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文艺时代 >

第259章

文艺时代-第259章

小说: 文艺时代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货在台上,几乎是手舞足蹈地高喊:“嘿!我来自美国LA,我在电影里啊,你们来推我啊,Fuck!”

“……”

全场顿时狂汗,丫就是一病人。

……

“您好,早就想拜见您了!”

《十面埋伏》剧组下榻的酒店内,褚青态度谦恭地跟张艺谋问候。

“不敢当,不敢当。”

张艺谋拍了拍后辈的肩膀,笑得一脸憨厚,道:“总想找个时间约你出来,可惜一直没机会。”

要说他们俩,有那么几次一起出现在某个场合,但从没搭过话,这回难得在国外碰到,褚青便带着手下人前来拜会。

张艺谋的咖位虽高,为人处世却很随和,特给面子的跟汤唯、吴秀波聊了几句。同时在场的,还有刘德华、章子怡和金城武等人。

前两位都熟,后面那位是第一次接触,啧啧,纯属大帅逼!就瞧程颖和汤唯那点出息,噼里啪啦的眼睛都冒火星子。

此时是晚上,褚青特意挑了饭后的时间,因为没想多赖着,只是随便聊聊。张伟平搞场面绝对是一景,这趟足足带了十几个人,包了酒店的一层,特土豪。

张艺谋夹着根烟,举止轻松,笑问道:“小褚,做评委忙不忙?”

“前两天还行,开幕了就特忙。”

“嗯,戛纳的活动是最多的。”

张艺谋表示赞同,又道:“今年的电影你觉得怎么样?”

“比去年强多了,类型也多样。”

由于是私下闲谈,褚青也不担心泄漏内幕,道:“我挺喜欢那部日本电影《无人知晓》,里面那小孩演得真不错。还有美国那部《华氏911》,我们看完简直一边倒。蒂尔达还很正经地考虑,要把影帝给小布什。”

“哈哈!”

众人不禁大笑,毕竟,只要黑美国佬的大家都喜欢,何况还是美国佬黑美国佬,直接戳爆爽点。

此次,褚青主要是串门,交流交流感情。

话不必多,多了就过头,所以坐了一会,他便告辞。刘德华也跟着起身,说送他们下楼。

他没拒绝,因为知道对方肯定有事。果然,刚进电梯,刘德华就搂着他肩膀道:“青仔,我最近搞了个电影计划,你要不要一起做?”

“什么内容?”

“叫亚洲新星导,首批准备挑选六名新人导演……”

“然后赞助?”

他笑着打断。

“哎,怎么叫赞助,是扶持!”

华仔满脸认真,道:“目前只是有个初步构想,还没施行。唯一确定的就是,所有风险由我们承担,但我们也会给那些导演一定的成本指引。怎么样,有没有兴趣?你负责内地,我负责港台,简直天下无双!”

“老大,你是找不着投钱的,才过来忽悠我吧?”那货压根不上当。

“哈哈!”

刘德华瞬间被拆穿,也不尴尬,大笑道:“我知道你有心嘛,别人我还不相信!”

“呃……”

褚青思索片刻,道:“你改天把策划给我,我先看看。”

“OK!我尽快!”

华仔得了他一句,心情大好,直接把小兄弟送出酒店大门,才转身上楼。

回去的路上,程颖和汤唯显得异常兴奋,一个劲儿的巴拉巴拉“金城武好帅好帅”,吴秀波则无奈地充当背景板。

他们俩的酒店离市区比较远,得打车回去,这属于必要开销,总不能让人家掏钱。亏得范小爷考虑周到,给派了个专职助理,实际就是负责买单。

而褚青呢,自己走在路边,身旁有车辆呼啸而过,不时还能看到一些穿着廉价礼服,装模作样的小明星在搔首弄姿。

他心里蛮沉郁的,此番来戛纳和之前都不同,似乎经历了,见到了,想到了很多事情。但这些东西太过烦乱,千丝万缕的纠缠在脑子里。

迷迷糊糊的,却搅动着,想挣出那一点光亮。

第四百三十一章戛纳随想(2)

张扬是个机场的地勤人员,家有妻儿。

当孩子过第一个生日的时候,他请了一大帮朋友吃饭,却在开车回去的路上,不小心撞死了人,被判四年。他的妻子改嫁,并且抚养那个孩子。

在他出狱的几个月前,由于表现良好,得到了三天的探亲机会。但他回到家才得知,前妻又有身孕,已经把孩子送到一个远房亲戚那里照顾。

林帆是个都市白领,娇蛮任性。

男朋友说要与她分手,去找另一个女孩。她为了挽回爱情,孤身开着一辆越野吉普,准备跑到男朋友的老家去,可根本不认识路。

这两个人,就在途中相遇。

张扬搭林帆的车,一起经过荒滩、戈壁、长路、惊乱与温馨。而不知不觉中,彼此之间也生出了一种很微妙的感觉,就像两个孤独的人相遇,才恍然发现,哦,原来我还有同类。

由于在沙漠迷路,耽搁了不少时间,张扬又急着回监狱销假,并没有找到自己的孩子。林帆也没有见到自己的男友,但她看到了情人口中白色的海,那是一片盐湖。

她下车,只能在盐湖边痛哭。

一年后,林帆和新的男友在火车站台。对面,隔着长长的铁轨,是张扬和他的儿子。两人四目相对,恍如一梦之中。

……

14日晚,《在路上》作为第一部亮相的华语片,在电影宫的小厅里举行了首映场。

若非冲着投资人的名头,以及还算有些声望的管虎,国内记者压根不会关注。相比之下,国外的媒体却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占满了前两排的位置。

观众来的也不少,四五百人的小场子,上座率达到了九成。

褚青并没特意邀请,但像刘德华、巩俐、蒂尔达、皮埃尔这些交情不错的家伙,亦主动前来撑台。

汤唯换上了范小爷给定制的礼服,一身湖绿色的长裙,由于国际汤的气场尚未开发,只能走文艺小清新的路线。

吴秀波就简单得多,黑西装,黑领结,稍微有点紧的白衬衫。

这两只菜鸟太过紧张,在外面让记者拍照的时候,表情生硬,眼神木讷,完全不懂得摆Pose。待入场坐定,紧绷的肌肉才算放松了些。

不多时,灯光黯淡,全场安静,大荧幕缓缓亮起。

汤唯和吴秀波头回看到成片,既紧张又兴奋,一个刚刚出道,一个混迹多年,或青涩或沧桑,而此刻在这座电影殿堂,心里揣着的东西都情不自禁地迸发出来。

在片子开头,管虎故意没给出男主角的背景交代,只是展现他回到家中,和前妻碰面,知晓孩子去向,然后踏上旅途。

吴秀波蓄着薄薄的胡茬子,看起来更加落拓。他的身量不高,也很瘦,眼神中却透着一股坦然与坚执。这种反差,顷刻间就抓住了观众的情绪。

他表演上的天赋不算很强,完全靠自己丰富的阅历,以至人情通达。

汤唯恰好相反,非常非常的有悟性,那个穿风衣系围巾的林帆一出来,瞬间Hold住整个画面。

“怎么样,有什么感觉?”

褚青坐在她旁边,瞧着那双亮晶晶的眼睛,不禁笑问。

“我,我……”

姑娘支吾了半天,愣找不出什么形容词。

“是不是很神奇,很兴奋,心里还有点小嘚瑟?”他直接给出答案。

汤唯偏过头,特惊讶地道:“青哥,你怎么说的这么恰当?”

“因为我看《苏州河》的时候就是这样。”他耸耸肩。

“……”

姑娘懒得理他,继续盯着大荧幕,已经被十足的吸引。即便抛开自己的因素,这也是部很棒的电影。

而那些外国观众,更是全神贯注地,跟着张扬和林帆的旅途一路悠荡。看他们路过淳朴的小镇,看他们滑稽的争吵,看他们戒备又互相依赖,看他们在美妙的边疆风景中前行。

终于,当画面中出现大片大片的长角羊,在荒原肆意奔跑,天苍野茫,风吹草长。

“哇哦!”

观众顿时沸腾起来,克制又高涨的惊呼议论。

“……”

汤唯和吴秀波对视一眼,意在不言中。

这段可是实拍,在新疆的野生动物保护区,全剧组足足等了五天,都特么快疯掉了,就为了十多秒钟的镜头。

当时他们俩就在路边,真的看到了那群长角羊,残霞落日,震撼无比。

而不大不小的高潮过后,男女主角便在沙漠中迷路,林帆也发现了对方是服刑人员的身份。

与开头的悬念相呼应,管虎很熟练地制造了一段紧张气氛,又在夜晚的篝火旁,两人的互相倾诉中自然化解。

可以说,《在路上》是一部完成度很高的片子。

什么叫完成度?

故事上,有头有尾,逻辑贴合。形式上,画面舒服,声音清晰。情感上,松弛有度,表达明确。

说着特简单,但相当一部分的电影都做不到这点,明明残缺不全还特么自鸣得意,各种突破,各种酷炫,各种大制作……巴拉巴拉地就为了忽悠观众掏钱。

趁早死去!

至于这片子,如果让贾樟柯拍,必定会闷得要死,如果让娄烨拍,也会矫情得不行。管虎在第六代的那批人里,算比较特殊的一个,他从头到尾都明白商业元素的运用,只是经常失去平衡。

比如说,他想拍一部纯正的小众片,那往往会很好看,像《头发乱了》和《西施眼》,以及后来的《杀生》《斗牛》。

但是,他若想拍一部商业作品,却总莫名其妙地塞进一些文艺元素,强行让它更有内涵,结果搞得不伦不类,最典型的就是那部《痞子戏子厨子》。

幸好,《在路上》属于前者。

能把一部公路片拍得不闷,甚至有滋有味,对国内导演来说,绝逼难得。

……

电影不太长,约摸一个半小时。

最后的五分钟,林帆和男朋友下了火车,从对话中知道,两人是去男方家里,婚期已近。男人去找推车,女人在等。

“轰隆隆!”

前方,有一列火车驶过,当车尾移开,露出了对面站台的张扬和他的儿子。父子间做着小游戏,其乐融融。

两个人都一转头,同时看到了对方。

吴秀波和汤唯的眼神特棒,深,且静默,就像那两处站台的距离,近在咫尺,却无法跨越。

“唉……”

全场都是一叹,又安静地看着荧幕变暗,闪过一行行的制作人员名单。

这个结尾,褚青和管虎讨论了好久。

他们起初的想法,是汤唯在盐湖边痛哭,然后一收,显得干净利落,回味无穷。可琢磨来琢磨去,还是加了一段戏。

因为这种感觉很奇妙,就像你昨天碰到一个人,觉得他很有趣,也很投缘,但是,你们可能一辈子再也见不到了。

这叫天涯相逢,江湖相忘。

而比相忘更悲伤的,是某年某月的某一天,你不经意又碰到了他,却不能上前道一声:“嗨,你还好吗?”

人生无奈,莫过于此。

《在路上》想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之前那如水般的流畅与伤感,似乎让观众觉得,哦,他们俩以后不会再见到了。

可偏偏在结尾,管虎又无声无息地捅了一刀。两人在站台上的相望,仿若时间流转,物是人非。

以至于片子放映结束,全场都沦陷在某种难以诉说的惆怅中,半分钟内,没有任何的响动。

“怎,怎么……”

汤唯只觉黑压压一片,心里发慌,忍不住要回头看。

“哎,别急。”

褚青一把拽住她的胳膊,笑道:“再等等!”

“哗哗哗!”

他话音方落,现场就像打碎了玉狮子,清脆、激荡,而又动听的声音于霎时间响起。

没有全体起立的大场面,更没有疯狂的欢呼高喊,但每个人的掌声和脸上的愉悦,皆是无比真诚。

他们看到了一部真诚的电影,纵然谈不上经典,思想和手法也没有多么惊艳,可重要的是,自己被打动了。

情感共鸣,才是电影叙事之外的第二大要素。

当掌声渐歇,所有的观众都没离场,在等待主创们的交流采访。而褚青见那俩货傻乎乎的样子,连忙唤道:“快上去,别愣着!”

“啊?哦!”

汤唯和吴秀波反应过来,精神还很恍惚地走到台前。程颖比他们淡定多了,特大气地戳在旁边,准备翻译。

褚青没凑热闹,只坐在台下,瞧着男女主角被记者包围,心里特欣慰。

“嘿,褚!”

趁着身侧无人,皮埃尔·里斯安拧着胖胖的身子凑了过来,笑道:“恭喜你,你又带来了一部优秀的作品。”

“皮埃尔,我总觉着很抱歉。”

他十分不好意思,电影代表是当了,嫡系的小灶也吃了,但是没干事啊!划拉了大半年,结果就推荐那么一部,还特么是自己投资的。

“哈哈,不必介怀!”

老头儿拍了拍他肩膀,安慰道:“好电影可遇不可求,不能以数量去衡量,我相信你的眼光和专业精神。”

“托你的福,希望明年会好些。”

褚青也笑道,随意瞄了眼台前,又问:“对了,你等下有没有时间?”

“我大概有一个小时的空闲,你有事?”皮埃尔奇怪道。

“嗯,想了解一下法国的电影基金制度。”

第四百三十二章戛纳随想(3)

一个小时不算长,但足够让皮埃尔对法国的电影基金制度有个大概的讲解。

他们有一项电影扶持法案,就是从每张电影票(5…6欧元)中提取约11%的特别附加税,用于扶持本土作品。

而随着电视业和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原本单一的税源已经扩展至DVD销售、网络视频点播、电视台放映等等。

这一大笔款项,由隶属于文化部的国家电影中心(简称CNC)负责掌管和运行,主要的途径有两种:自动性资助和选择性资助。

前者,是将片方在电影放映时所缴纳的税款,按照一定比例划入由CNC为其设立的个人账户。当片方在拍摄下一部作品或偿还债务时,就可以直接申请使用。当然,这有个时间限制,5年内不使用,视为自动放弃。

后者,类似于银行贷款。CNC每年在全国接受几百个候选剧本,再从中挑出几十个,给予不超过50%的资金支持。如果影片可以盈利,片方需将资金还给CNC,如果票房失败,则不必还钱。

这两种途径的针对群体非常明确,前者支持商业片,后者支持处女作和艺术电影。更重要的是,它激励电影人的多样化创作和坚守品质,争取更多的票房,为今后发展积蓄资金,由此产生滚雪球效应。

制作、发行和放映,这是三个环节的自身造血过程。

此项制度,自然利于本土电影发展,却被好莱坞深恶痛绝。因为他们的附加税也包括外国片,但税款不返还,而是直接纳入基金账户。

就像《泰坦尼克号》,当年在法国缴税1200万欧元,至少够拍5部本土电影。

再说回国内,那个地球人都知道,偏偏官方死不承认的国产片保护月,被大批量的观众吐槽,乃至冷嘲热讽。

可其实,抵御好莱坞全球化是每个国家都在做的事情,只是人家做得很有智慧,且真正有利于自己的电影产业。

我们就简单粗暴,用比较Low的手段去抵抗,初衷是好的,可对整体产业的促进与发展,并没什么卵用。

看不到改变,始终陷在烂片与伪大片的泥潭中,一步希望,一步失望。

褚青想起问这些,不是闲得蛋疼。

刘德华说了那个亚洲新星导之后,他就在琢磨,因为扶持新导演之类的活计,自己从2000年就开始做了。起初是迫于无奈,可几年下来,他也惯成个毛病,看着那些好剧本就想给它拍出来。

丫就是运气好,没赔过,还赚了不少,但不可能一直走野路子。总拿自己做演员的收入去搞投资,早晚得亏死。

所以,先抛开能否合作的问题,褚青考虑的是如何把这件事情规模化、正式化。

皮埃尔讲得很清楚,他也有些启发,不过在国内肯定扑街。甭提别的,那么一大笔资金放在某局手里,谁敢保证能分毫不差地批给片方?谁敢保证能客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