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警监-第1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坟烧了下纸,请父老乡亲吃了顿饭,给侄孙女留了点钱,两天不到就回来了。
第一次去中国农村,第一次见到中国的亲戚,第一次收到那么多红包,瑶瑶彻底玩疯了,必须给她收收心。
一回到江城,韩均就同张琳一起带她去四中报名。
“哇哦,这栋更高!”
车驶上中山路主干道,她又趴在车窗边乐此不疲地数起高楼。
中国平均每五天有一座摩天大楼封顶,美国现有摩天大楼200座,早在三年前中国摩天楼数量就已超过美国。如果以超过100米标准来算,中国有1000多栋,是美国的五六倍。并且美国高楼又大多集中在纽约、芝加哥等几个大城市,连旧金山也只有零星十几座。
由于建筑和居住习惯等关系,十几二十层的更少。
她像村里女孩第一次进大城市,事实上她确实是一个来自新泽西乡下的女孩,被一栋栋钢筋混凝土建筑震撼住了,深信中国是全世界最发、最有钱的国家。
没不习惯就好,韩均透过后视镜看了一眼,扶着方向盘笑道“宝贝。这栋不算高,考完试爹哋带你去看最高的。然后在最顶层的旋转餐厅吃自助餐。”
又要上学,瑶瑶很失落。
想到可以认识新朋友。可以跟中国孩子做同学,她又有那么一丝兴奋,抱着驾驶座椅背问“爹哋,不是去报名吗,为什么要考试?”
“中国中学的学制、教学计划和教材与蒙哥马利中学不太一样,校方不知道你应该上初中二年级还是三年级,所以给你准备了一个考试,看看你到底应该上二年级还是三年级。”
瑶瑶眨了眨眼,又问道“很难吗?”
张琳把她拉到身边。满声细语地安慰道“应该是测试,不是什么考试,可能有一些比较难的题目,答不对没关系。”
“他们会测什么?”
“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地理和政治就不考了。毕竟你刚从美国来的。对这些不了解。”
丫头甩了甩长发,一脸忧心忡忡地“可是……可是我什么都没准备。”
“没关系,只要答会答的,并且只有你一个人测试。答不对也不会有人知道。”
想到在美国时考不好老乔治和凯利都不会生气,爹哋和琳更不会生气。再想到考完后可以去看最高的楼,去楼顶吃美味的自助餐。瑶瑶心情一下子又好了,整了整张琳昨晚陪她逛商场时买的新衣服。晃着腿道“好吧,我试试。”
美国学生啊。四中从来没有过的!
能收一个就能收第二个,招收到十几二十个外国学生,四中完全可以像一中那样搞个国际班。并且教育厅打过招呼,市教委打过招呼,省政府办公厅甚至发了一个关于海外高层次人才子女就学的函。
宋郅伟校长非常重视,特别同教导主任一起在传室等。
学生家长不仅是公安厅副巡视员,同时是千人学者,另外一则是赫赫有名的科大年轻女教授。
两位校领导非常热情,奥迪刚刚停下,就迎上来笑容满面地招呼道“韩处长,张教授,恭候多时了。韩瑶瑶同学,欢迎欢迎。”
为了女儿,韩大处长什么都愿意干。
回老家祭祖的前一天晚上,特别请校领导吃了一顿饭,已经认识了,不用相互介绍,从电脑包里掏出身份证、房产证、瑶瑶的护照、瑶瑶的“中国绿卡”等一堆证件和材料,一脸歉意地“让二位久等了,真不好意思,证件材料我检查过,该复印的全复印了,一份不少。”
“没事没事,我们先去办公室。”
校长看上去挺和善,操场上的中国学生玩得挺带劲,一些注意到她的学生甚至跑到操场边上围观,瑶瑶像人来疯似地挥手喊道“嗨,我叫蜜雪儿,中文名叫韩瑶瑶,我也会打篮球!”
完之后竟跑上去抢过球,来了一个漂亮的投篮动作,仅仅是动作,球没进,顿时引来一阵哄笑。她豪不在意的耸了耸肩,再次跟未来的同学挥了挥手,嬉笑着跑回老爸身边。
韩大处长朝宋校长笑了笑,侧头低语道“宝贝,干得漂亮,看样子同学们很喜欢你。”
“爹哋,事实上我可以干得更好。”
“当然,你是最棒的。”
美国的孩子不好教,必须安排到最优秀的班主任那儿去,宋郅伟把三人请进校长办公室,回头道“曹主任,我让韩瑶瑶同学先考,你叫一下孙丽丽,让她过来阅卷,然后去办下手续。”
“行,韩处长,张教授,你们坐,这些事情交给我。”
曹主任拍了拍手中的证件和材料转身就要走,作为学生家长怎么能什么都不管。已经很特殊了,韩均不想搞得更特殊,立马起身道“宋校长,我们不能总跟在瑶瑶身边,您卷子给她做,我们去办手续。”
“也行,不过卷子有点多,这边可能要一会儿。”
“没关系,我们可以外面等。”
看见一位三十多岁的女教师,两口子知道她是女儿未来的班主任,又拜托了一番才去办手续。
一次性考五门,对孩子而言压力肯定不。一切手续办完,韩大处长真有些不放心,神不守舍地问“老婆,你瑶瑶能考好吗?”
张琳靠在扶梯上,嫣然一笑道“美国初中教育没国内这么难,教材又不一样,能及格就是胜利,别想那么多。”
韩大处长微微点了下头,自言自语地“正是考虑到国内中学教育比较扎实,我才让她上公立中学的。如果能跟上,如果能顺利考上高中,如果能顺便毕业,那她将来考哈佛都没问题。”
“望女成凤?”
“难道你不想?”
“这用得着问吗?”
张琳依偎在他身边,笑盈盈地“其实跟不上没关系,回家我可以教。而且跟不上是一种压力,会促使她去学习,不然总考倒数肯定会很丢人。”
她能做到这个份上太不容易,想到张爸张妈不仅没任何意见,反而把瑶瑶当亲外孙女,韩均很感动,凑到她耳边道“老婆,难为你了。等瑶瑶真正安顿下来,真想习惯在中国的生活,我们就结婚。然后再生一个,两个孩子不孤单。”
付出终于得到回报,张琳心里甜滋滋的,抱着胳膊笑道“我才不要呢,至少现在不想要。”
“没问题,等你什么时候想要就要,万一不心有了,那必须要。”
张琳俏脸一红,嗔怪道“别了,这是学校。”
“明白,回去再。”
宝贝女儿考试堪称神速,五门考了一个多时就出来了,看着她那一脸沮丧的样子,就知道没考好。
“爹哋,你确定他们是考试吗?”瑶瑶诚惶诚恐的质疑,如同安徒生童话《皇帝的新装》里孩出了“皇帝没有穿衣服”。
“考题很难?”
“不是难,是不知道他们想考什么。”
“别急,就是一个分班测试,你跟琳呆会儿,我进去看看。”
走进办公室,校长、教导主任和班主任孙老师看着一叠卷子面面相窥,不知道该把韩家千金分到哪个班。
韩均干咳了两声,不无尴尬地笑道“三位,中美两国文化差异那么大,瑶瑶没考好很正常。再严格意义上她只能算借读,不会算入升学率,只要能分个班,只要能有个学上就行。”
“韩处长,是这样的啊。”
宋校长放下卷子,一脸苦笑着“这个差异不是一点两点大,初三肯定跟不上,初二同样很勉强。如果你没意见,我们想把她安排到初一。这样她学起来很轻松,我们教起来也得心应手。”
可能遗传她妈妈的基因比较多,瑶瑶长得很快,发育很早,整个一大姑娘,刚才见到的那些初三学生跟她一比都显得很很幼稚,让她跟一帮更的孩子混一块,肯定会被笑话。
韩均挠了挠头,低声道“我先看看卷子。”
满分100的考卷,语文9分,数学1分,物理19分,化学6分。最不可思议的是,一个在美国长大的孩子,英语居然不及格。
韩大处长干脆坐下身一条一条研究考题,赫然发现这些题目简无中生有、胡编乱造、莫名其妙……同时非常讲究语法,追求句子的精确性。别瑶瑶考不好,连他都不一定能及格。
他真想回头就走,但又不愿意瑶瑶在国际学校那种非富即贵的环境里成长,咬了咬牙,放下卷子起身道“宋校长,曹主任,孙老师,上初二吧,我们有跟不上的心理准备。在学校你们教,回家我们教,她其实很聪明,只是刚来中国不习惯。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相信很快就能跟上。”(。)
第二百五十三章受益匪浅
第一批交流人员回国,必须来警务室二楼看看。☆→,
瑶瑶的事众人皆知,三十岁的人有个十四岁的美国女儿,“二代”,太给力,太给中国人长脸,一个个脸上洋溢着玩味的笑容,眼神中比之前多了几分“敬仰”。
“看什么看,继续开会。”
张祥强忍着笑,把一群唯恐天下不乱的子赶进会议室,让他们把在美国看到和学到的跟没去的人分享。
主任办公室里放着一堆英文版的书籍和期刊,《刑事鉴定评论》、《新苏格兰场刑事调查年鉴》、《美国刑事鉴定人员学会会刊》、《美国社会犯罪研究室通讯》、r出版的《刑事鉴定》、《国际刑事鉴定学会会刊》……全是市面很难买到的。
韩大处长很欣慰,随手拿起一本翻了翻,饶有兴趣地问“张主任,出去一趟感觉怎么样?”
“受益匪浅,看到人家很多先进经验,现我们自己有很多不足。”
“来听听。”
张祥一边招呼他坐下,一边不无兴奋地“我刚到凶杀组第二天,中城区的铁路边就生一起枪案,死了一个人。从一个市民听见枪响报警到巡警赶到现场,只用了3分21秒,有记录的,他们的办案系统很先进,电脑上全有。”
韩均沉吟道“这个出警不算快,正常情况下应该在3分钟以内,可能是由于案现场比较偏僻,临近铁路才会拖这么长时间。”
“他们也是这么的。但对我们而言这个已经很快了。”
张祥等江慧如和夏莫青全坐下,接着道“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有四件事。一是他们真做到了警务工作信息化,车上有电脑。手中有移动终端,人人都在上工作,采集信息,输入信息,使用信息是一个完整的工作流程,不像我们把上办案当成额外负担;
二是最普通的巡警都训练有素,先赶到现在的那个巡警是个黑人女警,她一边呼叫总台一边封锁了两条街,同时截停了一列火车。防止火车开过去之后破坏现场,用他们的话好像叫ad……ad……”
“标准程序。”
江慧如深知业务能力不行,非常刻苦,非常用功,只要提起案子,提起刑侦,就习惯性拿出纸笔做记录。而且第一批交流人员回来后要分享、要总结,要形成材料上报。
听到这个关键词,忍不住问“处长。这个adapt什么意思?”
韩均微笑着解释道“逮捕、留置、评估、保护等英文单词的简称,如果现场有嫌犯立即逮捕,没有就留置重要的目击者和嫌疑人,然后评估凶案现场。再根据评估进行有效保护。他们一警多能,每个人都接受过专业培训,所以很多命案都是巡警破获的。”
回想起那晚的经历。张祥感叹道“巡警不好干,她很尽职。但没得到上级肯定。我跟的那位凶杀组探员一到现场,就很恼火地问你是第一个赶到现场的警察?她。是的,长官。探员又问她,你为什么封锁十一大街,你在想什么?
上下级关系很明确,她恭恭敬敬地第一个抵现场的警察,职责是逮捕嫌疑犯,留置目击证人,保护……就是刚才处长的。
她认为想嫌犯不会把车停在那条横向的街道,因为这样很容易被那边公寓里的人看见,十一大街似乎是比较好的选择,所以当机立断进行封锁。”
现实中的美国警察办案,夏莫青头一次听,追问道“后来呢?”
“探员经验丰富,下车走到她身边的时候就飞快观察了下现场,很不客气地这是一个错误的选择,铁轨那一侧完全没有现脚印,反倒有两组脚印指向通往三十七街的那架铁梯。”
张祥喝了一口水,继续介绍道“女巡警连忙她把把三十七街也封锁了。探员又问她,为什么截停火车。问她纽瓦克机场呢,为什么不顺便封闭纽约高公路、新泽西公路和长岛高公路?她还可以关闭七十号州际公路,一路封锁到圣路易斯,因为嫌犯完全有可能从那些路上逃走。”
韩大处长笑而不语,江慧如糊涂了,一脸思不得其解地问“人家没做错啊,为什么要批评?难道你跟翻译在那儿,那个凶杀组探员要耍耍威风?”
“不是。”
张祥摇摇头,耐心地解释“探员生气是有原因的,他在路上接到一堆头头脑脑打来的电话,港务局长、联合国秘书长办公室、会务主任……女巡警的现场处置扰乱了会议进程、一位参议员的演讲,以及整个西区的交通。用他话,即使是爱娃飓风也没这么彻底地阻断美国铁路公司的东北走廊。
回去的路上他跟我犯罪现场工作要照顾到平衡,如果他们在每一起凶杀案生后就封锁整个城市,把三万人口全都留置讯问,那当然再好不过,但他们不能那么做。换言之,他们根本不可能像我们一样大范围摸排。”
“那他们怎么破案?”
“靠现场勘察,靠警务信息化技术,靠监控,靠线人。工作同样很细,比我们更细。比如勘察现场,两名技术人员被认为是最有效率的,认为单独一人可能遗漏一些东西,三人以上漏掉的东西会更多。
探员不是技术人员,但懂技术,让采样人员采集指纹,让摄影人员拍照和录像,‘走格子’由他自己一个人来。最后现一根螺丝钉,通过这根螺丝钉确定被害人或嫌犯来自的大概位置,然后同他的搭档去走访询问,同时动线人。锁定到嫌犯,第二天下午就抓到了。”
夏莫青将信将疑地问“通过一根螺丝钉?”
“真的。就一根螺丝钉,人家那分析能力像福尔摩斯。”
他翻出手机中的螺丝钉正准备解释。韩大处长接过手机看了看,突然笑道“探员对那一片很熟悉,中城区岩床距地表近,意味着大多是含水土层。从三十四街到哈莱姆,那一片土壤水分很高,用不了几天就能让铁钉锈蚀。
如果这颗螺丝钉是埋在土里的,它会完全生锈,不会只有顶部。所以它可能是被嫌犯从某个地方无意中带到现场的。还有上面沾的这些沙子,在中区铁路上不太可能会出现一堆白沙。因为那里的土壤成分是壤土、粉土、花岗岩、沙砾和软土。”
张祥懵了,愣了好一会儿才一脸疑惑问“处长,你怎么知道的?几乎跟他分析的一模一样。”
韩大处长一脸不好意思地笑道“这没什么好奇怪的,接受的教育不一样,国内是填鸭式的,美国是启式的,老师会布置学生做一些关于地理地质方面的社会调查,有时候一个人做,有时候要几个学生配合。相当于作业。
上中学时老师布置过这个作业,我因为没时间认真做,就瞎写了一通,最后被老师拆穿。搞得很尴尬,印象深刻,看出来并不难。所以去东山协助办案前。我就跟大家一个好的探员不可能生活在真空中,对周围环境了解得越多。越有利于破案。”
“处长,你真神!”
江慧如由衷地恭维了一句。旋即似笑非笑地问“提起教育,瑶瑶昨天正式上课,她感觉怎么样,习不习惯?”
提及宝贝女儿,韩大处长露出会心的笑容“刚开始肯定不会太顺,上完第一堂数学课,她认为中国学生太厉害了,不要用计算器就能解那么难的题,认为中国学生个个都是数学家;上完物理课,认为原子弹是中国先造出来的,认为班上个个是爱因斯坦。
上英语课把老师气跑了,然后走上讲台当老师,对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