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帝国玩具 >

第98章

帝国玩具-第98章

小说: 帝国玩具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嗯,怎么突然耳朵有点热呢?”胡文海摸了摸耳朵,有点莫名其妙。

“好了,我这边有工作就先走了,孩子们拜托张姐了。”

“胡总你就放心吧!”

张姐信心十足。

秘书小冰跟着胡文海出了新科幼儿园,幸好大爷的电瓶车还停在那里,三个人坐着电瓶车风驰电掣的就向停车场驶去。

换回了汽车,小冰还开着他的212吉普在前面带路,胡文海坐着桑塔纳跟在他的后面,一路飞驰而去不提。

……

市府不远处,章明杰搓着手,简直如同望夫石上的女子一般,焦急的抻着脖子眺望着街道的尽头。

他的心里也清楚,渤船的工人今天到市府来闹事,也确实是走投无路了。

人都说过年要过个“肥”年,可渤船的工人今年却是实实在在过了个“瘦”年。各种福利和奖金全都没有也就算了,过完年甚至连正常的工资都开始困难起来。爆炸案的伤者医疗费告尽,厂里连个主事的人都找不出来。管理层几乎被一网打尽,不是蹲监狱就是被调走发配。

整个渤海造船厂如今可以说是彻底停摆了。

而要改变这种状况,最好的办法就是开工生产。可开工生产首先要修补爆炸案造成的漏洞,但现在工业局的所有精力都牵扯在胡文海带回来的项目上。

大量的资金被用于生产线改造和工人培训等工作,若非如此工业局也不至于和二轻局闹翻,地主家如今也没有余量。

虽说有胡文海想接手渤船的方案,可重工业企业出售给个人,这在中国还完全没有前例可循。

这不像是胡文海收购501厂,那是中央压下来的任务,为了解决f…14的引进所变通的手段而已。

绣城要出售渤海造船厂的话,不说别的,工人能不能接受自己失去国企工人的身份,这么多年的国家工人教育,这个意识能不能改变过来?

谁也不敢保证,渤船一旦改制,会一点麻烦都惹不出来。可只要有那么一点麻烦被反对私有化的人抓住,肯定就是一阵腥风血雨的**。

出售过程中要如何定价,便宜了、贵了,夹在中间的工业局,恐怕最后会变成一个里外不是人的局面。

就在这样忐忑的心情里,章明杰突然蹦了起来,然后剧烈的挥了挥手!

“这边,这边!”

秘书小冰一脚刹车将212吉普停了下来,章明杰从路边窜了过来,先是往车里探头看了一眼,不由失望道。

“胡总人呢?不是让你去找人,怎么……”

“章局长!”胡文海的桑塔纳就在后面跟着,胡文海摇下车窗向前面的章明杰打着招呼。

“章局长坐我的车吧,究竟出了什么事情?”

章明杰钻进胡文海的车里,稍微犹豫了一下,最终决定据实相告。

“渤船的工人好像听到什么消息,今天早上聚集到了市府门口,你收购渤船的方案好像有点麻烦了。”

“这样啊。”胡文海松了口气,虽说还有些担心,但总算心里有了底。国企改革过程中工人闹事实在再正常不过,他对此倒是有心里准备。

“去市府。”胡文海向着前面开车的王烨说道。

这个路口离市府大院倒也不远,过了两条街远远的果然就看到市府大院门口围了许多人。从他们身上的蓝色工作服来看,分明就是渤船的造船工人。

正站在人群最前沿的王以纯看到胡文海的汽车,不由眼睛一亮,指着已经停下来的汽车喊道。

“同志们,新科公司的胡文海同志已经来了,你们有什么要求可以直接向他提!”

胡文海听的一愣,王以纯这么做,岂不是要把他架在火上烤么?难道,是在什么事情上自己得罪了他不成?

然而就在胡文海一愣神的功夫,市府门口的造船工人们就已经哗啦啦的围了过来。

“胡总,要我开出冲出去吗!”王烨看到这个场面紧张的有些手心冒汗,咽了口唾沫问道。

不等胡文海作答,外面的造船工人就已经把车周围围了个水泄不通。

只见渤船的造船工人们拍着桑塔纳的汽车玻璃,群情汹汹,大声喊道。

“胡总,救救我们渤船吧!”

第一百七十五章风云人物

“哎?”

“哎?”

“哎?”

胡文海、章明杰和司机王烨听到外面的喊声,不由愣住了。

这是什么情况?

胡文海经历过的事情多了,重生之前听过的关于国企收购的案例更是数不胜数。

有如何中饱私囊的,有如何打通关节的,有怎么摆平工人的,有开发房地产之后直接把原厂申请破产的,有mbo之前如何做账巨额亏损的……

但是唯独企业职工主动请求资本收购的,这还是第一次看到。国企工人的身份和傲气,哪怕三十年后也是一样。从来都是国企工人反对收购,反对资本家提出的安置方案,哪有这样主动求个人去救国企的?

“胡总,请救救渤船吧!”

“是啊,渤船已经不能再等下去了!”

“胡总、胡总,渤船一定不会辜负你的期望的!”

胡文海从车里望出去,外面黑压压的全是人的手掌和渤船那海蓝色的工作服。如果不是外面工人们喊的内容,他差点以为自己穿到了五十年代的日本呢。

这些工人看起来样子有些狼狈不堪,红色的脸庞血管浮现在额头,头发没有被很好的打理,显得油腻而又凌乱。身上的工作服虽然洗的干净,但油污和破损仍然不能被掩盖。

总之,这是一群看起来没有很好休息,而且情绪激动的重体力劳动工人——可以约等于失控的人群。

显然,王以纯也没有想到,之前表现的还比较克制的工人。突然却处于了失控边缘。

“同志们。冷静一下。都冷静一下!”

“不要太激动,把车子让出来,不要挡路!”

在王以纯的指挥下,市府的工作人员上去了几个人,连拉带拽的却也只是杯水车薪。

渤海造船厂上万人的队伍,如今也不过聚集了几百人而已。但就是这么几百人激动起来,那就是一股强大的力量。

王烨看着周围激动的工人,转过头来顿时吓了一跳:“胡总。你不能出去,太危险了!”

然而此时胡文海的手都已经搭上了门把手,只见他轻轻一推,车门就被他从里到外推开了。

哗——

人群宛若碰上礁石的潮水,向外扩散了一圈。渤船的工人们,自动的为胡文海让出了一片地方。

原本嘈杂的街道上,突然变的落叶可闻。

“啊,坐车坐的身体都乏了,正好可以伸个懒腰。嗯——好舒服!”

就在几百人的注视下,胡文海双手举过头。结结实实的抻了个懒腰。

“怎么,大家找我有事儿?不过你们这个样子。我真不知道应该和谁说话啊。”胡文海双手一摊,满脸无奈。

不过显然渤船的工人做出这样的举动不会是没有准备,人群中分出一条小路,一个普通的工人从人群中挤了出来。

“胡文海,这位大哥怎么称呼?”

胡文海伸出手去,仔细打量着眼前这个男人。看起来他像是一个常年在户外工作的人,脸色黑红、脸庞坚毅方正,浓眉,双目炯炯有神。

要说起来,这人有点像是早年中国那种油画宣传画上典型的工人形象。单凭这个卖相,也确实能博得人的好感和信任。

要是二十多年后有个这种风格的演员,说不定能和刘烨、张涵予他们一争长短。

“郑磊,胡总您好,很抱歉,我们渤船的工人给你添了麻烦。”

“没关系,很高兴渤船的工人师傅们看得起我,在需要帮助的时候能想到我。”胡文海和郑磊握了握手,这人的手掌很宽厚,不过是微微用力,就有种手被挤压的感觉。

“不过这里毕竟是马路上,有什么话进去说,咱们先不要给其他的行人添麻烦了吧?”

“好。”

每个厂都有风云人物,这个人物会吸引很多人的目光,但他却未必是一厂之长。

就好像夏洛特烦恼里的夏洛,或者是中国合伙人里的孟晓骏。在某部电影里,他们总是人们目光的焦点,当之无愧的主角。

而郑磊,就是渤海造船厂这部电影的“主角”。

郑磊很有本事,他爹是个曾经在大港给日本人修船所干活的工人,解放后第一批抵达绣西建起了这座名为渤海造船厂的工厂。

郑磊打小就是在船台上长大的,高中毕业之后考上了大港的海运学院。到了大学毕业分配的时候,他硬是拒绝了想把他要去的省交通厅,反而是一转身回了这除了船台什么也没有的绣西。

就为了他这个选择,他老子郑毅,不知道气了多少次。

带着“大学生”的光环,郑磊却因为几次和原来的厂长争论而被一路“贬”到了一线工人的队伍里。

可这几次争论最后却被事实证明,真理就站在郑磊这一边。

如今原来的厂长被判了刑,工人们群龙无首,于是就有人提议把郑磊推了出来。他倒也没有推辞,就这么走上了前台。

“渤船有什么困难,你可以说给我听。”

胡文海并没有等自己走进市府大院之后,而是在路上就迫不及待的发问了。

按照他的记忆,渤船发生这次爆炸之后,很久都没有缓过气来。这还是靠着交通部手下几大航运公司轮番输血,最后打个是九十年代才有了起色。

然而他重生之前毕竟和渤船隔着很远,对这个事情的内情并不清楚,否则也不会有什么沼气爆炸的乌龙谣言记忆了。

“渤船……”郑磊咬咬牙,叹气道:“实不相瞒,留给渤船的时间不多了!”

“究竟怎么回事儿?”

“渤船的船坞里有一艘三万吨的散货船,如果不能按时完成,船厂将面临巨额赔偿金。”

胡文海向着市长王以纯点了点头,后者这才惊魂甫定,连连挥手让人把胡文海保卫起来。

趁着市府工作人员将他和人群隔开的空档,胡文海向王磊问道:“这艘船是给谁生产的?国内?国外?”

郑磊深吸一口气,半晌在嘴里憋出了一个名字:“何鸿燊。”

胡文海有些惊讶,失笑道:“葡京赌王啊!”

胡文海的脸上虽然带笑,但心里却暗自摇了摇头。如果是国内的单子,那国家可以协调一下,把赔偿金给抹了。但何鸿燊的身份太过复杂,葡京赌王在亚洲船务上同样影响很大。不论是政治影响还是商业影响,国家恐怕不会允许渤船赖账。

唯一可能考虑的是渤船毕竟是保密单位,这个单子肯定不是它为主体签的,多半还是国家照顾过来的政策单。

只要按时完成,赌王支付的外汇会给渤船的某个项目以很大的帮助。

但问题就出在这里,如果这个单子没有完成,赔也一样要赔的是美元。

怪不得,胡文海恍然大悟。

一次油气爆炸而已,虽然损失严重了点,但以渤船的资产水平,也不会好几年都翻不得身。说句不算夸张的,胡文海看似有钱,但他现在手里的钱还真未必能有一个渤船值钱。

这么大的渤船,工人上万、资产上十亿,怎么会栽一个这么狠的跟头呢?原因很简单,肯定就是这条船历史上没能按时交工,最后不得不拿出巨额赔偿。

“那你们找我,是为了什么?”

胡文海算了算自己手里的美元,一艘三万吨散货轮造价少说一千八百万美元。违约就算没有违约赔偿,只是返还80%的预付款——这基本是最不可能发生的情况,那也要一千四百四十万美元的现款支付。

看渤船的样子,这笔钱显然是拿不出来的。

何况这笔钱大约很大一部分已经成了原材料或者半成品,不是躺在仓库就是躺在船台上,钱是无论如何变不出来。

船厂违约破产,就胡文海知道的这种事情也绝对不少了。

造船这种重工业行业里资金、技术、人力密集,回本超级慢而且基础投资永无止境,不是国家支持的财团还真玩不转。

“我听说,胡总有种可以缩短造船周期的技术,希望胡总能够帮我们渤船度过难关!或者,胡总如果能帮渤船垫付赔款,渤船也可以分期偿还……”

“哦,你知道?”胡文海有些惊讶,巨型总段造船法在国内可是绝密,别看知道的人不少,科委系统和海军、交通部等都有人要掺一脚。可能够知道详情的人级别都很高,等闲想要泄密都不容易。

“能猜出一点吧,从海军那里听到点风声。再参考你们在渤船里都考察了什么,我大概能猜到是哪个方向的技术。”

“不错啊,这都能猜的出来。”胡文海暗自将这个消息记了下来,面上不露声色:“我手里是有一种技术能够缩短造船周期,不过它还只是一种设想,需要开发新技术和添加新设备,这些可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做好的。”

“难道真的不行?”郑磊有些不甘心的问道。

胡文海想了想,摇头道:“也不是不行,不过,半成品方案的风险很大、压力也很大,刚刚出过严重事故的渤船能胜任吗?”

郑磊双目放光,毫不犹豫的点头道:“能!”

第一百七十六章好人哪

郑磊这句“能”,说的不免有些心虚。

不用问渤船的状态当然已经是跌到了谷底,但也正是如此,摆在渤船面前的已经没有什么退路了。

如果是全盛时期的渤船,自是尽可以选择最稳妥的路线,这也是重工业企业一向的选择。赚钱是次要的,摆在重工业企业面前第一位的,永远是活下去。

首先要活下去,其次才是考虑赚钱。也只有活下去的重工业企业,才能赚钱。这也就要求重工业企业,在经营中首先是求稳。

若非渤船已经无路可走,胡文海这个提问是不可能换来一句“能”的。

风险大、压力大,这种项目扔给其他的船厂,就算再怎么赚取,也不会有国营船厂考虑的。干好了赚钱是应该的,干的不好了说不定就要赔上整个企业。

不过当然,若非是渤船已经被送了半条命,胡文海干脆连打它的主意都不会。

一家上万工人沉淀资产上十亿的重工业企业,个人投资者吃的撑了去做这种生意?相同精力投入到电子产业,分分钟赚出比造船业多十倍、百倍的利润来。未来中国私营资本进入重工业,那也是在几乎啃光了短平快的的项目之后,庞大的投资资本找不到方向,这才尝试在重工业领域沉淀下来。

然而即使如此,未来三十年有几个私营企业在重工业领域站住脚了?事实证明,重工业是要讲血统的,白手起家在重工业的发展路线中是地狱难度。

正因为知道渤船无法拒绝。现在正是它最虚弱的时候。胡文海才会如此积极主动的推进这件事情。等渤船缓过这口气来。可就真是过了这村没这店了。

“那好,我还有最后一个问题。”

市府大门在胡文海身后缓缓合拢,郑磊有些艰难的咽了口唾沫,等着他的问题:“你说的话能……渤海造船厂,你能做主吗?”

郑磊张了张嘴,看起来想说些什么,但最后还是无奈的叹了口气。

他能被工人推举出来到市府请愿,但说到底渤船是国家的企业。不是工人的,更不是他郑磊的。渤船的主,他还真就是做不了。

“我可以发动工人支持你。”最后,郑磊也只是憋出了这么一句话而已。

“工人的支持当然重要,但这件事情的关键,可不只是在渤船身上啊。”

说着话,胡文海已经转过身来,脸上露出笑脸伸出手:“王市长辛苦了,多亏了您我才安然无事。”

“哪的话——”

王以纯小的像朵花一样,连连摆手:“胡总是吉人自有天相啊。哦,我们gcd人不讲这个。应该说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你叫郑磊对吧?”王以纯上下打量着胡文海身边的郑磊,面带寒霜:“有什么问题不能正常向上反映,非要搞出这么大的事情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6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