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导演万岁 >

第999章

导演万岁-第999章

小说: 导演万岁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样走上战场!在好莱坞,能够做到这些的导演,有几个!?”

“不要老是羡慕地说我如果拍出这样的电影该多好。你们应该踏踏实实地冷静下来,认认真真地对待电影这个神圣的东西,就像安德烈。柯里昂一样。”

约翰。福特提到了电影的态度问题,我看了很是感动。在好莱坞,能够深刻理解电影使命的导演,虽然有一些,但是大多数的人还是欠缺的。

其实拍电影,最需要的,还是良心。技术之类的,都是皮毛。

在《好莱坞时报》上,金。维多开始单纯而深刻地谈论了这部电影。

“好莱坞历史上乃至世界历史上一部划时代的战争史诗篇!真正的现代战争电影的开山之作!这是我对柯里昂先生的这部电影的评价。事实上,我个人认为,这个评价还是不够的。”

“这部电影的最大特色是什么?这个问题可能会有很多答案。《最后一个东北军》,在形式上采用的是分线汇总结构,先是三个看似独立的故事,然后会聚在一起,这样的手法,是梦工厂的独创,现在看起来并不是很新鲜,但是却完美地表现出了这部电影的深邃!”

“除此之外,我觉得这部电影的最大特色,是它开创了一种新的电影类型!而这种类型是我们之前所缺少的!战争电影,我的意思是说关于现代战争地电影,好莱坞有不少。尤其是关于十几年前的那次世界大战的。但是仔细想一想,这些电影我们现在能够想到几部呢。这些电影,要么就是变现一下战争的场景,这些场景往往都是单薄苍白的,要么就是以战争为背景来表现社会上的任务命运,但是往往拍得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

“这么多年来,我们好莱坞出产关于现代战争的电影就是这个样子,一直到昨天晚上!《最后一个东北军》,完全打造而来一个巅峰,开辟了一个关于现代战争电影的全新时代!我想从此之后。会形成一个东北军模式:将波澜壮阔的战争和人物命运紧急联系在一起进而凸显出主题的模式,这个模式,是柯里昂先生给好莱坞电影史上乃至世界电影做出地又一大划时代的贡献!”

“拍了这么多年电影的好莱坞导演,在观看这部电影之后。终于可以恍然大悟地说:原来战争电影可以这么拍!柯里昂先生带给我们的启示是深刻地!”

“除了内容上,在形式上,柯里昂先生也创造了一个新的纪录。或者说,他在一部电影中开创了两种表现手法!”

“首先是现实主义。这种传统从《求救的人们》就已经开始萌芽了,现在,在好莱坞,在全世界各个国家地电影界。现实主义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现在看来。这一运动还没有成熟。之前我们总是期待能够诞生出一部让真正成熟的里程碑意义的现实主义电影,现在,我想我们可以坚定地说,我们拥有了这样的一部电影。”

“《最后一个东北军》中,关于袁木、阿凤等小人物地展现,是彻头彻尾的现实主义,功力之身,展现之细致,实在是让人赞叹不已。而对于那些战斗场景地展现。我想我不用说很多人都已经有了切身的体会!”

“除此之外,在这部电影里面。还有一个十分值得注意的是,纪录片的风格被引入了进来!”

“自从弗拉哈迪的纪录片模式引入好莱坞之后,好莱坞的纪录电影就发展得很好,但是在好莱坞已经长期形成了一个印象,那就是好莱坞电影,尤其是故事片,是和纪录片有着本质区别的,两者根本无法谐调。是的,包括我本人在内,很多人都这么认为。”

“但是这一次,柯里昂先生给我们结结实实上了一课!在《最后一个东北军》中,百分之八十的镜头都是直接来自真实拍摄地纪录镜头!柯里昂先生用这些纪录镜头充当起了一部故事片地主体!彻底打破了我们之前的那种狭隘地看法!这些纪录片镜头所展现出来的东西,是那么完美得烘托了主体,而那阵真实的战场的惨烈气氛,更是产生了比布景拍摄得来的镜头更加巨大的震骇力!”

“柯里昂先生是神奇的!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师!他的见解和手法,总是让我们觉得眼前一亮!《最后一个东北军》可以让我们学习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

今天一万四千字送上,过几天要回学校论文答辩了,唉,想起来就烦人,这段时间一直再搞论文,都快要吐血了,什么时候才能安定下来。

看了一下评论区,有大大看到中国内容的时候,提出了一个问题,说是当时蒋中正应该是中华民国总统,而不是主席,那你就去查查吧,看看到底是总统还是主席,然后你就知道了,这个问题,我不多说,其实每次提意见,如果自己不是十分的确定的情况下,先查一查资料再提出来,我想这个效果可能就好点,也就不会出现这样让大家都尴尬的事情,对吧。我也说过很多遍了。

很多大大都在鼓励小张,呵呵,这段时间心情很好,总算是摆脱了上段时间的阴影了,码字也码得很是顺利。

回到美国了,很多事情就要开展下去了,我要说的是,不久之后,恐怕就要迎来高潮了。呵呵。

正文 第1055章 帮助鲁特曼摁住罗斯福的手!第1056章 《异形》的吼声!

《最后一个东北军》首映之后,在媒体上掀起了热烈的探讨,赞扬声一片,尤其是好莱坞电影人,极为看重这部电影,很多人站在电影发展史上对这部电影进行了热烈的赞扬。

在接受NBC电台采访的时候,卓别林这样评论《最后一个东北军》:“在好莱坞,很少会有特立独行的人会生存下去,因为这样的一个地方,是服从秩序的,而如果有哪个特立独行的人活得很好,活得万众拥戴,那就只能说明一个问题:这个人是天才。柯里昂先生就属于这样的一个人。”

“他是电影界的上帝!”

“我看《最后一个东北军》的时候,完全迷失了自我,我觉得我仿佛就变成了一个中国军人,就在阵地上和那些东北军呆在一起,一起浴血奋战!无数次,我让自己的泪水恣意流淌,是那么的爽快!这种感觉,是好莱坞任何导演都无法给与我的。除了安德烈。柯里昂,所有我总是在想,如果有一天,我在银幕上看不到安德烈。柯里昂的电影了,我会怎么办,真的会生不如死,当然了,这样的事情是不可能发身的。”

“如果说《最后一个东北军》和安德烈。柯里昂以前的电影相比,有什么变化的话,我觉得有一点是应该所有人注意的。那就是在这部电影里面,安德烈。柯里昂更加的得心应手,更加的游刃有余,他就如同一个铁匠,找到了一块绝好的铁料,然后用尽自己的心血去锻打一把代表自己最佳水平的长剑,而这把长剑,的确见血封喉!”

“我觉得我活在好莱坞。真的是一件特别幸福地事情。能和这样地伟大导演生活在一个时代,更是我的荣欣。”

卓别林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对我大加赞赏。

和他一同接受采访的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则要明显低调了许多。

“我最关心的,是《最后一个东北军》中人物心理的变化,当然了,这可能和我本人的兴趣有关。其实在好莱坞,在这一领域的能够让我觉得敬佩的人真的不多,但是柯里昂先生在这部电影中对于人物心理地挖掘十分的到位,我们可以看到。整部电影里面,人物并不是单一的,不管是士兵还是将军,他们的心中对于生命还都是看重的,但是当生命和一种对自由的想往,和保家卫国联系到一起地时候。他们就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这样的一个转变,在电影中,是通过一个个过程来实现的,尤其是那个叫袁木的人身上。体现得最为彻底!”

“柯里昂先生是个出色地雕刻家。他手中的摄影机,如同一把雕刻刀一样,把一件巨大的雕刻地任何一个细小的地方都雕刻得完美无瑕。他的电影,你总体上来看往往是气势恢宏的,但是如果你拿来了放大镜仔细观看,就发现原来在任何一个细节部分,都是那么的精致!”

“我觉得这部电影,毫无疑问会再次成为好莱坞电影史上的划时代的作品,尤其是对于战争电影的影响!我觉得今后一两年,因为这部电影,现代战争题材的电影恐怕又要火起来了。”

《最后一个东北军》不仅仅在好莱坞引发了巨大地反响。也在其他领域比如艺术、文学等各个领域产生了影响。

而随着在美国和欧洲地同步放映。对于国际政治,尤其是对于提升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形像。也起到了巨大地作用。

这部电影,在电影院里面持续播放,观众如潮!

有的电影院不得不提前好几天售票,而且二十四小时不断连续放映,往往上一场的观众看完了,还没有退场,下一场的观众就涌了进来。如此火爆的场面,在好莱坞是很少见的。

当《最后一个东北军》在美国的首映式结束了之后,我就终于可以轻松了。

一连几个月的辛苦劳作,已经让我有些精疲力尽了,在其后的一段时间,我只是呆在家里带着孩子们,陪着家人,偶尔去去公司,监督一下那些家伙拍摄电影。

这样的日子,过得极为的轻松。

而这段时间,我也陆陆续续接到了有关中国的消息。

在国联上,以美国代表为首的各个国家的使节,召开例会,专门商谈中国和日本的这次战争,在例会之前,还特意放映了《最后一个东北军》。在例会上面,各个国家的使节强烈谴责日本发动的这场预谋已久的侵略战争,要求日本必须停止一切军事行动!

而日本代表在国际的重大压力之下,不得不做出向本国内阁通报的要求。

11月底,日本内阁做出了要求关东军以及20师团等撤出沈阳的要求,并且派遣了日本代表和中方谈判。

而国民政府和张学良也接受了谈判,这场谈判最后出来的一个折中的结果,那就是:日军撤出沈阳,把这个城市交给东北军,但是辽东地区依然落在日军手里面。此外,熙洽在吉林省大部成立的那个所谓的自治政权这一次也参与到了谈判中了。见政府变得强硬起来,日军同时开始了退缩熙洽也知道形势不妙,所以他做出了这样的一个决定,那就是,吉林的这个政权接受国民政府的领导,但是不接受东北军的领导,和东北军处于平行地位。

对于熙洽的这个要求,国民政府是赞同的。首先,想消灭熙洽是不容易的,一来他手里面有大量的军队,二来他有日本人给他撑腰,其次对于国民政府而言,吉林省是张学良领导也好,是熙洽领导也好,没有什么区别,只要他接受国民政府的领导,那就行了。而且如果熙洽真的这样做了。还可以大大削减东北军的力量,国民政府何乐而不为。

于是乎,在十一月底,双方签署了和谈条件,东北的形势在经过激烈的战争之后,出现了稳定的态势。

形式上看,东北三省除了辽东被日本占据之外(实际上,在战争之前,辽东就已经是日军地势力范围了),依然处于中国地领导之下。对于张学良来说,东北军通过这一次战争损失不小,不但伤亡了大量的士兵,而且吉林省的大部分地区被熙洽占去了,沈阳虽然收回了,但是却变成了一座废墟之城。但是不管怎么说,这样的结果,张学良不得不答应下来。

对于日军来说,他们似乎也并没有得到多少的便宜。虽然占据了辽东,但是这一次也只不过是由原来的潜在控制变成了实际控制而已,为此。他们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不仅关东军全灭,连二十师团也受到了重创,在这次行动中,国内军部势力遭到了重创,犬养内阁威力大增,使得日本军国主义运动得到了抑制。但是可以肯定,军部的那些人是绝对不会善罢甘休的,只要有了时机。只要重新恢复了力量。他们肯定还会再次点燃战火。

不过对于日军来说,有一点好处是潜在的。那就是熙洽控制地吉林大部,成为了他们的潜在根据地,有了这个根据地,他们就更可以自由地采取各种行动,吉林地理位置十分的重要,如果战争爆发,他们就可以从这里和辽东同时出兵,北上黑龙江,南下辽西,可谓占尽了先机。

而国民政府在这场战争中也没有获得任何的好处,并且因为在这次战争中的表现,被国民唾弃。

唯一获得实际好处的,是熙洽,他由一个代理省主席成为了吉林政权地最高领导者,也算是一个小军阀了,这无疑把他的满清复国计划向前推了一大步。

这场战争,就这么暂时平息了。

得到这样的一个结果,我哭笑不得。

照理说,我应该觉得好不错,历史上,九。一八事变半年不到中国就丢掉了东三省全境,日本人的铁蹄一下子抵达了长城关口。现在,东北三省地大部分地方,名义上依然是中国的,和历史相比,战显然还是有所改观的。

但是我乐不起来,因为虽然看起来战事平息了,日本人也退步了,但是我敢打赌,用不了多长时间,硝烟再一次会在东北升起,那个时候东北地命运何去何从,中国的命运何去何从,就完全是一个未知数了。

但是,起码我是问心无愧了。因为我已经做了我能做的的一切。

这一天,我在办公室里面和柯立芝商量总统大选的事情,一个人走了进来。

看到这个人,我顿时笑了起来。

“诺尔曼,你可真是稀客呀!”我站了起来,给他倒了一杯茶。

诺尔曼。白求恩。这个洛克特克医药集团的二把手,是个十足的工作狂人。我们的医药集团现在已经发展成全美排在前列的医药集团了,在古利特。贝拉和白求恩地带领之下,这个医药集团逐步发展壮大,已经成为西部最大地医药生产基地,药品要出口世界各个国家,十分受欢迎。

而无论是古利特。贝拉还是白求恩本人,对待工作极为认真负责,很少跑过来专门找我,这一次他竟然到总部来,肯定是有什么事情。

“诺尔曼,最近工作如何?”我问道。

“很不错。很忙。”白求恩挠了挠头。

这家伙是一个典型的老实人,不太会说话。

“今天过来找我,有什么事情吗?”我问道。

白求恩地下面一句话,就让我睁大了眼睛。

他说:“老板!我要去中国!”

“什么?!你再说一遍!”我问道。

白求恩看着我,郑重地说道:“老板,我要去中国!”

看着他坚定的表情,我不知道说什么好。

看起来,历史还是历史,他还是要到中国去。

“你为什么要到中国去?”我坐下来,问道。

白求恩看了一眼贴在办公石墙上的《最后一个东北军》的海报。道:“自然是因为你的这部电影。这些天我不知道已经看了多少遍!不知道流了多少泪!我实在是太感动了!那些中国人。中国军人,实在是了不起!”

“诺尔曼,这些话没错,但是你一个搞医药的,跑到中国去能干吗?推销药品!?”柯立芝笑了起来。

白求恩摇了摇头,他看着我道:“老板,我是一个搞医药的,但是我也是一个医生。我早就想到国外做医生,进行国际医疗支援了,不过迟迟没有合适地对象而已。不过这一次我决定了,我决定到中国去!”白求恩地话,说得斩钉截铁。

“你到中国去,仅仅只是一个医生,仅仅只能救几个人,而在美国。你可是一个医药集团的副总经理,你自己权衡权衡。”柯立芝匝吧了一下嘴,他不太同意白求恩的这种做法。

白求恩摇了摇头。

“如果我不让你去中国呢?”看着白求恩,我笑着说道。

“那我就辞职。然后自己去。”白求恩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