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时代-第1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点五十的时候,两人急急忙忙地到了地方。总制片苏斌,编剧刘和平,导演郑军,三位大咖都在,很重视的样子。
上次,蒋雪柔说帮忙推荐看看,并非糊弄,真的跟苏斌沟通了好久,还整理了范小爷的资料履历传过去。
《李卫当官》的女主角,跟男主角可不一样。
男主的需求条件太高,得有收放自如的演技,充沛端正的京腔口白,以及不夸张又不保守的肢体动作,再加上年龄和形象的限制……好么,可着全国捋一遍,合适的人选都不超过十个。
徐峥被选中,多亏他深厚的话剧功底,有那个实力将角色拿捏得恰到好处。
但女主角呢,说白了就是一花瓶。表演在及格线以上,能拍打戏,有古典美的气质,这就妥了。
可正因为条件低,才更不好选,因为备选基数太大。
苏斌他们对范冰冰算挺满意的,即便有陈好的干扰因素,褚青也不怎么担心。女朋友的资质跟那摆着呢,又有蒋雪柔的举荐,若是还干不过别人,趁早刨坑埋了算了。
他跟《武林外史》那次试戏一样,把丫头送进去,自己在外面等。
很快,她就颠颠地跑出来,比了个OK的手势,果然顺利拿下。接着的事情,就是褚青再进去商谈片酬。
《李卫当官》的演员结构很微妙,两个新生的小咖,挑着一帮子老戏骨。像焦晃老爷子,以及唐国强唐老师,这都算大腕,偏偏又属于配角,所以酬劳再高,也消耗不了多少成本。
这样,薪金的预算空间会很大,何况剧组本就财大气粗的,不矫情,痛快地给了个数:一万三。
其实褚青估摸着,讲到一万五的可能性也很大,但想想放弃了。他终究不是正经的生意人,考虑情面,比考虑价钱要更多。
总之,丫头经历上半年那可怜的一部戏后,下半年颇有爆发趋势,两部大剧已稳稳攥在了手里。
第一百七十章威尼斯
8月29日,威尼斯。
褚青从没见过一个把船当成主要交通工具的地方,水道纵横,桥梁长短铺开,密密麻麻地渗透进城市的血液里。
说起来有点好笑,他上辈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结果现在,以平均每年出趟国的频率刷着存在感。
98年去了趟柏林,2000年初跑到鹿特丹,下半年又来了威尼斯。剩下的呢?还有戛纳,东京,蒙特利尔,洛迦诺,圣塞巴斯蒂安……
本届电影节是第57届,地点不在威尼斯主岛,而是在它东南方的丽都岛上。
丽都岛是个十八公里的狭长小岛,只有一条主马路,分为三个居民区。这是意大利人很喜欢的度假胜地,常住人口极少,多是游客往来,酒店和赌场要更丰富些。
褚青坐了大概二十分钟的船,才踏上这座小岛,此番同行的有老贾,日本的制片市川尚三,以及一个翻译。人数比去柏林那次还少,但层次完全不同。
市川尚三隶属T…MARK公司,老板是北野武那个老流氓,经验丰富,对参加国际电影节的流程和操作手法非常纯熟,有他带路,一干人绝对放心。
电影节明天就开幕,他们抵达时算最后一拨了,到宾馆安顿好,四个人,褚青和老贾一间房。
丫发现,自打拍戏以来,就一直跟不同的男人睡觉,从贾樟柯到娄烨,再到苏有朋,画风变幻莫测,特羞耻。
房间里,褚青换上了自己唯一的那身西装,正对着镜子左瞅右瞅。里面则配着白衬衫,简单的小立领,干净随性。这还是女朋友去年送的,总没机会穿,可算逮着日子显摆了。
“行了,别照了。”老贾看得很郁闷。
“你说你,在柏林就栽过一回,怎么还没长记性?”他又臭美了一会,终于脱下来,衬衫也扯掉,瞬间堕落成背心和大裤衩的盲流套装。
天气毕竟热……
“我不是忙忘了么。”老贾慢腾腾地抽着烟,眨了眨小眼睛。
这货连行李箱都没有,居然背个背囊就来了,里面乱七八糟的东西,就是没件像样的衣服,两人一顿找,好不容易翻着件带领子的衬衫。
大哥,这可是威尼斯啊!
要穿西装,要走红毯,要宣传拍照,美美地摆POSE,还有大大小小的发布会和晚宴……这些并非形式,而是必要的电影节礼仪。
影展需要媒体,需要明星,需要气氛,把场子炒热了,才能让你有一下子跟全世界最优秀的电影人站在一起,来展示自己作品的虔诚感。
有了虔诚感,然后,方是电影本身。
所以,你如果不尊重这种礼仪,干脆就没必要来此。那破衬衫虽然不着调,穿着也总比没穿强。
市川尚三果然是有路子的,当晚便约了一家法国媒体,给老贾做了个简单的专访。那记者相当专业,问题全在点子上,而且对他的经历异常熟悉的样子。
这让老贾略微恍惚,着实没想到,自己竟然有点名气了,一向沉稳的家伙不禁也荡漾起来。
他今年三十岁,第二部电影,直接杀进了三大展的正式竞赛单元,受万人瞩目。他此刻还没惦记着得奖的事儿,只是单纯的兴奋。因为《站台》的拍摄过程太艰苦漫长,压抑了好久,总算搬开大石头,情绪自然得适当的爆发一下。
其实,《站台》可以入围威尼斯,很大的原因还是《小武》。
当初在柏林推出该片后,好几家重要的国际电影媒体,像《电影手册》,像《视与听》,都有大幅报道。也正是从那时候开始,贾樟柯至少在欧洲范围内,开始逐渐被人了解,大家都会关注,哎,他下一部作品是什么?
至于褚青呢,更意外,那记者很诡异地还认得他,并且准确说出了他在《苏州河》里的角色名字。
妈……蛋……
好吧,咱不能怪人家发音不标准。
面对老外哥们的热情,这货稍感愧疚,丫根本就是来混饭吃的。所谓最佳男演员什么的,想都没想,揣着自己的生意小算盘,极其歪楼。
……
30日,威尼斯电影节正式开幕。
主场在电影宫,格调比较轻松,以晚宴的形式举办。媒体沸腾,各路明星齐聚,商业咖和文艺咖各半,当然最被关注的还是好莱坞那些货,什么哈里森·福特,米歇尔·菲佛,汤米·李·琼斯……身边里三层外三层地围得满满当当。
开幕电影叫《太空牛仔》,导演是伊斯特伍德那个老家伙,七十岁了,死占着不让位,并且继续被后人仰望。
组委会马屁拍得咣咣响,直接在晚宴上掀起影展的第一个高潮,给老头发了个终身成就奖。哦,颁奖人是个叫莎朗·斯通的婊子……
现场的华人也不少,带着作品来的陈果和罗卓瑶,以及担任评委的张曼玉。
陈果长得很像尊黑面佛,语气深沉,先锋意识强劲,跟老贾非常有话题,聊得特投机。他的电影叫《榴莲飘飘》,是说一个可怜妓女的故事。
女主角褚青刚巧认识,九六班的金花之一,秦海璐。他不好意思去跟张曼玉搭讪,应付老熟人还是没问题的。
说来这姑娘在班里的位置很尴尬,长得不如胡静她们漂亮,演技又没特色,除了硬实的刀马旦功夫,就没啥拿得出手的。
谁承想,愣是被陈果相中了,成为九六班最早腾达的那几个人。
异国他乡见到故知的感觉极其舒服,好像一下子找到组织了,保靠,踏实,亲切,两眼泪汪汪的。整个晚宴,两人就归堆絮叨,抱怨面条难吃,威尼斯消费太贵,意大利人太不靠谱巴拉巴拉……说累了,便安静地欣赏远处的曼玉女神相。
白色凉鞋,桃红裙子,蓬松且刻意染黑的头发,系着纯银脚链。画风良心啊,放在以夏布洛尔老爷子为首的一众评审团里,简直是拉高颜值的存在。
直到晚宴结束,人群慢慢散去,褚青吃饱喝足,相当满意地准备回宾馆睡觉。
“青仔!”
这时,之前仅仅打了个招呼的陈果,却忽然叫住他。
“哎陈导,有事么?”他纳闷地问。
“你能不能留个联系方式给我?”
“呃,没问题。”褚青莫名其妙,还是痛快地写了电话号码。
陈果小心地收好,笑道:“我朋友正筹备新片子,方才贾导演一直夸你的戏好,我就帮忙引见引见,你别介意。”
“啊,没事,谢谢您啊。”褚青抽了抽眼角,又问:“那个,您那朋友是香港人?”
“是啊。”
“我不太懂,您别见笑。那个,香港电影可以找大陆演员拍戏么?尤其还是我这样的?”
陈果听了,黝黑的脸上忽显出佛爷一样的慈悲褶皱,而眼镜框偏偏又是红色的,两种色调反差特强烈,猥琐,又深刻。
“一般来说是可以的,需要手续批文。”他咧开嘴,露出两溜黄牙,笑道:“不过你不用担心,我们这些人如果过去,肯定是入境偷拍。”
“……”
入境偷拍?
还特么不用担心?
褚青真想喷丫一脸,入境啊!偷拍啊!这词怎么听怎么跟非法偷渡差不多呢?逮着直接一枪崩了的那种……
“呃,那行,我知道了。陈导,要没事的话,我就先走了。”他努力保持着微笑。
“拜拜,青仔,希望有机会合作。”那货倒是蛮开心的德行,还热情地挥挥手。
第一百七十一章正题
电影节参加得多了,感觉跟春晚也没啥区别。要的就是热闹的气氛,明星导演一来,片子一放,媒体一评论,大家巴拉巴拉地一忽悠。就觉着,哎呀,他那个好,你这个烂,我这个凑合……最后奖杯一分,得,今年又过去了。
特有种三姑六婆的碎嘴感。
《榴莲飘飘》的首映排在《站台》前面,场次也少,主办方明显很看低这部电影。
香港那帮文艺咖,说实在的,除了王家卫,别的货,欧罗巴还真没看上眼,他们反倒更喜欢港产的商业片。
像老吴的双枪秀,刷白的小鸽子在玛丽亚跟前扑棱扑棱乱飞。或者如徐克,当年《笑傲江湖》把洋人们震得一惊一乍的……
人家好的是这口,因为没见过,纯当光怪陆离的东土风情了,看的时候爽,看完了也不给奖,图的就一乐呵。
但艺术片却不同了,他们把那当成真正的电影,论文艺门类的渊源史,谁比得过欧罗巴的逼格,挑刺着呢。
何况,陈果在国际上的声誉,还不如贾樟柯。
开场前,褚青看着观众稀稀拉拉地往里进,影厅冷清,内心无聊,闲得直打呵欠。每次影展他都这德行,哦,鹿特丹例外。
因为那些外国片子,他看也看不懂,听也听不明白,像只紫茄子挂到了黄瓜架,闷头闷脑地挤不出半点水分。
其实有什么可脆生的,不就顶个花带个刺么?咱都不是水果……
“青哥!”
他正发呆,见秦海璐顺着过道爬上来,后边还跟着陈果。
“海璐,陈导。”他起身让了让,问:“你们怎么比我还晚?”
“参加个小发布会,贾导演呢?”她挨着坐下,左右瞅了瞅。
“呃,他,他可能有别的事吧。”褚青尴尬道,不可能彪呼地告诉人家,老贾不爱看你们电影,跑别的场去了。
陈果想必猜到了,没在意,又露出佛爷似的慈悲模样,安静地等待开演。
褚青瞥了瞥他,老觉着这哥们有点神神叨叨的,啊不是,有点超脱物外的层次,心境特高。
过不多时,灯光暗淡,荧幕亮起,席间的些许谈论声亦慢慢停止。
陈果显然属于写实派的,他镜头中的香港,在任何一个导演的电影里都找不到类似风格。
什么做人要开心的女白领,喜好下面给你吃的良家师奶,告你诽谤的炮灰反派,神助攻的出租车司机……这些通通没有。有的只是拥挤狭窄的小巷子,说着口纯正粤语的跑堂阿三,匆匆忙忙不会多搭理你一眼的劳苦市民。
褚青刚看了五分钟,就满满的吐槽欲望。
怎么这么眼熟呢?那华丽丽的长镜头,乱糟糟的街景,以及手持机器跟在屁股后追拍的摇晃画面。
标准半纪录片半电影的调调,感情香港导演也爱玩这个啊!
“哎你粤语说得不错啊。”褚青扭头问。
“那是,我一句句跟导演学的。”秦海璐是第一次看到自己主演的片子,认真又忐忑,问:“青哥,你觉着怎么样?”
“你问电影,还是你啊?”
“都有都有。”
“电影吗,还看不出来啥,你么,演得好!”他笑道。
“真的啊?”
秦海璐立时开心起来,以他的资历和经验,绝对够格去评价一位演员的好坏了,又连忙追问:“怎么个好法?”
“呃,你看这段……”
他指着荧幕:秦海璐演的妓女推门进来,对个嫖客说,老板,我给你做好不好呀?
“你看你这个笑,演得就很细,礼貌又带着点讨好,感觉特真实。”
“是吧,我可观察了半个月呢!”她道。
“怎么观察的?”褚青饶有兴趣。
“香港那边的,呃,就是这种职业的……”她不好意思说妓女,道:“她们一般白天在旅馆等活,晚上在茶餐厅等活。我就在茶餐厅跟她们吃饭,聊天,混得很熟。这些姑娘其实挺单纯的,什么话都告诉我,谁都不容易。”
褚青听她感慨着,配合地笑了笑。
影片比较突兀地分成了两部分,前边在香港,后边在牡丹江,画风也从现代都市转到了冰天雪地的东北小城。
褚青一看那满大街乱窜的小蛤蟆车,就特有亲切感,尤其后半段,秦海璐完全改用东北话说台词,那熟悉的乡音,竟然让他有点恍惚。
北京漂泊数年,仍然没有彻底地安稳下来,把它当成终老死去的地方。有时真的已忘记了,可一旦看到听到与之相关的东西,马上就会想起太多太多的记忆。
就如电影中,秦海璐跟同是内地来的妓女聊天,一个人拿出了湖南的白沙烟,然后问她,她则说了句:“爱情受挫折,抽根小红河。”
亏得褚青泪点高,不然肯定被这句,在他学生时代流传甚广的俗语整崩溃了。
……
《榴莲飘飘》虽然是部好电影,获奖的机会却不大。
西方人对东方的片子,想要给予普通的肯定,大抵得符合两个条件:要么有民族的个性,要么有人类的共性。
前者,比如《霸王别姬》;后者,比如《卧虎藏龙》。
当然了,李安更屌一点,他把这两者完美地结合了起来,横贯中西,全世界通杀。
两天后,《站台》公映。
主办方本想安排三场放映的,但考虑到影片超长的时间,才减到了两场。这片子实际上已经很红了,从拒绝戛纳开始,无论媒体,还是各路电影人都在关注。
也确实不负众望,大家一起经过了三个多小时的观影后,情绪非但没憋闷,反而特别兴奋。
《站台》选取的年代非常讨巧,79~89年间,正是动乱结束,国门初开,外界对大陆一片懵圈的当口。而且,它偏偏又没讲政治,从一群普通青年的角度去展现那种国家与个人的变迁感,显得宏大却不躁动,沉实有力。
总之,恰好搔到了老外的痒处。甚至在首场之后,第二场居然出现了排队买票的情景,让老贾激动不已。
至于褚青呢,他发现自己异常冷淡。
昏昏沉沉地看完了《站台》,感觉还没有看《榴莲飘飘》投入,总是不自觉地走神。对里面的内容和观众的反应,都不那么太关心,好像隔了一层东西,比较陌生。
他接拍这戏的目的,就是还老贾的人情债,顺便帮兄弟一把,真谈不上有多么热爱。何况,拍摄的过程各种麻烦,大事小事的接连不断,搞得每天特压抑。
周期又贼长,从99年秋末,到2000夏初,人都给折腾废了。所以,丫对这部片子的印象,没点荣幸,只剩下侥幸脱身了。
公映后的次日一早,四人齐聚贾樟柯的房间。
酒店的阳台一般都很大,专供明星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