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制作-第4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尤其是《盗梦空间》这种,如果不是一定身份和地位的导演提出,以好莱坞电影公司的风格,恐怕理都不会理,从这方面来说,曾经的克里斯托弗?诺兰也是个相当聪明以及了解好莱坞风格的人。
这位导演坚持‘原创’,却不拘泥于‘原创’,很清楚普通导演、编剧乃至制作人的‘原创’类型在好莱坞并不受欢迎,他进入主流电影圈首先瞄准的就是改编电影,依靠改编电影的巨大成功,从而为自己需要大投资大制作的‘原创’赢得了机会。
“影院对我来说就是一种非常像梦的体验。”
休息的时候,演员们都聚集到了杜克身边,跟他探讨影片以及角色的事情,当约瑟夫?高登?莱维特问及这部影片创意的来源时,杜克只能信口开河,“我一直被梦所吸引,想要拍部关于梦的电影。因为我觉得,想象力作用于梦的方式和你自创的故事之间有一种联系,看一场电影也跟经历一场梦差不多,而在影院欣赏并接受这一点,应该是种未知的体验。”
“梦也在视觉上影响着很多导演的创作。”
在好莱坞有怪才称呼的詹姆斯?弗兰科附和杜克的话,说道,“在梦中,我也常能得到一些奇妙的画面,或者是一些小元素,醒来之后我会立刻把它们写下来。”
“哦,哦,哦……”。约瑟夫?高登?莱维特故意打趣他,“原来詹姆斯也有成为导演的梦想。”
詹姆斯?弗兰科耸了耸肩,却不否认,“我很想成为一名喜剧导演,约瑟夫,到时我们可以一起合作。”
众人都笑了起来,约瑟夫?高登?莱维特现在的风格偏文艺化,似乎不太可能出演屎尿屁喜剧。
“我承认,我的梦在故事元素上的启发很少,”詹姆斯?弗兰科又说道,“但我相信人脑在睡梦中也能解决问题。”
杜克对这一点深有体会,轻轻点了点头,“我总是在睡前想东西,以那种意识状态,我常常能在真正睡着之前获得灵光一现。如果你想剧本想到要撞墙,然后在上床前告诉自己:‘好了,别想了,该睡觉了。’然后你也确实不再去想了——但这往往解放了你大脑的另一个部分,恰好给了你答案。”
“梦确实是一种很神奇的东西。”斯嘉丽?约翰逊将一杯水递给杜克,“从十年前开始我就常常做同一个梦……”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对斯嘉丽挤了挤眼睛,“亲爱的,你的梦实现了吗?”
“当然!”斯嘉丽看着杜克,嘴角勾出一个好看的弧度,“当梦想成真时,会分外的美好和甜蜜。”
以詹姆斯?弗兰科为首,周围掀起一片起哄的声音。
或许因为剧组主要演员基本都是男性,最重要的一个女性还是杜克这个导演的女友的关系,剧组的内部气氛比之拍摄《狂暴之路》时要融洽许多,即便演员间有各自的心思和打算,却不会像汤姆?克鲁斯与查理兹?塞隆那样,几乎将‘我不喜欢你’写在了脸上。
话题渐渐回到了电影和剧本上,杜克和斯嘉丽因为有事先离开了,看着他的背影,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说道,“我最初看剧本的时候,以为杜克要把电影设定为一部偷盗片,一个由柯布率领的商业间谍团队,通过梦来侵入毫无防备的人,偷走他的想法,就这本身来说,已经足够拍成一部好电影。”
他耸了耸肩,用略带俏皮的语气说道,“但杜克明显有更高的追求,他一直感兴趣的,是层层穿透某个人的心理,若是仅仅从那里取走什么东西,实在不够吸引人。”
“我跟杜克有过足够多的交流,他给自己创造了一个更大的目标,他给这帮偷盗专家的任务是……”
莱昂纳多脸上带着几分钦佩,“在他人的脑中放入一个想法,一个在正常情况下本该抗拒的想法,但是经过他们的计划,这想法却会生根发芽,最终使得目标人物按照他们雇主的需求行事,这是一个天才般的创新!”
詹姆斯?弗兰科郑重的点了点头,接着莱昂纳多的话说道,“你需要在人的意识中安放一个东西,让它以某种特定的方式成长,你就必须先预知它如何以混乱的方式成长——这看起来是我们从剧本中能得到的最大的结论。”(未完待续。)
第七百三十八章真正的内核
如同过往的电影一样,在前期筹备中除去电影本身的要素,杜克还决定把观众也作为整个复杂计划的一员,加入到这部电影中来——就好像把他们也变成了犯罪同伙一样——他以这种方式,宣告了自己在这个类型片中的野心。
类似这种偷盗电影的一个迷人之处,同时也是杜克作为模板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在大多数电影中,向观众解说的形式都会充满疑点、无聊、狡猾、难以忍受——但是在偷盗片中,却是戏肉所在,它成了带来乐趣的一个部分,这就是偷盗片必备的一环,而且他们的讨论,他们对事情的计划,也会变成观众接着去看这个故事的理由。
杜克深入的研究过,这种类型片的一个模式是,在一个特定的点,观众开始停止接收信息,之后仅作为旁观者来体验,一直到行动末尾,他们会保持着新鲜感,并且被周密的计划所折服。
但他不准备重复这个套路,要做一些颠覆性的改变,杜克不打算把观众挡在外面,而是决定全程都带着他们。
这个微小的改动,能使得观众跟片中角色一起,在任何意外发生的时候都会冒汗。
有了这么一个值得去探索的美妙世界,杜克就会耐下心来思考,影片还缺少哪些东西,能让它在不合理的基础上看起来更加合理。
那就是男主角柯布的动机,他计划了整个行动,为的是什么?可不是仅仅获得经济报酬那么简单!
尽管杜克不是一个父亲,却很清楚家以及孩子在全世界大多数人心目中的地方,这是通行于全世界的价值观,柯布最大的动机就是想要回家——他要纠正自己的人生。回到家人的身边。
这种感情和动机显得特别庸俗,却是人类最高的情感。
当初蝙剧们在写人物情感的时候面临的一个最大困难是,需要作足够的平衡来保持剧情的严肃与对观众亲和的界限,一部影片的剧情往往可以用一句话简介概括出来,用卡片标识,但人物情感的创作需另觅它径。
与过往不同。在这部电影中,有一些段落是必须坐下来让情感从编剧的笔下流出来——用一种非常情绪化的方式让演员说出,然后再花大量的时间去修改,直到它们真实可信。
也就是说有几个编剧需要在前期筹备中跟着莱昂纳多,按照他本身的一些习惯和特质对柯布的台词乃至行为进行调整,他们需要把这些分析、解构、重组为电影的一部分。
这是为了让柯布这个角色的情况更加真实,让观众体会的更加贴切。
观看有些导演的电影时,杜克作为一个影迷,本该在观影的时候得到某种情绪。却没有发现电影的作者在分享这种情绪。
这些导演只是以为观众会体会到,实际则不然,观众能感受到的往往是一种疏离。
所以每当杜克发现他和编剧所写的东西其他人没有反应,却还在对自己说‘没关系,观众会喜欢的。’时,他就知道走入了歧途,必须要抛弃它们。
除了情感之外,还有影片的设定。
尽管在毫无防备的生意人脑中植入一个想法牵涉到一些耸人听闻的技术。这项工作最终还是归结为,检测这名生意人的情感。并且找到一种方法能够促使他违背自己最初的意愿。
这是杜克在从情感投射的角度审视剧本时所想到的概念。
这更像一次叙述的冒险,一队人马要编造一个故事,就好像拍电影的人聚在一起开始工作——或许只是因为人自己沉浸在这样的事情里面,感到了更多的相似性——这不仅仅是依赖于技术来计划他们的犯罪,更像是对个人的入侵。
在杜克眼中,这应该是人类的经历。而不只是个跟一场间谍活动相关的经典符号。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的合作也帮了杜克很大的忙,排戏过程中,他一场戏一场戏跟杜克讨论过自己的角色剧本,来摸清这个人物的情感真相和动机。
“这些所迫使我做的事情之一就是将解说环节的每一个节奏都充分戏剧化,每一个角色要获得一个信息。都是因为他需要这条信息。”杜克曾经对安娜?普林茨这么说过,“电影在表现一个重要议题,例如困在梦中醒不过来了的时候,肯定会有一个节奏。我之前总是在角色相对被动的地方,安排它作为中性的解说环节。但在跟莱奥反复讨论过之后,我得出结论,要采用戏剧化的矛盾冲突,这产生了一些跟以往不一样的效果,使得解说环节对于角色来说也是不可或缺的。”
在筹划具体拍摄计划的时候,或许是因为受到剧情的影响,杜克把计划搞的有些复杂,甚至连他自己都有点晕。
他在画板上画满了夸张的图表和时间线,试图标记出电影中发生转换的地方,有好几个星期,他感觉他就是在把自己的脑袋往画板上撞。
不过回过身来,杜克明白他实际上已经解决了某些问题,并且获得了一些重要进展。
“你知道,你会面对新的问题,因为你知道你确确实实在进步。最终,你明白了,‘这个东西现在不完美,我还有一大堆的事情想要对它做——但它至少囫囵了,我能够把它给人看了。’”
这是杜克得出的一个结论。
杜克继续无数遍地修改拍摄以及后期制作计划,因为他知道,当这个计划投入制作的时候,必须要变得更有条理。
影片中,许多不同的角色在同时处于不同的危险境地,他这个导演必须坐下来,跟角色之间进行大量的交谈。
这非常难。
杜克认为这是有一个限度的,就是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来制定计划,只能做到这么多。之后,就必须要让其他人加入。
幸运的是,杜克用近二十年的时间,打造了一支强悍的团队。
他常常能感觉到,跟查尔斯?罗文或者安娜?普林斯或者其他团队成员一起工作,有很大的价值,就像最后结果所显示的,他们的加入使得制定的计划愈加合理,在不断的修改之下,杜克最终寻找到了完美的平衡。
按照莱昂纳多的建议,杜克也对角色和戏份进行了微调。
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柯布召集他的小队去执行危险的任务,在他指派完所有的工作后,他却忘了提及,他自己才是这个任务最大的不确定因素。
用莱昂纳多的话来说,柯布不是忘记了,而是把秘密主动的藏在心里。
对此,杜克在与几名主要演员讨论时,用希区柯克的《**记》来作参考,它让观众完全的信任电影的主角——出于演员的讨喜表演和角色的专业技能——但其实他们信错了。
观众信任他们,因为他们自信、有知识、是专家……等等。但是,在《**记》中,最后却恰恰让人们明白——啊,真被这个家伙骗惨了,他根本不是我以为的那个人——这确实是一个迷人的叙事方式。
《阿拉伯的劳伦斯》是杜克他们拿来讨论过的另一个经典的例子,这部电影的半数部分是一个这么成功的带光环的主角,总是让人忘记在后半部分里,他会变得有多么黑暗,它挑战了传统的‘主角共鸣’的智慧。
要实现这样的效果很难,必须有真正合适的演员,所幸的是,杜克有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每个成为巨星的人,总有他的可取之处。
好莱坞确实没有谁不可以被代替,也总是角色在成就演员,但好莱坞的制作公司愿意付出大价钱邀请巨星出演,而不是随便选个没有名气和号召力却演技同样出色的小演员,总有道理在里面。
这些道理也非常的浅显,基本所有人都能一目了然。
杜克邀请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可不仅仅因为曾经就是主演的关系以及与他是很不错的朋友,华纳兄弟最终跟莱昂纳多签订一份1500万美元基础片酬外加百分之八盈利分成的合约,也不是因为杜克的关系。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本身所代表的价值恰恰是这份合约的正常体现。
除去所有这些外,杜克还非常清楚这部影片能够成功的另一个关键——故弄玄虚!
没错,就是故弄玄虚。
当然,故弄玄虚也要适可而止,这毕竟是一部商业大作,而不是小众文艺片。
曾经这部影片的成功之处也在于对故事节奏、观众理解程度和影片叙述结构之间的调和。也就是说,玩逆时序、套层叙事不难,难的是不把这些元素弄成小众实验电影,影片完成后,既能让观众看得有些云里雾里,又不至于完全失去解迷兴趣,通片下来必然是一部耐看的商业片,这才是《盗梦空间》的可贵之处。
杜克整个理念非常清晰,这就是一部大投资大制作的商业片,影片真正的内核就是科幻动作等主流商业元素,其他都是在此基础上衍生出来的。
经过漫长的四个多月的前期筹备,十一月中旬的时候,杜克在洛杉矶正式开始了《盗梦空间》的拍摄。(未完待续。)
ps:求月票和推荐票!
第七百三十九章特效和实拍
摄影棚中一片昏暗,杜克的正对面,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背对着主摄像机的镜头,似乎正忙碌着什么,然后斯嘉丽?约翰逊的身影闯入到了镜头中,她看了看莱昂纳多的背影,向着那边走了过去。
“你准备一个人进入梦境吗?”她主动开口问道。
“不,不……”莱昂纳多转过身来,立即否认道,“我只是在做些实验,没想到这里还有人,所以……”
“噢,抱歉,”
斯嘉丽先低头看了看自己手里的小玩意,接着对莱昂纳多亮了亮,“其实我在弄我的图腾。”
“给我看看。”莱昂纳多抄起口袋走了过来。
斯嘉丽却立即收了起来,莱昂纳多只是笑了笑,“你学的很快。”
“这种区别梦境和现实的方法很优雅啊。”斯嘉丽轻轻点着头,说道,“这是你的主意吗?”
“不,其实……”莱昂纳多走的更近了一些,“其实是莎莉的主意。”
既然女主角的人选不是法国人,杜克也就相应的改了名字。
莱昂纳多掏出一个陀螺,放在了自己的手心里,以便让斯嘉丽看得更真切,并且解释道,“陀螺在梦里转起来就不会倒。”
他在旁边的桌子上转动了陀螺,“就这么一直转下去。”
“听亚瑟说他去世了?”斯嘉丽问道。
莱昂纳多却转了话题,“迷宫设计的怎么样了?”
杜克离开摄像机镜头,大声喊道,“cut!”
斯嘉丽和莱昂纳多都看向了这边,很清楚开机第一条没有过,只是这段戏并不难。他们不明白问题出在了哪里。
“汉娜,科克,约翰……”杜克一口气喊出了剧组三个部门主管的名字,然后招了招手,“你们过来。”
这个镜头没有通过,与斯嘉丽和莱昂纳多的表演无关。而是配光出了问题,自从扎克?施耐德离开杜克的团队,成为一名导演之后,他的剧组配光一直有科克?伦迪尔负责。
电影也可以说是一场光化学之梦,对于光线的要求非常复杂,尽管很多光亮可以在后期制作时调配,现场用于拍摄的光线却也极其重要。
所谓配光,用通俗的说法来说就是调色。电影之所以要做配光,主要出于两个理由:其一。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光源条件下拍摄的镜头之间难免存在差异,如果不加处理直接冲印,镜头剪辑在一起就会显得不和谐;其二,创作者也会出于自己的艺术追求,使影片画面呈现某种特定的风格。
配光一词的英文原文是colortiming,从英文的字面意义理解,很多人可能会纳闷这个工序和“时间”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