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重生之小说巨匠 >

第205章

重生之小说巨匠-第205章

小说: 重生之小说巨匠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做任务的环节其实就是模拟商战的开始。

……

12月的最后一天,八卦楼在首页最顶端挂上“《西游记》收官晚会和q9级毕业晚会将联合举办,届时,讲儒广场那块巨型屏幕将进行同步直播,晚会直播时间最多维持一个小时,因为八点钟,要正式播放《西游记》大结局。”

这个消息在整个学园引起很大的震动,毕竟讲儒广场直播毕业晚会的事情从未发生过,只有某些重要年份的跨年晚会才可能在那个世界知名广场进行直播。

对这个贵族学园的学生们来说,在讲儒广场的大屏幕上露面,除了虚荣心得到满足之外,还有另外一层的意义,趁机曝光一下自家的企业。

《西游记》大结局前的广告,价值绝对不菲。

……

亭穿九年的第一天,图书第三方监测数据公司公布去年年度总畅销榜,柳敬亭不出意外地包揽前六位。

同日,万象学园“模拟商战”总决赛如期打响,由叶崛率领的“叶之队”和王航安的“安之队”进行终极pk,在之前的比赛中,两队一路过关斩将,要么收购,要么吞并,要么直接摧毁,扫荡了其余的竞争对手。

不过,让所有人没想到的是,总决赛刚一开始,“安之队”就起了内乱,王航安之前收购的一个“公司”的ceo突然把王航安的团队告上由学园设置的“商业法庭”。

不仅王航安对此始料未及,连观众们都看得大吃一惊,按理说,之前失败了的团队就应该直接退出,怎么还能回砍一刀?

不过,王航安很快想明白其中原因,那个官司是叶崛老早就布置好的一个陷阱,因为规则里从来就没有输掉就彻底退出的说法,而且那个“ceo”的团队是被他“收购”。

叶崛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要把王航安的团队陷进官司中,在后面的模拟实战中,这个官司会把王航安拖得非常被动。

也是这个时候,大家才发现,在最初递交的报名材料中,就只有叶崛团队不动声色地组了一个强大的“法务部”。

王航安最终输掉了这场模拟商战,叶崛在获奖演说中说:“我能站到这里,可能是因为只有我对这次模拟太当真。”

这次模拟商战的余韵未能持续多久,因为毕业晚会准备工作已经提前开始。

这是万象校史上规模最盛大的一次毕业晚会,不仅是柳敬亭这一届,其他年级的学生也积极参与进来。

“万象建校以来,还从未发生过全校学生共同携手,一起走向毕业季的事情。”

八公子罕见地充满个人感情地如此评价了一句。

……

亭穿九年的柳敬亭没有继续大闹出版界,让很多出版人舒了一口气,但是一周一集的《西游记》让电视同行头疼起来。

真假美猴王;

三借芭蕉扇;

大战九头虫;

误入小雷音;

错坠盘丝洞;

……

“大王让我来巡山,巡完南山巡北山……”

“你是猴子请来的救兵吗?”

“我叫你一声你敢答应吗?”

耳熟能详的台词,想象力爆棚、引人入胜的八十一难,越来越深入人心的师徒四人的形象,居高不下的收视率……

如果说七年、八年是“古庸生出版年”,那九年则可以算是“古庸生电视年”。

亭穿九年,柳敬亭除了春节回了一趟家,其余时间基本都在剧组渡过,当然,他并不是一直在拍电视剧,这个过程中,柳敬亭完成了对戴岸桥的承诺,并拒绝了再在首发开一本连载的邀请,戴岸桥也表示理解;

另外,他写完成了“陆小凤”系列和“福尔摩斯系类”小说,但是都没有立即在杂志上进行连载。

也就是说,到了亭穿九年三月份的《匠录》,柳敬亭的连载作品,只剩下一本《西游记》,而且杂志给出明确信息,全本小说将在电视剧结局当天上市。

三月青芽,五月开花,九年六月,《射雕英雄传》拍摄结束,进入全面后期制作。

与此同时,星月电视开始铺天盖地的为《西游记》大结局造势。

这一年,柳敬亭迎来他盛大的大学毕业季。

……

“《西游记》工作已经全面结束,7月16将播放大结局,届时,我个人还有一个小小的决定要公布,鞠躬感谢大家的一路支持!一月之后,讲儒广场,不见不散!”

剪完《西游记》最后一集,柳敬亭发了几分钟呆,发了这么一条微博。rs

s

第三百四十六章毕业答辩,等待戈多

别人可能没有概念,但是徐晴对柳敬亭那个小决定早已了然于心。水印广告测试水印广告测试

刚开始着手拍《西游记》的时候,柳敬亭就跟徐晴提过“环球旅游”的想法,言谈之间颇为向往,甚至还当场背诵了几段徐晴的旅游笔记。

虽然那时只是随口一提,但是徐晴明白,对柳敬亭这种人,一旦产生了某种想法,接着一定会生根发芽,直到最后不可抑制。

尽管在那之后,柳敬亭很少再提,他的行为举止却无不透露着那一天的渐渐来临。

就和某些人说辞职一样,经常挂在嘴边的反而能一直坚持,不声不响的那群人则会突然某天递上辞呈。

“等到那天,抛开所有工作,所有繁杂的思绪,畅快淋漓地绕着地球溜达一圈。”

柳敬亭当时说出这句话时,脸上的表情非常疲惫,同时又带着一丝惬意。

如今,那一天,眼见就要来临。

柳敬亭回到了学园,他没有去看高曙正在筹办的校园节目,他没有去《匠录》办公室亲自指导下一期杂志的出版工作,他没有回公寓跟室友聊天打屁,柳敬亭去拜访了他认识的每一位万象学园的教授……

他翘过每个教授的课,他也上过每位教授的课,他是全系上课最少的学生,他是教授们最熟悉的学生。

教授们对他的到来,反应不一,有的关心学业的缺补和毕业设计的准备,有的询问电视剧的拍摄情况,有的对他新书表示兴趣,有的直接鼓励他好好沉淀,攻下诺贝尔,有的和蔼可亲。有的严肃认真,不论是什么态度,有一种情绪却是一致的,他们都为这个学生感到骄傲。对他能拜访自己。表示欣慰,仔细算起来。这些年教过那么多学生,唯有这位柳敬亭是私下里谈论最多的一位。

这一番拜访下来,花了两天的时间,蹭了四位教授家里的饭。送出六份《西游记》全集的光碟,确定了毕业设计。

“理论上,你需要交一篇文论性的东西,但是不做强行要求,否则跟那些二流大学的八股文就没什么区别了。”

在曹教授家吃饭的时候,曹教授明确告诉柳敬亭,他是本届文学系答辩组组长。谈到毕业设计的选材,曹教授给出自己的意见。

“可以是任何题材的中短篇作品,不过我建议最好不是武侠,免得闫教授借机发飙。”

“闫教授排斥武侠吗?”柳敬亭好奇问。毕竟闫教授对自己非常亲切,完全看不出排斥。

“也不是排斥,是有分别心的接受,你清楚的,无非就是严肃文学和通俗文学那些个破事。”

柳敬亭哑然失笑,道:“曹教授,我明白了,这个我要好好想一想,毕竟是毕业设计。”

曹教授满意点头,嗯了一声。

实际上,离开曹教授家,在回公寓的路上,柳敬亭就确定了自己的毕业论文选题,说起来也是一个巧合。

当柳敬亭出了教师公寓大门之后,已经是晚上七点五十,上了公寓门前的斜坡,旁边是一家超市,超市门前的路边是一张黑色的铁椅,铁椅上坐着一个穿着蓝色球衣、抱着篮球的少年,少年坐得笔直,眼睛盯着路对面黑黢黢的土丘,应该是在等人。

柳敬亭看得蓦然一怔,脑中灵光一闪,想到一幕悲喜剧。

……

和别的高校不同,万象学园的毕业答辩安排六月下旬,按道理说,毕业生应该在五月底就确定选题,六月初递论文初稿,但柳敬亭作为一个“常规性例外”,自然可以选题、初稿、定稿一并上交,不过,对万象这些桀骜不驯的教授们来说,即便是柳敬亭也未必是一路绿灯,就比如闫教授,请柳敬亭吃饭,接受柳敬亭的电视盘是一回事,毕业论文答辩是另外一回事,作为“答辩杀手”来说,闫教授的认真和严谨是出了名的,每年答辩,跟答辩组长吵得面红耳赤简直就是家常便饭。

即便是自我感觉已然万无一失的柳敬亭,在交论文的时候,都有种羊入虎口,你为刀俎的荒谬感。

……

“我就好奇他三天整出来的毕业论文到底是什么档次?”

闫教授看到曹教授在审阅柳敬亭的论文,一如既往地犀利评论道,不过,曹教授没有理她。

“怎么了老曹,表情那么严肃?”

临时答辩小组办公室,不止闫教授在关注柳敬亭的刚刚交上来的毕业论文,其他几位教授也在好奇,毕竟那是写过《阿q正传》和《项链》等作品的柳敬亭,肖林看到老曹如此投入,忍不住问道。

曹教授没有回答,摇了摇头。

“什么文章,神神秘秘的?”肖教授说着干脆凑过去自己看,“等待戈多,戏剧?”

肖林侧头阅读,很快也沉默下来。

五分钟后,肖林说:“是重复?”

“基本类似。”曹教授答。

又过五分钟,曹教授合上文稿,问肖林:“老肖你怎么说?”

肖林略作沉吟,道:“荒诞无聊,支离破碎、语无伦次,莫名其妙,但是——”

“但是什么?”

肖林皱眉,摇头,沉思,道:“但是,我又觉得深不可测。”

“倘若柳敬亭没写过《阿q正传》和《哈姆雷特》,我可能会认为这是一篇胡说八道,但事实上,这是一篇寓意深刻到出乎我们意料的戏剧,他要说的东西可能比我们目前想象的要多得多。”

“你们俩别在那里卖关子了,多印几份,大家都看看。”闫教授催促道。

“噢,不好意思,闫教授你拿过去看吧。”

闫教授也不客气,直接拿过文稿,径自去复印。

肖林和老曹还在讨论。

“一反传统,与理性思维也完全背道而驰。”

“是啊,可以想象到,这篇戏剧放出去后,会在学术界引起多大的争议和讨论。”

闫教授复印好论文,给办公室每个教授发了一份。

半小时后,正在审阅论文的闫教授突然从座位上站起来,说:“我去叫文教授和康园长。”

其他教授闻言纷纷点头。

“柳敬亭答辩的时候,我申请旁听。”

“我也申请。”

曹教授愕然,随即苦笑道:“什么答辩,我们是要过去听他上课。”

放眼全中国,有哪个人有资格同时给万象学园这些教授上课,老曹的话固然有些夸张,但是由此也证明了《等待戈多》这篇戏剧的巨大魅力。

柳敬亭选这部荒诞戏剧的奠基之作作为自己的毕业设计,可谓史上最大手笔。

《等待戈多》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贝克特的两幕悲喜剧,文中用荒诞不经的笔法描述了两个在等待戈多的人,但是从头到底,就没有一个人知道戈多是谁,包括那两个在等的人。

为了消磨等待的时间,两个人(一个叫戈戈,一个叫狄狄)开始胡说八道,东拉西扯,做很多无意义的事情,接着来了一对怪诞的主仆,主人牵着仆人,用鞭子威胁仆人,但戈多始终没有出现,最后戈多的使者出现告诉戈戈和狄狄,戈多今天不来,但是明天一定来,第一幕结束。

第二幕基本就是第一幕的重复,无论是场景还是人物,不过那对主仆中主人眼瞎了,仆人哑巴了,戈多仍旧没出现,使者说明天戈多一定来……

戏剧至此戛然而止,可以推测,如果戏剧继续的话,仍然是不断的重复。

就是这样一部看似荒唐的戏剧,却和哈姆雷特那个“生存还是死亡”的问题一样,困扰着无数文学研究者,文坛争论多少年,始终没有确切的结论。

到底谁是戈多?

存在的意义真是无聊动作的永恒重复吗?

戈多是人类一直在等待的那个希望?

那个希望什么时候到来?

万象办公室那些教授们不可避免地、心甘情愿地,纷纷入坑,进入这个死循环之中。

“这是在向诺贝尔发出挑战吗?”

文院长看完这篇戏剧,感慨地说道。

……

于是,万象文艺学院所有教授集体参加了柳敬亭的毕业答辩。

第三百四十七章封笔三年

柳敬亭站在讲台上,面对眼前这个答辩阵容,还是吃了一惊,不过,看着在座诸位教授的表情,柳敬亭心里的石头也总算落了地。

当初选《等待戈多》作为毕业论文的时候,并非一点疑虑没有,毕竟这部作品最初面世的时候,遭遇种种非议,改编成的话剧更是被观众斥为“来历不明的东西”、“我去这是什么玩意”,总之在戏剧改编的最初,基本没有观众能坚持看完一半的内容。

后来,经专家们的一系列解读分析,观众才逐渐理解和接受这个戏剧,在后期的演出中,大家果然各有体会,这部戏剧历史地位由此奠定。

贝克特主张只有没有情节,没有动作的艺术才算得上真正的艺术,他的叙述是完全冷漠和毫不动情的,让读者在绝望的文字中获得对虚无更清晰的认知。

当然,评论者们的诟病之处同样在此。

柳敬亭敢赌这一把的最终原因在于,他相信万象的这些教授,相信他们能看得出这部话剧背后蕴藏的深意。

“是荒诞主义,”柳敬亭回答得开明宗义,“作为对这个领域的探索。”

闫教授问:“不会有无聊方面的担忧?”

闫教授的表情突然变得古怪起来,续问:“你以往的作品最先考虑的难道不是受众吗?”

“第一个问题是会,但也是其中的一部分,第二个问题,考虑受众,但绝对不是首要条件。”柳敬亭流畅答道。

曹教授微笑颔首,道:“可以在通俗文学和纯文学之间转换得如此流畅,有什么样的技巧?”

“去掉分别心。”

柳敬亭脱口道,在座诸位教授相顾莞尔。

柳敬亭接着反问:“我不知各位老师,有没有看《西游记》。”

“看过。”

“看了十几回。”

“五庄观行者窃人参!”

柳敬亭问题一出,差不多一半以上的教授都表示看过。

“那老师觉得《西游记》是纯文学还是通俗文学?”

台下安静下来,从故事性、传奇性和传播性上来说,这部小说当然是通俗小说,但是从文中优美的骈体句、古拙的文辞角度来说,这部小说又具有了纯文学的特质,一时间,这些教授也没办法给出定论。

柳敬亭看着各位教授,心中暗道:“将来《红楼梦》出来后,我再来问这个问题,那时怕是更难回答吧。”

“柳敬亭我们明白你的意思,你说说荒诞文学本身的意义吧。”文教授突然说道。

柳敬亭礼貌颔首,道:“像经济和科技一样,文学也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从《诗经》、诸子百家到唐诗宋词元曲,每个时代对应一定的文学形式,但是文学和后二者不同的地方在于它本身的性,比如古诗这个题材在唐代达到顶峰,后世尽管有继承,但是再没出现李白杜甫这样的旷世大诗人,由此可见,对特定的时代来说,文学形式也有特定性。”

柳敬亭技术性地做个暂停,毕竟在师长面前,一味侃侃而谈还是不太合适。

“继续说。”文教授示意。

“西方的文学发展同样如此,从古典主义到到浪漫主义,浪漫主义到现实主义,然后是现代主义,再后面是后现代主义,仔细分析对照,每个主义和它对应的时代都是吻合的,《等待戈多》代表的荒诞主义就是西方世界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的潮流。”

“灵感来源于历史?”

“是。”

柳敬亭的毕业答辩持续了将近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