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重生之跃龙门 >

第15章

重生之跃龙门-第15章

小说: 重生之跃龙门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嘿嘿嘿‘,李家明连忙从旁边房间里,拿来一捧生板栗给四叔吃。自己一个心理年龄比四叔还大的伢子,不傻笑还能怎么笑?

“嗯?”

四叔接过板栗咬开一颗,到旁边的房间看了下,见铺满了半间房地板的板栗,笑道:“你们去了石矶渠?”

“四叔,你怎么晓得?”

四叔冲李家明屁股上就是一脚,笑骂道:“你才多大,你都知道的事,我会不知道?这些板栗阴干后给我留着,我还正愁过完年回广东,没好东西带给工友们。”

“哎“,李家明答应了句,琢磨着等天冷下来了,再去搞点野蜂蜜回来,最好是那些不常见的石蜜。有了这些鸡蛋,那些野蜂蜜就派不上用场了,还不如给四叔去做人情。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这话在哪都不错的。

四叔翻了翻小方桌上李家明从大姐那拿来的初一数学课本、试卷,吃了几个生板栗,满意地拍了拍侄儿的脑袋,允诺道:“家明,认真读书,别的事不要多想。缺什么、少什么,就跟四叔说,农村伢子想长大了不作田、不打工,就只有好好读书,晓得不?”

两箱鸡蛋七百二十个,搁商店里卖也要一百多块钱,哪怕四叔夫妇在广东打工,这也是一笔不小的钱了。若是帮着出、或是借学费钱之类的,那还说得过去,可这只是不想让自己为给文妹、满妹增加营养分心!

李家明心里暖融融,连忙答应道:“哎,等四婶以后生了弟弟、妹妹,我就让满妹、文妹她们辅导,以后也去读大学!”

这话听着舒服,可四叔眼睛一瞪,吓唬道:“小没良心的,那你呢?”

“四叔,那个时候我肯定去读高中、念大学了,一年有几天在家啊?四叔放心,等我大学毕业找到工作了,我就把弟弟妹妹全带在身边。”

“哈哈哈,三哥生了个好崽啊!”

四叔大笑着下楼,不打扰李家明看书了。还是自己这小侄子有良心,大哥家几个伢子再会读书有个屁用,除了家德、家道还算不错外,那俩个大的就是两只白眼狼。还是家明好,人只比八仙桌高一点,就知道以后要帮叔叔带弟弟妹妹了!

看书看到快四点,李家明拿着小竹梢起身,去把正在玩的金妹、满妹、小妹全叫回来,到厨房里盛了三碗板栗炖鸡让她们三个吃,看得二姐、三姐直咽口水,也看得大婶直发愣。三个小的眉开眼笑地吃完,大姐又给她们加,一直吃到她们吃不下了,才去继续玩。

等三个小妹子走了,大婶异样地小声道:“家明,你二婶养几只鸡容易吗?金妹又不是我们自己家里的妹子,你天天帮她辅导,就已经很对得起她了。”

这次厨房里忙碌的二婶、四婶、二姐、三姐她们都没吱声,更不想跟大婶唱反调。山里人大方是大方,但也没有每天照顾外人的道理,虽然大家都是共一个太公的堂兄妹,但毕竟已经分了家,而且自己家也不是很富裕。

大姐敢跟大婶对骂,李家明可不敢,笑了笑解释道:“大婶,传祖叔、茶菊婶对我们很好的,平时家里炒盘肉都给我和文妹夹几筷子,我不对金妹好点,良心过不去啊。”

大婶不说话了,她这才想起来,传祖叔跟家明父亲是同庚(同年),一起光屁股玩到大的。

二婶低声跟大姐说了一句,大姐连忙打开炉罐,盛了一满菜碗板栗炖鸡和两小饭碗鸡汤,扭着李家明的耳朵坐在饭桌边,笑骂道:“说起话来看大人一样,你以为你多大啊?赶紧吃,等下去给三伢、家德送。二妹、三妹,你俩也过来吃。不要怪大姐偏心,家德、家明、三伢他们会读书,多吃点好的补补脑子。”

“哎“,刚才还眼馋的二姐、三姐立即眉开眼笑,一点也不妒忌待遇的截然不同。

土鸡炖土板栗香啊、甜啊,李家明吃得差点连舌头都吞下去了。吃完一满菜碗,大姐又想加,李家明连忙用手盖住菜碗,傻笑道:“嘿嘿嘿,大姐,其实我刚才也想吃,就是怕我再吃一碗,晚上吃饭就不够了。”

李家明的耳朵又被扭住了,这次扭他的人是二婶。

“这鸡本来就是给你们几个读书伢子杀的,大人又不读书,吃什么鸡?家明,好好读书,好好带妹妹。以后你要是让满妹读个小中专,婶婶天天给你杀鸡!”

读什么小中专?自己的妹妹,好歹也得读大学吧?

不过李家明心里这么想,嘴里可不敢这么说,九十年代初期的农村中学里,能考上小中专的学生都是最优秀的,次一等的学生才会去考重点高中。也只有四哥、三哥那样老师打了包票,而且家长也有信心的,才会让他们去上重点高中、考大学。

李家明‘嘿嘿嘿’傻笑几声,又老老实实地吃了一碗,这才腆着撑饱了的小肚子,端着小半满的炉罐去了大伯家。刚到大伯家的厨房屋檐下,李家明就听到里面大伯和父亲在小声说话,一时间不知是走还是听。

“老三,你以为我愿意张口啊?家里的情况你也知道,要是大伢、二伢明年考不上,补习要千多块钱,我去哪借?”

大哥借的钱,有还的时候吗?自己的债才还清一家,后面还有四家,还清债后还要供儿女读书。即使李传林再忠厚,也不可能将侄子的前途看得比亲儿子、女儿更重。

沉默了一阵,李传林嗡声嗡声道:“大哥,二哥、老四不会不管的。”

厨房里的大伯也是要面子的人,可孩子的前程足够让他拉下脸来求人了,央求道:“哎,老三哎,大哥要是有办法,还来求你一个过继了的老弟帮忙?

老二准备明年做屋,老四马上就要做屋,他们哪有钱借?

老三,家明以后读大学,从现在算都还有六年半。那时候大伢、二伢都大学毕业了,大哥还得起的!”

李传林虽然老实忠厚,但账还是会算的,沉默了一会闷声闷气道:“大哥,以后的事以后再说,起码也要等大伢、二伢考上了,我才能想办法帮你。”

站在门外的偷听李家明终于松了口气,轻手轻脚地端着炉罐去了三哥、四哥住的阁楼。父亲总算是不笨,大伯借钱从来就是老虎借猪,这些年借了二伯、四叔多少又还了多少?

即使他以后会还,七八年后的钱又能和现在的比吗?那些当初借给自己家钱的表舅们,为什么年底都会来问账?大家都不傻,钱越来越不值钱了,即使知道你以后会还,但还的钱和借出去的钱,已经不是同样价值的了!

。。。

第31章给自己找个后妈

天色将晚未黑时,由李家明父亲请客、四叔买菜的晚饭终于端上了桌,除了板栗炖鸡被几个小的吃完了外,大鱼大肉应有尽有。

钱是人的胆,李家明父亲本来就不是小气的人,现在能赚活钱了,也就不在乎老弟花的钱多。等四弟买完菜回来,李传林就叫上了李传祖一家三口、还有红英婶、莲香婶她们两家。

在家的七家人挤坐成两大圆桌,坐在有些破旧但很整洁的堂屋里,吃完了四叔买来的十几斤肉、七八斤鱼、还有其它菜肴和两瓶散装酒。平时里紧巴巴的大家,可算是好好地打了个牙祭,连平时总把‘节俭‘放在嘴边上的大伯,都将裤带松了又松。若是传猛伯、传宗叔他们也在家,黄泥坪李家这就算是提前过中秋节、吃团圆饭了。

吃完了饭,大姐和二姐、三姐她们给大家端上茶,喝得红光满面的李传林拉着四弟进了睡房,从身上拿出一小沓面额不等的钱,自己留出回县里的路费,其余的全部递给他。

“老四,身上就这点钱了,少了就算二哥借你的,下次有钱了再还。”

这怎么使的?李传田连忙摆手道:“三哥,这就见外了啊,我在你山上砍树做屋,你可没跟我算一分钱的。”

“什么话?你那是做屋,我这是请客吃饭!”

“三哥,那当初我去打工时,你和二哥给我凑了三百块钱路费。后来我还你们的钱,你们又为什么不要?”

“那不同,你那是奔前程,当哥哥的当然要帮一把!”

听到房间里的争执,一直在外面听动静的二婶走了进来,将李传林手里的钱推回去,帮腔道:“老三,你还欠着账,老四现在赚钱比你容易,你跟他计较什么?

倒是你,即使明年还清了账,也不能再窝在家里了,得去外面赚钱。家德都说家明聪明,啧啧啧,刚读五年级就做得出全县数学竞争的卷子,还能考三个满分,以后肯定能考上大学,文妹看样子也不会差到哪去。

你要是现在不抓紧,将来要供两个人读书,会让你晚上睡觉都睡不着觉!”

农村里有句老话‘长嫂如母‘,在这一大家子人里,如母的不是大婶而是二婶。听二嫂这么说,连婚事都是由她和二哥张罗的李传田,也连忙旧事重提。

“就是,你看看大哥。他四个伢子隔开那么多,要是顺利的话,大的可以供小的读书,他都整天愁眉苦脸的。我跟你说,在城里读书可不比在家里,学费可能是不高,但生活费哪个月不要几百块啊,还有寒暑假的来回路费。

三哥,我那些工友正在打听着,他们听说你是真正的木匠,都说要你别急,要找就找那些好厂子。等他们回了讯,你就跟我去广东打工,二哥是走不开,你有什么走不开的?”

嫂子一劝,李传林见四弟执意不要,也只好作罢,将钱递给了嫂子,笑眯眯道:“二嫂,我听你的还不成?等老四的工友有了准讯,我就去广东打工。明伢是真懂事了,又有你帮着看,我还有什么不放心的?这些钱你拿着,明伢虽然懂事,还是不能拿太多钱在手里。”

二婶接过钱数了下,塞进了自己裤腰上的口袋里,小声道:“老四,趁着大家高兴,你也去跟大哥说说做屋的事。你们虽然在外面打工,但家里的人情世故还是要的,大哥再不好也是大哥,亲戚们还是要他出面张罗的。”

“哎”,四叔答应了一声,连忙出去陪大伯说话。

建房子在农村里是大事,来帮工的亲戚要招呼,落成后要请客、回礼,这些事都离不开牵头的人。李家在银子滩本来就是小姓,加起来就这个屋场里的七家人,要是大伯不出面张罗,会让亲戚、朋友、外姓人看笑话的。

大人们聚在堂屋里商量建砖屋的事,小孩们回家做作业,李家明也将三个小家伙提溜着上楼,一边监督她们做作业一边竖起耳朵听楼下的动静。

泥巴房子、木地板不隔音,除了四叔做屋的事,就是在说父亲出去打工的事。虽然有二婶帮着照应,但谁又没个走亲戚的时候?父亲还是不太放心,又在拜托茶菊婶她们,当二婶不在家的时候,也帮着看看他们兄妹俩。

李家明一直在希望父亲不要为自己兄妹拖累,能出去打工赚钱,可真听到他决定过完年就出去,心里又非常不舍。如果可能的话,他宁愿一家三口守在一起,哪怕是日子过得清贫一点,可做人不能那么自私。

父亲才三十出头,不能光为自己和小妹活着,也要为他自己而活!若是父亲还守着自己两兄妹,加之家庭经济状况又不好,恐怕连‘拖油瓶‘(带着子女再嫁)的寡妇都不会看得上他。父亲只有跟四叔去广东,只有在那种男少女多的地方,忠厚又心地善良的父亲,才能找到合适的、欣赏他的姑娘。

为了父亲能幸福,李家明不介意多一个陌生的后妈,哪怕那后妈可能会影响到家庭和睦,他也不想‘再’看着父亲孤单几十年。

只是,这话不能从李家明嘴里说出来,要是由他来说,不但父亲不会接受,恐怕连二伯他们也会反对。一个十二岁多的伢子说这样的话,很容易引得长辈的同情心泛滥,反而会误了事;但又不能不找人去张罗,象父亲那种性格、家里又有孩子,想让他主动去追求姑娘是不太可能的,即使有姑娘看中了他倒追,也极有可能拒绝人家。

思前想后半天,李家明监督完三个小不点的做作业、听写,又帮毛砣检查完作业,让乖巧的小妹下楼把四婶叫上来。四婶能当得了头脑灵活的四叔的家,那就是个聪明的女人,又在外打工多年,也比二婶她们见识更广,应该能理解自己的想法。

“……四婶,你也不用太刻意安排,只要留意暗中对耶耶(爸)有好感的姑娘,要是他拒绝人家的时候,告诉他:我和文文希望多个后妈就行。”

四婶愕然,她想过自己这个小侄子如何聪明、如何倔强,可从没想过他居然有这想法。

“家明,你?”

要得人信任,就要有让人相信的条件,李家明象个大人样摆了摆手,打断四婶的追问,平静道:“四婶,你别完全把我当孩子看。我这年纪若是放在古代,考秀才、中举人都有,就四哥那种天才,或许连进士都中了。读书可以明智,我只是比毛砣他们多读几本书而已。

老话说得好,‘少来夫妻,老来伴’,我耶耶总会老的,总要有个伴。你也知道,我跟文文以后肯定能出去读书、工作,即使耶耶愿意跟我们出去养老,我们工作忙他又没个伴,你让他日子怎么过?”

一时间,外表温婉内心精明的四婶有种错觉,自己面前的侄子不是个十二岁的伢子,而是三十几岁的中年人,不但气质沉稳而且说得条条是道。

恍惚了一阵,本就不完全把李家明当小孩的四婶,也真的就把他当成年人看了,迟疑道:“家明,外面可能不是你想象的那样,大家有时候很现实的。”

李家明知道四婶的意思,农村里丧偶再嫁、再娶的很多,从来都只有二婚配再婚,还没听过丧妻后能再娶黄花大姑娘的,除非那姑娘聋哑瞎,或是男方又无无女又家境极好。

在外面也一样,现在大家的婚恋观念都很保守。别看广东是开放最早的地方,但那些打工妹都是农村里出去的,生活方面或许很多人很开放,但骨子里的东西是很难改变的。当然,也有从里到外都改变了的女孩,但那些都走进了夜总会、ktv、娱乐城,好姑娘是很难接受一个有两个孩子的男人,而且家境贫穷。

李家明笑了笑,继续平静地解释,平静得象是说别人的事一样。

“四婶,你想错了。物质基础是感情的基石,完全没有物质保障的感情,那都是小孩过家家,不可能长久的。我承认,耶耶短时间内,可能无法给别人富足的生活,但我们也有我们的优势。你别忘了,我和文文,我们是肯定能考大学、到大城市工作的。

别的我不敢保证,只要有好姑娘愿意嫁给我耶耶,日后她的子女就是我们的亲弟妹,她娘家就是我们的亲外婆家。”

虽然李家明说得条条是道,但毕竟只是个十二岁的伢子,四婶对他还是没有十足信心的。在大城市里,有学问的人清贫的多的是,报纸上多的是什么‘搞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弹’的调侃。农村里的人也现实,过日子不单是图个面子,还得有里子。

这种顾虑,李家明心知肚明,他前世做过生意,揣摩人心已经是他的本能了。若不是为了坚持心里的纯净,没去用那些心机,黄泥坪这个小地方,早让他折腾得乌烟瘴气了。

“四婶,你就放心吧,我跟四哥、三哥都不同。他们的志向是当科学家,我没那耐心也没他们那兴趣,我只想让家里人都过好。我实话跟您说吧,大学毕业后,我就会去做生意赚钱。凭我的脑子,还有平时的为人处世,您觉得我可能不成功吗?”

顿了一顿,李家明还是没有提四叔做房子的事,四婶如此精明,不太可能看不到做在街上的好处,他们这么做肯定也有他们的道理。

正觉得脑子不够用的四婶,也没想起这一茬来,只觉得自己真没看走眼,这个小侄子真是个聪明、早慧的孩子。给三哥找个对象的事,其实二哥、二嫂在确定三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