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表妹难为.玉貌绮年 作者:朱砂(晋江vip13-08-25正文完结) >

第6章

表妹难为.玉貌绮年 作者:朱砂(晋江vip13-08-25正文完结)-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方,这也是不允许的。至于熟悉各房的兄弟们,那更是不可能了。亲兄弟尚有男女七岁不同席的说法,更不必说堂兄弟了,都是要避嫌的。
  不过,一想到周立年,绮年就觉得这真是个合适的人选。七房有两个儿子,且都已经成年,过继一个还是匀得出的。相比之下,三房只有一个周扬年满了十六岁,下头虽有一个儿子,却只五岁,养不养得大尚未可知呢。不过在三房眼中,周扬年即便过了继,也仍是自家的儿子,并不是把儿子让出去,只是把二房的产业圈到自己怀中罢了。
  七房亦是寡母,想来与二房同病相怜,这些年又没少受二房的恩惠……说起来,七房穷苦,若是周立年过继过来,以二房的产业,供他读书并无问题,日后也可补贴他的兄长周成年,若是兄弟两个都能考了功名,二房和七房也就都立起来了。
  当然,最要紧的是,绮年看好周立年这个人的人品。这些年来,二房送过礼去,七房落落大方收了,真心诚意地表示感谢,且尽自己所能也送些回礼,又并不一定要同等的贵重。说起来,这份坦荡是难得的。都说大恩不言谢,七房若是尽在回礼上蝎蝎蜇蜇的要算来算去,反而是矫情了。
  再者,七房也绝非一味靠人接济的。周家兄弟宁愿轮流读书养家,也不肯收二房的银子度日。若是这样的人过继了来,一个勤俭持家是少不了的。周立年十四岁就出去行商,想来日后支持这份家业并非难事。
  “立年少爷么,那倒是个好人……”杨嬷嬷听绮年提起来,倒是一拍掌,“若是过继了来,必然会孝敬太太的。”
  “只是说起来,不知七婶肯不肯。只怕她不肯又不好驳,倒显得我们挟恩求报了……”绮年倒是有点犹豫,但是周家在成都这边共有四五房族人,她拿得准人品的也就只有周立年一个了。
  “立哥儿是个好的……”吴氏也点了点头,“若是继了他,我倒也放心。前几年读书也颇得称赞的,只这几年为了养家耽搁了。若是好好的再读几年,日后有了功名,你出了嫁也有个依靠。只是不知你七婶肯不肯……”
  杨嬷嬷却是越想越觉得合适:“今儿姑娘不是还说有些纸要送去?不如老奴就去走一趟,也探探七太太的口风?”
  这倒也是个办法。即使不成,杨嬷嬷不过一个下人,说的话也算不了什么,并不妨碍日后两房来往的脸面。绮年便道:“再取五两银子,奉成年大哥做个程仪。就说不能送他了。些许银子,望七婶娘也莫要推辞。”
  吴氏虽点了头,心里想起丈夫,又不由得难受。绮年看她眼圈又红了,赶紧想些别的话来岔开了,又使眼色叫杨嬷嬷去取了纸,往七房去了。
  七房所住之处离二房也不甚远,房屋却十分鳖窄。小小三间房,一间堂屋敞亮些,还兼着书房;东厢大些,就做了两兄弟的住处;西厢是周七太太李氏带着一个未留头的小丫头住着,此时正靠着窗户纳一双鞋底,见杨嬷嬷来了,忙要起身。
  “哎哟我的七太太,您快坐着别动。”杨嬷嬷行了礼,连忙阻止李氏下炕。李氏腿脚不甚好,冬日里受了寒气尤其难受,“方才立年少爷给送了新鲜柑子来,我家太太和姑娘吃了都说味儿好,没什么好东西回礼,这些纸说是两位少爷用得着的,叫老奴送过来。”
  李氏说话也是柔柔软软的,中气不足:“不过几个柑子,若说是回礼,我就臊死了。二嫂总是想着,变着法的贴补我们罢了。嬷嬷快坐,没什么好茶叶,立哥儿带了些秋茶回来,倒是今年新鲜的,倒一碗来嬷嬷尝尝,别嫌弃就是。”那小丫头一溜烟儿去厨房沏茶了。
  杨嬷嬷忙道:“一来就偏了七太太的新茶叶了,说来都是老奴有口福呢。倒是两位少爷怎的不见?”
  李氏叹道:“想来嬷嬷也知道了,成哥儿寻了处馆坐,不等过年就要去了呢。是以今年中秋,也是我们娘儿三个团聚一回,兄弟两个出去采买些东西了。”她其实也有个不足之症,只是不能似吴氏一般请医用药,所以说起话来,格外的显着虚弱。
  杨嬷嬷在杌子上坐了,叹道:“眼见着七太太有福气,大少爷有了功名在身上,过几年二少爷再考取了,后头的日子可不就好了?”
  李氏低声道:“这些年,可不都亏着二嫂么。二嫂如今身子怎样了?我也不好出门,隐约听说前些日子病了?”
  杨嬷嬷就等这句话呢,当下唉声叹气:“也不瞒七太太,还不是三房……”不提绮年如何对付周三太太,只把那强逼着要庚帖的事说了,“您说,这可像是大家太太们做的事……”
  李氏也不由得摇头叹息:“三嫂这性子……”其实哪里是性子不好呢,分明是欲壑难填,只是不好直说罢了。
  “唉,说起来,我们太太吃亏就吃亏在没个儿子。总说,若是有个立年少爷这般的儿子,那就甚么心事也没有了。”
  李氏怔了一怔,低下头去纫了一针鞋底,才道:“虽说没有儿子,绮年那孩子,却是又孝顺又能干,一般人家的儿子都比不上的。”
  杨嬷嬷沉沉叹了口气:“七太太不是外人,老奴说话也就不掖着藏着了。我们姑娘转过年就十三了,还能在家里留几年呢?三房又是那么……只怕是想把扬少爷塞给我们太太呢。”
  李氏不由得又怔了怔:“扬哥儿?三伯那一房,也只得扬哥儿一个成丁的,下头的云哥儿还小,怎么想着过继大的呢?”说句不好听的,要是下头小的夭折了,三房自己可就没儿子了。
  杨嬷嬷不由得撇了撇嘴,只是三房终究是主子,她还是个奴仆,不好说得太直接。然而这里头的事,李氏又如何不明白呢?一时间屋子里倒静了下来,直到那小丫头捧了茶上来,杨嬷嬷方起身接了,笑道:“新茶这清香真是一沏就出,老奴这不懂的,也觉得香得好闻。”
  李氏笑道:“新茶,只是不经沏,嬷嬷喝个新鲜罢了,究竟也不算什么。”
  杨嬷嬷又说了几句茶的事,便取出怀里银子道:“姑娘说了,年下事多,不能来送,这些权做程仪。七太太方才还说了,出门在外不比在家,多带些银子总是有备无患。”
  李氏吓了一跳,连忙推拒。二房这些年送的东西不下数十两银子,但都是实物,还从不曾真金白银地送过钱来。李氏想到杨嬷嬷方才说的话,哪里敢收。
  杨嬷嬷也是积年的老人了,从前在吴家做丫鬟,听的见的也多了,若论人情上,倒比吴氏还明白些,当下道:“七太太千万别多心。老奴说句僭越的话,我们太
  太和姑娘都不是那等轻狂人,强逼着拆散人骨肉。我们太太也是实心人,又是跟七太太一般情境的……难道七太太是疑我们太太和姑娘拿这银子买人不成?成不成的,难道我们太太将来还不跟七太太朝面了?”
  李氏面色微红,只是话都被杨嬷嬷说尽了,也只好将银子收下。杨嬷嬷便起身道:“老奴这就回去了,太太那里也不敢久离了的。”
  李氏叫那小丫头送了出去,自己坐在炕上,看着那银子叹气。过了一时,听见院子里说话声响,却是两个儿子回来了。因周成年过几日便走,不能在家里吃年饭,故而今年中秋要格外郑重,也算吃个饯行酒。兄弟两个说说笑笑进了西厢,便见炕上明晃晃一小锭银子,不由都是一怔。周立年一眼瞥见旁边的几刀宣纸,便道:“娘,这银子可是二伯娘那边……”
  李氏叹了口气:“说是不能来送成儿,权做程仪的。唉,说起来,你们二伯娘是厚道人,这边四房族人,也只有二房平日里照看着,若不然,成儿怕还没这么快得功名。”
  这话平日里李氏也是常说的,只今日口气不对,周立年不由微微皱眉:“娘,可是二伯娘那边说了什么?”
  李氏性子柔顺,周成年则是个老实人,平日里家中之事全是周立年作主,虽是觉得这话有些难以出口,到底还是说了:“……也知你二伯娘不容易,只是……唉……”自己含辛茹苦养大的儿子,怎么舍得过继给人?若是从前年纪小,家境贫苦还则罢了,如今眼看着日子一天好似一天,这时候把儿子给了别人,如何可能?可若是一口回绝,难免让人觉得有些忘恩负义。
  周立年听了,倒是一脸的坦荡:“二伯娘和绮妹妹都是极明白的人,断不会有此想法。说来还是三房伯父实在……”
  李氏也不由得叹气:“你二伯娘的苦处,我尽知的,孤儿寡母的,总是受人欺侮……”她自己也是这般苦过来的,想到吴氏的苦处,不由得又心软起来,辗转反复,左右为难。
  周立年笑了一笑,上前扶着母亲道:“娘,且莫想这些了。二伯娘也并未说一定要过继。族中也还有别的子弟,娘何必这时烦心。”遂将周成年坐馆之事提起,果然将李氏心思引了开去。
  又说了一会儿话,周立年便提了买来的鱼肉,自去厨下收拾。周成年也跟了过去,反打发了小丫头去伺候李氏,低声向弟弟道:“三伯当真是打算把扬兄弟过继了?”哪家也没有过继长子的,三房真是想二房的家业想疯了。
  




☆、为家业亲戚绝情

  提起此事,周立年轻轻哼了一声:“怪道今日曾见三伯带了扬哥儿去了族长家中。”
  周成年想了一想,道:“若二伯娘想过继你,你——”
  周立年看他一眼:“大哥怎么说?”
  周成年吭吭吃吃半晌,方道:“二伯娘平日里多有照顾,若是眼睁睁看着二房被逼,未免我们有些忘恩负义;可若答应了,必然有人说我们贪二房的家业……”他是老实人,想来想去,难以决断。
  周立年笑了一笑:“凭他们背后说什么,只看娘的意思。”
  周成年想了又想,还是道:“若是你过去了,将来说媳妇儿也容易些……”
  周立年倒好笑起来:“说起来,哥哥今年二十一了,也该相看一位嫂嫂才是。”
  周成年双手乱摇:“我并非是……”看周立年一脸笑容,自己也摸着头笑了起来,半晌方道,“其实二弟你读书并不下于我,当初先生也说过,你比我通透。也是大哥没本事,不能养家,不然,合该你去读书才是。”
  “哥哥说这些做什么。”周立年熟练地将鱼破腹刮鳞,按在案板上欹起花刀来,“哥哥读书比我扎实,日后高了不敢说,中个举人必定是可以的。我如今年纪也不大,并不耽搁什么。说起来,哥哥有了功名,再说亲事也容易些……”
  周成年听弟弟又提起自己的亲事,不由得面红过耳,只管洗菜,半晌方觉脸上凉了些,小心地道:“二伯娘是厚道人,你若过去了,读书方便,就是将来考功名也……”
  天下想考功名的读书人何止千百万,可是朝廷三年一试,所中的进士也不过二三百名。秀才举人也就罢了,这进士却并不完全是会读书就行的。否则为什么有人学富五车,却是一生也不得中?这里头,与考官个人的偏好、还有些拉拉杂杂若有若无的人事关系,都是息息相关的。
  “听说二伯娘的娘家兄长,在京是正三品的大员……”周成年虽老实,这里头的事却也知道一点。自家弟弟读书,是先生都夸有灵气的,若是有了这样一房亲眷提携,那自是要比自己苦读更多几分希望。
  周立年微微一笑,点头道:“我晓得。”
  “那……”周成年不觉又吭吃起来,“此事……”
  周立年将鱼剖好,放在水里洗了洗,笑道:“此事我自有计较,哥哥不必担心。纵然二伯娘有心此事,也没有个马上就答应的道理。”
  周成年踌躇道:“若是咱们不应,或许二伯娘寻了别家……”这些年来他安坐家中读书,全是弟弟在外风餐露宿养家糊口,心中只觉歉疚。如今二房提了这事,都知二房的伯父做过几年官,又娶了房师之女,陪嫁丰厚,若是弟弟当真继了过去,那日子自然好过,不由得不想着。
  周立年见哥哥这副模样,心里明白,笑道:“哥哥,便是报恩,也分个报法。二伯娘平日里对我们多有照顾,这恩,凭我们一时半晌,是报不了的。”
  说起这话,周成年心里明白。且莫说自家还这般模样,便是将来发达了,二房并不愁生计,也未必有他们报恩的机会。
  “如今二伯娘虽是要个过继的儿子,却只是因着三房逼迫。若我们就这般痛快答应了,二伯娘心中未必欢喜,说不得,还要疑我们觑着二房的家业。”
  周成年不禁有些急了:“我们断无这般心思的。二伯娘若不提,谁会想到这些?”
  周立年摇了摇在冷水里浸得通红的手,笑了笑:“因此,我们不可痛快答应下来。若说过继,平常人家总爱挑年纪小的,抱过去一点点养大,不是亲生也是亲生了。二伯娘如何偏要挑我?便是过继了去,就不怕我向着本家?”
  这些事周成年却是从未想过,不由得愣愣无法回答。周立年也知哥哥憨厚,当下道:“依我看,无非两个原因。第一,伯娘的身子怕是不行了,挑个小的去,只怕等不及长大。”
  周成年不由变了面色:“伯娘虽则时常用药,也不至……”
  周立年叹了口气:“伯娘若有心过继,二伯去世时便该寻一个了,摔盆扶灵,面上也好看些。此时才提,不是被逼得厉害,就是身子已然支撑不住了。”
  他看着砧板上鱼肉,又笑了一笑道:“都说二伯娘陪嫁丰厚,二房的家业,除了那宅子之外,据说都是二伯娘的陪嫁。这些,将来只怕都是绮妹妹的,不会分给过继的儿子。然而若是儿子小,亲身养大了,总有些母子情份在,怎忍心就一文不留?是以才挑个年纪长些的,也不图承欢膝下,只为了将来二伯坟上香火不断罢了。将来陪嫁给妹妹带走,宅子留下,再薄薄分些银子,也算是过得去了。”
  周成年听了半天,讷讷道:“若有这宅子,再有些银子,也足够了。本不是我们的,分多分少也……”
  周立年笑起来道:“我也是这般想。宅子银子皆可不要,若是能得京里吴大人少许提携,便胜过这些无数了。”
  周成年仍旧不明白:“那二弟为何不答应?”
  周立年叹了口气,知道这哥哥心眼太实,遂道:“伯娘此时再无别人可选择的,容易到手之物,难免不够珍惜。须知雪中送炭才暖人心,此时——尚未到送炭之时。哥哥快去生火吧,既是不能在家中过年,提前吃个团圆饭也是好的。”
  周成年懵懵然去灶下点火,直到灶里红通通烧起来,方才隐约琢磨到弟弟的意思,是想再拖一拖,拖到二房被逼无奈的时候再答应此事,二房自然会更加感激几分,自必会对弟弟更好一些。他终于想通了这一点,忍不住回头看着弟弟,嗫嚅道:“可,可若是这般,是不是——是不是有些……”
  周立年脸庞也被灶下火焰映得微红,轻轻一笑道:“哥哥放心,便是没有此事,这些年二伯娘照顾有加,我也不会断了二伯坟上香火。只是——毕竟不是亲生之子,若不用些心思,这亲戚情分也是不牢的……”
  周成年不知他说的亲戚到底指谁,欲待再问,周立年却已经小心翼翼倒了点油,开始煎鱼。哔剥声响起,腥香味儿飘出来,周成年见弟弟神色认真,到了嘴边的话,不由得慢慢又咽了回去。
  七房这边吃团圆饭不提,杨嬷嬷那里回去复了命,谈起周七太太,不由得摇了摇头:“怕七太太是不肯的,毕竟也只有两个儿子,立年少爷又是有出息的……”
  吴氏愁眉不展:“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