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极品国医 >

第386章

极品国医-第386章

小说: 极品国医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的确是气血有些不足,这是从出生就落下的病根。但这些年,经过爷爷王守一内药外针的调养,早已不妨碍正常生活。

在王琳娜看来,骆志远能通过诊脉判断出这些,已经算是不简单了。由此,基本上可以证明骆志远有些真本事。

但王琳娜对骆志远的观感刚刚改善,就因为骆志远接下来的一番话而来了逆转

“王琳娜同学,据你的脉象,血脉通畅有余,但在局部存在过旺的病灶……因此,我建议你去医院做一次心脏和心血管方面的检查,我怀疑你心脏功能有些问题。”

骆志远的这话一出口,王琳娜立即嗤之以鼻:“我的心脏功能有问题?这怎么可能?我一向身体健康,而且也刚刚才查过体,这不可能!”

王琳娜自然是不相信骆志远的话。她如此年轻,生活方式健康,怎么可能有心脏病?更何况,爷爷王守一经常为她诊脉,如果真的是心脏功能有问题,爷爷怎么能看走眼?再者,她从无任何类似的症状,而心脏系统方面的毛病平时都是有预兆的。

说她气血略有不足,身体弱一些,王琳娜相信,但要说她心脏有问题,她绝不认可。

由此,王琳娜马上就判定,骆志远完全是危言耸听装神弄鬼。刚才那番“气血不足”的诊断,完全是瞎猫碰上了死耗子。

在骆志远看来,王琳娜的症状和病灶跟当初的霍尔金娜有相似之处,虽然暂时没有发病,但实际上隐患很深,不一定什么时候就会发病,具有一定的生命危险。

可王琳娜对他的诊断如此轻蔑和不屑一顾,骆志远也就耸耸肩,没有继续再说什么。

王琳娜不以为然地走下台去。

接下来,有不少学生自告奋勇上台来,请骆志远诊脉,有个别患有头疼脑热的,还现场请骆志远针灸为其治疗。

骆志远没有拒绝,一个个耐心应对,临场针灸了三人,颇有疗效。

不管怎么说,他的针灸手法在这些学习针灸推拿的学生看来非常玄妙,带有艺术的律动和美感,引起了很多人的强烈兴趣。尽管台下的王琳娜冷眼旁观,但其实别的学生已经认可了骆志远的“学术”和“专业”水准。

王琳娜与胡林交换了一个眼神。

胡林压低声音道:“娜娜,看这架势,他应该是略通针灸和医术,不过,言过其实了。同时,他的针灸手法太花哨,一看就是华而不实。”

王琳娜点点头轻轻道:“是啊,胡叔叔,以他这种年纪,就算是自幼学医,临床经验也很欠缺。所谓神医,办成是吹出来的或者,就是他靠各种手段炒作出来的吧。”

从常人和常理的角度出发,王琳娜的怀疑不是没有道理。但奈何骆志远就不是常人,而中医高手大多在民间,真正宝贵的中医传承大多秘而不宣,王琳娜的爷爷王守一固然名气很大,德高望重,但实际上要真论起医术水平,要比骆志远的外公穆景山差得太远。

而王守一所获的这一脉传承,与穆氏数百年的祖传体系,更不是一个档次。

中医讲究传承,也讲究起点。骆志远的起点本身就高,再加上他两世为人,经验和判断力早已超出了他的年纪和阅历。

胡林望着台上被一群学生包围起来的骆志远,眉梢一挑:“我得跟学校领导反映一下,他这种没有经过专业训练和权威检验的半吊子,连个执业资格证都没有,来学校开讲座岂不是误人子弟?”

王琳娜嗯了一声:“我回去也跟爷爷说说,让他老人家出面跟学校领导打个招呼让这种人顶着一个神医的招牌到处招摇,迟早要出问题!”

骆志远在华夏中医药大学的首次讲座勉强算是取得成功。

但就在第二天出版的京华日报上,却刊发了国医大师王守一的署名文章:中医药是文化而非商品。

王守一的署名文章虽然没有点名道姓,但隐隐还是对骆志远的中医药市场化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驳斥和质疑。

王守一的文章引起了中医学界的强烈关注,很多因循守旧的中医学者纷纷撰文附和,一时间,京城各大媒体上,众多对骆志远的口诛笔伐滔滔不绝。

越来越多的人认为骆志远这是在通过售卖祖宗流传下来的文化遗产来进行无耻的牟利,这种可悲的商业行为,将彻底毁灭中医药。

京城中医药协会还专门组织了一个中医药保护同盟来抵制骆志远和康桥集团的中医药市场化行为。王守一更是亲自给卫生部和中医药管理局的领导写信,要求官方出面制止康桥的“败类”行径。

如果纯是学术之争,观点不同,骆志远也不会放在心上;但问题的关键是,随着话题的深入讨论,随着质疑声浪的甚嚣尘上,很多人在对他进行个人攻击。

怀疑骆志远虚有其名,怀疑骆志远自我美化,有中医骗子的嫌疑,等等等等。

这让骆志远多少有些愤怒,但却保持着沉默。

薛萍捏着一大摞报纸走了进来,忧心忡忡地望着骆志远道:“志远,看看这些报纸,这两天都疯了,乱写一通,要不要写个东西回应一下?或者,我找找这些媒体的人,别再这么铺天盖地地进行舆论轰炸了。”

骆志远轻轻摇头:“没有必要回应什么,不必当真,你就当是他们免费在替我们做宣传了。告诉研究所的人,不要受这种外力因素的干扰,继续集中精力做研究,争取按期投放市场。”

薛萍长出了一口气:“可置之不理,对你的名声不好啊。”

骆志远沉默了一下,突然抬头笑了:“薛萍,名声其实就更无所谓了。我本来就无意专职行医,他们说我是中医骗子也好,省得我再在这方面浪费时间和精力。”

“但是我们要注意一点。他们可以质疑我个人,但不能质疑我们康桥中医药研究所的权威性。根据现在的状况,我同意易纲的办法,花大价钱聘请业内专家来给我们当顾问,名气越大越好,不惜一切代价!”

骆志远断然挥了挥手。

所谓此一时彼一时也,面对山呼海啸一般的质疑,康桥中医药研究所必须要有强有力的外援来证明其权威性易纲的做法,现在有了更大的可行性。

“我也是这么想的。我已经出面跟几个人接触了一下,他们同意来,但是提的条件不低。我看啊,这些人表面上道貌岸然的,其实一肚子坏水这不就是趁火打劫吗?”薛萍有些愤愤不平地道。

骆志远微微一笑:“就是明知他们趁火打劫,我们也只能认了。不过,这点钱不算什么,计入中医药产品开发的总体成本吧。”

薛萍无奈地点头回答:“现在也只能这样了。对了,赵寒今天从安北打回电话来说,滕铭和林明仁的态度有些急切,想要我们在安北尽快上项目安北市要往西建设新城区,基础建设工程规划了很多,我看有一个行政中心和商业综合体的项目,我们可以尝试运作一下。”

“这很简单,让置业公司派人下去跟安北市接触一下,赵寒和孟倩茹的工作组做好牵头。薛萍,现在的地产项目能做就做,只要资金链不紧张,那就做。这行业,只会赚钱而不会赔钱的。”

第723章大手笔

骆志远这边的沉默,被以王守一为代表的中医学者守旧派视为了心虚。

胡林驱车直奔老师王守一在京郊的别墅,他有事要向王守一汇报。

王守一今年80岁,他师从清末御医金志山,从中医学徒做起,在建国前已经是京城一带名闻遐迩的名医。建国后,他作为中医传承者进入京城政协,随后又被抽调筹建华夏中医药大学,是华夏中医药大学的创始人之一。

至今,也还是华夏中医药大学的终身教授和名誉校长。

在京城乃至全国中医学界,王守一是响当当的国医大师。在中医领域,在社会上有知名度且能被人美誉为大师的,不过也就那么寥寥数人。

王守一退休后寓居京郊,用自家连体别墅的一半开了一家半医半隐的“杏林苑”。平时,王守一在杏林苑接待自己的学生和业内好友,偶尔也为慕名而来的患者诊病,但却分文不取。

他治病不问出身背景,只凭个人喜好。

看对眼了,哪怕你是路边穷困潦倒的一个乞丐,他也照治不误;但如果看不对眼,你就是当时权贵,一方大员,他也照样会闭门谢客。

这是一个很清高很有个性的老中医。

胡林赶到杏林苑的时候,王守一正皱着眉头给孙女王琳娜诊脉。

王琳娜虽然对骆志远的医术持怀疑态度,但回来后还是向爷爷说了骆志远的诊脉之法疑似二龙戏珠。

王守一吃了一惊,再三询问王琳娜当时骆志远的手法,可惜王琳娜语焉不详也很难表达清楚。王守一念及二龙戏珠的古法根本不可能流传于世,也就没有拿当回事。

过后,王琳娜今天突然想起当时骆志远关于她心脏功能不好的可笑诊断,就当笑话一般讲给爷爷听。王守一听了一怔,旋即主动为孙女诊脉。

这一次诊脉,王守一非常慎重,耗时也长。王琳娜是他最珍爱的孙女,掌上明珠,他焉能不重视。

胡林走了进来,见王守一正在为王琳娜诊脉,就屏住呼吸站在了一旁。

良久。

王守一缓缓睁开了眼睛。

王琳娜嘻嘻笑着:“爷爷,咋样?那人竟然危言耸听说我心脏不好,简直是可笑之极,太扯淡了。”

王守一颔首微笑:“娜娜,你的脉象不错,活力澎湃,生机勃勃,气息绵长,血气也渐旺盛,没有问题。看来,以后我不需要再继续给你针灸调养了。”

“至于那小子说你心脏有问题,可能是臆测,也可能是误判,不必当回事了。”

王琳娜笑着点点头,扭头望向胡林:“胡叔叔,你什么时候来的?”

胡林赶紧恭谨一笑,向王守一鞠躬行礼:“老师!”

王守一矜持着点点头:“小胡,坐。”

“那边有什么动静?”王守一淡淡问道。

胡林笑了:“老师,骆志远那边没有任何动静,更没有任何反应。我跟各大媒体的人联系了一下,康桥集团也没有出面跟媒体的人交涉,看来,骆志远是心虚了,想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他如果想要吃中医这碗饭,怎么也绕不过老师这道门啊。”

如果骆志远听到胡林这番话,绝对会啼笑皆非。

他行医本就是阴差阳错的结果,而去华夏中医药大学担任兼职教授,在中医学界有了一定的知名度,根本并非他之所愿,怎么能谈得上“吃中医这碗饭”?

“算了,这事到此为止,不要再扩大了,你们那个什么联盟,我看还是散了吧,别无事生非。”王守一的声音变得凝重了几分,胡林这些人不知道骆志远的真实身份,王守一却是有所耳闻,不管骆志远是不是真骗子,他的世家出身假不了,一旦自己这边做得过头,肯定会引起世家高门的反弹。

“老师,但我可是听说,康桥集团已经组建了医药公司,成立了中医药研究所,还高薪聘请了张兴良几个人当顾问,据说近期就要正式发布新产品康桥牌痛经贴。我找人打听了一下,他们这个玩意说是在印国已经有了很大的市场。”胡林大声道。

“他来真的?痛经贴?”王守一讶然:“治疗痛经并不困难,但作为商品售卖,这小子到底在搞什么鬼?”

“拿中医文化遗产当噱头炒作牟利,这种做法简直就是掘中医遗产的坟墓啊!老师,您可不能不管啊!”胡林说着情绪激动起来,痛心疾首。

胡林是一个痴迷中医文化,以捍卫中医传承为己任的人,颇有点愤青和书生意气。在他心里,骆志远已经被定位为败坏中医传承的商人,这种观感和印象先入为主,很难改变了。

尤其是一向跟王守一不合的张兴良等人成为骆志远破坏中医传承的“幕僚”,这更加让胡林气不过。

张兴良也是华夏中医药大学的创始人之一,资深中医学者,国家认可的中医大师,知名度比王守一略逊一筹。两人分属不同的中医流派,向来在观点上分歧很大,算是几十年的冤家和对头。

“张兴良被他们聘请过去了?”王守一皱眉问道。

“是啊,老师,这个张兴良也是为老不尊、见利忘义,听说康桥给他一年十几万的顾问费,为了赚钱,他连老脸都不要了。”胡林声音里满是对张兴良的轻视和看不起。

王守一拍案而起:“真是荒唐!给个十几万就不知道自己姓啥了?有奶就是娘?荒唐!”

王守一师徒痛斥张兴良见利忘义的时候,骆志远在康桥集团的贵宾室接待了张兴良等5名康桥中医药研究所的顾问。

其实张兴良远非王守一师徒想象的这么不堪。张兴良之所以答应来康桥集团担任中医药研究顾问,不是冲着高薪,而是中…央保健局领导的引荐和谢老的介绍。当然了,康桥开出的高薪也存在一定的诱惑力。

而张兴良也曾经做过中…央首长的中医保健专家,与谢老也有几面之缘。张兴良虽然一开始也不怎么认可骆志远的“神医”名头,但他一则冲保健局领导的面子,二则知道谢老的为人,既然谢老说自己这个孙女婿针灸术过人,那骆志远就必然有过人之处。

而其后,张兴良接触到骆志远独创痛经贴,经过论证和分析,他为之惊叹:就冲这个,骆志远绝对是一个中医药临床应用上的天才啊!

“您好,张教授,欢迎各位大师,请坐!”骆志远站在贵宾室门口迎接,给足了张兴良几个人面子。

张兴良笑眯眯地跟骆志远握手:“骆主席,老朽也是久仰大名了。实事求是地讲,我原来还有几分怀疑,但保健局的老侯在我面前对你赞不绝口,后来我又看了你痛经贴的发明,简直就是神来之笔,妙不可言了!”

“年轻有为,年轻有为!”

骆志远谦逊地笑:“张教授过奖了,晚辈就是瞎捣鼓,很不成熟,让各位大师和前辈见笑了。”

“你也不必过谦,这的确是一项重大的发明。老朽建议,你们尽快向国家申请专利,免得投放市场后引起别人的跟风和仿制。”张兴良缓缓点头,坐了下去,对于骆志远的礼遇,他非常受用。

“张教授说的极是,我们已经开始申报专利,估计这个月底专利就会申报下来。”薛萍在一旁笑着插话道:“张教授,我们有个不成熟的想法,向各位大师请示汇报一下。”

张兴良挥挥手:“薛总客气,请讲!”

“组建中医药研究所,是我们集团中医药市场化运作的第一步,下一步,我们除了不断推出一系列中医药应用产品之外,还想投资兴建一所上规模的中医专科医院。昨天我跟骆主席商量,我们初步决定,投资一个亿,争取建成国内最大、以中医药为治疗手段、以培养发掘和保护中医传承为目的中医院,想请各位大师不吝捧场,来医院坐镇如何?”薛萍笑着说:“现在不是有很多人质疑我们康桥是靠中医药来牟利嘛,我们的目的其实是弘扬和保护发展中医,与其跟别人计较口舌之利,不如做点实实在在的事!”

张兴良倒吸一口凉气,几个人交换了一个眼神。

投资上亿兴建中医院,这可是一个大手笔啊!

作为业内名宿,张兴良心里很清楚,单纯的中医院远不如西医见效益。如果骆志远真的是为了牟利,他绝不会干这种事。

张兴良迟疑了一下:“薛总,骆主席,你们此言当真?你们真的愿意投巨资来做这种为后人栽树乘凉的事?”

骆志远朗声一笑:“张教授,我虽然不是专职中医,但勉强也算是出身中医世家。保护和发展中医药,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之所以提出中医药市场化的思路,其实说到底还是通过市场来养中医,靠市场之力来培育滋养中医文化的土壤。”

“我们诚心邀请各位前辈和大师不吝相助,让我们一起来做一点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