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世界列国史演义丛书--英国史演义 >

第17章

世界列国史演义丛书--英国史演义-第17章

小说: 世界列国史演义丛书--英国史演义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填药点火,仿佛命中注定此生要上战场打仗。然而若是看到下马后的真人,各位定会大失所望:窄脸上一双细目黯然无光,唇角向下显得满腹忧伤,身材矮小,腼腆内向。曾患脊髓灰质炎,致使腿脚有残;又因口吃而沉默寡言。他不仅继承乃父王位,还继承全副衣钵:刚愎自用、暴虐傲慢,一心要建立无拘无束的专制王权。即位之初,为解财政困难,他曾3 次召开议会,其意均在讨钱。议会却以为“孺子可教”,遂上书“权利请愿”,请求查理一变乃父作风,更张改弦,今后征税之类一干决策,务须听取议会意见。查理要钱心切,当即点头允准,接受请愿。于是议会慷慨解囊,批准给他35 万。孰料钱款到手脸就变,一纸敕令命议会“休会半年”。休会何异于解散?此时议会方才恍然,原来查理比诸乃父更其不善!
  不宁唯是。此后11 年,查理再不召集议会,自己擅权独专。他残酷迫害清教徒和反对他的人,不是带枷游街,鞭打割耳,就是逮捕收监。他巧取豪夺,横征暴敛,不顾体统,不择手段。办法之一是出售专卖特许权。詹姆士时期还只针对羊毛、酒类等大宗物产,查理则将其扩及针头线脑、柴米油盐。顿时造成物价腾贵,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办法之二是擅征新税,且名目多繁。譬如“船税”,沿海渔民要交,内地城市也不能幸免;譬如“森林捐”,山民樵夫要捐,海边平原也要捐。办法之三是变卖王室财产,甚至王后的陪嫁妆奁也被卖掉换了钱。办法之四是卖官鬻爵,明码标价,伯爵20000 镑,男爵1000 钱,明目张胆。办法之五是封授爵位。这封爵与卖爵有所不同,卖爵可以不买,封爵却不可不受。封爵不受,要罚现钱。若受了呢?则要交谢恩钱。国王手头一紧,便拿起乡绅名单,封他10 名8 名,就能收进几百上千。办法之六是强行借贷,专找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成员。不能不借,不借治罪入牢监。只能是借,借了就有去无还。办法之七叫做官军民养。国王的兵马,国王却不给粮饷草秣钱,把他们分散到城市与乡间,强占民房,主人还得喂马管饭。国王敛钱生财的办法层出不穷,个个办法都如此荒诞不经。替他出谋划策的乃是一个奸妄,名唤斯特拉福。他助纣为虐,媚主邀宠。还有一个帮凶,劳德大主教,他建议凡不去教堂作礼拜者,不分男女老幼每次罚款一先令。他还建议查理一世,把英国国教推行到苏格兰,压煞苏格兰长老派的威风,使苏格兰如英格兰一般顺从。这建议明明是妖言播乱,昏君却当作治国良策,当下便予采纳,责成劳德执行。只因劳德这一去,惹起苏格兰起义,带动英格兰革命,从此天下大乱,长达半个世纪。
  且说劳德得着旨意,当下便将国教教义写成《祈祷书》一部,又将国教礼仪一一开列明晰,一并发往苏格兰教会,命其遵照办理。然而苏格兰人却满怀怒气,认为此举粗暴干涉信仰自由,严重侵犯苏格兰民族独立。于是他们拿起武器发动起义,誓以鲜血生命捍卫自己的自由独立。1639 年,苏格兰起义军攻进了英国北部地区。
  要同苏格兰打仗,需要大笔军费粮饷。然而国王债台高筑,国库空空荡荡。这些年敛钱的招数都已用尽,再没什么办法可想。国王实在穷蹙无奈,只好重开议会,希望议会能够解囊。然而议会开幕之后,议员们根本口不言钱。他们在议会领袖皮姆带领下,猛烈抨击11 年无议会期间国王政策之弊端,要求国王做出保证,今后永不侵犯议会特权。国王未要到钱反遭怨谩,一怒之下重又将议会解散。这次开会前后不过20 余天,故而史称“短期国会”。
  解散国会,虽说国王出了鸟气,却没有解决军费问题。查理一世硬起头皮,强令军队北上抗敌。饷银拖欠,又衣食不继,如此军队何来战斗力?刚到前线便望风披靡。眼见苏格兰人攻城掠地,北方疆土已失陷半壁,查理一世急如热锅蚂蚁。百般无奈,只得出个下计,与苏格兰人议和。可是议和也不容易,苏格兰人让查理国王用巨额赔款换回失地,否则他们就拒不撤军,驻军的费用还得英国打理。左右为难,总是钱的问题,偏是毫无办法解这燃眉之急。斯特拉福与劳德此时已成黔之驴,查理一世更是双眉紧锁长吁短叹浑无计。走投无路,只得老起面皮,重将议员召集到威斯敏斯特大厅里,此时正是1640 年11 月,这届议会以后一直存在到1653 年,故而史称“长期议会”。
  长期议会的议员中,三分之二是国王的反对派,然而毕竟存有封建观念,尊卑有分,再不满也不好直接批评国王本人,于是攻击的矛头便指向国王的宠臣。议会对斯特拉福和劳德提出弹劾,指出他们应对这些年的专制暴政负责。国王想要为自己的宠臣开脱,可是议会的回答是索性逮捕斯特拉福和劳德。这时伦敦市民也发动起来,要求处死这两个奸臣的请愿书成千上万如雪片。1641 年3 月,议会对斯特拉福进行审判,最后认定他是“臭名昭著的叛国罪犯”。下院投票通过将其处死,可是上院却持保留态度,久久拖延。这时伦敦民众来到上院示威,数万人齐声高呼:“处死罪犯!”惊天动地,闻者无不悚然,上院议员更如坐针毡,情知对抗民众自己必遭厄难,于是批准了处决案。此案还有待国王钦准,可是国王为保住宠臣性命,说什么也不肯签字。于是伦敦民众,手持武器包围王宫白厅,“依法处决”的呼声响彻伦敦上空。国王慌了手脚,唯恐酿成祸乱自身难保,只好签发死刑判决书。5月12 日,斯特拉福被枭首示众。围观的不仅有伦敦市民,还有从周围乡镇赶来的民众,人数多达20 万。国王宠臣之不得人心由此可见。后来劳德也以“叛国罪”,于1645 年被处死。
  接着皮姆率领议员们提出名为《大抗议》的文件,要求今后国王不得滥用职权,必须定期召集国会,给工商活动以自由,建立长老派教会,政府大臣要从议会所信任的人中遴选。最后这一条意义深远,议会信任的人绝不会唯国王马首是瞻,而是服从议会,服从法律,服从人民的意愿,国王则将从此失去实权。此乃后世西方各国所行“责任内阁制”之滥觞,影响非同一般。查理一世看到《大抗议》,禁不住心头火起。若是今后照此行事,君将不君,臣将不臣,岂不是坏了纲常伦理!想这皮姆等人真乃贼子竖逆,大胆妄为,动摇国家根基。若不及早将其除去,日久必然酿成危机。念及于此,他当即驳回《大抗议》。已而又亲率卫兵来至议会,捉拿皮姆等人。谁知皮姆得着消息,早已躲入伦敦商业区。查理一行扑了个空,还欲跟踪追缉。不料刚到街口便遭武装市民阻拦。市民人数足有数万,群情激奋,齐呼:“议会!特权!”查理一世见势不妙,只好悻悻然收兵回宫。两天之后有人来报,说是皮姆等人已然安全返回下院,伦敦市政当局沿途为其提供保护,随行还有数千志愿武装人员。查理一世听得报告,痛感自己太孤立。伦敦民众一致拥护议会,自己在此几无立足之地,不如离开伦敦北上,到旧贵族集中的北方去集合自己的势力,其后再徐图反攻倒算之良计。如此这般打定主意,果然于1642 年1 月10 日离开伦敦,北上至约克郡驻跸,一干效忠国王的朝廷命臣、封建旧贵族也纷纷自备马匹武器,前往约克护驾勤王。半年之后,王军已有8 千兵马,因其身份多为贵族骑士,时人呼之为“骑士党”。
  国会方面见与国王矛盾难以调和,双方势必兵戎相见,于是也招兵买马积极备战。几月之内,便组成军队2 万。因成员多为清教徒,尚朴崇俭,不似贵族假发垂肩,而是将头发剪得又平又短。因此时人呼之为“圆颅党”。国王自觉兵力足够,时机成熟,8 月22 日,在诺丁汉城堡祭起王军军旗,正式向国会宣战。英格兰从此又是遍地兵燹,到处狼烟。
  且看这争斗双方。国王兵马不过8000,国会军队超出2 万,众寡悬殊。
  况且国会所据东南之地,农耕发达,商业繁荣,人口稠密,因此粮秣丰饶,军费充足,后备兵员源源不断。加之国会所为,乃是反抗专制暴政,维护人民权利之正义事业,深得群众拥护。天时、地利、人和,国会样样占尽,想来取胜殆非难事。
  然而世事殊难预料。双方头一仗在埃吉山交手,便是国会军败阵。此后王军乘胜前进,国会军且战且退,整个北方和威尔士迅速被王军占领,牛津成为王党大本营。到1643 年底,全国五分之三领土已落入王党之手,骑士们甚至将战线推进到距伦敦仅7 英里之处。
  国会方面何以居优势而遭败绩?原因有二。一曰军队素质差。王军自国王以下,皆为训练有素的武装骑士,骑马拚杀原是拿手好戏。国会军中却多的是农民、乡绅、商贩、资产阶级,平生从未上过战场,听不得枪炮震耳,见不得血肉横飞,有新式武器而不善使用,人数虽多却是乌合之众。二曰领导不力。国会领袖皮姆等人均属清教长老派,思想较为保守,教会中主张保留长老,国家中主张保留君主。如今虽说举义造反,所为乃是反抗君主专制暴政,意欲建立尊重议会与法律之新型立宪君主制度。以故战略指导原则并不求彻底打败乃至推翻国王,只想对抗一阵,迫其让步,从此双方和平共处。而且前线指挥军官,多数出身贵族,封建忠君观念根深蒂固,战场之上放不开手足,总想给国王和自己都留条退路。有这两条,难免不连吃败仗。
  此时幸有异军突起,力挽狂澜,扭转战局。该军统帅名叫奥利佛·克伦威尔。这姓氏,看官想必听着耳熟。确实,他与亨利八世的首辅之臣托马斯·克伦威尔有亲戚关系。这奥利佛·克伦威尔祖居亨丁顿郡,躬耕陇亩,诗礼传家,乃是典型的乡绅。后因继承舅父财产,迁至剑桥郡居住。信仰方面属于独立派清教徒。奥利佛·克伦威尔素享正直侠义之美名,故而亨丁顿与剑桥两郡均推举他为议员。他在议会中往往仗义执言,出语犀利,见地深刻,颇受赞慕,逐渐成为独立派之灵魂。他见国会领袖们无心取胜,国会军队每战辄败,王军气焰愈加嚣张,心中暗暗着急。遂回至乡间,招募左近信奉清教的农家子弟及各色工匠组成一支骑兵,又从乡绅商贾中筹得巨资,买来肥壮马匹和精良刀枪,以及一应军中所需物品,将这支骑兵装备起来,请来高明教官勤加操练,制定各项纪律严格执行。下层子弟本无纨绔浮华恶习,又笃信清教,吃苦耐劳,令行禁止,故而几月之内,便练就一支勇猛善战之师,甫试身手便数战连捷。军中又有一样与众不同规矩:提擢升迁,不以出身贵贱,但以作战勇敢。马车夫普莱德、补锅匠福克斯,皆因战功升至上校官职。是故战场之上,全军将士不畏刀枪箭矢,人人奋勇当先争立头功,锐不可挡。1644 年7 月20 日,克伦威尔的部队在马斯顿荒原与国王外甥鲁珀特王子所率王军主力骑兵对阵。王军以优势兵力率先向国会军冲锋,以为国会军定如以往一样一触即溃。不料这次这支部队却是岿然不动,反而迅速调整战斗队形,向王军发起反攻。双方苦战半日,克伦威尔部队一步没有后退,犹如铜墙铁壁一般挡住敌人去路,迫使王军丢下5000 余名死伤士兵和军旗、武器,转身逃窜。这一仗克伦威尔的部队打出了威风,连鲁珀特王子也赞叹地称之为“铁军”。其后在克伦威尔呼吁之下,全部国会军队仿照“铁军”模式进行改组,重新组建22000 人的“新模范军”,各级指挥由克伦威尔为首的独立派军官担任,长老派议员和贵族不再统帅军队。“新模范军”纪律严明,斗志旺盛,战斗能力较前大增,于是逐渐胜多败少,扭转战局。至1645 年6月纳斯比之役,终于一举击溃王军主力,接着乘胜追剿,扫荡王军残余。1646年6 月,攻克王党大本营牛津。内战遂以国会方面胜利告终。查理一世于牛津城破之前便化装潜逃至苏格兰,被苏格兰长老派扣押起来,以40 万镑代价卖与英国议会。那英国民众虽是庆幸国王战败被囚,却也不齿苏格兰人出卖君主行径,遂编出童谣,教小儿传唱于闾里,道是:“苏格兰人黑心肝儿,出卖国王换铜钱儿。”
  战争结束,国王被囚,下一步该如何走?此时议会方面先前的领袖皮姆等人均已逝世,其余人等出现意见分歧。长老派议员在战后所获甚多,把持议会,控制政权不说,还强行建立起长老派教会。经济方面也捞得不少好处。故而他们认为,此次革命已然大功告成,下一步可与国王进行复位谈判,实行君主立宪。军队已无存在必要,可以解甲归田,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克伦威尔为首的独立派军官反对军队解散,他们在战后一没得着教会,二没得着政权,设若军队再行解散,他们将一无所获。早知如此,当初浴血奋战又是为何?长老、独立两派之外,此时又有第三派出现,名为“平等”,因该派首领李尔本提出“一切人生而平等”而得名。李尔本认为,既然一切人生而平等,那么教会中便不该有主教、长老,国家中也不该有国王、贵族,所以应当推翻君主制与上院,由全民普选的新的下院作为最高权力机关。这些主张远比长老、独立两派激进,因此深合下层群众心意。军队士兵皆为平民子弟,纷纷将李尔本学说奉为真谛。平等派士兵鼓动独立派军官,不但军队不能解散,还要阻止长老派与国王谈判,进而从长老派手中夺取政权。独立派对此颇以为然,于是双方联手,先将国王扣押在军队驻地,又派军队到伦敦,驱逐议会中最顽固的长老派议员,从而由军队暂时控制了政权。平等派又将主张写成《人民公约》,敦促独立派宣布废除国王与上院,实行普选。可独立派对这一要求却不以为然。他们只是不要教会长老,并不是不要国王;他们流血流汗,夺取政权,也并不想与下层民众分享。平等派要求得不到满足,预谋起义。克伦威尔先下手为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逮捕平等派活跃分子,并在全军队列前面枪杀一人以示警戒,从而将平等派镇压下去。兄弟阋于墙,便给他人以可乘之机。先是国王趁乱逃离军队驻地,潜至南方怀特岛匿居;继而王党旧部与苏格兰长老派密通信息,阴谋里应外合,扶助查理一世复辟。查理则答应事成之后,在英国确立长老派教会。1648 年2 月,各地王党余孽纷纷暴动,又一次挑起内战。
  此时独立派进退两难。进一步,与王党作战,可军队两派分裂,官兵情绪对立,如何能战?退一步,与国王谈判,可国王宁与长老派妥协,决不与独立派谈判。进难退也难,索性知难而进,或可寻个出路。于是克伦威尔等独立派高级军官一改从前态度,释放所有被捕平等派士兵,答应战后实行《人民公约》,以此换取平等派士兵同意与独立派军官合作。军队重新团结起来,齐心协力,同舟共济,开往前线与王党作战,势如破竹,所向披靡,8 月底即敉平各地叛乱王党,取得第二次内战胜利。
  长老派借军队开赴前线作战之机,重新控制议会,还与匿居怀特岛的国王秘密进行复位谈判。军队得知消息,气愤无比,于是得胜凯旋之后头一个举动,便是由普莱德上校对议会长老派采取断然措施。1648 年12 月6 日早上,普莱德突然率军包围议会,他手持名单,让士兵将所有长老派议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