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重生之衙内 >

第976章

重生之衙内-第976章

小说: 重生之衙内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柳书记,向你汇报个事,宋都市出现了大规模的群众械斗,死伤了好几个人,还伤了应山区公安分局副局长林清泉……”

很显然,王博超也是刚刚得到的消息,立即便向柳俊做汇报。

“嗯,我知道了。刚才省委书记办公会上已经讨论了这个事情,庄国胜书记会亲自带队去宋都市增援。估计会点你的将。”

柳俊平静地答道。

王博超作为省厅治安总队总队长,这样的械斗事件,也要算是他的正管。而且王博超在省厅一贯以作风硬朗著称,是程新建的“嫡系传人”,打这样的硬仗,庄国胜没有理由不带上他。

王博超冷静地说道:“我已经在调集人手了,很快就会齐备……我过去该怎么做?”

柳俊便微微颔首。

王博超这样的老公安,就是不一样,警觉性很高,一听说宋都市发生了这样严重的械斗事件,马上就意识到可能需要省厅支援,不待命令便开始调集人手,为的自然是争取时间。

大规模的械斗事件,分分秒秒都有可能出现新的人员伤亡,能够早一步赶到现场,就有可能多挽救一条人命。

“有国胜同志亲自领队,你一切行动服从他的指挥就是了,不要随意冒头。当然,如果情况真的很紧急,你也要临机决断。国胜同志是部委下来的,对这种事情,经验也许有些不足。你要记得尊重领导。”

柳俊吩咐道。

至于与柴绍基等人的配合,柳俊却不曾多言。王博超是曾经的长河区政法委书记,与柴绍基在一起搭过班子,彼此之间,也算情谊至好。

“好。我知道了。”

王博超挂了电话。

柳俊随即给柴绍基拨了过去,电话一拨就通,那边听起来风声很大,不过很快就变小了,估计是柴绍基关了车窗。

柳俊问道:“绍基,还没到事发地点?”

很显然,柴绍基还在车上,车子疾驶的声音听得很清楚。

“快了,已经进了矿区。”

柴绍基的声音有些急躁,带着说不出的焦虑。柴绍基是一个工作积极认真负责的干部,治下发生了这样恶劣的事件,焦虑自不待言。

“调集了多少人手?联系上陈大山没有?”

柳俊知道柴绍基身先士卒的性格,问起了准备措施。

“已经联系上了,他的车就在我后面。大约三百来人吧,都是全副武装。”

“嗯,刚才书记办公会议已经决定,由庄国胜同志亲自带队,从省厅和武警总队抽调警力,前去支援。你要记住,你的位置是总指挥,不在第一线。不要随便往前冲。要慎重,不能随便开枪,主要是震慑。第一要务是制止事态扩大,首要分子可以随后再缉捕,顺序不能搞错了。”

柳俊吩咐道。原本柴绍基基层工作经验比他还要丰富,担任过很长时间的县委书记。不过此事关系重大,柳俊生怕柴绍基过于心急,又出现什么意外。

宋都市,不能再乱了。

“是!我明白!书记,您也不要太操心,我知道怎么做。”

柴绍基答应了一声,随即反过来安慰柳俊。

“嗯,你只管处理好现场,省里的事,不用你担心。”

柳俊给柴绍基吃了颗定心丸。

挂断柴绍基的电话之后,柳俊在车上给省委宣传部长杨元益打了一个电话,向他通报了情况,柳俊估计可能会有人拿这个事情做文章。柴绍基出任宋都市委书记,原本就是“交易”的结果。某些人对柳俊四处伸手颇为不满。现在出了这么严重的械斗事件,自然要好好加以利用。柳俊请杨元益控制一下新闻媒体的动向,在事情处理的过程中,不要推波助澜。

杨元益是“老”宣传了,自然心领神会。

尽管做了这些安排,事情还是出现了意外。

约莫下午五点左右,柴绍基的电话再次打了过来,向柳俊汇报说,事态已经基本平息了。从柴绍基的汇报中,柳俊对整个事情的起因和经过,大致有了个了解。

上午庄国胜也是刚刚得到消息。向省委书记办公会汇报的时候,对事情起因不甚了了。

根据柴绍基的汇报,事件的起因还是因为盗采。全国很多地方的矿区,都有相似的情形,柳俊曾经经历过的宁北县、江城市等地,矿区的盗采情况均十分猖獗,最后在柳俊的铁腕整治之下,有了基本的好转。宁北县的煤矿开采权,完全收归国有,成为支撑宁北县财政增长的主要支柱。

宋都市因为李政儒与姜桂英的贪污腐败,煤老板肆无忌惮,私采的情形特别严重,几乎达到了泛滥成灾的地步。国有大型煤矿的生存,出现了很大的问题。当地的煤老板有地方势力撑腰,手下养着一大帮子打手,在与国有煤矿争夺矿脉时,经常与国有煤矿发生“武装冲突”。一般来说,国有煤矿在这样的冲突中很难占据上风。

柴绍基上任之后,柳俊给他的指示,就是矿产开采权完全收归国有,除了现有的国有煤矿和已经经过批准开采的民营矿业公司,其他私采盗采一律严加打击。时机成熟的时候,成立一个大型的国有煤矿集团。统一进行开采和销售。

宋都市作为传统资源城市,其财政的主要收入来源,就是煤矿。因为盗采团伙的猖獗,导致政府大量利税流逝。甚至于国有煤矿的经济效益也大打折扣,宋都市等于被掐住了最主要的财政来源。这对城市的后续发展,显然极为不利。而且,随着煤炭资源的深入开采,资源枯竭的苗头开始呈现出来。宋都市在不久的将来,即将面临着经济转型。就是眼下,很多因为煤矿开采而沉陷的地区,居民必须搬迁。重新安置,也需要一大笔钱来运作。

如果任由这种盗采的情形泛滥下去,宋都市的情况将会越来越糟糕。

但是实际行动中,宋都市的盗采打击,很不理想。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市政法委书记兼公安局长陈大山很不得力。

此番械斗,就是三号矿区的两股盗采团伙,为了争夺一条富矿矿脉,大打出手。双方各纠集了近百人马,手持火枪、管杀、马刀等凶器,摆开了战场。

要说这样的械斗或者说斗殴,在宋都市的主要矿区,真是随处可见。高峰时节,甚至隔两天就要闹一出全武行来。那个时候,李政儒当政,采取的均是隐瞒和压制的手段,对外粉饰太平。

柴绍基当政之后,情形自然不同。

柴绍基是个老实人,不会使用李政儒那样的手段。

应山区公安分局副局长林清泉,是宋都市政法系统的一面旗帜,为人公正无私,去年被评选为全省十大优秀警察,当选省七届党代会代表和全国十届人大代表。听说辖区内发生了这样大规模的械斗事件,几乎来不及多想,带了十几个人,便急匆匆地赶了过去。结果在混乱中被械斗人员刺伤。

柴绍基和陈大山率领三百余警力赶到现场的时候,已经一片狼藉。

“书记,初步统计的结果,五死十三伤。都是重伤……”

柴绍基在电话里语气很沉重地汇报道。

这样大规模的械斗,火枪乱开,砍刀飞舞,轻伤的肯定是无数,也无人去在意。

“我们赶到的时候,像个战场一样,到处是血……这些流氓恶势力,太凶残了!”

柴绍基又说道。

柳俊沉默了一下,沉声问道:“死伤的都是械斗双方的人吗?有没有无辜群众受到伤害?”

“现场很乱。暂时还不大清楚。大批警力开到,械斗的双方都作鸟兽散了,没能抓住首要分子。不过估计应该都是械斗双方的人,普通群众,见了这个场景,躲都来不及呢,谁会往前凑?”

柳俊“嗯”了一声,问道:“林清泉的情况怎么样?”

柴绍基沉默下来,稍顷才很沉重地说道:“抢救不过来,已经牺牲了!”

柳俊不由愣怔了一下,心里涌起一股莫名伤感。对于这些忠于职守,一心为公的好同志,柳俊心里一直怀着深深的敬重之情。

“他家里的情况怎么样?”

沉默良久,柳俊深吸了一口气,问道。

“父亲已经过世了,母亲还在,有一个女儿,在上初中,妻子在应山区人民医院工作……”

柴绍基简单介绍了林清泉家里的情况。

“嗯,要去看看,马上就去……”

“是,我明白,我这就过去!”

第1524章 《玉兰晚报》的报道

次日上午一上班。柯启帆便将一摞报纸和文件,轻轻摆放在他的案头,摆放在最上面的,是刚出版的《玉兰晚报》。

柯启帆轻声说道:“书记,《玉兰晚报》报道了有关宋都市械斗的事件。”

“哦?”

柳俊略略有些惊诧,随即拿起那份新出的《玉兰晚报》看了起来。

很快,柳书记的眉头便皱了起来。

《玉兰晚报》的报道,不是简讯,而是比较详尽的新闻,仔细报道了发生在宋都市的械斗事件,包括事发的原因,械斗的过程,造成的后果,甚至林清泉的牺牲,都有说明,基本上与柴绍基在电话里给他的汇报相差无几。

无疑,《玉兰晚报》的记者获得了一定的内情,估计是参与此事调查处理的有关人员,向他们提供了这些情况。

这还罢了。第一时间报道突发新闻,本就是报纸等新闻媒体的职责。宋都市发生了这样严重的械斗事件,媒体大感兴趣。乃在情理之中。柳俊与杨元益通电话,主要是考虑到此事正在处理之中,不宜大作宣扬,过多的外界因素掺杂进来,毫无疑问会影响到此事的善后处理,会对宋都市造成比较大的压力。

柴绍基现在的处境,已经很艰难了。

《玉兰晚报》的报道,相对而言,还是比较客观的。不过在行文之间,亦可看出记者和报社的态度,是在指责宋都市委市政府,对此事的发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并且声称会对此事进行持续的报道。

“还有其他报纸报道了这次事件吗?”

柳俊看完《玉兰晚报》的报道,抬头问了一句。

柯启帆似乎知道柳书记肯定有问题要问他,在柳俊看报纸的时候,并没有急着离开办公室,而是为柳俊沏好了茶水,又随手整理桌面上的文件资料。其实这些文件资料已经摆放得很整齐,柯启帆就是做做样子。总不能傻呆呆地在那站着,等柳俊问他吧?

对柯启帆这份默契,柳俊很是欣赏。

这个新秘书,悟性不下于潘知仁与于怀信。个人操守似乎也还不错。培养好了,又是一个好用的帮手。潘知仁和于怀信,已经逐渐开始成长起来,不出意外的话,将来可以挑大梁的了。

“暂时没有发现其他报纸报道这个事件。不过网络上已经转载了《玉兰晚报》的报道,一些网友跟了帖,对宋都市的主要领导干部。进行了批评,还点了柴书记的名。说他……嗯,说他去了宋都市大半年,连个社会治安都没抓好,和李政儒姜桂英是一路货色……”

柯启帆说道,措辞里没有多少修饰。他当然知道柴绍基是柳俊最看重的干部,在柳俊心目中的地位,甚至比潜州市委书记李惠还重,是不折不扣的第一干将。不过作为柳俊的秘书,他牢记一条,向柳俊汇报问题,要尽量客观,不带自己的感情。

柳俊刚刚舒展的眉头,悠忽之间又蹙了起来。

看来是自己疏忽了,杨元益也和他一样,只关注了宋都市和省报的一些动向,却疏忽了《玉兰晚报》。谢媛可是曾经的《玉兰晚报》社社长。

其他报纸,均没有报道此事,《玉兰晚报》率先打头阵,这中间,肯定有些蹊跷。

“嗯。我知道了。你打电话请吴兴平同志到我这里来一趟。”

柳俊想了想,说道。

“是。”

柯启帆立即点头应诺,转身去外间办公室打电话。他的手尚未拿起听筒,电话就已经响了起来。柯启帆接听之后,马上又回到柳俊的办公室。

“书记,邰书记的秘书郑主任打电话来说,今天下午两点三十分,要召开省委常委会讨论宋都市的械斗事件善后事宜,请您参加。”

邰惟清的秘书小郑,以前是省政府办公厅秘书一处的副处长,成为邰惟清的专职秘书之后,提拔为秘书一处的处长。随着邰惟清正位省委书记,小郑的待遇也是水涨船高,在省委办公厅挂了助理巡视员的衔头,与瞿浩锦的前任秘书吴兴平一样,成为副厅级干部。

柳俊微一点头,表示已经知道了。

柯启帆随即退了出去,给市委宣传部长吴兴平打电话。

吴兴平听说柳俊召见,不敢怠慢,立即赶了过来。事实上,对于瞿浩锦将自己安排到玉兰市来担任市委宣传部长,吴兴平心中并不乐意。谁都知道柳衙内与瞿政局不是很对路。吴兴平甚至亲眼目睹过柳俊在瞿浩锦办公室与瞿浩锦的“对峙”。尽管吴兴平相信,到了柳俊这个层次的大领导,一般不会将这些矛盾转嫁到秘书人员身上。不过这也仅仅代表着柳俊不会记他的“私仇”,公宜之上,要想获得柳俊的全力支持,那也没有可能。

最起码,柳俊对他会充满着戒备之心。

瞿浩锦虽然离开了A省,这不刘飞鹏已经过来了吗?

据吴兴平所知。因为平抑房价的问题,刘飞鹏与柳俊之间,已经起了一次摩擦。尽管具体的过程不得而知,但双方闹了不愉快是可以想见的。要刘飞鹏这个省长答应平抑房价,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很多干部都说,刘飞鹏出手拿掉赵彦长风总公司董事长的职务,就是对柳俊“不配合”的一个“警告”。别以为你是省委副书记我就治不了你,你柳俊再牛,玉兰市也还是在省政府的管辖之下。这次只是拿下一个年龄过线的赵彦,下一回刘省长可就没有那么平和了。

刘飞鹏可是明珠市的原任纪委书记,作风的强硬,不下于瞿浩锦。

不过吴兴平倒不是这么想的。在瞿浩锦身边呆了五年,除了级别上来了,吴兴平还有其他很多的收获。至少在分析复杂局面的能力方面,吴兴平的长进,与以前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也许正因为他这些长进,才是瞿浩锦将他放到玉兰市担任宣传部长的原因吧。

刘飞鹏一系要在玉兰市发出自己的声音,水平太低的人也拿不出手。

吴兴平隐约知道,赵彦之所以被拿下,主要是因为长风总公司上市的事情。据说此事涉及到高层某些大人物的亲属,要从中获得一些巨大的利益。赵彦这个老头子死犟,咬定不肯松口。惹火了人家。刘飞鹏才出手拿掉赵彦的。理由还很充分,赵彦年龄过线了嘛。而且刘飞鹏把事情办得挺漂亮,只拿掉了赵彦的实权,借助长风总公司的升格,让赵彦的待遇水涨船高,上到了正厅局级。赵彦这样一辈子在企业工作的干部,究其本质,还是一个工人,临到老来,不但获得了柳俊的赏识,获得了一个巨大的平台。成就一番显赫的事业,退休前还搞到了正厅级待遇,要算是意外中的意外,惊喜中的惊喜了。

绝不是每个老工人,均能有这种离奇际遇的。

刘飞鹏不但堵住了柳俊的嘴,还趁机将自己看重干部,安排去了长风总公司,将这棵摇钱树牢牢掌控在自己手头,果然是好手段。

听说赵彦一下台之后,长风总公司上市的手续,很快就在证监会获得通过,准备要上市了。

估计那些好处,也已经给了该得的人。

皆大欢喜嘛。

至于何胜利与谭国梓两人在花都会所的“谈判”,便不是吴兴平能够得知的了。

吴兴平很清楚,今天柳俊这次召见,肯定是为了《玉兰晚报》的那篇报道。那个报道,吴兴平是知道的,清样经过了他的审查。《玉兰晚报》虽然不是最正经的党报喉舌,在玉兰市乃至全省,均要算是一家很有影响的报纸,市委宣传部长肯定要加以关注。

“柳书记,您好!”

走进市委书记办公室,吴兴平恭谨地向柳俊微微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