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导演万岁 >

第840章

导演万岁-第840章

小说: 导演万岁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华盛顿,越来越多地民众和老兵们站到了一起,他们成为了老兵们坚定的支持者,诺大地一个华盛顿,每一个广场,没一块空地上,几乎都聚集着愤怒的人群。白宫已经被团团围住水泄不通,民众甚至把口号和标语都写到了白宫的大柱子上面。

惨案发生之后,麦克阿瑟和罗斯福就不见了踪影,这两个家伙显然是被局势吓怕了,他们知道如果他们出现在公众面前的时候,肯定会被民众撕成碎片的。

聪明一世的富兰克林。罗斯福,这一次算是栽了。苦心经营自己名誉的他,这一次因为老兵惨案被民众大骂不止,麦克阿瑟更是直接被骂成了刽子手和魔鬼!

据说两个人都躲在白宫里面,对于他们来说除了这里,其他的任何地方都已经不再安全了。

因为惨案的关系,在华盛顿的街头,再也看不到军队了,这个时候,任何一支军队如果出现的话,毫无疑问会让事情变得更糟。出来维持秩序的是警察,可这些警察往往也会在民众的唾骂之下落荒而逃。

唯一没有受到指责的,可能就是鲁特曼了。在这件事情上,他做得十分的利索,也是十分的漂亮。

目睹局势动荡民愤如火,鲁特曼终于在合适的时刻站了出来,他召开而立发表会,通过洛克特克电视台向全美观众做了演讲。

“老兵惨案的发生,是美国的耻辱!那些死去的老兵,是无辜的!对于这次惨案,我十分的痛心!这是一个悲剧,一个已经发生了的不可改变的悲剧!”

“我会提议国会重新审议老兵们提出的救济提案,而且我认为,老兵们地这个提案应该被通过!”

“同时,作为总统,我也向所有民众呼吁。现在的美国,处于风雨飘零中,我们应该团结起来,而不应该相互内讧,只有这样,美国这艘巨轮才不会沉没,也只有这样。那些老兵们的死,才不会变得没有意义!”

鲁特曼的这些话,受到了大多数民众的认同,在这个时刻。鲁特曼原本不佳的名声也开始迅速飙升。

在我看来,柯立芝说得一点都没错,这一次,鲁特曼的确是变聪明了,而且让罗斯福狠狠地栽了个跟头。

不过在各界一直声讨之下,也不是没有媒体维护罗斯福和麦克阿瑟,其中《纽约时报》和相当一部分地议员们就声称这些老兵们是暴乱者,他们冲击白宫的行为应该受到这样的惩罚。

他们死死地认定老兵们冲击白宫破坏治安这一点,实在是让人生气。

对于这种说法。很多人进行了批驳,而以实际行动进行回应的,却是我。

老兵惨案发生之后,罗斯福地声望受到了重大的动摇。老兵们的死,点起了全国民众的熊熊烈火。也让美国军方卷了进来。尤其是在潘兴、艾森豪威尔、马歇尔等人的批评和指责之下,连身为陆军参谋长的麦克阿瑟都灰头土脸。

不过罗斯福和麦克阿瑟不同。马克阿瑟是军人,而且是军队中威望不可动摇的权威,他犯下这样的错误,也只是被骂骂,一旦国家发生什么重大的事情,军队里面挑起重担地还是他。罗斯福就不一样了。他是个政治家,搞政治的人。都是靠名声吃饭的,名声完了,政治生涯也就完了。

罗斯福现在政途一片坦荡,结果一个不小心被鲁特曼阴了一下,可谓打了一辈子雁都头来让雁啄瞎了眼,要想脱离这个险境并且使得这件事情对自己以后的政治生涯没有什么影响,他就必须尽最大可能利用媒体为自己说话,为自己争取一些开脱之辞。

而在所有媒体中,对罗斯福最力挺地,当然是《纽约时报》了。这份报纸,一直以来就成为了民主党的喉舌,对于罗斯福更是百依百顺。可以说,他们在罗斯福身上压上了全部地宝,是无论如何都不希望看到罗斯福倒台的。作为美国最有影响力的媒体之一,《纽约时报》十分熟悉怎么处理这件事情。他们明白,罗斯福之所以受到如此巨大的指责,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罗斯福命令麦克阿瑟让守卫部队对准老兵们开枪,因此只需要为罗斯福找到一个合理的可以推脱责任的借口就行了。

这个借口,其实不是那么难找地。

《纽约时报》称老兵们有冲击白宫地举动,这是不被法律允许的,这种行为,严重威胁到了联邦政府地安全威胁到了总统的安全,老兵们的这种行为,是叛国行为,他们是叛国者,而罗斯福命令军队开枪,是为了联邦政府和国家的稳定着想,没有任何的错误!

《纽约时报》的这种说法,带有很大的迷惑性。如果真的是像他们说的那样老兵们准备冲击白宫甚至像冲垮国会谋杀总统,显然罗斯福下达的这个命令是十分合理、正确的,罗斯福不但没罪反而有功。

但是社会舆论上却认为老兵们只是在抗议,根本没有冲击白宫更不可能有谋杀总统的计划。

如此一来,老兵们到底是英雄还是叛国者,就成为了问题的关键。

而这个问题,显然决定了罗斯福这家伙的声望。

同时,这个问题要想弄清楚,也是很难的。因为像不像冲击白宫,这是一个十分主观的事情,对于主观的事情,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于是乎,媒体上开始进行了一片论战。

《纽约时报》的这种说法,绝大多数的人都认为是歪理邪说,在民众的心目中,老兵们只不过是要求政府答应他们的救济金提案,怎么可能会冲击国会。但是《纽约时报》不管这么多,他们巴不得在这个问题上舆论陷入争吵呢,因为这样以来,民众的视线就必然从罗斯福的身上转移到了这个问题的争论上,时间长了。对于罗斯福声望的影响自然就小得多了。

舆论地一片争吵,让我觉得心烦。作为当事人,在这件事情上我是最有发言权的。

但是我知道,一旦我在言论上卷入了这场争论,只能使得争论本身更加激烈,《纽约时报》那帮狗娘养的巴不得我加入了,那样他们就可以说老兵们是受我蛊惑的。还有可能将罗斯福在老兵惨案发生之前说的什么老兵被左翼分子渗透之类的狗屁话给搬上台面,那个时候就更混乱了,而这也正中这帮家伙的下怀。

“安德烈,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做出一些什么来。不能让局势这么纷扰下去。但是我们又不能在言论上卷入。”柯立芝对这件事情看得十分地透彻。

“我也是这么想。但是我们能够做什么呢?毕竟我们在政治上根本没有什么发言权。”我苦笑了一下。

“在政治上没有。在其他方面,可不代表你没有了。”柯立芝一边说一边冲我挤吧了一下眼睛。

他这么一挤吧眼睛,我算是明白过来了。

“卡尔文,你的意思是……”我对着柯立芝伸出双手比划了一下,做出了一个摄影机拍摄的手势。

柯立芝点了点头,哈哈大笑道:“安德烈,你知道嘛,在舆论上面,你的那台摄影机抵得上十万正规军!”

“行!那这一次我就亲自上阵拍摄一部让《纽约时报》那帮狗娘养地闭嘴的电影。”我终于下定了这个决心。

决心虽然是下了。但是有些事情,光有决心是绝对不够的。

拍什么电影,这成为了一个难题。

要知道,目前局势这么复杂。舆论的影响力是巨大的,舆论的上方最后哪一方占了上风。肯定会对美国的相关政策乃至政局都产生重大的影响。这一次,如果不然罗斯福铩羽而归,那么这场大饥荒就不要想顺利过去,大饥荒不过去,民众就要闹暴动,共和党的政权肯定是要丢地了。

而现在的舆论争吵双方,就如同一个不停摇摆的天平。一旦一个砝码加入。势必影响天平最后的方向,而我们要拍摄地这部电影。肯定是最重的一个砝码。

因此这部电影不拍则已,一拍肯定要让《纽约时报》那些家伙闭嘴地同时,让民众彻底站到老兵们这边来。

拍什么呢?这成了留给我的一个难题。

柯立芝只是出了一个主意,在拍电影上他是个门外汉,不太可能给我提出什么好的建议,也就是说,在这个问题上,我必须自己来完成。

我就那么坐在帐篷里面抓耳挠腮地想,想在这个时候,如何才能够拍出一部为老兵们说话的电影来!但是想来想去,依然是找不着头绪。

1930年的7月份,是距离《独立宣言》签订154周年纪念,虽然7月4日已经过去,但是华盛顿还是安排了一些庆祝活动。因为老兵惨案的发生,这些庆祝活动显然无法顺利进行,而一些原来庆祝活动的表演者们也加入了老兵们地队伍之中。

这天,我在帐篷里面想得头疼,就跑出去散散心。

结果一走出去,就看见一帮老兵们在那里聊天,闲着没事,我也坐在旁边听。

这帮人中间,有一个人是参加庆祝活动地,他正在给身边人讲述一个男人的故事。

“这个男人是美国建国时地英雄!原来他在英国军队中当兵,在对抗法国人的战争中成为了英雄,战争结束之后,他回到了自己的老家,想从此安心地生活,但是那些英国佬却并没有报答殖民地的民众,而是对他们进行了高压手段剥夺他们的权力和自由。这个男人的儿子就参见了独立运动,后来被英国人杀死了。直到这个时候,他才发现能够保护家园和家人的方式,就是全力去捍卫自由,于是他带着自己的儿子们加入了战斗……”

说故事的这个人,滔滔不绝,我马上被他的故事吸引了。

“这位先生,你的这个故事很精彩,请问是你编的嘛?”我笑着问道。

“原来是柯里昂先生!”一帮人发现我。都十分的兴奋,讲故事地那个人赶紧给我让出了位子,道:“这不是我编的,这是庆祝活动中我们排练的一个戏剧。我刚才说的这个男人,是历史上真是存在过的,他的名字叫本杰明。马丁,是独立战争时候的英雄!这个故事流传很广。你没有听说过吗?”

讲故事地人十分敬佩的说:“如果我们现在能有这样的一个英雄就好了!”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这个人的感慨以及这个人说地故事,让我眼前一亮!

“我找到了!我找到了!”我一骨碌爬起来,朝帐篷跑去。留下身后那一帮人莫名其妙的脸。

从上午到下午,一直持续到晚饭的时候,我都在帐篷里面低着头飞快地写着一个剧本,我自己已经被这个剧本搞得热血沸腾不能自已了。

我有万分的把握,如果这部电影拍出来,这场舆论之争将一下子豁然开朗,甚至不用拍出来,光是进行拍摄之前的宣传,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这场舆论之争了。

晚上七点多。在连续工作了一天之后,我终于把那个剧本的初稿写了出来。

“安德烈,我听达伦说你今天一天都没吃东西。忙什么呢?再忙也得吃东西呀!”就在我刚刚写完的时候,柯立芝走了进来。

他看着趴在桌子旁边的我。看着桌子上的笔和墨水,看着放在我面前地一叠文稿。柯立芝顿时两眼放光。

“安德烈,你,你不会把那个剧本写好了吧!?”柯立芝一个箭步冲了过来。

“嗯!”我使劲点了点头,然后把手里面的那个剧本的封页合上,在上面写上了一行字母。

“《爱国者》!这是你这部电影的名字?”柯立芝读完了我在上面写地之后,问道。

我点了点头。

“这个名字好!这个名字好!一看就知道要说的是什么意思了!”柯立芝闻之大喜。是呀,现在地舆论都在争论那些老兵们是叛国者还是爱国者。我用电影的名字直接就回答了。

柯立芝坐下来。接着昏黄的灯光开始翻看我写的那个剧本。

他的动作越来越快,也越来越急迫。脸上的表情时而激动,时而愤慨,时而微笑。

“安德烈,我说得没错,你的这部电影,绝对抵得上十万正规军!这部电影如果放映了,绝对会让罗斯福那帮婊子养地淹没在民众地口水之中。”柯立芝看完了之后把那个剧本小心翼翼地得给了我。

“那你去准备准备,弄个合适的场合,我们来开个招待会!”我咬了咬牙。

“这个,你就交给我好了!”柯立芝坏笑了一下。

老兵惨案发生之后,身为总统地鲁特曼迅速做出了反映。他不但公开发表了演讲,更是提议国会重新讨论老兵们的提案问题,甚至自己还走出了白宫来到了那些老兵们的跟前。

至于鲁特曼为什么如此大胆来到了老兵们跟前,这就得问柯立芝了。显然,柯立芝说了一些让鲁特曼怦然心动不得不答应的事情。

其实想一想也很明白,这个时候,鲁特曼出现在老兵们中间,不但能够让广大民众对他顿生好感,更能够在军方那里获得很大的认可和支持,这样的事情,对于他来说,何乐而不为呢。

鲁特曼的这个行动,自然吸引了美国所有的媒体前来报到。

鲁特曼进入老兵们中间,自然是由我陪同了,他接受记者们问话的时候,很多记者的问题自然会转移到我的身上,问我对于老兵惨案这件事情的看法,这正是我想说的。

“我要说得是,我认为,这些老兵们全都是英雄,全都是爱国者!他们不是为了冲击白宫,更不是为了破坏这个国家的稳定和安宁,恰恰相反,他们一辈子都以能够保护国家为荣,他们不是叛国者!”

“为了支持他们的行动。梦工厂会投拍一部电影,这部电影将由我自编自导自演,我希望通过这部电影,民众能够回想起谁才是这个国家最可爱的人!”

“柯里昂先生,你的这部电影名字叫什么?”

“《爱国者》!”

第二天,全美所有重要媒体上,都出现了两个消息。

第一个消息。就是安德烈。柯里昂亲自写了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几乎出现在了所有美国报纸的头版头条。

而这个消息,有一个十分鼓舞人的标题:《谁是最可爱地人!》

在这篇文章里面,我把这些老兵们称为最可爱的人。而且。我给所有美国人都讲了一个叫本杰明。马丁的故事。一个为了建立这个国家而奋勇战斗的英雄!一个老兵!

“本杰明。马丁是这个国家的英雄,没有像他这样千千万万的老兵,就没有这个叫美利坚合众国的国家!没有这些老兵,所有地一切都不复存在!他们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这篇文章,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共鸣,因为这个本杰明。马丁,是历史上的确存在过地,而且十分的有名。

而第二个消息,在美国人当众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安德烈。柯里昂要自编自演自导一部名为《爱国者》的电影。而这部电影的主人公,就是这个本杰明。马丁。

一时之间,不仅仅美国电影界一片惊叹,其他民众更是拍手称快。连鲁特曼在听说这个消息之后。也赶紧打电话给我,称他对于这部电影十分的期待。

与此同时。我还接到了潘兴将军打来的电话。他告诉我他可以给我们担当顾问,对于那段历史,作为将军的他十分的熟悉,此外,潘兴将军还拍着胸脯向我保证,只要这部电影开拍,美国军方将提供人员、装备上面地尽可能的供用。为电影的拍摄提供最大的方面!

这个消息。对于我来说,绝对是个天大地好消息!

《爱国者》拍摄的消息一经公布。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部电影是冲着谁来地,是为了谁拍摄的。

当然,很多人也明白这部电影将会产生多么大的威力,毕竟之前,不管是《勇敢的心》还是《与狼共舞》,威力之大,是所有人都看到的。

于是乎,在这部电影还没有开拍,只是介绍大体的内容并且进行了宣传之后,美国关于老兵惨案的这场舆论争论就发生了转变。支持老兵们地声音越来越多,《华盛顿邮报》等著名地媒体开始对《纽约时报》进行了狂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