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不称职的兽医 >

第123章

不称职的兽医-第123章

小说: 不称职的兽医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朝鲜今年是个丰收年,不光朝鲜,刚刚获得的黑龙江流域的收获也很丰富,由于汉人移民进入的稍晚,东北一年只能有一茬的作物,所以我没有让那些移民急着开荒,而是让他们学习女真人渔猎。昔日的北大荒自然资源极其丰富,山中各种野味极多,这些移民刚到此地还不适应,尤其是渔猎不在行,经常是一大堆人出去了却收获极小,这不要紧,我发给了他们最精良的弓箭和武器,并且派人专门训练他们,逐渐的移民们收获日丰,已经不太需要朝鲜的粮食供给了,相反的随着技艺的增长他们收获的猎物已经开始有剩余了,汉人对这些剩余的肉食很有办法,无论是腌制还是熏制都能长期的保存,留待过冬。(我心里也暗暗窃笑,这些人才是上了贼船,拥有了狩猎能力也就意味着可以自保,那么一旦有人试图来剥夺他们的土地,结果……) 
  原来老丈人塞桑送的那些牛羊现在基本上都赶到了北大荒,那里水草丰富,加上原来东海女真的牲畜,如今已经经常可见风吹草低现牛羊的景色了。唯独叫我犯愁的就是马匹,马的繁殖和驯化可不是一朝一夕的,没有三五年我休想建立一支强悍的骑兵,只能慢慢的苦等。 
  再说回朝鲜,年初徐光启带来的地瓜经过大范围的推广,在朝鲜的丘陵地带得到了很好的效应,现在正向四周辐射,以今年所有的粮食产量而论自给自足应该是没有太大的问题。而朝鲜贸易的发展几乎到了惊人的地步,现在造船业已经成了朝鲜的支柱产业,由于利润丰厚很多人都放弃耕种,直接转入造船业这样的制造业,更有一些家境殷实的人干脆变卖家产,买上一艘货船制上一些货物,再顾几个水手跟着船队出海,由于海上没有了海盗,这一路十分太平,再加上处于渤海这样的内海更是风平浪静,几趟下来不少人赚的盆满钵满,这中间又有很多来自中原的商人,也跟着船队往来与朝鲜与中原之间,再到日本。 
  然而由于日本闭关锁国的政策越来越明显,再加上安东尼奥的那次折腾,贸易量已经开始萎缩,朝鲜沿岸开始出现了货物堆积的现象。尽管朝鲜现在生活富足可是仍然消耗不掉如此多的货物,假如继续这样下去…… 
  我脑子里出现了“经济危机”四个字,从种种迹象表明如果不限制民间的货运和贸易量,那么一次小型的甚至是更加严重的经济危机早晚会到来,尽管这不是教材中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危机,但至少已经供大于求了。 
  造成这种危机的原因很多,但是归咎起来就是市场狭小,日本的市场在萎缩,而中原沿海地区,尽管商业发达,但是由于连年的战乱,使得内陆居民购买力急剧下降。明朝军费不足,把手伸向了富庶的东南沿海,使得那里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产品无法自销才大量的倾销海外。 
  另外此时明朝银根十分紧张,通过和朝鲜的贸易江浙一带获取了大量的日本白银,再加上崇祯皇帝解除了对朝鲜贸易的禁令,使得中朝之间的贸易量剧增,对于明朝这或许是好事,可是对于朝鲜就不那么妙了,从前朝鲜是靠转口贸易获利的,现在由于日本市场萎缩使得很多盲目跟从的朝鲜商人自己掏腰包,用来购买货物,再用这些货物用来转口,可是如今这些货物已经开始大量的砸在手中,这就间接的导致了朝鲜的贸易逆差,大量的白银涌出,这不能不叫我忧心。 
  市场,市场!我独自一人在屋中不断徘徊,思考着如何打开这个局面,如果不采取措施早晚会被拖垮的。根据中原来的情报,陕西最近爆发了一系列兵变和叛乱,并形成几股流寇,经常进行劫掠,明末农民战争的序幕已经拉开了,用不了多久就会席卷全国。 
  崇祯现在已经是焦头烂额了,故此失彼,山海关那里他好不容易安抚了关宁铁骑,这还是得益于袁崇焕“畏罪自杀”呢!袁崇焕这么一“死”,着实帮了他的大忙,使他更好向关外诸将解释,毕竟袁崇焕不是他杀的,他甚至想赦免袁崇焕的大罪,无奈袁崇焕良心受到谴责,所以才在狱中自杀。这样的解释似乎十分完满,也很容易让袁崇焕的部署接受,再加上孙承宗的个人威信和国家大义总算是将关宁铁骑稳定住了,皇太极采取战略防守,如此一来关外是消停了,可谁想到关内又爆发叛乱呢,崇祯现在的日子是成天的失眠。 
  他倒霉就倒霉吧,可是偏偏影响我,随着和中原联系的日益广泛,尤其是北京之战以后,孙元化“意外”的获得了直隶总督的高官,使得这种联系更加密切,关内的情报也越来越详实,可以说现在和中原的关系已经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了,中原若是彻底垮了,朝鲜的日子一定也不好过,除非有新的市场出现。 
  “开会,开一次大会,把所有的重臣都召回来。”我向整个朝鲜发出了命令,并同时邀请江南的邓家和直隶的孙元化派人来参加这次大会。这将是一次决定朝鲜今后走向的大会,也是决定众人命运的大会,朝鲜太小,已经不利于发展,但是下一步是向哪里扩张还有待众人的商讨,审时度势。 
  1629年11月,隆冬将近,与会人员开始陆陆续续到齐,有远在黑龙江的多尔衮、阿敏、东海女真部落首领博木博果尔,江南的邓家则派来了邓希贤,孙元化也秘密来到朝鲜,再加上朝鲜的众人,整个会议室已经有十多个人了,可以说这是来个人算事目前的高层和决策层了。 
  “众位,今天这个机会很难得,自北京一战可以说我们的势力扩大的很快,我们从来没有显现在这样强大过,但是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要面临生死抉择。为什么要这样说呢……” 
  接着我给所有人分析了目前的局势,国内市场狭小,军费开支不断增多,负担日益沉重,再加上中原的形式不好,情势不容乐观。我话说完,众人都陷入沉思,对于这次大会的重要性不用我说,光从规格上他们就看得出来,可是他们没有想到的是情势到达了我说的这么严重的地步,当然不是所有的人都相信我所说的话。 
  “先生,没有你所说的那么糟吧,我看一切都挺好啊,就说我们驻扎在嫩江的军队吧,别提多棒了,老四若是敢打过来,我决不让他有好果子吃,嘿嘿!”说话的是阿敏,这家伙思考问题经常不经过大脑,皇太极有了这几次经验教训还会轻易进攻么,不瞅准机会他是不会再轻易下手了。再说我这次说的可不单单是军事威胁,是的表面看来朝鲜三面环海,还拥有强大的海军,只有和辽东接壤的地方正对着皇太极,从前十分危险,可是自从夺取黑龙江流域后已经有了较大的战略纵深,从表面上讲是安全了,可是这里面的危机又有几个人能看清楚。 
  “各位,万不可小窥皇太极,别看皇太极这次北京之战收获不多,可是他也一样尝到了甜头,那就是从蒙古攻击。大明长城外有漫长的边境线,自从皇太极征服漠南蒙古后也拥有了极大的战略纵深,他的眼光已经不仅仅是辽东一地了,从情报上看他的势力目前主要活跃在大同附近,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越过长城,再来一次劫掠,难道朝鲜海军每次都要在塘沽登陆再去救援么,这次很可能是距离塘沽很远的大同和朔州,就是援军到达,估计敌军连踪影都不见了。” 
  说话的不是别人正是袁崇焕,这里面没有比他更有说服力的了,对于袁崇焕多尔衮和阿敏心里不是很自在,毕竟努尔哈赤的死和他有关,尽管我再三解释努尔哈赤因火炮所伤已经被我治好,他的死纯属意外,可是两人心里还是有疙瘩,只是不发作出来罢了。 
  袁崇焕出言反驳阿敏,阿敏听了自然是不痛快,就要上前理论一番,可是被多尔衮拉住了,尽管多尔衮对袁崇焕心里有根刺,可是确实像袁崇焕所说,别看皇太极处于守势,可是因为占领了蒙古,他随时可以蓄势待劫掠山西等地。袁崇焕不理两人的表情,继续说道: 
  “女真兵力之优在于凶悍迅猛,尤其是其骑兵的快速突击能力不是一般军队可以达到的,这一点他们继承了蒙古铁骑的优势,并且随着其占领蒙古,这种优势会越来越明显,火炮虽利可是由于其笨重,守城可以,攻城也可以,但是不利于野战,尤其是地域辽阔之地,若是以骑兵从四面八方冲来,纵有火炮之利又如何抵挡,恐怕是火炮还没有发射几发炮弹敌人就已经到了眼前。所以我认为目前朝鲜在军事上最大的危机是机动力不足,也就是守城有余进取不足。 
  一旦等对方也掌握了火炮技术,那么就没有任何优势可言了,要知道仅永乐年间明军从蒙古就得到了170万匹马,而如今朝廷却连骑兵所需要的10万匹马也难以保证了。皇太极占领漠南蒙古的牧场后,可以用优良种马发展自己的马群,既能配备足够的战马进行作战,又切断了明军的蒙古马来源,试问朝鲜有这么多的战马么?” 
  袁崇焕这一席话让很多人瞠目,李复觉这样不懂军事的也就罢了,顶多就听出个严重性来,可是阿敏和多尔衮这样懂得军事的人都神色巨变。这里面只有他俩和袁崇焕最了解辽东的情势了,也最明白女真的内部情况,袁崇焕的数字来自于明朝军方绝对权威,但是这个数字也确实让人咂舌。马的问题确实是困扰我军的最大问题,也是我军发展的瓶颈,光靠犀利的火炮顶多能守住现有的地盘,就是进攻恐怕也要攻下一处,修筑一处,一步步稳扎稳打,推进速度必然十分缓慢。而拥有无数的骑兵在辽阔的地域如旋风一样的攻击敌人,快速进攻,快速后退才是每个统帅的梦想。 
  我军具备这样的条件么?不具备,但是我们的敌人皇太极正逐步的向这个方向发展,并且越走越远,能不危险么! 
 
 
 
  
第五卷 惊涛骇浪 第七章 危机(二)
 
  其实袁崇焕仅仅是讲到了朝鲜在军事上的威胁,这缘于朝鲜地域狭小,没有战略纵深。虽然得到黑龙江流域以后这种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改进,但是毕竟是先天不足,短时间内无法改变,众人听了袁崇焕的话都紧皱眉头。 
  “袁督师,我认为您说的很有道理,但是我朝鲜难道就没有补救之策么?”李哲首先发问,在袁崇焕面前他还是一个学生,是而毕恭毕敬。 
  袁崇焕捋了捋颌下的几缕胡子,还真有那么些高人的风范,沉思了一会说道: 
  “朝鲜也不是没有优势,女真更非牢不可破,朝鲜的优势在于有一支强大的海军,可以随时登陆偷袭辽东,就像上次佟将军一样,打他个措手不及,这样就可以牵制皇太极的兵力,使他不能全力以赴的对付关内,当然了这种偷袭和骚扰要持续的,全方位的进行,这样才能见效。其实皇太极也有一个最大的弱点那就是人口不足,是的,人口不足。”袁崇焕反复重复了两遍,意在强调,众人才有恍然大悟的感觉。 
  不错,女真最大的弱点就是人口不足,由于劳动力全靠从关内俘虏的奴隶,这使得女真的生产力十分低下,而八旗已经开始向职业性军队过渡,不可能再像从前那样从事耕作。女真人口基数小,这就决定了其人员补充成为了最大的难题。 
  “不过,皇太极也非庸才,他如此着紧蒙古正是在此,在他眼中汉人虽然可用,但是不可靠,只有蒙古人才是他最好的盟友,忠诚可靠,并且可以提供源源不断的兵力。”这话不错,为了笼络蒙古历史上皇太极的几个妃子几乎都是蒙古人,在蒙古人身上它可没少下功夫,袁崇焕话音刚落,邓希晨就开口问道: 
  “依袁督师这么说那岂不是皇太极以无破绽,他原本缺少兵员,可是现在有蒙古人加入了,那他还怕什么?” 
  “怕,怎么不怕,他们怕打消耗战!”没等袁崇焕回答,我已经代他回答了。 
  “是的,皇太极怕的就是消耗战,北京一战皇太极之所以那么快退军,虽然有多尔衮进军黑龙江的原因,但是这并不是主要的,主要的就是皇太极粮草不济,若是粮草充足,我相信他不会在意在中原多留一段时间,这里边还不光是粮草的问题,还有箭矢兵器等的消耗,尤其是箭矢,八旗最好的远程武器目前就是弓箭了,可是以八旗目前的生产能力,若是想进行一次大的战役,光箭矢就够他们造一阵子的了,这点多尔衮和二贝勒是最清楚的吧?” 
  “先生说的不错,以前八旗打一次仗怎么也得准备半年,若是不顺利,箭矢的消耗量大,恐怕要一年才能补充完毕。”可算有阿敏说话的份了,他绝对不会放过任何表现自己的机会。箭矢的制作可不同一般,他所耗费的工时和消耗的数目是最不成比例的。虽然我于军事仍不大懂,尤其是军需补给这门学问,可是它的重要性我是知道的。别说皇太极一年只能打一场大仗,就是现在生产日益发达的朝鲜也经受不起大仗的消耗,仅这次北京作战就几乎消耗了朝鲜2/3以上的弹药库存,这使得远征琉球的计划暂时搁置,因为剩下的这1/3用来防御已经有些捉襟见肘了,若是都给邓希晨去打琉球,那么朝鲜有变拿什么来应付呢? 
  “那也就意味着这一年皇太极不会有什么大的动作了,从上次的宁安道之战到今次的北京之战两战间隔半年,估计皇太极手中的物资已经见底了,可惜我们剩的也不多了,否则倒是可以趁机会再多捞些好处。”邓希贤开口说话,他一开口必然从利益的角度出发,邓家现在是朝鲜目前最大的合作伙伴了,其在朝鲜的产业发展的十分迅速,应该说简直是惊人,就好像把中原的那些茶肆酒楼一夜间全部搬到了朝鲜一样。 
  作为这次北京之战最大的赞助者,如此庞大的军费我不会傻得自己全部掏腰包的,沿海港口打开获益最大的就是中原的邓家和朝鲜的张海潮,张海潮现在一跃成为朝鲜的航运巨子,掌握朝鲜最大的民间船队,他的船队大部分是由退役的海军连同海船组成的,也是除邓家外唯一获准可以在商船上少量装备火炮的船队。 
  本着谁获益谁付出的原则,邓家和张海潮负担了这次军费开支的将近一半,对于他两家来说这都是不小的数目,可不是短时间内就能恢复的,本想借着这次港口开放的机会再多赚一些,然而开始萎缩的市场让两家的当家人都产生了警惕,因此如何获得利益打开市场是两家最关心的问题。 
  邓希贤一开口,众人具都顺着他的思路开始议论起来,确实这对我们来说很有可能是个机会,加紧生产,那么短时间内很有可能再次组织一次大的战役,和皇太极对战很有可能获胜。最支持这种观点的就是阿敏和多尔衮兄弟,尤其是阿敏,他现在对汗位早就垂涎三尺,能有这个机会夺回辽东自然是他求知不得的了,因而大力鼓吹,多尔衮很有心机只是在旁边鼓动,并不跳出来显露自己的野心。 
  “先生,我说再准备三两个月,我们就打过去,现在朝鲜兵强马壮还怕谁,皇太极根本就不是我们的对手。想着他窃居汗位我就来气,你要是不动手我可带着多尔衮和博木博果尔动手了,是吧?”说着冲多尔衮和博木博果尔道,多尔衮还要看我的脸色,没多说,博木博果尔原本就和皇太极有仇,再加上莽汉一个,根本就不长脑袋,现在成了阿敏最佳的跟随着。只听他瓮声瓮气的说道: 
  “二贝勒说的对,俺博木博果尔跟着二贝勒一起杀过去,把皇太极的老婆都抢来做我的女人。”立时引来了众人的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