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抗战之责 >

第11章

抗战之责-第11章

小说: 抗战之责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防守作战啊,共军并没有出力。运动战在外面周旋周旋,是在那一带,是有的。但是,那构不成什么大捷。’” 
  “由此我们可以认定,平型关之役确实是一次成功的突击战,与中共大肆宣扬的'大捷',有一段蛮大的距离。但是,我们必须肯定,在那么艰苦的日子里,能有这么点好消息,对民心士气的影响。” 
  25日晨,日军第5师团第21旅团第3大队及辎重部队1000余人,乘汽车100余辆,附辎重大车200余辆,被115师围于平型关地区。日军第5师师团长板垣征四郎得知所属部队将被围后,急令其在蔚县、涞源的第42旅团速向平型关增援,均被第115师独立团和骑兵营阻击于灵丘以北和以东地区。被围于小寨至老爷庙之间的日军,在6架飞机的掩护下,以密集队形再次猛攻老爷庙及其附近地区,企图杀出一条生路。由于敌我短兵相接,日军飞机也无能为力,其反扑复被第686团击退。随后,第686团集中全力,在第685团和第687团各一部配合下,全歼了被围日军。13时,战斗结束。当日黄昏,第343旅向东跑池一带日军出击,由于国民党军未按预定计划出击,致使歼灭东跑池日军的计划落空。 
  此战,击毙日军精锐板垣师团第21旅团1000余人,击毁汽车100余辆,马车200辆,缴获轻重机枪20余挺,长短枪1000多支,及其他大批军用物资。这是中国军队第一次全歼日军,也是全国抗战以来所取得的第一个大胜利。粉碎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在抗战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此战还粉碎了“八路军不打阵地战”的鬼话。115师以3个团的兵力打围歼战,以师独立团和骑兵营在灵丘打阵地战阻击日军。运动战中的围歼战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完成,必需靠外围的阵地战来获得必须的时间。没有必要的阵地战,则不可能实现围歼战。 
  正确的说,八路军是以运动战为主,阵地战为辅。阵地战是为运动战创造战机,赢得必要的时间才会使用,而且必须不惜代价的守得住才行。 
  毛泽东的《论持久战》,被白崇禧浓缩为“以空间换时间,积小胜为大胜”。然而,以空间换时间,在两党的理解上却有很大的差距。在国民党这边,理解为节节抵抗的消极防御。而在共产党这边,则为不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以大范围的机动,寻求有利的战机,积极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从作战指导思想上来看,中国军队在装备上处与劣势,节节抵抗式的作战,必然带来巨大的伤亡,而巨大的伤亡必然对士气产生消极影响。处与劣势的军队要保持士气不缒,必须要有胜利。而这胜利不是靠硬碰硬的死拼来获得,因为弱势军队是做不到的。胜利必须靠正确的战略战术来获取,也就是以地形,时间上的突然性等弥补装备上的劣势。在总体上,我方处于劣势,但我军则应依靠积极的机动,以局部的绝对优势来获得胜利。 
  这两种战略战术的指导思想,谁更符合中国军队的实际状况,谁优谁劣,难道不是一目了然吗? 
  平型关之围歼战进行中,担任阵地阻击战的杨成武独立团在灵丘以东腰站顽强阻敌援兵,毙伤300余人。在阻击任务完成后撤离。 
  此战,八路军以3个团(4000余人)的兵力全歼日军1个步兵大队、一个辎重大队(1000余人)。日军极为顽强,全部拼死。另以1团加1营的兵力阻击日援军,毙伤300余人。 
  反观国军,以6个团(约9000人)的兵力出击日军2个大队(1000多人),竟被反制。 
  第七集《淞沪会战》上 
  第八集《淞沪会战》下 
  第九集《喋血长空》 
  第十集《失去海岸线的勇士们》 
  第十一集《南京保卫战》 
  第十二集《南京大屠杀》 
  第十三集《徐州会战》上 
  第十四集《徐州会战》下 
  在以上各集中,我看到了国军将士拼死杀敌,为国捐躯的战斗记述。我的外祖父(黄埔军校毕业)时任上尉连长,就是在淞沪会战中阵亡的。在那些身影中自然就有我外祖父的身影。 
  然而,虽然将士忠勇、军心可用,却难掩指挥失当(徐州会战除外,那却是杂牌军的主功)。 
  我不禁要问:从1931年918事变起到淞沪会战的7年间,日本亡我之心全国皆知,国府为这注定要发生的战争作了军事准备了吗? 
  满片都在强调国军装备与日军相差悬殊,只好用士兵的血肉之躯与日军的战车火炮死拼。然而,国军的那些苏械师、德械师与日军的战力相差不远,它们都到那里去了?为何不见这些师的踪影? 
  《一寸河山一寸血》是真实地讲述了历史?还是有所隐瞒? 
  第十五集《大迁徙》 
  从1931年918日军炮击沈阳北大营开始,一直到1945年8月抗日胜利为止。这十四年间,中国人历经了一次史无前例的大迁徙。此一行列之庞大,路程之遥远,地区之辽阔,时间之漫长,在人类史上都属罕见!这次大迁徙当在一千万人以上。 
  然而,其中国军的黄河决堤,水淹三省制造的难民;以及河南由水旱蝗汤所制造的难民至少要占一半以上。 
  小常识性错误:孙运璿谈到用骡子拉拖车运机器,而画面上出现的却是小毛驴。(通常拉车用马骡、不用驴骡。驴骡体形小,不耐长途重荷,主要用于乘骑) 
  台北外双溪的故宫博物院存有一万六千箱古物,都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片中词:“青年永远都是一个国家的希望,在大迁徙的行列中,他们是最耀眼亮丽的一群,也是最克苦耐劳简朴可爱的一群。年轻人的可贵之处在于他们心头存有无尽的希望,只要有希望,什么环境都难不倒他们。在战火中他们相伴成长,完成学业。” 
  第十六集《武汉会战》 
  这里侨报记者马树礼所提到的“范长江”,当时是著名的新闻记者,后来任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社》社长。而马树礼后来任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长,也是本片的制作者之一。 
  此集指出日军兵分三路进攻武汉,中路由徐州沿淮河东逼武汉,东路出南京沿长江南岸,由南向北进攻武汉,北路从郑州沿平汉线由北向南攻击武汉。 
  在谈到武汉附近的战略地形时,地图上将大别山脉画小了,将武汉以北画成了平原。实际上,大别山脉向西延伸至桐柏山区,大别山位于豫、鄂、皖三省交界地带,近东西延伸。西段主脊高度不大,多在800~1000m之间,东段主脊狭窄高峻,有一系列超1000m的陡峭山峰,就是地图上所画部分。平汉线在大别山脉的西段穿过,鄂豫交界的武胜关车站就在山区之中。武胜关附近山势险峻,为下鄂入豫的必经之处,咽喉要道。 
  片中在解释黄河决堤的决策时说:“在当时对国军而言,这三个月可是要命的九十天。因为华北这一路日军,假如顺利的沿着平汉路南下,先驰得点攻陷武汉。那么从皖南强行军西奔的国军精锐部队,势将被安庆西上和武汉东下的两路敌人歼灭于大别山下与长江之滨” 
  对于此句,我有不同意见。武胜关附近山势险峻,铁路、公路有几处穿山洞而过。以人力凿穿山洞之处,皆因为山势险峻,道路无法左右迂回之故。日军的坦克、装甲车在这种地形下使不上劲,若在山洞处的山顶及洞后布置重兵,极难正面突破。 
  从东绕行,就要绕过大别山东段,从合肥再向南至长江北岸,与从徐州出发的日军走同一路线。 
  从西绕行,则必须先向东北,走唐河,下枣阳,过随州,经孝感,西逼武汉。这一路,日军的最大困难就是补给。 
  所以,北线进攻之敌的主要任务是牵制性作战,意图吃掉河南的国军部队。因为在河南平原上的国军部队被东、南、西三面高山阻隔,很难逃逸。其中邱清泉的战车部队在当年只有经武胜关的一条铁路,若被日机炸毁山洞,就无路可逃了。 
  事实上,进攻武汉的主攻日军就是沿长江进攻的日军部队。绕过黄泛区的日军仍然是向西攻击到信阳为止,并未向南攻击退入山区的国军部队。 
  武汉会战双方兵力为:国军117个师,总兵力达110余万人。日军九个师团,一个旅团,一个支队,35万余人左右,实际一线作战部队20余万人,战略预备队15万人。 
  这一次吸取了南京的教训,先行要无关人员撤离。 
  冈村宁次的106师团和波田支队从安庆到湖口打了一个月,应该说国军打得不错。然而老兵的回忆却是败笔。在德安,薛岳的倒八字阵,2个半月,歼敌101、106两个师团3万多人(在大陆的记载中是1万多人,按说伤亡达60%以上的部队,已经失去进攻能力,如何能在1个月后重占德安?) 
  《武汉会战》歼敌10万7余人,国军伤亡达22。5万余人。比淞沪的3。6:1已大有进步了。 
  这次战役,在大陆的记载稍有不同,但歼敌人数与伤亡人数是相符的。 
  在这里,日军挖坦克履带上的泥浆稻草的画面在《长沙会战》中又出现一次。 
  第十七集《战时文化》 
  《热血歌》 
  热血滔滔 
  热血滔滔 
  像江里的浪 
  像海里的涛 
  常在我心头翻搅 
  只因为耻辱未雪 
  愤恨难消 
  四万万同胞啊 
  洒着你的热血 
  去除强暴 
  《抗敌歌》 
  中华锦绣江山 
  谁是主人翁? 
  我们四万万同胞 
  强虏入寇逞凶暴 
  快一致永久抗敌将仇报 
  家可破 
  国须保 
  身可杀 
  志不挠 
  一心一力团结牢 
  拼将头颅为国抛 
  此歌让人热血沸腾。但是却很难上口。 
  我试着唱了几次,感觉“强虏入寇逞凶暴,快一致永久抗敌将仇报”这两句很难将词句唱清晰。 
  《义勇军进行曲》 
  起来! 
  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把我们的血肉, 
  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中华民族到了 
  最危险的时候, 
  每个人被迫发出最後的吼声! 
  起来! 
  起来! 
  起来! 
  我们万众一心, 
  冒着敌人的炮火 
  前进, 
  冒着敌人的炮火 
  前进! 
  前进! 
  前进!进!! 
  《保卫黄河》 
  风在吼。 
  马在叫。 
  黄河在咆哮。 
  黄河在咆哮。 
  河西山冈万丈高。 
  河东河北高梁熟了。 
  万山丛中, 
  抗日英雄真不少! 
  青纱帐里, 
  游击靳逞英豪! 
  端起了土枪洋枪, 
  挥动着大刀长矛, 
  保卫家乡! 
  保卫黄河! 
  保卫华北! 
  保卫全中国! 
  《空军进行曲》 
  尽瘁为空军 
  抱国把志伸 
  遨游昆仑上空 
  俯看太平洋滨 
  看五岳三江雄关要塞 
  美丽的锦绣河山 
  辉映着无敌的机群 
  缅怀先烈 
  莫辜负创业艰辛 
  发扬光大有赖我空军之人 
  同志们努力、努力 
  矢勇矢勤 
  国祚皇皇万世荣 
  左看右看,不管怎么看。这首《空军进行曲》不像抗日战争歌曲,倒有点像日本皇军的空军歌曲。特别是“国祚皇皇万世荣”这句,若不加解释,恐怕多数人会认为出自日本。 
  王珏回忆说:“我记得周恩来对我们讲过一句话,就是说,国民党不了解文艺的重要,也不晓得如何运用文艺,看我们的。这句话,老实讲的话,今天还在我的耳根子里头绕。” 
  刨去那些攻击共产党的语言。我们可以看到,本片是如何用画面证实周恩来这句话的正确性。 
  有一幅画面中,两个士兵在墙上写标语,写的是:。。。队是老百姓的队伍。 
  各位,猜猜看,写标语的士兵属于谁的部队? 
  在当时谁的部队是刻意要把自己宣扬成是老百姓的队伍? 
  陶涤亚回忆道:当时一个最有名的街头剧叫:'放下你的鞭子' 
  王珏回忆说:我记得有一次,好像是'放下你的鞭子',演员演得都不是演员了,那都是真情毕露了,演得让老百姓居然拿起扁担来,要去打那个演员。 
  姜瑢也说:。。。'放下你的鞭子',这个我都演过。 
  这个街头剧就是共产党文宣部门的杰作,该片在谈到抗战文艺时,着重谈到了'放下你的鞭子'这个街头剧。可见影响其深远。 
  '放下你的鞭子'最早出现在山西,后来扩散到华北、山东、江浙。遍及沦陷区及周边战区,在重庆和西南地区禁演。 
  王珏的回忆说老百姓居然拿起扁担来,要去打那个演员。其实还发生过台下的士兵开枪打死台上演地主的演员之事。 
  该剧从剧情上看,持鞭打人者为地主,被打者为贫苦农民,剧中的政治诉求为:放下你的鞭子,不要打自己人,让我们一起打日本鬼子。 
  其实,该剧还含有更深的政治隐寓。共产党一直以贫苦农民的代表自居,在苏区开展过打土豪分田地。而国民党是反对分田地的,被视为地主阶级的代表。因此,该剧造成的政治影响是使国民党军中那些贫苦农民出身的士兵不愿将枪口对着共产党。 
  从本片将'放下你的鞭子'作为抗战时期的典型剧目提及来看。你不得不承认“国民党不了解文艺的重要”,共产党文宣工作的厉害。 
  姜瑢:“那时候情绪非常的高啦,就是抗日的情绪是第一,所以因此大家对于物质方面一点都不在乎的啊。” 
  片后,一群老太太看着歌稿,唱'大刀进行曲'。我不否认她们听过这首歌,但若说在当时,她们经常唱这首歌,我是决不相信的。因为,这首歌极易上口,我五音不全,会唱的歌没几个,但可以不用歌稿,将'大刀进行曲'完整的唱出来。 
  补遗: 
  '放下你的鞭子'作者 
  吕骥 
  1909年4月生,2002年1月逝世。湖南湘潭人。中共党员。 
  1937年到延安,参加筹建鲁迅艺术学院。1945年到东北开展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央音乐学院工作。创作了《放下你的鞭子》、《自由神》、《抗日军政大学校歌》、《开荒》、《大丹河》、《凤凰涅槃》、《祖国颂》等大量声乐作品。著有《民间音乐论文集》 
  历任鲁迅艺术学院副院长,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名誉主席。 
  最后以《五月的鲜花》歌词作为本节的结尾。 
  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 
  鲜花掩盖了志士的鲜血, 
  为了挽救这垂危的民族, 
  他们曾顽强的抗战不歇。 
  如今的东北已沦亡了四年, 
  我们天天在痛苦中熬煎, 
  失掉自由更失掉了饭碗, 
  屈辱地忍受那无情的皮鞭。 
  敌人的铁蹄越过了长城, 
  中原大地依然歌舞升平, 
  “亲善睦邻”啊卑污的投降, 
  忘掉了国家更忘掉了我们。 
  再也忍不住这满腔的愤怒, 
  我们期待着这一声怒吼, 
  吼声惊起这不幸的一群, 
  被压迫者一起挥动拳头! 
  吼声惊起这不幸的一群, 
  被压迫者一起挥动拳头! 
  第十八集《烽火桃李劫》 
  西南联大校歌 
  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 
  暂驻足,衡山湘水,又成离别! 
  绝彻移栽桢干质, 
  九州遍洒黎元血。 
  尽笳吹弦咏诵, 
  在山城,情弥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