你的好消息。”

“微臣遵命。”

。。。。。。。。。

长安报的内容越来越丰富了,大至国家大事,小到黎民百姓,军事、民情、娱乐、八卦新闻、文章点评、小说连载等,在空闲时看报纸,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的习惯,这才是真真正正的秀才不出门,知晓天下事,可是细心的读者发现,最近有关报道长安城的道路的篇幅越来越多,先是说哪里尘多,哪里泥泞,接着又有知名郎中指出,吸收得尘多,对身体的危害,然后把黄土路、石板路、砖路相比较,那个优劣,甚至连在建中的长洛高速也拿来点评。

一时间,各种各样的路就成为长安百姓的热门话题,人们在茶余饭后、街头巷尾讨论这件事,可是随着讨论的深入,一向骄傲的长安百姓心里开始不是滋味,他们开始发现,自己脚下走了几年或走了几十年的黄土路,看起来是那样的别扭,下雨天那泥泞是那样能以接受、晴天尘土飞扬对身体是那样不好,慢慢地,一个个变得忧心忡忡起来:

“这路怎么那么差啊”

“马车一驶过,一地都是尘啊”

“那家什天天都抹一次,那抹布都是黑的。”

“老张不是天天咳嗽吗?不知是不是住在街口,吸入太多尘有关。”

“要是能铺一条像长洛高速那样的路就好了。”

“是啊,皇上能主持修筑一条不怕泥泞、不扬尘的路多好啊。”

就在人心浮动之际,众人终于从长安报得到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那就是皇上体恤民情,已经下令扬威将军刘远修筑一条与长洛高速样的新路,因为国库紧张,号召长安的百姓、商贾、文武百官等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把长安建设得更好云云,就是连口号都喊出来了:建设美好长安,还我安乐家园。

报道一出,一时间,应者云集。不少长安的百姓已经蠢蠢欲动,而事实上,长安报刊出的当天,已经有人到长安报馆询问捐款的事项,时机越发成熟了。

就在时机成熟之际。刘大官人开始出发了,目标就是化缘。

第一站。刘远选择长孙无忌。原因很多,一来他是文官之首,影响力大,二来他名下物业众多,身家丰厚,三来这也算是李二的事。他这个皇亲国戚怎么也得表示支持吧,只要他作了一个好榜样,那么以后“化缘”也就方便得多了。

刘远很顺利进入了戒备森严的长孙府,长孙无忌也很给脸面。亲自在书房接见了刘远。

两人寒暄了一会,刘远就开门见山地说:“长孙大人,不知最近可有关注长安报?”

“看,老夫那是每期不落,刘将军这话的意思是?”

这个老狐狸,以他的智商,怎么猜不到刘远的来意,不过是揣着明白装胡涂,跟刘远打哑迷呢。

刘远径直说:“那长孙大人对长安城的道路怎么看,用水泥路替代黄土,不知长孙大人持什么意见呢?”

“这个当然支持”长孙无忌一脸正色地说:“修路补桥,那是行善积德之美事,当年修筑长安时,时间仓促,很多设施并没有完备,这路就是其中一项,报上说得对啊,雨天泥泞不堪,晴日尘土飞扬,能换面水泥路,老夫那是打心底赞同。”

刘远搓着两手说:“长孙大人,估计你也知,皇上责令晚辈负责此事,不过现在国库空虚,一应款项,全凭自行筹措,不瞒长孙大人,刘某此行,正是找你化点缘,所以,还请长孙大人慷慨解囊,为长安的修路事业出一分力。”

“贤侄既然开口了,老夫断无的拒绝之理,那好,老夫决定把今年的俸禄全部捐了。”

捐一年的俸禄?

刘远楞了一下,然后小声地说:“就。。。。这些,还有吗?”

一个子捐出了全部的俸禄,可是刘远并领情,很明显,就长孙无忌来说,他是按正三品来发放,每年禄米400石(粮食的容量单位“石”,当时的一石,今制不到100斤),职田9顷,防合(杂役)38人,每日发常食料九盘(细米二升二合,粳米八合,面二升四合,酒一升半,羊肉四分,酱四合,醋四合,瓜三颗,盐、豉、葱、姜、葵、韭之类各有差;木幢、春二分,冬三分五厘;炭、春三斤,冬五斤),大概约合每月8000文到一万文之间,当然,这些不是他收入的全部,像逢年过节的赏赐、名下田庄的收成,商铺的收益还有封邑的税赋,这些才是大头。

当然,像官员的孝敬等灰色收入,那就更多了。

长孙无忌作为皇舅,深得李二宠信,名下产业无数,现在说用一年的俸禄打发自己,那不是准备用一百几十两就把自己当叫花子一样打发吗?刘远当然不满意。

“怎么,嫌少?”长孙无忌眯着眼看着刘远,似笑非笑地说。

刘远嘻嘻一笑;点点头说:‘这一百几十两的;与长孙大人的身份不符啊;长孙大人也说这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行善积德;不妨再多添一些;长孙大人也知道;长安城之大;动辄需银百万之巨方能成事。‘

“既然贤侄都这样说了;那老夫就再添四百两银子好了”看到刘远神情不太满意,长孙无忌自顾解释道:“贤侄,你要再来早半个月,别说这点银子,就是一万几千两,老夫说捐也就捐了,可是皇上发行债券,把闲钱差不多都投了进去,此消彼长,所以说,现在可谓爱莫难助,跟贤侄说一声抱歉了。”

“那。。。。。”

长孙无忌突然笑着说:“如果贤侄真的很急,如果能把长洛高速的份子让与长孙某,那就是借利子钱、变卖家业,这银子还是能筹得出的。”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