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世界列国史演义丛书--英国史演义 >

第36章

世界列国史演义丛书--英国史演义-第36章

小说: 世界列国史演义丛书--英国史演义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1 月30 日是丘吉尔的生日,他举行宴会,招待罗斯福和斯大林。席间觥筹交错,共祝同盟国早日取得胜利。三国首脑都把会谈桌上的争执暂时搁置一边,一起度过了一个美好的夜晚。
  12 月2 日,丘吉尔和罗斯福再次飞往开罗,进一步商讨了实施在德黑兰所达成协议的细节,他们决定成立两个不相从属的最高司令部,实施“霸王计划”的最高司令由罗斯福指定艾森豪威尔将军担任,而地中海战区的最高司令则由丘吉尔任命,结果是梅特兰·威尔逊将军中选。
  丘吉尔此时已69 岁,经过这番往返奔波和忙碌,体力渐感不支,12 月12 日他飞到突尼斯后就病倒了。医生诊断为肺炎,高烧时起时退,但他仍坚持处理国事。他用电报通知罗斯福,他已任命泰德空军上将为西北欧盟国远征军副统帅,任命蒙哥马利将军指挥英军地面部队,协助艾森豪威尔实施“霸王计划”。
  1944 年1 月,丘吉尔从马拉喀什休假回来后,立即着手进行“霸王计划”的各项准备。他成立了一个专门委员会负责此项工作。他亲自检查了在诺曼底海滩建造登陆用人工港的“桑葚”计划细节,加紧制订空降和海军炮击计划。1 月14 日,艾森豪威尔来到伦敦,着手建立他的司令部。到6 月6 日诺曼底登陆时,盟军集结了39 个师,另有四五十个美国师源源不断地开来,有各种飞机1。3 万架,各种战舰、登陆艇和运输船只6000 多艘,海、陆、空三军官兵总数达287 万多人,其中英军约134 万人。
  德国在英吉利海峡建造了坚固的防御工事,有56 个师把守,希特勒称之为“大西洋壁垒”。英、美联军为摧毁德国的防御工事和瓦解德军的斗志,每天都派出大批飞机去轰炸德国的军事和工业基地,摧毁德国的飞弹基地和研制原子弹的实验地,破坏敌人的交通运输网,最大限度地削弱敌人的防御力量。
  丘吉尔是一个敢于冒险的人,他曾提出要乘巡洋舰横渡英吉利海峡去观战,后因遭到反对而未能如愿。6 月5 日,他乘专列来到朴次茅斯附近的德罗克斯福德,即艾森豪威尔司令部所在地,亲自参加登陆计划的实施。
  6 月6 日凌晨,盟军2395 架运输机和847 架滑翔机从英国20 个机场起飞,载着3 个伞兵师在诺曼底腹地降落。黎明时分,盟军成千架轰炸机对预定的登陆地点进行猛烈轰炸,把7000 多吨炸弹投向德军阵地。海军战舰上的大炮一齐轰鸣,几十英里长的滩头阵地浓烟蔽日,火光冲天,炮弹和炸弹的爆炸声惊天动地,构成震撼世界的进军号角。随后,盟军5 个师先后在5 个滩头登陆,后援部队不断开到,仅10 天功夫,就有50 万人登陆,一个月后,登陆部队达到100 万人,这是规模空前的登陆战役。
  盟军的进攻得到法国和大陆其他国家人民抵抗运动的有力配合和支持。
  游击队四处出击,割断敌人的通讯线路,破坏交通系统,神出鬼没,到处袭击敌人,牵制德军的有生力量。游击队员们给盟军带路,攻击敌人的薄弱环节。他们所起的作用是不能用消灭敌人的数目来衡量的。
  8 月15 日,50 万盟军在法国南部登陆,向北挺进,与诺曼底登陆的大军在第戎附近会师,合力向法国东北部发起强大攻势。8 月,巴黎人民发动武装起义,与盟军配合,于8 月25 日解放巴黎。
  从9 月起,盟军发起全线进攻,向德国边境突进。11 月底,盟军兵力增加到300 万人,由于战线很长,仍感兵力不足。
  德国连遭打击,兵力消耗很大。但希特勒不甘心失败。他调集20 个师的精兵,瞅准盟军的薄弱环节,于12 月16 日在阿登地区突然发起反击。清晨,德军的大炮打破了宁静,美军从睡梦中惊醒,急忙从睡袋里爬出来,睡眼惺松的大兵们个个惊惶失措,不知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还未等他们回过神来,德军坦克已经隆隆开过来,紧接着大部队蜂拥而至。毫无准备的美国军队溃不成军,德军以每小时30 英里的速度穿过美军主要防线,向盟国阵地推进了50 英里,丘吉尔感到战场事态严重,急忙向斯大林求援,希望苏军从东线发动攻势,以减少西线的压力。苏联答应了丘吉尔的请求,1 月12 日苏联红军在从波罗的海至喀尔巴阡山长达1200 公里的战线提前发动大规模进攻,迅速向东欧国家挺进。这时,德军已是强弩之末,兵力和作战物资都极感匮乏,为同时守住东西两条线,在阿登的进攻不得不立即停止下来。希特勒剩下的日子已屈指可数了。
  苏联红军的胜利推进,使丘吉尔和罗斯福都感到有必要尽早举行第二次三国首脑会议。因为斯大林不愿出国旅行,决定新的三巨头会议在苏联的克里米亚半岛举行。2 月2 日,丘吉尔在女儿莎拉的陪同下,乘飞机到达克里米亚半岛上的疗养胜地雅尔塔。英、美、苏三国首脑会议于2 月4~12 日在前沙皇行宫利瓦吉亚宫举行。三巨头除商讨最后打败德国的军事计划外,大部分时间都用于讨论战后世界的重建问题。关于对德国的处置,会议决定由苏、美、英、法四国对德国实行分区占领,共同建立一个中央管制委员会管制德国。德国必须对同盟国家的战争损失进行赔偿。三巨头在《被解放的欧洲宣言》中,主张铲除法西斯的痕迹,建立人民自己选择的民主制度。关于波兰疆界问题,会议决定波兰东界以寇松线为界,也就是说,将有一部分原波兰领土要归属苏联。但是,波兰可以从北面和西面原德国的领土中获得一定补偿。
  克里米亚会议(又称“雅尔塔会议”)决定于1945 年4 月25 日在美国旧金山召开联合国成立大会。联合国将成立由15 个国家组成的安全理事会,其中苏联、美国、英国、法国和中国为常任理事国,他们中任何一国都对安理会的决议拥有否决权。
  关于远东问题,英、美为吸引苏联参加对日作战,同意了斯大林提出的条件,即维持外蒙古的现状,把库页岛南部和千岛群岛交与苏联,允许苏联租用中国的旅顺港和拥有与中国共同经营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的优越权益。中国作为反法西斯同盟国,为抗击日本侵略遭受了巨大牺牲,为打败轴心国作出了重大贡献,可是三巨头会议却背着中国作出了损害其利益的决定,表明大国沙文主义的阴魂仍在三巨头的头脑里作祟。这次会议对苏联的要求做了很多让步,待到决议签字时,丘吉尔颇为踌躇,随同参加会议的艾登也劝他不要签字。但因此时苏联军事力量非常强大,苏联的合作对解决战后各项重大问题必不可少,丘吉尔还是在决议上签了字。
  却说战场上,德国军队正在节节败退,欧洲各国人民的抵抗运动组织配合盟军战斗,使自己的祖国从法西斯铁蹄下解放出来。这时丘吉尔政府一心想的是恢复各国的资产阶级政权。丘吉尔指示英国军队,所到之处立即解除抵抗组织的武装,镇压人民民主运动。在希腊,英国极力恢复君主制度。1944年10 月,英国在希腊登陆后,立即把枪口对准曾长期与德军浴血奋战的希腊人民解放军,对其进行血腥镇压。丘吉尔对苏联的敌视情绪随着胜利的到来与日俱增,他甚至指使蒙哥马利,要把德国武器搜集起来,以便在苏联攻势继续不停的情况下,发给德国士兵。
  1945 年4 月,盟军分东西两线发起强大攻势。4 月25 日,苏军与美军在易北河会师,苏联红军完成对德国首都柏林的包围。5 月1 日希特勒在绝望的情况下,在柏林地下避弹室里开枪自尽,结束了罪恶的一生。次日,苏军攻克柏林。这时的德军已丧失抵抗能力。5 月8 日,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欧洲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
  这一天,英国教堂钟声齐鸣。英国人民无不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5年多的欧洲战争终于结束了。回顾艰难的历程,人们个个热泪盈眶。当欧洲大陆大部分被法西斯魔鬼吞噬的时候,英国在长达一年的时间里孤军奋战,每天生活在敌机投下的炸弹的爆炸声中,时刻都遭受着入侵的威胁。那时,英国人民没有屈服。成百万青壮年男子走上前线,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与敌人拼杀,有20 多万人牺牲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有更多的人献出了自己的鲜血。妇女们勇敢地承担起男人的工作,加班加点地劳动,用汗水支援前线。5 年的艰辛终于迎来了胜利。人们禁不住发自内心地欢呼。
  欧洲战争结束了,英国各党派联合对敌的纽带也断裂了,议会也该改选了。5 月,工党退出联合政府,丘吉尔组成保守党看守内阁。6 月15 日,下院解散,大选定于7 月5 日举行,但选举结果要到7 月26 日才公布。
  德国投降后,处置德国和最后打败日本等紧迫问题需要英、美、苏三大国首脑再次举行会议。会议定为7 月17 日至8 月2 日在柏林郊外的波茨坦举行。真是岁月流逝人易老,在战争中叱咤风云的美国总统罗斯福已于4 月12日突发脑溢血病逝,接替他出席会议的是新总统杜鲁门。英国刚举行过大选,但结果尚未公布,所以丘吉尔邀请工党领袖艾德礼同他一起去参加会议,以便在工党取胜时,新首相能继续参与谈判。
  与会者重申了克里米亚会议的对德政策,决定了在德国肃清军国主义和实行民主化的方针。会议讨论了波兰的西部边界,决定把东普鲁士的一部分领土和哥尼斯堡划归苏联。与会各国同意接纳意大利、保加利亚、芬兰、匈牙利、罗马尼亚参加联合国组织。在波茨坦会议议定书上签字的是斯大林、杜鲁门和艾德礼。
  三国首脑讨论了结束对日作战的条件和有关对日本的战后处置方针,并将有关决议载入《波茨坦公告》。此公告以中、美、英三国的名义发表,责令日本立即宣布无条件投降,否则日本将遭彻底毁灭。
  会议期间发生了两件大事,在此值得一提。
  7 月25 日,丘吉尔在他的女儿玛丽陪同下离开柏林回到伦敦去接受大选的裁定。那天,夫人到机场接他,回到家后,一家人都高兴地聚在一起吃饭。保守党总部和丘吉尔对大选结果的估计都非常乐观,因为他领导英国人民取得了抗击德、意法西斯的胜利,人们该不会抛弃这位胜利的缔造者吧?那天晚上,丘吉尔放心睡去,可是快到天亮时,一个不祥的梦突然把他惊醒:大选失败了!他想再睡,可怎么也摆不脱这个使他懊恼的念头。早晨起来后,选举结果陆续出来,一开始就感到不妙,后来果真应验了他清晨的梦。26 日晚上7 点,丘吉尔驱车去王宫提出辞呈。国王对丘吉尔的辞职深感惋惜,他决定授与丘吉尔嘉德勋章,以表彰他在战争中的功绩,但丘吉尔婉言谢绝。丘吉尔对大选结果感到遗憾和烦恼,他不懂选民为什么要抛弃他。英国人民在战前和战争中受了太多的苦,他们强烈希望改变现状。工党在竞选纲领中提出重要工业部门国有化、对经济实行监督、管制消费品价格和扩大社会保障等主张,勾画了一幅工党“社会主义”的美妙蓝图,因而赢得选民的支持,取得大选的胜利。
  第二件事是美国在7 月16 日试验原子弹成功。美国选择这一天试爆原子弹并非偶然,这一消息好像给丘吉尔打了一针强心针,他和杜鲁门都想利用原子弹对斯大林进行讹诈,以增加他们在谈判桌上的份量。两人商量,该怎样把这一消息告诉斯大林,最后决定在会议结束时的一次谈话中进行,以免后者再追问细节。
  欧战结束后,英国为了增加在解决远东问题时的发言力量,便把大量海、陆、空军力量调到远东对日作战,英军的首要任务就是收回被日本占领的殖民地香港、马来亚和缅甸等地。5 月,英印军队和缅甸国民军一起解放了缅甸首都仰光,随后把日军赶出缅甸。9 月5 日,英军在新加坡登陆,把马来亚人民艰苦斗争多年所取得的胜利果实据为己有,在这里重新恢复殖民统治。
  《波茨坦公告》宣布以后,日本拒绝投降。盟军从空中和海上发起猛攻,8 月6 日和9 日,美国空军分别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炸死炸伤近1 万人。8 月8 日,苏联红军对日宣战,10 天时间就歼灭日本关东军110万人。在盟军的强大攻势下,日本被迫于8 月15 日宣布投降。9 月3 日,日本在投降书上签字。第二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
  5 年的战争使英国遭受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损失,战争中死亡人数达24.4 万人,伤27.8 万人,另有5.3 万人失踪。战争中物质损失无数,海外投资减少,内债和外债大增。进出口贸易锐减,工业总产值下降。战时,英国对殖民地和附属国的控制减弱,战争结束后,英国殖民地民族解放斗争空前高涨,一大批国家取得民族独立,英帝国摇摇欲坠。
  正是:纵有万钧回天力,难挽帝国大厦倾。
  欲知战后英国如何举措,且听下回分解。
  第二十一回 伊公主 树顶承大统 英帝国 落日映米旗运衰势尽国力虚,可怜公主少嫁衣。
  花落无奈水流去,泪眼望断日坠西。
  话说1945 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嚣张一时的德意日法西斯俱被打败,公理战胜,世界重归和平。此番战火,实为空前绝后之浩劫,全球共计70 余个国家,占总数80%的人口被卷入战争,死亡者3000 万,伤残者近5000万,直接经济损失折合美元约4 万亿。单看那大英帝国,虽未沦为战场,亦是损失惨重之极。120 万精忠将士血染沙场、埋骨他乡,战争开支多达1200多亿美元,几乎耗尽国家全部黄金储备,国民财富1/4 化作乌有,物资极度匮乏,举国上下生活艰苦。1942 年9 月美国总统的夫人来访时发现,白金汉宫中的饭菜与平民百姓家中一般无二,王宫的玻璃窗都在德国飞机轰炸时震碎了,连王后的寝室也四面透风。1946 年冬季伦敦奇冷,大雾迷漫,雨雪交加,可是燃料却少得可怜。八十高龄的王太后和大家一样住在寒气逼人的房间里,以致国王乔治六世在出访南非时,一路都忧心忡忡。他写信给母亲说:“我对这种极端的匮乏非常焦虑。你们在家里的所有人现在不得不在这种没有光亮、没有燃料的条件下忍受可怕的寒冷天气。我多么希望我现在是和您在一起,与大家同甘共苦。”国王不光是这样写,他真的想这样做。他向陪同出访的首相艾德礼提出,他忍受不了这种“精神折磨”,要求返回英国,与臣民一起共渡难关。艾德礼百般劝阻,才使乔治六世打消了这念头。1947年,乔治六世心爱的长女伊丽莎白公主与希腊的菲利普王子订婚,在喜讯宣布后两人第一次公开露面时,人们发现,未来的驸马身上所穿的竟是一套旧军装。王后为给公主准备嫁妆,不得不特别申请一些服装配给券,其不足部分,只能靠人们送来的礼物补充。这些礼物中甚至包括尼龙长筒袜和火鸡,因为妇女着装必需的长筒袜战后奇缺,送火鸡的那位美国小姐解释说:“因为伊丽莎白居住在英格兰,而在那里他们没有什么可吃的东西。”生活必需品的定量配给一直实行到50 年代初期。
  然而物质生活的艰苦并未影响人们的情绪。1947 年11 月,英国人民欢庆伊丽莎白公主和菲利普王子结婚。这对年轻的新人极受臣民爱戴。人们忘不了,在战争年代,当德国法西斯的飞机对英国狂轰滥炸、很多人家都把子女送往北美避难时,国王的两个女儿却一步也没有离开不列颠。尽管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