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落架的凤凰 >

第41章

落架的凤凰-第41章

小说: 落架的凤凰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宗也传令封府库,收百司印,募死士,买战马,运京仓米,饷输士卒,遣兵扼守各路要塞,积极备战。争夺帝位的斗争由宫廷政变发展为两都之间的大规模内战。 
  燕铁木儿想到自己的弟弟撒敦、儿子唐其势还在上都,便密令塔失帖木儿召返京师。两人得了消息,抛弃家眷,星夜奔回。燕铁木儿遂命撒敦率兵镇守居庸关;唐其势屯兵古北口,以御上都。上都军与大都军在居庸关、古北口一带展开激战。初时,上都军所到之处,人马辟易,无往不胜。正当上都军全力南进时,在东北的东路蒙古元帅帖木儿不花(燕铁木儿之叔)与后王搠只哈撒儿、齐王月鲁不花,在10月13日乘虚进围上都,留守倒剌沙经过两个多月的武装较量后,彻底认输,奉皇帝玉玺投降,文宗将他投入监狱,天顺帝阿剌吉八被俘。上都的支持者失去首领,相继溃散瓦解。 
  11月,梁王王禅及倒剌沙、纽泽等均被处死。   
  让出帝位   
  两都之战甫一结束,明宗、文宗兄弟之间争夺帝位的斗争又风云激荡起来。 
  在当时人们的心目中,作为正宗的皇位继承人,武宗海山的长子周王和世 ,比作为次子的图帖睦尔,更具有入继大统的正当性。因此,图帖睦尔要想当皇帝,就必须先得让出皇位。从天历元年(1328)11月之后,文宗多次遣使奉迎和世 于漠北,再三表示固让之心。说哥哥是嫡长,理当即位。 
  为人宽厚、心无权机的和世 ,见弟弟如此谦恭,以为弟弟是真心相让,遂于天历二年(1329)正月,即皇帝位于和林之北(今蒙古国库伦西南),是为明宗,蒙古号忽都笃汗。3月,文宗派燕铁木儿奉皇帝玺宝,北迎明宗。明宗接受皇帝大印后,依据前朝武宗、仁宗旧例,立图帖睦尔为皇太子,约为兄终弟及。 
  5月,图帖睦尔又从大都出发北上,迎接明宗,镇南王帖木儿不花等随行。明宗也从上都南下,按站登途,八月初一,到达上都附近的旺兀察都(今河北张北)。两下相见,握手言欢,兄友弟恭,又是乱离之后的久别重逢,自是欢洽。明宗遂大开筵宴,大宴诸王、大臣,以庆祝兄弟相聚。表面上融融乐乐,一派升平祥和景象,不料八月初六日,传出消息,明宗忽然暴崩。由于死得蹊跷,在蒙古诸王中引起诸多非议,时人多怀疑是文宗让出帝位之后,又深自反悔,暗中与燕铁木儿精心策划了这场阴谋。《新元史?土土哈列传》:“三月,诏燕铁木儿护玺宝北上,觐明宗于行在……燕铁木儿恃功骄恣,明宗潜邸诸臣用事,夺其权宠,乃潜以弑逆之谋白于文宗。未几,明宗暴崩。” 
  明宗突然死亡之后,燕铁木儿趁明宗皇后及明宗一班旧臣陷入慌乱、悲痛之机,携皇帝玉玺会同图帖睦尔,从明宗死地疾驰而去。途次,传命伯颜为中书左丞相,并封太保。钦察台、阿儿思兰海牙、赵世延并为中书平章政事,朵儿只为中书右丞。明宗所用的一班旧臣,尽行黜退。图帖睦尔到了上都,监察御史徐 ,又上书劝进,略言天下不可一日无君,神器不可一日虚悬。8月15日,图帖睦尔遂在上都以皇太子身份再次即皇帝位,蒙古号札牙笃汗。 
  文宗复位,感谢燕铁木儿“大有勋劳于王室”,特任为中书右丞相,封太平王。加封太师,追封三代,把持朝政。 
  图帖睦尔虽然历经了许多风风雨雨,却最终如愿以偿抢得了帝位。而随着文宗帝位的巩固,卜答失里的皇后位置也最终确立了下来。   
  谋杀皇后   
  天历三年,文宗改元至顺(1330)。其时明宗的皇后八不沙,已从漠北返回大都。文宗出于愧疚心理,对她礼遇有加,让她入居宫中,敕有司供给钞万锭、布帛200匹,作为资用,并封明宗嫡子懿遴质班为 王。懿遴质班年方5岁,乃是八不沙皇后所生。又有一子,名叫妥欢帖睦尔,庶出,年纪比懿遴质班稍长。其母迈来迪,相传是北方娼女,生得花容月貌,气度高雅,明宗十分爱慕,便纳为侍妾。生下妥欢帖睦尔不久,迈来迪去世。而八不沙却是在册的王妃,两人的地位不可同日而语。所以,尽管妥欢帖睦尔年长,但因系庶出而未获封王。这时也便随了八不沙皇后同居宫中。 
  八不沙皇后作为明宗遗孀,虽受着文宗皇帝的礼敬,但是一想起明宗被害的种种疑点以及人们风言风语的猜疑,心中就不无怨怼,时时暗自垂泪,这八不沙皇后心无城府,不知韬晦。与人交谈,啧有微言。当时国母节制六宫,所以八不沙一言一行,统由侍女们传报,卜答失里遂无所不知。劝文宗及早采取措施,但文宗想,八不沙一个女流之辈,也翻不起什么大浪,遂不予理睬。 
  可是皇后卜答失里却不这样认为,其一,八不沙这样不知轻重,成了各种谣言的总根源,大不利于朝廷。其二,按照蒙古习俗,弟有收兄寡妻的陋习,文宗也想纳八不沙为妃,卜答失里虽明确反对而未果,但留着总是个危险。因此,卜答失里虽与八不沙同住宫中,面子上似属通融,但心中互有介蒂,彼此相见,言语带刺。 
  卜答失里总想找机会收拾八不沙。也是八不沙遇事不老练,不善掩藏自己的内心,自己往枪口上撞,终于给卜答失里逮住了机会。 
  冤家有孽,有一个深受卜答失里皇后宠幸的太监拜住,见卜答失里对八不沙不大感冒,就有些狗眼看人低,也不把八不沙放在眼里。八不沙毕竟有皇后之尊,自然心气难平。这一日,太监拜住又在宫中往来,适逢八不沙皇后也在宫中散步。相遇于道,按规定,拜住须上前请安,侍立一旁。不料拜住不但不为礼,反而视而不见,大模大样的站在一旁,像没事人一样与小太监调笑。八不沙皇后对拜住如此藐视自己的态度气恼不已,便向他呵斥道:“你区区一个太监,狗样的人,也敢这般无礼。你等仗着皇后威势,竟尔无法无天,须知我也是位皇后,不过先帝忠厚,不甚防着,反被那狗男女从中暗算,仓促崩逝……”八不沙只顾心中痛快,反不知盛怒之余的愤激之词,竟有何等危险。尤其是在不知不觉中,竟将文宗和燕铁木儿暗算明宗的事情,也一起抖了出来。等于揭了文宗和皇后的短处,没事也便有事了。 
  拜住平日里狐假虎威,颐指气使惯了,哪受过这等窝囊气。便急匆匆跑到中宫,跪倒在卜答失里皇后面前,哭哭啼啼,将八不沙皇后所言,转述一遍,且添油加醋,捏造一些詈词。卜答失里闻听,盛怒之极,咬牙切齿道:“我与她势不两立,定要她死在我手,方出胸中恶气。”拜住道:“这亦不难,只要禀明皇上,赐她自尽,便可一了百了。”卜答失里道:“我也曾说过几次,可是皇上不同意,为之奈何?”拜住献计说:“这好办,可以从太子入手。皇子虽幼,但将来总是储君。 
  王已立,按祖制,也有资格继承皇位,现在同处宫禁,势必从旁窥伺太子之位,倘或皇上舍子立侄,那对您和皇子可是不利!干脆一不做二不休,不如禀明皇上,就说八不沙潜结内外,谋立 王为太子。不怕皇上不信。”卜答失里听后摇头道:“皇上曾有立侄的意思,这样一说反倒提醒了他,倘若弄假成真,岂不聪明反被聪明误?”拜住进一步挑拨道:“明宗暴崩,谣言四起。现在八不沙对燕铁木儿与皇上合谋暗算明宗深信不疑,留着始终是个祸害,不如劝皇上早下决心,斩草除根!”卜答失里不禁颔首,逐日在文宗面前絮聒,把祸福利害的关系,反复陈说。 
  俗语说得好,枕席之言易人。文宗经不住卜答失里软磨硬缠,心思便摇动起来。虽然文宗对八不沙非常恼火,然不肯骤用辣手。文宗说:“凡事不要做得过甚,我已为燕铁木儿所惑,做了不仁不义的事;现在,再要对明宗皇后下手,是不是有点过了?”接着又似乎无奈地对卜答失里道:“但箭在弦上,又不得不发,我只好将错就错了。然而我的心终是不忍,宁可由别人去处置她,我也不便颁诏赐死啊!” 
  卜答失里见皇上如此说,即召拜住密议,并将文宗之语原封不动的复述一遍,并问计于他。拜住道:“皇上太仁慈,此事只可由皇后做主。请皇后传一密旨,就说皇上有命,赐她自尽。”卜答失里道:“事果可行么?”拜住道:“皇上不是说了吗,要除掉八不沙皇后,他不便颁诏赐死。这就是暗示你,此事可由皇后做主。”卜答失里遂拟好密旨,命拜住亲携鸩酒,前去八不沙宫中。八不沙梳洗才毕,骤见拜住入内,令她跪读诏旨,只得遵命。当得知要赐她自尽时,八不沙不禁抚胸恸哭道:“既杀我先皇,又要我死,我死必作厉鬼以索命。”言已,即从拜住手中夺过鸩酒,一饮而尽,不久即毒发含恨而死。《元史?后妃?文宗卜答失里皇后列传》写道:“后与宦者拜住,谋杀明宗后八不沙”。卜答失里终于扫除了立太子的障碍。 
  文宗闻报八不沙暴病身亡后,知是皇后所为,也没有过多追究,只将八不沙厚葬,求得心里平衡。然后安排册命,准备立其子阿剌忒纳答剌为太子。但皇后卜答失里一想到懿遴质班与妥欢帖睦尔尚处宫中,对于确立阿剌忒纳答剌的太子地位来说,是一个潜在的威胁,为了彻底断绝后患,她又想出了一种毒招,拟将他们驱逐出外,拔去眼中之钉,方才庶几无患。   
  无情驱孤   
  卜答失里皇后与文宗生有3子:长子阿剌忒纳答剌,次子古纳答剌(后改名燕帖古思),三子太平纳。至顺元年(1330)3月,诏封阿剌忒纳答剌为燕王。 
  卜答失里在毒死皇后八不沙之后,为了使长子阿剌忒纳答剌顺利登上太子之位,便将矛头指向了明宗两个年幼的儿子懿粼质班和妥欢帖睦尔,卜答失里像对待八不沙皇后一样,经常向文宗陈说留两人在宫中的祸福利害关系。文宗认为两人年尚幼弱,不便遣发外地,从缓再议。卜答失里便暗中唆使妥欢帖睦尔的乳母,叫她夫妇入见文宗,略言:妥欢帖睦尔实非明宗所出,生母迈来迪,出身低下,属娼妓杂种,如何冒充天潢贵胄,自乱血统?且明宗在日,已欲将他驱逐。如果此刻不将妥欢帖睦尔远遣边地,那么,几年之后他向皇上提出封王要求,甚至以明宗长子身份觊觎皇太子之位,恐怕将来有很多麻烦。此刻正宜慎重名义,以明嫡庶之分,勿一误再误。 
  文宗其人,汉化较深。在信用文臣的同时,又极力尊孔崇儒,行“汉法”,崇文治,命翰林国史院与奎章阁学士院编纂《经世大典》,保存了大量的元代典制纪录,成为明初纂修《元史》的依据。因此,文宗具有强烈的汉儒思想,比较重名分,辨嫡庶。见卜答失里说得有理,便下令将年仅10岁的妥欢帖睦尔东戍高丽(今朝鲜),流放大青岛中,不准与人往来。据《元史?顺帝本纪》记载:“至顺元年四月辛丑……徙帝于高丽,使居大青岛中,不与人接”。妥欢帖睦尔既去,只剩一个幼小的懿遴质班了,孤苦伶仃,无人扶持。就这卜答失里还不放过,还想将他流放外地,只是文宗觉得他实在太小,没有听从。 
  除去了一切障碍之后,卜答失里便策划要立燕王阿剌忒纳答剌为太子。1330年8月,御史台臣请立燕王为皇太子,文宗推辞说:“燕王尚幼,非裕宗(真金)为燕王时可比,待以后再议吧!”过了几时,又由诸王大臣奏请立储,文宗仍不同意。他说:“你们所讲的,都是为了国家的根本大计,忠心可嘉,但燕王尚幼,恐他识虑太浅,不堪大位。缓一缓,以后再议,亦未为迟。”诸王大臣因屡请没有得到允许,也就厌了再说的念头。偏偏皇后卜答失里立皇太子心切,就又密密召见诸王大臣,怂恿他们再申前请,自己也好乘间力求。至此,文宗不好再阻众议,只得接受大家的建议。于是乃先令太保伯颜祭告宗庙,然后立燕王阿剌忒纳答剌为皇太子,卜答失里谋立己子为储君的愿望终于得以实现。   
  文宗忏悔   
  不料礼成刚一日,太子阿剌忒纳答剌就忽然生起病来,昏迷不醒,高烧不退。御医百治无果,始终找不出病因,反而日甚一日。急得文宗和卜答失里皇后像热锅上的蚂蚁,寝食不安,日夜在床前守候。忽一日,太子睁开眼睛,满口谵语:“天下本是我家的天下,你等害我先皇,夺我帝位,还嫌不足,我一个年轻孀妇,寄居宫中,碍你们啥事了,偏又将我鸩死。可怜我夫妇两人,哪一点对不起你们,俱为你们毒死。你想立太子么?我今特来索命了!”言毕,即寂然不动。文宗惊得什么似的,知是冤魂出现,吓得倒在地上,几乎晕了过去。也吓得卜答失里皇后没了主意,忙将文宗扶上坐榻。又跪在床前,连连叩头,哀告不已。口称该死,只求先皇先后勿念前事,保佑太子性命。 
  从此深宫内院,不是出现明宗附体,就是八不沙皇后缠身的怪事。惊骇得一班宫娥彩女,连在白昼,也要呼朋引伴,方敢进出。卜答失里也由惊生畏,由畏生忧,即与文宗商议,欲在帝师座前亲受佛戒。文宗本就亏心,今见宫中时时闹鬼,也就听了皇后之言,大兴庙宇,祈神祷鬼。朝廷上下,整日青烟袅袅。但佛不佑人,太子终于不治,于至顺二年(1331年)正月,一命归西。 
  丧葬才毕,次子古纳答剌又染重病,病势和皇太子一样。使文宗帝后不禁惊骇莫名,俱信神鬼不可欺。就是宫廷内外,也都群议汹汹,顿时风声鹤唳,无在非疑,杯弓蛇影,所见皆惧。文宗至此,方始醒悟,他忏悔似的对卜答失里说:“我初意本不要立储,只因内外相迫,才成此举,看来先兄先嫂不肯容我,我想立皇侄为太子,以安先灵。”卜答失里这时哪里还敢再争,只得应允。同年九月,文宗将藩王阿鲁浑撒里的府第买下,让古纳答剌卜宅居住,并命燕铁木儿侍奉。在燕铁木儿等人的精心护理下,古纳答剌病情逐渐好转,文宗及卜答失里才心有宽慰。 
  可就在皇子古纳答剌病愈不久,文宗却由于悲伤过度,思虑过深病倒了。一天夜间,皇后卜答失里正在床前侍候,文宗忽然跃起,抓住皇后的手,大叫:“皇兄皇嫂,饶恕于我!”直吓得卜答失里汗毛直竖,忙跪在地上,苦苦哀求!求了一会儿,文宗才清醒过来,料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追忆夺取帝位往事,感到十分愧疚,禁不住长叹道:“孽由自作,夫复何言。自思此生造孽非浅,如今忏悔,已是无及。”文宗决意舍子立侄,使帝位复归正统。卜答失里流着眼泪说道:“传位皇侄,皇子怎样呢?”文宗道:“你还要顾到皇子么?你自己的性命,也不知怎样哩!常言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我靠权谋夺得帝位,在位5年,夙兴夜寐,不辞辛劳,虽取得了一些文治武功,但朝廷内外,是不会忘记明宗大统的。若要强立皇子燕帖古思为帝,后果会不堪设想。看来,欲想天下太平,还须立兄长之子。”卜答失里道:“此事且召太平王商议。”文宗道:“我的家事完全为其所误,他的性命也就只在目前了,哪里还能与你商议大事。”卜答失里唯唯而退,心内甚不为然,令近侍密召太师、右丞相燕铁木儿商议。哪知燕铁木儿每日与妻妾寻欢作乐,荒淫无度,已抱病在床,不能应召前来。卜答失里只得改召伯颜进宫商议。 
  太保伯颜入宫,卜答失里将文宗的病榻言语告知,伯颜道:“皇子年龄,与 王相仿,何必别立皇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