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农夫传奇 >

第183章

农夫传奇-第183章

小说: 农夫传奇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唐深远点头,让倪华把那些人都散了,然后问道:“倪总,水稻情况怎么样?”

“哈哈哈,好消息呀唐董,您让培育的水稻——野香五号,真是……这是我见到过最好的水稻了,您跟我来,咱们一起去看看……”

倪华笑的很开心,把唐深远带到田边,唐深远就看到种子基地的田里全都种满了水稻,因为是培育种子的,比一般的水稻要熟得早一些,现在还不到六月就可以收割了!此时,那些水稻黄灿灿一大片,宛如披上了一套金装,仔细看那一串串饱满的禾穗沉甸甸地挂在禾杆上,仿佛只要风一吹就会把它们吹倒一般……

禾杆不是很高,大概七八十公分左右,个子不高意味着不会那么容易被风雨吹倒……种植水稻最怕的就是水稻成熟快要收割的时候,一阵大风雨到来,把水稻给吹倒了,那样不但收割麻烦,而且收割来的水稻会大幅度减产……有的农民为了防止水稻被吹倒,特地少放肥,不让禾苗长得那么好……

可是,如果禾苗长得不好,就会影响水稻的产量,到头来也是得不偿失!所以说,如何防止水稻倒是个难题,而现在野香五号表现很不错,今年下过好几次大雨还吹大风,都没有倒!而且看情况产量绝对不低,应该能达到一千五百斤一亩!

倪华道:“我们这个野香五号看着真不错,植株不是很高,但是挂穗很多,唐董你看,就这一株禾苗上挂的水稻起码超过半斤……这一亩田何止千株万株禾苗,这样一算下来产量非常可观!”

“嗯,很不错!”

唐深远仔细观察着一条禾穗,上面挂着的稻谷非常饱满,一粒粒稻谷都装满了稻米,不像别的水稻那样,一条禾穗上面有大概百分之十到十五是空的稻谷,就算有稻谷晒干了也成了干瘪的,等到碾谷的时候就能看出来,那些不够饱满的稻谷碾出来的都是碎碎的,看起来一点都不好看……

唐深远问道:“这个水稻有害过病吗?比如钻心虫、稻瘟病、白叶枯病什么的,有没有?”

“没有!”倪华摇头很坚定的道:“没有病虫害,我们这个野香五号真是优良品种啊,就连那些经验丰富的工人们都称赞说这是他们种植过最好伺候的水稻了,连一只病虫都没有看到过……嗯,我们从来没有打过农药!”

就在唐深远跟倪华了解水稻情况的时候,一辆收割机开过来了,这是种子工资专门用来收割水稻的,为了防止出现掺杂别的品种,每一种水稻都由专门的收割机来收割,有些数量少的甚至直接用人工来收割!

那边,有个戴着草帽的工人冲着唐深远他们问道:“倪总,可以开始了吗?”

他们不认识唐深远这个老板,所以问倪华。?·?·?

倪华看向唐深远,只见唐深远点头,他就喊道:“开始吧!”

收割机轰鸣着,这是一台卧式收割机,前面拨禾轮都生锈了,可见许久没用了,可是那分禾器和切割器看着很锋利,让人看着有些肉疼!倪华一喊开始,就有工人开着收割机冲入田中,大家在边上只能看到往复式切割器不断地把禾苗割断,然后禾苗被输送带传到后面,再出来的时候稻谷已经被打掉了,禾杆被扔到地上……

很快,一片七八分大的田被收割完,从收割机上搬下来十几包稻谷,都是用猪料包装的,现在稻谷还是湿的,每个蛇皮袋都有差不多八十斤重,等晒干之后大概能剩下六十来斤,不到一亩田能有十几袋稻谷,真是难以想象!

“哇,这七分半田居然能收到十五包稻谷,大丰收啊!”

“倪总,这真是我们培育出来的水稻吗?怎么感觉跟做梦似的?如果这种水稻能大面积种植的话,产量肯定能大大提高……咱们想不发财都难呀!”

“你懂什么,这种水稻品种肯定受农民欢迎,说不定咱们还能得到上级领导的表扬呢!”

“……”

工人们议论纷纷,唐深远很是欣慰,野香五号果然不愧是师父帮搞出来的,神仙放屁——不同凡响啊!

倪华见唐深远没有说话,他倒先让工人们把收到的稻谷先烘干,至于剩下那些水稻,等回头再慢慢收……

第二零六章口感怎么样

等第一批稻谷被烘干之后,倪华就让工人们使用小型的碾谷机把稻谷碾成大米,然后跟唐深远道:“唐董,我们到食堂尝尝野香五号的味道怎么样吧!”

唐深远点头道:“好!”

很快,食堂的厨师就整治好一煲饭,连带着做了一桌子好菜……

大家是围着电饭锅等的,这是一个高压锅,这一锅饭大概放了三斤米进去,只是十分钟左右锅就发出热气了,一道浓郁的米香气从泄露出来的水蒸气中传来,大家闻到都一阵陶醉!

“怪不得叫野香呢,原来做出来的饭真的很香呢!”

“呵呵,现在才哪儿到哪儿呀,难道你不知道有种野香优就是这样,煮饭的时候闻着很香,可是吃的时候却什么味都没有……”

“嘿嘿,大家好像忘了一件事……现在这个米是早稻米,早稻米能好吃吗?”

一个看着有些肥胖的员工,看见他就知道是个吃货,一听到吃的他就眼睛发亮,只是碍于有领导在边上不宜说题外话,不过他也小声说道:“现在谁还吃早稻米呀,煮出来的饭好难吃的……”

一个四十来岁的大婶道:“我在家,早稻米都是用来煮粥的,早稻米做出来的粥比较甘!不过做饭我还是用晚稻米……”

桂省这边,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润,降雨量也多,很适合水稻的种植,这里的水稻是一年两季的,所以种出来的水稻分为早稻和晚稻!

现代农学对于早稻、中稻和晚稻的界定主要是依据生育期的长短来决定的。在粳稻和籼稻中,根据其播种期、生长期和成熟期的不同,又可分为早稻谷、中稻谷和晚稻谷三类。

一般早稻的生长期为90~120天,中稻为120~150天,晚稻为150~170天。它们的播种期和收获季节,由于各个地区气候条件的不同,也有很大的差异。由于生长期长短和气候条件的不同,同一类型的稻谷的品质也表现出一些差别:早稻米一般腹白较大,硬质粒较少,米质疏松,品质较差,而晚稻米则反之,品质较好。

所以农家一般是把比较好吃的晚稻留着自己吃,而早稻米则出卖了换取收入。

见手下工人们议论纷纷,倪华和唐深远他们也不见怪,现在是在食堂,大家可以畅所欲言嘛。很快,电饭锅就跳闸了,说明饭已经熟了!

“老黄,赶紧拿饭勺来,我们常常这个新品种的米味道怎么样!”

倪华口中的老黄,是公司请来的食堂厨子,是个很胖的中男人,倪华这个经理一喊他就屁颠屁颠地拿来一只不锈钢的饭勺,也不等倪华接过来,就有个眼明手快的工人接过去,连忙给两位领导盛饭……

“嘿,这小伙子不错,有前途!”

倪华在心里暗赞一句,这个小伙子是今年新招进来的大学生,农业大学毕业的,想不到这么有眼力劲,反观那些老工人就不行了,一个个拿着碗搁哪儿等着……

很快,一小碗米饭就端放在唐深远面前的桌子上,唐深远看着这晶莹的米粒,就跟艺术品似的让人舍不得下嘴,因为刚出锅米饭还升腾着一道道热气,你一闻就能闻到那股子浓郁的米香味儿,让人心头一振,免不了对这个米饭产生食欲……唐深远在倪华他们的推让下最先拿起筷子吃起来……

这尝的是米饭,所以不用就着菜,一小撮米饭被送入嘴里,唐深远就被烫了一下,自己忘了这米饭是刚出锅的了……不过饶是如此,他仍感到嘴里一阵清香传来,脑海一阵清灵,感觉浑身都得劲许多,嘴上不由地加快了咀嚼的速度……

倪华他们定定地等着唐深远吃完,连忙问道:“唐董,这个米口感怎么样?”

“嗯嗯嗯……”

唐深远嘴里有饭,不想说话,只是摆摆手示意倪华先不要急,他刚吃一口还不太确定,然后用筷子再夹一团米饭送进嘴里,这次慢慢地品着,可以品出不少门道——这个米很软熟,刚出锅就吃的话根本不用嚼多少次就能咽下去,而且不同于别的香米那样,煮的时候香吃的时候不香,这个野香五号吃着也非常香,就跟那些卖米人说的那样,这种好吃的米就算不用菜也能吃得下两三碗……

唐深远吃完不说话,只让倪华也吃,倪华一吃那些工人们也一起吃,大家都是老工人了,对于什么样的米好都有自己的理解,吃了几十年的米饭,什么样的米饭好吃当然不用别人说的!

“好!”

“好吃!”

“这个米又香又软熟,是好米!”

“……”

倪华尝了一口,没有急着下定论,出于对这个野香五号的重视,他还是多吃几口才放下碗,惊叹道:“这种米是我吃到过最好吃的米……”

好吧,形容词的缺乏都没有掩饰倪华对这个米的惊叹!看他的表情,显然这个野香五号的结果也出乎他的意料,产量高、口感好、抗病虫害能力强,就这三点野香五号就能成为农民的新宠儿,只要推广开去肯定会大面积种植的,那么丰禾种子公司就发大财了!

这是他们丰禾种子公司培育出来的新品种!

只做了三斤米的饭,大家你一碗我一碗很快就吃完了,很多人都大呼不过瘾,而桌上做的菜几乎都没动,大家都是品尝这个新米呢!

唐深远站起来对倪华说道:“倪总,这几天麻烦你指挥工人们收割剩下的那些水稻,收割完之后就做成种子吧,我就不管了……”

唐深远想的是这下终于可以跟吴老教授交代了,这老头儿老是催他,现在倒好差不多两个月了都没有通过电话呢,也不知道他现在怎么样了!

唐深远掏出手机拨通了吴教授的电话,电话很快就接通了,不过接电话的不是吴教授本人,而是他的一个学生……等吴教授接电话的时候,唐深远的第一句话就是——

“吴教授,喜事啊,大喜事……”

“喜事?你结婚了?如果是你结婚的话,那就恭喜啦,不过我最近很忙可能没有时间亲自过去祝贺你……哈哈哈,放心红包不会少了你的,毕竟你帮了我不少忙,咱们也算是忘年之交了!”

唐深远心里大汗,“吴教授您老想到哪儿去了,我不是说结婚的事儿……呃,我结婚也快了,到时候再跟您说……我这次打电话是想跟您说,您让我培育新粮食品种,我们已经培育出来啦……”

“什么?真的?”

“当然是真的!”

第二零七章最高科技奖

“老吴怎么啦?怎么那么高兴?”

一个虽然头发花白了,但是仍梳的一丝不苟,装扮也很正式的老爷子笑着问道。

这位老爷子看着有五十多岁左右,保养得当的缘故,看起来很年轻比别的同龄人要年轻许多,手边放着个茶杯,身上有股子让人生畏的气势,不过此时面对吴胜明教授确实笑容满面的,丝毫没有对手下人那么严厉!

“呵呵,总理好消息呀……天大的好消息!”

“哦?是什么好消息,居然能让你这个老家伙高兴得那么忘形了?”

那个被吴胜明老教授称作总理的老爷子正是现在华夏国的现任总理——华立国!

“哈哈哈,总理你刚才不是还问我,什么时候新粮食品种才能培育出来吗?现在就有人做到了!”吴教授脸上的笑意丝毫没有掩饰,在这个华夏总理面前他都没必要做作,因为他是享受******特殊津贴的科学家,跟眼前这个国家二号首长很熟悉,华总理是个很随和的人,不会跟他一般见识的。

果然听到吴教授的话,华总理放下手中的钢笔,抬起头认真的看着吴教授,问道:“水稻还是小麦?”

“水稻!”

“哦?”华总理听到这个眼睛就一亮,把老花镜摘下来盯着吴教授问道:“难道袁老那边又出新成果了?”

吴胜明听到总理这话,顿时苦笑了,就算袁老是神仙那也不可能那么快就出成绩吧?要知道袁老已经把水稻产量提高到顶点了,凭袁老的能力如果要再出新成绩非得花大工夫、废长时间才行,毕竟一个人的经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做到接连研究出成果的!

“不是袁老……”

“那是?”

华总理很好奇,不是袁老难道是国内几家顶尖的大学或者研究院研究出的成果?如果是这样那倒不必意外,因为国家每年都给这些机构拨了大笔资金,能研究出些成果也是天经地义的!

可是吴教授却摇头了,只听到他说:“总理您还记得我跟你说过桂省的事情吗?”

“呵呵,你跟我说桂省的事情多了,我哪儿记得那么多呀?”

吴教授:“那您总记得我跟您说过桂省有个小伙子,对于培育植物很有一套,他种植出来的蔬菜比一般的蔬菜要好很多……”

“哦。你这样一说我倒是想起来啦,你上次给我带的那些蔬菜确实很好吃,比他们花大价钱购买的那些什么绿色有机蔬菜好吃多了……我当时还夸你们学校呢,居然能种出这么好的蔬菜,谁知道你居然说是从桂省带回来的……哈哈哈,还记得我当时怎么说你的吗?”

“哈哈哈,怎么会不记得?”吴教授道:“您当时还怪我大老远的带些蔬菜回来,得不偿失……哈哈哈,我当时哪儿想那么多,就想着带点儿回来给您尝尝鲜而已,事后被您批评才想到就那点儿蔬菜办托运,居然要了我一百多块钱,真是……”

“你呀你呀,都这么大岁数了,办事还是顾前不顾后的……”

“呵呵,总理批评的是……”吴教授嘴里应承着,但是心里其实已经乐开花了,不是谁带的食物总理都吃的!

华总理指着吴老教授道:“你呀你呀……有时候都不知道该说你什么好了!”

末了,华总理又问道:“那个桂省的小伙子叫什么名来着?”

“唐深远!”

吴教授说到正事,就把之前那副玩笑的样子收起来,推推近视镜说道:“他听了我的建议在贵市收购了一家种子基地,然后着手培育新粮食种子,这个新水稻品种叫野香五号……”

“野香五号?”

“不错,他刚才打电话告诉我,这个野香五号产量非常高,以现在的表现来看,亩产一千公斤是正常的,如果照料得好的话,产量还能再提高一些……”

“不是吧?他们满打满算研究才一年的时间吧?也就说他们所培育出来的水稻是在试验状态下得出来的,算不得准吧?”

华总理也是个会种田的,年轻时候上过山下过乡,知道一种新粮食品种不是那么好培育出来的。一般来说,实验室里粮食产量会更高些,因为在实验室有专门的人员照料,而且各种条件都比较优越,很适合农作物的生长;而种在田里则不一样了,野外条件复杂,而且很多农民连大字都不认识,更别说能更好地照料农作物了,农作物产量在农民手中产量会大大低于实验室的!

在实验室能亩产一千公斤,但是真正在农田里种植,能亩产七百公斤就不错了!

七百公斤,就是一千四百斤了!

现在“千斤亩”已经不稀奇了,因为袁老培育出来的杂*交水稻只要用心照料,几乎都能达到千斤亩,最近袁老又研究出一种新型水稻,据提交上来的报告说能亩产一千六百多斤,相当不错!但是现在跟这个野香五号比起来好像有些不够看啊!

一千公斤,那就是两千斤了,比袁老的新型水稻产量整整提高了四百斤每亩!这是什么概念?

华夏现在水稻种植总面积大约4。3…4。4亿亩之间,如果全都种植这个野香五号的话,那产量能提高1720…1760亿斤!这就是0公斤,大概0。亿吨!而我国稻谷年消耗量在1。90亿吨左右,也就是说这多出来的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