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文艺时代 >

第275章

文艺时代-第275章

小说: 文艺时代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行。哦对了,导演你准备找谁?”芦苇又问。

“我这不愁着呢!哎,你们觉得管虎怎么样?”他道。

“管虎?”

两人琢磨片刻,不约而同地摇头:“火候差点!”

“贾樟柯呢?”

“拍小市民还成,狗子嘛,他拍不出那份儿壮烈!”

“那娄烨呢?”

“忒矫情!”

“呃,要不找个香港导演?”

“噗!”

两人差点没噎死,断然否决。

“那,那我真想不出来还有谁了。”他也没辙。

“不用急,先把剧本完成,时间足够。”述平安慰道。

……

2月19日,第55届柏林电影节落下帷幕。

此次华语军团大放异彩,顾长卫凭借处女作摘得评委会大奖,蔡名亮的《天边一朵云》拿了特别艺术贡献奖。另有两位年轻导演的作品,也刷了两个不太起眼的小奖项。

其中最惹人注目的还是《孔雀》,在柏林大受欢迎。作为女主角的张静初,当晚穿着一身深蓝色的长裙子,在红毯上淡然自若,更是一举成名。

国内的媒体亦纷纷赞赏,称其清新典雅,有大将之风,又是一位颇具竞争力的新生代女明星。

而两口子身在国内,时刻关注着那边的消息,几乎每天一通电话,得知万事安好。唯有一样,《孔雀》的投资方华亿,仗着银熊奖的威势漫天要价,生生吓跑了海外片商,正在无限苦逼中。

褚青对此表示遗憾,也压根懒得管,还是忙叨自己的那摊事儿。

《凶犯》改编的调子定下之后,述平和芦苇很快写完了剧本,取名《天狗》。他马上传给了张平,人家的回复也很迅速,说可以。

随后,他又亲自跑了趟电影局,带着一千字的剧情梗概、编剧的授权书、单片拍摄申请,以及银行出具的资金证明等等。由于立项阶段不强制要求提供主创人员名单,官方亦没什么刁难,便盖章批准。

至此,他算暂时松了口气,以为能缓一缓。可谁承想,不知道哪个碎嘴的,居然把消息给漏了。

这下好嘛,褚青低估了自己的咖位,一听说他要开新戏,媒体乌泱乌泱地跑去堵门口。最后不得已,公司搞了场简单的发布会,说电影正在筹备中,你们别瞎嚷嚷。

但记者们不管那个,该怎么写怎么写,都开出花了。于是乎,公司几天之间就收到了上百份简历,以及大量经纪人的推介。

其实挺有意思的,就国内这一票电影人,单论影响力,那绝对数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这三驾马车。只要能搭上大导的戏,多少明星脱了裤子还哭天喊地的。

人家有这个本事,一部戏就能捧你上位。

而次一点的,便是徐克、刘伟强、陈可辛那些香港导演,也是很快的蹿红途径。再次点的,就轮到贾樟柯、王小帅这帮人。

他们完全走另一条路线,虽然片子没人看,但能在国际上刷脸,运气好的还能拿奖。

前两种导演的吸引力,无论新人还是大咖,通通都逃不过。后一种导演就比较怪,新人不太感冒,反而某些明星劲劲儿的想攀交情。

尤其那些已经在商业上证明自己,急需一座奖杯来转职演员的。

至于褚青呢,最特殊,不会写剧本,不会当导演,就是投资一部牛逼一部,从未失过手。所以在那帮家伙眼中,他大概相当于职业导师,小手一挥,噼里啪啦的各种BUFF。

而接下来的日子,这货就围着三件事打转了:挑演员,找导演,与扶持计划的启动。

第四百五十九章电影新力量

宁浩是个闲不住的人。

他用半年的时间就拍完了《绿草地》,并且搞定了后期。像这种题材的电影需求淡薄,甚至说根本没有市场,公司便备了两条路子:一个卖给电影频道,一个送去参展,还不能是欧美影展,人家不好这口。

与其类似的,还有《我们俩》,都更符合东亚人的审美观。所以褚青就想着,等马俪文杀青了,便打包发去东京电影节。

这才年初,原以为宁浩得歇一阵子。谁承想,丫颠颠的又找上了门,手里还攥着一部剧本,叫《疯狂的石头》。

这个故事的最初想法,在2000年便有了,当时找不着款爷投钱。现在却不一样,某人就跟金闪闪似的普度众生,惹得一票苦逼导演劲劲儿地往前拱,不利用太浪费了。

何况,宁浩也有相当的自信,可以抓住对方的眼球。

果不其然,褚青还没等翻到最后一页,就拍板定论。稍有意外的是,他还提出两个要求:1,必须以扶持项目的形式投资运作;2,加入公司。

宁浩有点蒙,可随即就明白了,简单讲,就是包装上市的意思。不过呢,他也不怎么反感,甚至还带着一丝抱大腿的窃喜。

于是乎,这货便成了公司的第一位签约导演。

而同时,《疯狂的石头》加上还没完成的《我们俩》,以及另一部主动求勾搭的《男人上路》。公司已经投资或准备投资的电影,一共攒了三部,勉强可以启动项目。

其实多了也愁,都是自己掏腰包,一分钱一分货,不干那打肿脸充胖子的事儿。

前两部片子都熟,至于《男人上路》嘛,导演叫刘小宁,演员出身,这是他的处女作。内容比较简单,讲的是父亲如何教儿子成长的故事,但褚青特喜欢里面的感情,充满了原始的野性与粗犷,雄性荷尔蒙乱飙的那种。

……

2月25日,我们俩公司。

江小菊早早到岗,提前打开了最大的那间会议室,里面已布置成了会厅的样子。这是员工昨天晚上劳动的结果。说来挺辛苦的,每次搞活动的时候,男人们就得搬桌搬椅,女人们则要清洁打扫。

而活动结束,又得恢复原样。没办法,谁让场地不足呢,只能人为调整。

今儿的发布会非常重要,江小菊作为王姐的得力属下,自然不敢怠慢。什么签到台、麦克风、插花、红包等等,都得检查妥当。

不多时,到了八点四十分,记者们逐一露面,皆是北京的主流媒体。人数不多,坐了十几张椅子,袁蕾身为御用笔杆,牢牢占据了头把交椅。

九点钟,发布会正式开始。

台上一共六个人,中间是两位老板,左边是王姐,右边是那三位导演。再往上,则扯着一条横幅,写了行字:

“电影新力量启动仪式。”

名头特朴素,朴素得就像村里办个秧歌大会一样。原本众人还提意见,说前边加上“中国”啊,“华语”啊,或者某某赞助商的称号,瞅着也有气势。

褚青全给否了,他只想踏踏实实的做点事,别整那些虚头巴脑的。

“好了,我们开始!”

王姐也不试麦,搂头就道:“先感谢大家来参加这个发布会,今天比较冷,暖气也不太热。不过我们的效率你们都了解,最多四十分钟就OK。”

“呵……”

底下人不禁轻笑,这倒是实话,全北京的单位就属他们利索。

“资料你们手里都有,我这边说,你们先看看。”

王姐喝了口水,继续道:“所谓电影新力量,是一项面向大陆新人导演的扶持计划,每年一期,名额没有限制……”

诶!

媒体就爱这样的,直接捞干的讲,不扯意义、价值神马的。那些都是旁人评述,自己往脸上贴金没用。

“我们会全程跟进,但不会干涉导演的决定,以便给他们最大的发挥空间……好了,下面有什么问题,可以示意。”

很快,王姐念完了稿子,记者心里也有了数,纷纷举手。

袁蕾那位置太显眼,当然是第一个,笑么兮兮地问道:“你是想拯救中国电影吗?”

“哎!”

褚青立马打断,顺便白了她一眼,道:“你可别害我,我从没起过那心思。我跟冰冰就是觉得自己有些条件了,想出来做点小事儿。而且看着那些好剧本找不到投资,心里挺不落忍的。”

袁蕾撇撇嘴,自行倒下,但孟静又站起来了,道:“你们刚才说是每年一期,这个怎么保证?有没有停办的可能?”

“这个是我们的理想状态,只要有值得投资的剧本,那就肯定不会轮空。其实今年准备得太过仓促,我们的原始想法是搞一个类似交流会的东西,让那些导演和编剧带着作品过来,再拉一些有实力的片方,当场商谈,相中了就签约。不过这种形式太复杂,希望将来能够实现。”

范冰冰凑近麦克风,不慌不忙地应道。

“那你们对投入资金有限制吗?”另一位记者又问。

“我们会对成本进行预估,如果在公司的承受范围之内,那么就全额投资。如果超出了,那就占一定的比例,然后联系其他片方,看看能不能合作。”

“这个扶持目标,只是面向新人新作吗?”一位男记者问道。

“呃,我们有个标准,就是导演的前三部作品,都符合投资条件。因为我觉得一名导演,至少要经过三部电影才能成熟起来。说白了,你拍完三部戏,如果还不红,那你就真的没天赋。而在他们成名之前呢,恰恰是最难熬的时候,我们很乐意在这个阶段帮他们一把。”

褚青顿了顿,接着道:“那我个人的作用,就是用自己的能力去赚一些钱,再提供机会给这些有才华的导演。同时,也提供我的资源出来,让大家留意一下新朋友的作品。”

“那你会跟他们签约吗?”

“呃,这个要看双方的意思吧。目前我们签下的只有宁浩,这是我们第三次合作,彼此都有很深刻的了解。”

“这三部电影,你们俩会担当主演吗?”

范冰冰瞧了瞧老公,回道:“有合适的我们当然会主演,但还是听导演的意见。”

问到这,差不多都清楚了。

随后,记者们又调戏了一下三位菜鸟,便迅速有效的收工。说实在的,他们真不太关心,因为扶持电影这种事,谁干谁扑,何况你个中小企业?

光看那三个人,马俪文和宁浩算有点小名气,刘小宁压根一路人,就这种卡司,想让人注意都难。

国内的新生代电影人多了去了,其中不乏有才有料的,可究竟能走多远,一切靠成绩说话。

……

《我们俩》还有一些冬天的戏份,计划在下个月杀青,加上后期制作,褚青投了能有六百万。

《男人上路》就简朴一点,预估成本是三百万。

最困难的是《疯狂的石头》,宁浩得自己建组,选外景,挑演员,公司指派了一位制片协助。这一套程序下来,起码到夏天才能开机。

至此,褚青的扶持项目算磕磕绊绊的起航,他没什么大规划和大抱负,只是想多拍出一些好电影。这个东西,到底会造成怎样的影响和局面,谁也不知道。

而他现在最愁的,还是《天狗》的导演。丫琢磨来琢磨去,脑仁都快抽抽了,终于划拉到一个不太着调的家伙:

姜文!

第四百六十章布拉格

“啪!”

办公室内,姜文把那剧本拍在桌上,操着一口低音炮道:“俗话说,杀熟不杀生。你拿着这东西,就敢来坑我?”

你妹的俗话啊!

褚青暗自吐槽,表面可不敢这么说,装出一副无辜的样子,道:“我这不是没办法了吗,确实找不着合适的。”

“找不着合适的,你就找我?”老姜指了指自己,特委屈愤怒。

“呃,也不是合适,就是这戏没有人能拍,只能请你出山。”他连忙补救。

“拍马屁也不成,你这戏太烂!”

“我们这是俩版本,剧本就过场用的。”

“那也不成,我那戏琢磨五年了,这会儿不能分心。”

“你那准备啥时候拍?”

“明年。”

“……”

褚青简直无语,道:“大哥,那还一年呢!我这今年就完了。”

“不成!不成!”

姜文晃着脑袋,傲娇的连连拒绝。

“老大!你就当帮我个忙行吗?我可从来没求过你。”

他把姿态放得特低,此番是真搭上人情了,凭的就是自己当初受牵连被禁,而对方不可能不管。

“……”

果然,老姜眯了眯小眼睛,心里也无奈,道:“得!我就接了这回,不过咱们得约法三章。”

“你说。”

“第一,资金不许断!”

“啊?”

褚青咧开嘴,不禁道:“大哥,谁不知道你撒起欢就没着没管的,我可不是资本家,就赚那几个辛苦钱。”

“别跟我哭穷!你小子有多少家底,我还不清楚?”

“呃,那行,你继续。”

他挺着一张便秘脸,索性破罐破摔。

“第二,拍摄我说了算,你不许插手。”

“我想插我也不会啊。”他耸耸肩。

“第三!”

姜文一把搂过小兄弟的肩膀,大笑道:“咱们哥俩联手,不轰他个狗屁朝天就枉为这一遭!”

……

夜,书房。

除了啪啪啪的时候,褚青不太喜欢暖色的灯光,觉着暗沉沉的。所以他就买了盏雪亮的台灯,留着看书写字。

此时,他正坐在桌前,琢磨《天狗》的演员人选。剧本里的主要角色有五个:李天狗、桃花、村长、孔银龙、孔青河。

前两个不必说,为男女主角。孔银龙则是孔家三兄弟的老二,芦苇模糊了另外两人,将矛盾点集中到了他身上。

孔青河是村里的邮递员,代表着一种象征意义,他也是军人出身,却被磨得怯懦不堪。至于村长呢,承担着和稀泥的角色,他知道自己干的事儿缺德,可又不敢违背恶霸,就那么浑浑噩噩地活着。

这五个人,再加上一票形色各异的村民,就构成了《天狗》的群像图。

褚青左手托着下巴,想了好半天,才在本上写了个名字:孔青河——黄渤。过了十分钟,又写了一个:孔银龙——王千源。

然后是第三个,有俩人选:村长——姚安濂、刘子枫。

这几位都是名声不显,但实力杠杠的演技咖,绝逼能HOLD住场。而剩下那两个,李天狗由自己来演,桃花却比较困难。

因为照小说里的描写:

“她比他大五岁,几乎是个文盲,只念过两年书。身体出奇的壮,头、脖子、肩膀、腰、臀几乎一般粗,说话走路,整个屋子都嗡嗡嗡地响。

她细细的眼睛瞪起来竟也很大,圆圆的像个鸽子蛋。她开心的时候,浑身的肉就像一下子变得细软……”

单凭形象就有如此张力的人物,很难想象国内哪个女演员能撑得起来。

褚青第一个就考虑到了巩俐,可掂量掂量,还是放弃。他没觉得自己有那么大的面子,何况片酬太高。

许晴呢?

过于漂亮,演技也不保靠。

俞飞鸿?

太精致,气质不搭。

刘晓庆?

哎哟,那得叫妈!

眨眼之间,他把三十岁以上的女明星溜了一圈,愣没有合适的。最后没办法,还是得找姐姐。

“嘟嘟嘟……”

他边听着等待音,边用笔头敲着桌子。几秒钟后,那边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上来就调笑:“怎么着,冰冰不在,自己没意思了?”

“没有,我,我是找你有事儿。”褚青无奈应道。

“嗯,你说。”

“你过俩月能倒出空吗,有个戏想……”

他还没讲完,就听王彤稍离话筒,喊了一句:“哎,你那剧什么时候完事……我想早点杀青,你就先拍我的!”

随即,她又贴近了唇,笑道:“那你明儿把本子给我。”

“……”

他默然片刻,方道:“嗯,我明天给你送去。还有,呃,你可能得增点肥。”

“没问题!那就明儿见,拜拜!”

……

《天狗》的框架正在有条不紊地搭建中,他本想低调些,可某位记者居然捉到了一丝端倪。

于是媒体疯了!同行疯了!电影局更疯了!

姜文、褚青联手的消息瞬间传遍了娱乐圈,就像油锅里滴了串水珠子,噼里啪啦的炸翻了天。

其实两人之前合作过《鬼子来了》,但那会他还是个小角色,现在却升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