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重生之娱乐教父 >

第227章

重生之娱乐教父-第227章

小说: 重生之娱乐教父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作家。

在新奇、精彩以及畅销的刺激下,在跟风司空见惯的香港,很快就诞生了一大批专门模仿陈朗小说的人。

此时的香港文坛文人风气浓厚,大家都拥有不俗的文笔,加上新类型初创,还有很多发挥的空间,因此一时间也创作出了不少的佳作,同时也将陈朗的新类型小说炒热,让陈朗在小说界简直成为了一个神话。

再说漫画方面,虽然陈朗不是一个漫画家,但是陈朗指导创作的《诛仙》漫画却引起了香港漫画界的悄然变革,一部《诛仙》让陈朗这个局外人在香港漫画界也有了不小的地位。

最后自然是陈朗最光鲜靓丽的身份,新晋歌坛巨星。

陈朗自从亚洲业余歌唱比赛出道以来,已经发行了四张唱片,分别是《朗朗乾坤》《朗朗上口》《朗才女貌》以及《月朗星稀》。

四张唱片为陈朗带来了香港地区140多万张,28白金的销量,而在整个亚洲则是1100多年万张唱片的惊人销量,陈朗也成为了最年轻获得千万销量的歌手。

同时陈朗在唱片销量领域还创下了一个又一个记录。

目前,香港单张唱片总销量排行榜的第一位和第二位均来自陈朗。

唱片的首日、单日销量纪录同样由陈朗保持。

同样的还有唱片首周和单周销量记录也划在陈朗名下。

陈朗在香港歌坛绝对是一个记录创造者。

四张唱片中的每首歌曲都是佳作,甚至是传世经典,为此,陈朗的创作能力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同,可谓“朗朗出品,必属精品!”

四张唱片也为陈朗带来了4首十大中文金曲,1首十大劲歌金曲以及15首商台中文金曲。

同时陈朗还获得了十大中文金曲的最佳新人,以及十大劲歌金曲的最受欢迎男歌手奖,已经成为了香港歌坛巨星。

陈朗重生的近四年间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而新开始的1984年更是陈朗事业极具转折性意义的一年。

在这一年,陈朗终于成为了歌坛巨星,但同时也即将迎来前世的歌坛神话谭咏麟的强势冲击。

在这一年,ll电影公司开业作品获得1715万票房,陈朗的电影事业正式起步,而将在明年出售的邵氏院线争夺战今年已经正式打响,这次争夺对于ll电影公司来说事关生死。

1984年,对于陈朗来说是极其重要的一年。

第四四三章愚人节?

幸福开心的时光总是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

不知不觉间已经来到了二月六日,大年初五,陈朗一家人再次告别了短暂的休息时光,开始了一年的忙碌。

此时尚处寒假期间,但是陈朗早已毕业,申请的大学开学也还要等到九月份,所以陈朗开始专心准备自己的第五张唱片,也是留在华星的最后一张唱片。

相比于开始忙碌的陈朗,寒假绝对是学生们的天堂。

在这漫长却又短暂的假期里,再也不用每天早早起床,昏昏沉沉中吃完了早饭,迷迷糊糊的赶往校园。

没有了严厉的班主任,也没有了数不清的作业,睡觉睡到自然醒,永远都是学生的一大美梦,而此时的所有学生正处于美梦之中。

但是今天的学生们与往常有些不同。

某小区。

李宇同学今天没有再睡到11点然后起床直接吃午饭,而是在七点钟就早早起床,匆匆穿好衣服,简单洗漱之后拿起餐桌上的两个叉烧就往外跑。

李宇的父母显然没想到假期里总是睡懒觉的儿子今天会起的这么早,直到儿子跑到了门口才回过身神来问道,“现在不是放假吗,怎么这么急?既然起来了,就好好吃顿早饭再出去。”

“妈,我有事,等我回来再吃。”李宇的动作却是没有一丝停顿,说完之后已经关上大门跑了出去。

完全搞不清状况的李宇父母只能听到儿子下楼的声音而面面相觑。

……

某街道上。

“阿明没想到你这个大懒虫也起的这么早,我还以为自己出来的已经够早的了。”王磊同学今天也早早起身,急匆匆的离开了家。

“我平时是懒了点,但今天可是个大日子,自然要起得早。”李永明闻言说道。

“是啊,早就期待着今天的到来,五天的等待真的就像是煎熬一样,现在总算是熬过来了,不过看来与我们一样起早的还有不少人,我们得加快速度了。”王磊看到身边有几个学生模样的人跑了过去,立刻也跑了起来。

“等等我,等等我。”李永明看到大家跑了起来,自己也不由自主的跟着快步奔跑。

……

某公寓。

“老公,今天不是不用上班吗,怎么起的这么早?”妻子迷糊中看到起身的丈夫疑惑的问道。

“今天的确不用上班,但今天是个大日子,我得出去一趟,不然心里痒的难受。”丈夫笑着下了床,用冷水洗洗脸,清醒了不少,然后就穿起了衣服。

“今天是什么日子?什么东西那么重要?”妻子闻言却是越来越迷惑。

但是丈夫已经穿好了衣服,出了家门,没有人再回答妻子的问题。

……

某报亭。

老板六点钟就来到了自己的报亭,早饭都还在自己的手中没有打开,此时的天还没有透亮。

虽然起得早有些疲劳,但是老板却是满面笑容的开了门,随后刚将早餐放下,就有送报的人将今天的报纸送了过来。

老板喜笑颜开的接过了报纸,然后将各大报纸摆放整齐,尤其是将《东方日报》摆在了最显眼的地方。

对于报亭老板来说,今天可是个好日子,绝对能够赚上一笔。

做好了这一切之后,老板自己拿起了一份《东方日报》翻开,随后打开了饭盒,一边吃早餐,一边看着报纸,同时也在等待着顾客的到来。

……

上述情景在大年初五的香港比比皆是,很多人似乎都充满了期待和急切。

五天前,年三十,陈朗的《鬼吹灯2》正式完结,盗墓流的开山之作在引起了无数关注和赞誉之后也不得不迎来了自己的大结局,为此无数小说迷感到遗憾和失落。

陈朗的每一本小说都能够将读者带入一个全新的世界并深深的陷入其中不可自拔。

所有的小说迷都将自己代入了主角之中,随着主角经历各种神奇的历险和奇遇,一起患难,一起成长。

对于小说迷来说,每一本小说的结束都是一段难忘的回忆。

现在,陈朗的小说似乎已经成为了众多小说迷生活中的必备品,短短五天的空窗期就让无数小说迷们寝食难安,郁郁寡欢。

好在今天的大年初五,陈朗的第六部小说正式发布。

于是,无数的小说迷们在今天都早早的就起床,赶往距离自己家最近的售卖地点准备购买一份《东方日报》。

想要一睹为快,想要再次进入陈朗为大家编织的奇异世界。

时间还不到七点半,小说粉丝大军就已经出现在了香港各大报刊售卖点前,并排起了长长的队伍,犹如一条长龙横亘在街道旁。

“等了五天,终于等到朗朗的最新小说了,真是期待啊。”

“是啊,这五天是我这一生中最漫长的五天了,现在总算是熬过去了。”

“不知道朗朗的第六部小说写的是什么类型,还会是新类型吗?”

“朗朗的前五本小说开创了五个新类型和流派,仙侠、修真、穿越、洪荒流以及盗墓流,加上已有的武侠、科幻、惊悚、推理小说,难道还有别的类型小说吗?”

“这个还真不知道,不过在陈朗的前五部小说出来之前,大家也都不知道居然还有这五种类型的小说,要说有没有,这还得问朗朗自己,其他人恐怕根本就不知道。”

“说的也是,除了朗朗恐怕谁也写不出新类型的小说了,现在的人只知道跟风陈朗的小说,赚钱也容易,哪还肯花心思构思新类型的小说,再说他们也没有那样的才情。”

“朗朗的确是小说界的楷模和偶像,能够给我们带来五种新类型和流派的小说已经是难能可贵,以后就算是没有新类型的小说了,我也会一直支持他的。”

“那是必须的。”

“报亭开始卖报了,开始了。”

众人闻言停止了关于陈朗和其小说的讨论,纷纷抬起头观望前方开始营业的报亭。

“老板,给我一份《东方日报》。”排在第一位的同学激动的说道。

“老板,我也要一份《东方日报》。”第二位同学同样急不可耐。

“老板,我要五十份《东方日报》。”第三位的话一出口就迎来了大家的怒目相视。

因为每次陈朗新书发布,《东方日报》都会卖的脱销,很多人等到了最后却是空手而归,因此特别反对别人一次性买多份报纸。

更有甚者做起了黄牛党,一人买了数十上百份《东方日报》,然后高价卖出,有的读者虽然不甘心多花钱,但是想要一睹陈朗小说的人不再少数,很多人都咬牙买了下来,稍一迟疑可能就错过了机会。

很多人都有过如此的经历,所以对于一下买那么多份《东方日报》的人,大家都知道是可恶的黄牛党,因此都十分厌恶。

“对不起了,因为报纸数量有限,一个人只能买一份报纸,不能够代买,真的十分抱歉。”报亭老板摇头拒绝道。

“我又不是不给你钱,干嘛不让我多买报纸?”第三位排队者显然有些恼怒,还真没见过不让买多份报纸的,这要是其他人还不乐疯了。

“你也看到了,后面还有那么多人都在急等着这一份《东方日报》,同为朗朗的小说迷,我能够理解大家的心情,我希望你也能够理解作为小说迷对于陈朗最新小说的期待。”老板一脸认真严肃的说道。

“真是个老顽固,那我只买一份总行了吧。”第三位排队者闻言,再看身边所有人都对自己怒目而视,只能妥协。

“当然没问题,给您报纸。”老板恢复了满脸的微笑。

而后面听到或者看到老板如此作为的人,纷纷叫好。

“老板好样的。”

“老板看来也是朗朗的小说迷,同道中人啊。”

“老板威武,以后就只在你家买报纸了。”

……

报亭老板听到大家的呼喊声,眼角的皱纹更多了,那是乐的。

《东方日报》因为陈朗第六部小说开始连载,再次掀起了销售狂潮,听到电话里的催货声,东方集团知道今天《东方日报》很可能再次创造香港报纸的单日销售记录,为此所有人都喜笑颜开。

而此时的各大小说迷们在拿到了今天的《东方日报》之后都迫不及待的翻到了小说连载版面,想要一睹陈朗最新作的真容。

所有小说迷都看到了六个大字,《明朝那些事儿》,随后就是一愣。

这个名字,难道陈朗的新小说是历史小说?

所有人第一反应都是难以置信,陈朗怎么会想到写历史小说?

就算是写不出新类型的小说了,随便写一本仙侠、修真、穿越、洪荒或者盗墓的小说也总比历史小说好吧。

要知道,很多人对于历史可是恨得牙痒痒,看到那些枯燥乏味的历史就昏昏欲睡,别说看了,连听都不想听到历史这两个字,尤其是学生。

可是所有人都期待已久,可谓万众瞩目的陈朗第六部小说居然是历史小说,确定今天不是愚人节吗?

就连很多陈朗的铁杆粉丝一时都有了些动摇。

这个动摇不是说不支持陈朗,而是对于这本小说的期望值已经瞬间下降。

大家依然会支持陈朗的最新大作,但是心中期待的惊喜似乎已经快速的消退了。

第四四四章媒体关注

所有陈朗的小说迷们在看到陈朗第六部小说的书名《明朝那些事儿》之后都愣住了,因为这个名字看起来似乎是历史小说?

而在小说的名字下方就有一句引子,“其实历史本身很精彩,所有的历史都可以写得很好看!”

这句话更加证明了陈朗的第六部小说就是历史小说无疑。

一瞬间,所有人都觉得难以置信,纷纷惊呼“怎么会是这样?”

其他还没有买到报纸的人听到惊呼声,纷纷侧目,“怎么了?难道又是新类型小说?可是这个语气似乎有些不对啊。”

手中拿着《东方日报》的小说迷们现在还处于惊讶之中,根本没有心思回答其他人的疑问。

但好在有陈朗前五部经典的开山之作给了众多读者一些信心,同时大家对于“历史也可以写的很好看”这个说法有些好奇,于是小说迷们压下心中的诧异和荒谬感,耐着性子看了起来。

“朱元璋篇

我们从一份档案开始。

姓名:朱元璋

别名(外号):朱重八、朱国瑞

性别:男

民族:汉

血型:?

学历:无文凭,秀才举人进士统统的不是,后曾自学过

职业:皇帝

家庭出身:(至少三代)贫农

生卒:1328-1398

最喜欢的颜色:黄色(这个好像没得选)

社会关系:

父亲:朱五四,农民

母亲:陈氏,农民(不好意思,史书中好像没有她的名字)

座右铭: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

主要经历:

1328年-1344年放牛

1344年-1347年做和尚,主要工作是出去讨饭(这个……)

1347年-1352年做和尚,主要工作是撞钟

1352年-1368年造反(这个猛)

1368年-1398年主要工作是做皇帝

……”

大家在看了小说的第一章开篇之后又是一阵惊疑声,因为陈朗的这部《明朝那些事儿》显然与大家自己心目中的历史书籍有很大的不同。

不再是死板的生卒介绍,也不是一个个毫无亮点和色彩的历史事件的平铺直叙,反而有些,有些有趣。

陈朗以一篇档案开始了自己的历史小说,而且其中居然有血型、学历这些现代社会才有的东西,皇帝居然也在陈朗的笔下成为了一种职业,这种职业还真是够高端大气上档次的。

座右铭: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更像是一番调侃,但是又一针见血,让人微笑的同时也记忆深刻。

另外关于朱元璋,不对,此时还是朱重八的出生,大家印象中的历史书写的绝对是严肃而教条,古板而僵化,但是在陈朗的笔下,却多了一些调侃和趣味,让人读来津津有味。

还有关于朱重八这个名字的由来与其少年时的梦想,以及当时历史背/景的介绍也都显得趣味横生并不枯燥,让大家在轻松阅读的同时对那个时代以及对朱元璋有了一定的了解。

读到这里,原本与大家相去甚远,历史中陌生、模糊的洪武大帝在大家的眼中也变得鲜活起来。

接下来的第二章灾难,让大家了解到了这个历史上威名赫赫的洪武大帝在青少年期间经历过的种种灾难和痛苦,以及因为这些不堪回首的遭遇而带来的心理上的转变。

很多小说迷们读到这里都为朱重八的经历而感到痛心和不可思议。

因为谁也没想到原来大明朝的开国皇帝居然也有如此不幸的童年和青少年,亲眼看着自己的父母兄弟饿死,最后还无法安葬,这得是多么的痛苦。

很多人不自觉的就将自己代入了朱重八,似乎感同身受。

就在大家一边阅读一边感慨的时候,今天报纸上连载的两章内容也结束了,大家看完后眨了眨眼,似乎有些意犹未尽,随后又是一阵感慨。

感慨洪武大帝朱重八的童年和青少年居然会是如此惨状,而且还当过乞丐与和尚,最后居然成为了一代/开国帝王,这可真是一幕古代励志大片。

同时大家对于陈朗的这部小说的感觉也十分复杂。

几乎所有人都不喜欢阅读历史,尤其是年轻的学生,所以大家在知道陈朗写得是历史小说之后都是心中一凉。

但是在陈朗五部小说积累下来的名声之下,大家耐住性子看了起来,看完后的感觉与自己想象的大不相同,甚至不知不觉间就将两章看完了。

陈朗果然就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