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满唐春 >

第420章

满唐春-第420章

小说: 满唐春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二闻言也有些动容,毫不犹豫点点头说:“这是应该的,他们都是大唐的好儿郎,朕绝不吝啬。”说完,李二的语音一转,一脸疑惑地说:“刘远,你刚才说炸毁一块巨大的驻仙石,让吐蕃人以为神灵震怒,发天雷惩罚,你口中的那火药是什么?怎么有如此大的威力?”

行军打仗出身的李二,对这些事特别敏感,刘远说了一大堆,他马上找到了最令他关心的问题:坚硬的石头,一下子如被天雷劈中一样,不,比天雷还要厉害,不仅裂开,还碎石四溅,如果应用于军事,那绝对是无上的利器。

真不愧是李二,触角极为灵敏,一下子就让他找到了最核心的东西,刘远也不由暗暗佩服。

刘元也不隐瞒,笑着说:“这是叫火药,是新研究出来的一种东西。”

火药很快就要应用于长洛高速,李二自然很快就会知道,没有瞒的必要,再说刘远是华夏人,壮大华夏的地图,把更多的土地和人口纳入大唐的版图,也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炸石山,只是一个用途,刘远真正的目的,就是壮大大唐的军事,为未来征服世界作准备。

“刘将军,你这火药,莫非是为了削平那座石山而制出来的?”一旁的长孙无忌终于忍不住开口问道。

在长洛高速修筑的过程中,碰到一座石山,当时崔敬等人都建议改道,如果不改道,开凿那石山不知候年马月才能完成,结果刘远力排众议,坚持依照原计划施工,并把削平石山、开辟道路的重任揽了过来,还扬言那需要的工费,有减无增,众人虽说不太相信,不过刘远是总设计师兼最大股东,长孙无忌记得很清楚。

当刘远说用火药炸开那驻仙石时,他马上意识到了。

“长孙大人真是好记性,没错,这火药就是为了炸开石山而准备的,没想到在吐蕃派上用场了。”

李二吃惊地说:“一座石山都可以炸平,那么,那厚实的城墙、甚至一座城市,不也可以炸毁吗?”

“应该可以”刘远微笑地说。

李二的脸色一下子严肃了起来,此时他再也坐不住了,背着手,在御书房里走来走去,那眉头时而舒展、时而紧皱,一时高兴,一时又有顾虑,转了几圈,然后盯着刘远说:“刘远,你这配方,知道的人多吗?”

“不多,除了我,只有我那研究所的人知道,不过他们都是我的私奴,平时只能在研究所里活动,不能接触外人,也严禁外出。”

“下朝后,朕要去亲自观看你所谓火药的威力,如有必要,朕要派兵加以保护,如果真你所说的那般威力,如果用得好,那将是天赐给我大唐的神兵利器,绝对不容有失。”李二一脸严肃地说。

“是,皇上。”

长孙无忌在一旁赞道:“刘将军真是我大唐的福将,天佑我大唐,有了英明的皇上,还有多才多艺的刘将军,定能建立万世之霸业。”

这个长孙无忌,还真会说话,一下子不动声色就捧了两个人,“糖衣炮弹”人人都喜欢,那李二闻言,喜形于色,眉带笑意,高兴地地说:“就是万世霸业,也得国舅这样的贤臣相助方可。”

一时间,御书房一片欢乐详和的景象,君臣一家亲。

三人笑罢,李二扭头对刘远说:“刘爱卿,此次你再次立下奇功,你想要什么样的奖励?”

又是这样,这不是明知故问,不就是升官发财赚名声吗?我还要做皇帝呢,你能答应吗?不过想归想,刘远也不敢怠慢,对李二行了一个礼:“微臣只是做了应份的事,此事全凭皇上做主。”

李二也不客气,开门见山地说:“论功劳,就是连升五级、位列三品亦不为过,不过你入仕尚短,资历不足,升得太快,反而不好,招惹群妨,所以在官职时不会有大的晋升,不过会在别的方面补偿,至于那归顺的吐蕃母女,亦会依照你的意思,给予封赏,刘爱卿,你没意见吧。”

“皇上安排得妥当,微臣没有异议。”李二的大方,倒出乎刘远的意料之外,要是像昔日,抠门的李二肯定是想方设法削减甚至打压了。

看到刘远没意见,李二眼珠一转,淡淡地说:“嗯,刘爱卿,还有一些小事需要你确认一下。”

ps:第三更

720一唱一和

“皇上请吩咐。”

李二坐了下来,点点头说:“大唐和吐蕃全面开战,为了抵御吐蕃的进攻,限制其骑兵的活动空间,所以调用了有你份子的水泥,从蒲州运到淞州一带,修筑堡垒,不得不说,那堡垒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此事微臣在逻些城也有听说,其实是好事,吐蕃最精锐的,是其骑兵,建堡垒能抵御其锋芒,还能压缩其活动空间,皇上做了一个英明的决策,微臣佩服。”

“那个,此事是这样的,那水泥厂你占最大份子,也是你负责,征用之时,你在吐蕃,不知售价如何,事态紧张,就先行征用,此次你回来了正好,可以把售价报上来,朕下个旨,让户部跟你结算好了。”

长孙无忌在一旁连忙说道:“皇上,现在两国交兵,正是大笔用银之际,再说连经两役,疏导黄河、修筑大明宫等,国库己空虚,刘将军身家丰厚,并不急着用度,此事等战后再提,我想,刘将军是可以理解的。”

“这不妥”李二摆摆手说:“就是再困难,也不能让有功之臣吃亏,最多皇宫的用度再削减一下,总会有办法的,再说国舅你的那份放弃,当是捐给国家,这已替朕减轻了很多负担,刘爱卿,你在吐蕃出生入死不容易,大唐就是再苦,也不能苦了功臣,你把售价报上,朕下旨,让户部给你结算,绝不占爱卿的便宜。”

李二说得,那可谓情之情,爱之切,一派明君的光辉形象。

刘远无言了。

这李二和长孙无忌在扯猫尾巴呢,如果真有这心。直接派户部的人跟刘远商量,该多少,就报多少,最多再走走李二的程度,让他批复好了,现在一国之君,竟然在御书房内为了这点小事询问,真难为了他了。

一个是大唐的皇上,一个是文臣之首的国公,两人一唱一和的。就是唱戏给刘远看,难怪前面答应得那么顺利,也不责怪刘远领着部下孤军深入,难怪谁都不叫,就只叫了长孙无忌一个人。原来都是为这出做准备,其实以大唐的底蕴。和吐蕃开战。还不至于伤筋断骨,支付一点水泥的银子还是有的,只不过是李二抠而己。

为了自己千古一帝的美名,不忍心把战争的用度摊分在大唐的百姓身上,加重赋税,于是就忍心向他心里认为富得流油的刘远等人开刀了。又要名声,又要惜钱银,他的算盘,打得可是“啪啪”作响。

刘远苦笑了一下。也没多少犹豫,向李二行了一礼道:“皇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水泥的售价,初定是三百文一包,不过是国家征用的,那就亏本出售,仅收二百文好了,赵国公高风亮节,为大唐的造福,那微臣也不甘人后,属于微臣的那一份也不要了,就捐给国库,征讨吐蕃之用吧。”

自己在家吃香喝辣,李二都赖皮得说要节衣缩食了,那有君王受苦,臣子却在享受的道理,真是这样,那可是自己招来杀身之祸啊,刘远哪里听不出李二的弦外之音?

好在,刘远身家丰厚,光是一个“金玉世家”就足够一府人锦衣玉食,再说长洛高速那是以技术入股,真金白银给的不多,用一点银子换得李二一个人情,总的来说,这事也不吃亏,再说李二此举也是为了国家,用于扩展,并不是用于个人的吃喝玩乐、挥霍无度,这笔银子就是给出去,刘远也不心痛。

“好,好,好一个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此话掷地有声,还是刘爱卿识大体,大唐若是多几个像国舅和刘爱卿这样能干又忠君爱国的人才,我大唐何愁不兴?”李二一连说了两个字,笑脸如花的。

现在刘远和长孙无忌都放弃了,有了这两人带头,不用说,像崔尚、程咬金、秦琼他们,估计都会遇到类似这样的情况,最后都是捐赠而告终,如此一来,李二就可以省下一大笔的建设费用了。

这算盘打得精啊,刘远有些恶作味地想:若是这李二是在后世,做演员那是影帝的潜质,做老板,那可以是周扒皮的翻版了。

又说了几句,在长孙无忌提醒群臣还在殿外守候,李二这才满意地结束这交朝前小议,宣布准备上朝,刘远和长孙无忌告退后,自有太监领二人回去。

。。。。。。。

大唐的文武大臣在等候了近半个时辰后,终于可以依照官阶和职位进入,参见他们的皇帝。

一番复杂的君臣之礼结束后,李二环视了殿上的群臣,然后朗声地说:“众爱卿,有何事启奏”

众人犹豫一下,秦琼看了看,率先持笏出列,大声说道:“皇上,臣有事启奏。”

“准了,秦爱卿请讲。”

“皇上,大唐与吐蕃对峙己久,现在冬去春来,经过候将军的提议,再综合兵部的意见,为了更好地打击落吐蕃,现已制定了一个春季作战计划,请皇上过目,另候将军提议,多运水泥和工匠,把我西部边防建成新的铁血长城,继续蚕食吐蕃的优势,争取吐蕃铁骑死困在吐蕃境内。”

说完,双手把奏本呈上,自有当值太监把它献给李二。

李二打开奏本一看,原来是以堡垒为依托,先圈起一块地,一边吸引吐蕃人的兵力,一边还可以在堡垒的保护下,再次启动高原训练营,训练适合高原作战的士兵,为由守转攻,进攻吐蕃着手准备,因为无论边境打得再热闹,没有适合高原作战的士兵,始终不能更好地打击吐蕃,这个计划周详,目光长远,还选了几个地方供李二决择,李二一边看一边频频点头,一脸高兴地说:“好,秦爱卿辛苦了,此事朕要斟酌一下,尽快批复。”

“谢皇上。”秦琼心满意足地退了下去。

秦琼刚退下去,刘远的老丈人崔敬,马上又出列,大声禀报道:“启禀皇上,大宫的蓬莱殿明日升梁仪式,请皇上亲临点朱。”

“好,有崔爱卿亲自主持,进度还不错,朕明日一定前往。”

大明宫那是李二为他老子李渊修筑的,这是一个孝心工程,也是一个人心工程,虽说杀兄戮弟过了很久,现在民间尚有流传,有人还说李渊被李二虐待,李二准备用大明宫,堵天下人悠悠之口。

“谢皇上”负责大明宫修筑工作的工部尚书崔敬,得到李二的赞赏,也是一脸喜色回了列。

等崔敬退下,礼部尚书周世石又上前禀报新罗派使团出使大唐有关接待事宜,户部尚书崔尚就国库的情况作了一个汇报,申请发起第二批债卷、怎么开源节流,把银子节省下来用于军费的开支,然后陈侍郎又弹劾金大夫为官不正、唐仆射指责赵执事尸位素餐,在其位不谋其职,贪赃枉法等,总之就是吵吵嚷嚷。

家是小家,国是大家,一国之大,人口几千万,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事发生,一家几口,每天尚有鸡毛蒜皮的事发生,更何况一个国家?怎么处理,怎么协调,充份体现在位者的能力和智慧,只见李二不厌其烦,能当场解决的,就当场解决,不能当堂解决的,就交由相应部门处理,有的还作了指示,一切显得有条一紊,就是站在下面的刘远,也不得不服。

有些人,天生就是适合干一些事的,这个李二,天生的将才,也是天生的皇帝,好像他的到来,就是为了开创大唐盛世。

大约过了一个多时辰,刘远都站得有些累了,终于没有大臣再上奏本,坐在上面的李二也松了一口气,把手中的奏本放下,对站在前面的程老魔王打了一下眼色,程老魔王马上会意。

“皇上,臣有事启奏。”程老魔王出列,大声禀报道。

“准奏。”

程老魔王大声说:“扬威将军刘远,仅以区区数十骑,潜入吐蕃,立功无数,现已凯旋而归,臣请皇上对有功将士论功行赏,以顺民意,以鼓军心。”

李二点点头说:“这个自然,对大唐有功的将士,朕绝不吝封赞。”说完,大声叫道:“刘远何在?”

“臣在”刘远一早就作好了准备,一听到叫自己,马上出列。

“好,好”李二连叫了两声好,然后大声吩咐道:“来人,把突入吐蕃的其它勇士请进殿来,朕要一起封赏,也要好好看看这些好儿郎。”

很快,关勇、候军、尉迟宝庆、赵福、唐大山等人在太监的领着,在文武百官的注视下,一个个又是激动,又是兴奋地走进这个或许他们一生都没机会进来的地方,关勇、候军之流还好,他们名身名门,自小没少见过大场面,像唐大山、秦朗这些人,出身平民,哪见过这么多重要的人物,哪里来过这么庄严的地方,刘远看到,他们不少人都紧张得手都不知放哪里了。

“参见皇上”关勇、候军等人全部换上了明亮的光明铠,一边叫,一边整齐地给李二行军礼。

721开国县子

“众将士,请起,请起。”李二从龙位上走下来,亲自把众将士扶起,还拉住一个断了一臂士兵的手嘘寒问暧,场面颇为感人。

这些都是老掉牙的桥段了,刘远没感到什么,不过得到皇帝亲自问候,关勇和候军都表现得非常激动,就更别说唐大山、秦朗他们了,有二个受了重伤也不哼一声铁汉子,被李二几句话激动得都热泪盈眶,差点没哭出来,刘远明白,在他们眼中,皇帝是带有传奇的sè彩,是龙的化身,高高在上,神圣不可侵犯。

扶起了一众将士,又亲切慰问后,李二这才回到自己的座位坐下,很快,就有太监宣读扬威军一行的战绩。

那战绩刘远信中所描述的差不多,不过一经门下省官员的润sè,平凭了几分传奇的sè彩,什么智计百出、料敌于前、运畴帷幄、用兵如神等溢美之词加在刘远身上,就是逃跑,也被描绘得如诸葛亮七擒七纵那般jīng采,特别是写到那雪峰血战那一幕,都把刘远写成战神下凡了,敢情要把刘远打造成新一代的军神一般。

还真别说,刘远听得都有些面红,好在那杀敌数目没有被刻意夸大,不然刘远都不好意思了,当然,像阿波。sè暗中投靠大唐之机密要事,自然隐去不提,毕竟每个朝代都有阿波。sè之流、秦桧之辈,谁敢保证不外泄呢?

李二商量机要大事时,也只邀几个心腹到御书房密议罢了。

刘远也理解朝廷的意思,现在两国开战,悍不畏死的吐蕃人给前线士兵很大的压力,朝廷急需要树立几个榜样、造出几个英雄,鼓舞将士的士气,这就是“时势造英雄”的原因,也是上位者的一种惯用技俩,不用说。当这篇战报一旦张贴出去,刘远肯定收获很多名声名气,有助他向名将的行列靠拢。

待太监读完,李二高兴地说:“大唐的如此英雄之士,何惧一个小小的吐蕃!”

“皇上英明”一众大臣自然乐于配合,让李二的感觉更好一些。

此时,尉迟敬德出了列。一脸正sè道:“皇上,刘将军仅以驱驱几十骑,就大挫吐蕃,不仅挽回了大唐的声誉,更是扬我大唐之军威,请皇上厚赏这些将士。以作鼓励,臣请皇上更要厚恤那些为国捐躯的将士,他们为了完成任务,身死异乡,可悲可歌。”

“爱卿平安”李二一脸sè正sè地说:“对大唐有功的将士,朕绝不吝啬。”

说完,扭头对侍候在旁的太监说:“宣旨。”

“是。皇上。”那公公拿出早就准备好圣旨,然后噪子叫道:“扬威将军刘远及其部下听旨。”

“臣在”刘远一边说,一边跪下了,关勇、候军、尉迟宝应等人也连忙跟着刘远跪下,不光如此,除了维持秩序的金执吾,就是朝堂上的文武百官,也全跟着行礼。一时间,朝堂上那是跪倒了一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