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官场奇才 >

第209章

官场奇才-第209章

小说: 官场奇才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快到乡政府,山头上飘过来一阵肉香。

更懂得怜香惜玉(22)

范县长转头问陪同的乡长,怎么,谁家办喜事,舍得把猪杀了?

乡长有些尴尬,说,不对啊,今天好像没有谁家办喜事啊。

第502章对领导批示的另类解读

李喜良忙说,范县长,进修班学员过来给县里学校送温暖,望城县的领导听说了,支援了几百公斤猪肉,说是让孩子们解解馋,所以,今天中午各个学校的食堂都免费给学生们供应肉食,进修班的学员们也在各个学校就餐。

范卫东感叹道:“哦,这么回事啊。温县长,你们考虑得太周到了。”

温纯说:“要不,我们邀请曾老板一起共进午餐,如何?”

曾为锁竟然答应了。

几个人进学校的时候,几位老者守在校门口,一定要见一见给孩子们送温暖的好心人,他们拉着温纯和郭长生的手,千恩万谢。

温纯非常感动,说:“大爷大娘们,你们不用谢我们,我们只能给孩子送几顿肉解解馋,等这位曾老板来山里开了养殖场,孩子们就可以天天有肉吃了。”

几位老者又拉住曾为锁,说了一大堆感激的话,搞得曾为锁激动得不得了,有了一股恨不得马上就把养殖基地建起来的冲动。

吃完午餐,温纯等人按时回到了西山县政府办公大楼,在会议室里,学员们和当地学校的校长及部分机关干部开展了讨论。

西山县的同志表达了感谢,进修班的学员纷纷表示,身临其境才能深有感触,一定要珍惜自己单位和地方的好条件,促进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讨论会结束,马民权专门走过来和温纯说:“温县长,西山县以后算你的半个家,还要请你看在晓翠的面子上多多关照,今天就别回去了,让晓翠陪你看看这里的风土人情,后天我派个车把你们一起送回党校去。”

一天来的所见所闻,温纯了解了西山县贫困落后和条件艰苦,但是,他怎么也不愿意相信,眼前这个满怀热诚实实在在的马民权会是王晓翠所描述的一条大色狼。

周末,临江卫视滚动播出了党校进修班学员在社会实践教学活动中,援助西山县中小学一百台电脑和学习生活用品的新闻,临江晚报也以系列报道的方式,详细报道了对当地群众、进修班学员的访谈。

电视和晚报对此均配发了短评,一致肯定党校“面向基层,面向群众”的教学实践活动值得推广,进修班学员以实际行动,为全市领导干部践行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作出了表率。

媒体的炒作和推波助澜,把临江卫视和临江晚报联合发起的寻找好心人活动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

市委书记林亦雄专门批示,要以寻找好心人活动为契机,在全市范围内,大力开展干部作风建设,增强为民服务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打造人文关怀的临江城市精神,构建美好临江、和谐临江。

更懂得怜香惜玉(23)

周一上午,冯天佑教授应邀到市里,给市委中心组的领导们上了一堂课。

这对于党校的教授们来说是经常性的。

每次市委中心组开学习会,都得请党校的教授去讲课,内容上大多是切合当前的实际,特别是围绕国家形势,对中央出台的政策作理论性解读。

市领导们工作忙,平时要想挤出时间来学习是不太容易的。

但是,作为几百万人口的临江市领导,不能不学习,不能不进步。怎么学习?如何进步?

中心组学习就成了最好的机会。

一方面,市委明确要求,无论是市委书记还是市长,或者其他中心组的成员,只要没有十分特殊的情况,都必须参加中心组学习。

这是制度!

另一方面,领导们也确实需要有人来就党的政策与当前形势,作面对面的交流。

党校的教授们理论水平高,顾忌少,对当前形势的把握和政策的分析解读,理解全面,剖析犀利,请他们来讲课,往往是一针见血,茅塞顿开。

特别是像冯天佑这样的名师,既敢于把政策从正反两个方面讲透,又能适当地与工作实际相结合,既有理论性,又有可操作性。

这正是中心组成员们所需要的,也是他们将来在不同的场合和会议上,深入浅出地剖析政策解读的有力武器。

今天,冯天佑在课堂上,对林亦雄的批示作了另类解读。

大力开展领导干部作风建设,要从反腐倡廉抓起。

增强为民服务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要从治庸治懒入手。

唯有如此,才能实实在在地打造出人文关怀的临江城市精神,才能实实在在地构建出美好临江、和谐临江。

一石激起千层浪。

林亦雄笑而不语。

市长谭政荣却迫不及待地对冯天佑教授的解读给予了充分肯定,他指出,当前不少的群众来信来访,反映了我们领导干部中诸多方面存在的问题,希望纪检监察部门逐一落实,认真查处,给人民群众一个满意的交代。

坐在一旁的席菲菲暗暗冷笑,谭政荣的表态实际上针对的就是,近来有人举报温纯收受了桥南物流的一幅古画,价值200多万,市纪委的人员迟迟没有动静,他怀疑这其中很可能是席菲菲在庇护温纯,甚至不排除她担心拔出萝卜带出泥。

事实上,席菲菲从温纯口中得知所谓古画的来龙去脉,早就不再存有顾虑,她已暗中布置市纪委的人员在外围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暗访,基本可以证实温纯所言不假。

对此,她向林亦雄单独汇报过,她和林亦雄商量的对策是,故意拖延对温纯的举报,给谭政荣造成一个错觉,暗地里却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群众反映更强烈的九里湖大桥工程建设中的问题上。

更懂得怜香惜玉(24)

谭政荣明确了态度,中心组其他成员纷纷发言,对冯天佑的解读表示认同的同时,也认为当前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迫切关注的问题,树正气,扬新风,正当其时。

中心组学习也有课间休息。

这个时间,中心组的成员一般回办公室放松一下,或者处理手头上的一些事务,冯天佑本打算到外面过过烟瘾,却被谭政荣的秘书小黄喊住了,说谭市长请他到办公室去一趟,说有事要向冯教授请教。

第503章谁会拿乌纱帽开玩笑

“请教?”冯天佑把刚点着的烟掐灭了,笑了笑。谭政荣兼任党校校长的时候,也没有向自己提到过“请教”二字,现在升任市长了,又有什么需要向自己请教的呢?

到了谭政荣的办公室,谭政荣却不在。

黄秘书说稍稍等一会儿,谭市长去了林书记的办公室,和林书记商量点事,他特地打过招呼,让冯教授坐一会儿,他马上就过来。说着,还拿出一个纸袋来,递给了冯天佑。

冯天佑一看外形,就知道里面是两条烟。

黄秘书说,谭市长关照的,冯教授讲课辛苦了,这个他留着没用,就送给冯教授了。

冯天佑客气了几句,就放在了沙发边。

坐下,黄秘书泡了茶,然后出去了。

没人了,冯天佑越发的不自在,又不好意思抽烟,更不好意思来回走动,只看了一下沙发边的纸袋子,果然是两条中华烟。他就这么干坐着,不知道谭政荣把自己找来会有什么要请教的。

正胡思乱想中,门开了,谭政荣进来了,说:“不好意思,让冯教授久等了。”

“没有,没有!我正在琢磨下面要讲的内容呢。”冯天佑站了起来。

谭政荣说:“坐,坐啊!有茶吧?冯教授,你今天的课讲得很好,我都记了十几页笔记呢。”

“讲得不好,凑合吧。谭市长,您有事?”冯天佑问,他精瘦的身子,一坐到沙发里,就显得更小了。

谭政荣坐在了冯天佑的对面,很亲切地说:“哦,是这样的,我听说你在给进修班学员讲科学发展观的时候,用九里湖大桥为例,分析了这其中存在的一些不太科学的问题,讲得也很精彩,本来我个人的意思是单独向冯教授请教一下,正好刚才我和林书记商量了一下,干脆请冯教授给中心组的成员都讲一讲,怎么样,有问题吗?”

这有什么问题呢?

冯天佑满口答应了下来。

难道谭政荣就是为了临时改变了讲课内容就专门把自己请到办公室里来征求意见吗?这可是前所未有过的好态度。

冯天佑还在琢磨,谭政荣笑着问道:“冯教授,我在担任党校校长的时候,就听说你这个‘精华教授’是市委党校的胆子,有这回事吧?”

冯天佑谦虚道:“谭市长,外面乱传的,当不得真。”

更懂得怜香惜玉(25)

谭政荣很认真地说:“不!冯教授,从今天你对林书记批示的解读来看,就无愧于这个称号。换做一般的人,就认识不到你这么个高度,或者说,根本不敢从另外一面去理解。”

冯天佑有点受宠若惊的感觉,他说:“谭市长过奖了。”

“呵呵,冯教授,不是过奖,而是名副其实嘛。我还听说,你在给学员们讲科学发展观的时候,最后有一个很精彩的结论,一会儿讲课的时候,希望你不要有什么顾虑,毫无保留地大胆地讲出来。”

这些情况,都是汤如国向谭政荣汇报的。

经谭政荣一提醒,冯天佑记起来了,在讨论如何彻底摆脱当前九里湖大桥所带来的困境时,当时学员们沉默不语,他把手一挥,大声地说:“拆了重建!”

哦,原来谭政荣把自己找来,是特意来打消自己讲课的顾虑的。

冯天佑是做学问的实在人,领导如此关怀备至,还有什么好顾虑的呢,他毫不迟疑地答应了:“谭市长,这没问题,我要是讲错了,还可以请领导们批评指正嘛。”

这个时候,黄秘书敲门进来了,说,林书记他们已经到了,请冯教授过去呢。

冯天佑站起来要走。

黄秘书把沙发边的纸袋子拎起来说,冯教授,这个……

冯天佑说:“谢谢了,这个烟太高级,我抽不惯,给谭市长留着吧。”

谭政荣笑道:“冯教授,我又不抽烟,留着干什么呢?你放心,反腐败反不到我给你送两条烟上来?拿着吧。”他从小黄手里接过纸袋子,说:“先放我这里吧,小黄,记得课上完了,让我的车子送一下冯教授,顺便把这个也带上。”

回到会议室,主持中心组学习的林亦雄把刚才和谭政荣商议更改讲课内容的情况简要讲了一下,然后说,欢迎冯教授给我们讲讲科学发展观。

冯天佑还是从高铁建设跨越式发展说起,然后很自然地把话题引到了九里湖大桥的建设上来,剖析了一下九里湖大桥的规划、设计、投资、建设等各个方面存在不够科学的地方,最后,还是对这个阻碍临江市经济发展的瓶颈,很坚决地说出了“拆了重建”的观点。

当然,冯天佑的胆子再大,也不敢在市委中心组成员面前说出“千万不能做出类似的需要拆了重建的政绩工程”这类“大逆不道”的话来。

课讲完了,黄秘书用谭政荣的车送冯天佑回党校。

看冯天佑教授走出了会议室,常务副市长骆建川紧锁的眉头才舒展开来。

九里湖大桥拥堵严重,到底该如何解决,骆建川已经主持过多次会议,召集相关部门进行过讨论,但是,谈问题大家发言踊跃,谈办法都噤若寒蝉。

更懂得怜香惜玉(26)

限行,限载是最简单的方案,城建、城管部门提出来,但交管部门说这管理的难度和成本都不小,得不偿失,还不如花点钱把预留的匝道连通,可以缓解拥堵现象,但财政部门说,九里湖大桥的工程款到现在还没有结清,再上新的工程,资金筹措存在困难。

反正是各有各的道理,就是解决不了实质问题。

其实谁心里都明白,“拆了重建”是解决问题最直接最彻底的办法,但是,这种意见没有人敢在公开正式的场合说出来。

为什么?

九里湖大桥工程是谭政荣从望城县委书记升任临江市副市长时主抓的,当时林亦雄是常务副市长,大桥建成后,谭政荣改任了副书记,林亦雄升任了市长,现在两人又是临江市的党政主要领导,各相关部门的头头提这种否定领导政绩的建议方案,那不是自己拿头上的乌纱帽开玩笑吗?

骆建川、席菲菲等人当然也不好提。

林亦雄和谭政荣都各有各的难言之隐,自然更不会提。

但是,不会提并不代表不想提。

第504章揭盖子还是捂盖子

九里湖大桥在开工前,本来是定了由林亦雄这个常务副市长来具体负责的。但是在确定开工的前些天,却变成了由谭政荣具体负责。

当时的市委书记关为涛的理由是:亦雄,九里湖大桥建设还是你这个常务副市长分管,但是,你方方面面的工作太多,政荣同志在望城县主持过工程建设,就让他来具体操办吧。

林亦雄也只好同意。

对外的名义上,九里湖大桥还是他这个常务副市长主抓,实际上的具体运作,谭政荣基本上都直接向关为涛汇报,他们商量定了之后才在会上过一下。

久居官场的林亦雄自然懂得揣摩领导的意图,便不再多过问此事了。

但这也成了他的一块心病。

关为涛因病去世之后,社会各方对于九里湖大桥有一些质疑的声音,起因当然是令人烦心的拥堵,但坊间已有议论,这里面还有着见不得人的幕后交易。

有没有?林亦雄不敢肯定,但他隐隐感觉得到,这些议论的矛头还是指向了他这个当时的常务副市长。

毕竟,在外界看来,林亦雄是这个政绩工程的受益者。

九里湖大桥是他这个常务副市长主抓的政绩工程,而大桥通车之后,林亦雄从常务副市长升迁当了市长,难道不是沾了这个政绩工程的光。

如果没当上市长,又如何能升任现在的市委书记。

以林亦雄不到五十岁的年龄,应该还有不小的上升空间。无论如何,他也不愿意替别人来背这个黑锅,以至于影响自己的仕途。

席菲菲接替谭政荣担任市委副书记之后,林亦雄就有意揭开这个盖子。

这个盖子谁来揭?怎么揭?揭开了又会如何?如果有问题,会牵扯到什么人?

更懂得怜香惜玉(27)

一旦揭开了,再想捂就捂不住了。

这一切,都是林亦雄必须深思熟虑的。

九里湖大桥的建设是谭政荣具体操办的,其中的奥妙他自己心里最有数,能如愿升任临江市的市长,正是得益于这座他与高层权势人物沟通的桥梁。

现在他想要做的就是把这个盖子捂死,这不仅关系到他个人的前途和命运,也关系到他背后更多利益攸关的人。

怎么才能捂死?什么时机来捂?又让谁来捂?万一捂不住该怎么办?

这一切,都是谭政荣必须考虑周全的。

拆了重建的方案,从冯天佑的嘴巴里说出来,则进退自如了。

人家是党校教授,是搞学术研究的,理论联系实际中的对与错,提出来仅供领导们参考,至于如何决策,那是你们领导们的事。

这个闷葫芦以这种方式揭开了,林亦雄和谭政荣包括骆建川和席菲菲,他们都在心里长出了一口气。

无论是揭还是捂,总躲不开要把问题暴露出来。

拆了重建,这是一个打碎盖子的好法子。

盖子都打碎了,既可以理解为彻底揭开了,也可以理解为完全捂死了!

但是,谁是打碎这个盖子的合适人选呢?

林亦雄和谭政荣几乎不约而同地想起了一个人:温纯!

谭政荣想的是,温纯是席菲菲、黎想、南延平这一条线上的人,万一打碎盖子的过程中惹出什么麻烦来,要么,这些人去替他擦屁股,要么,他去当替罪羊。

林亦雄想的是,温纯年轻有闯劲儿,敢作敢为,头脑灵活,正义感强,就算万一惹出什么难以收拾的麻烦来,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