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大凤雏 >

第210章

大凤雏-第210章

小说: 大凤雏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人虽说不上是一笑泯恩仇,却也不似先前那般针锋相对,庞山民见此情形,心情也在不知不觉之中好了许多。

环顾校场之中,唯有刘备一人闷闷不乐。

饮宴之时,五虎上将被庞山民安置于高台之上,而刘备却被埋没于寻常武将之中,荆襄中人对刘备多不了解,一道饮酒之时,自然不会与刘备有太多交流,刘备入荆襄后,便想着寻找机会,多去结好一些荆襄之中掌军之人,可是如今大好时机,刘备频频与人笑脸相迎,却无一人,对刘备善意产生兴趣。

刘备却不知他这般表现早已落入庞山民眼中,庞山民见校场中刘备四处寻人敬酒,大献殷勤,心中冷笑,暗道这前任皇叔,今时今日都看不清荆襄的真正形势啊!

刘备的这般作为,亦分毫不差的落在了关羽眼中。

关羽见庞山民面上的冷漠笑容,心中凛然,暗道兄长如今,怎么还会如此糊涂?

刘备入荆襄后,三人都很默契的不再提于荆襄复起之事,关羽,张飞二人将刘备引至长沙,本就与庞山民有过承诺,言可劝刘备真心相投,二人这半年多来,已见识过庞山民治下繁华,兵强马壮,之前刘表当政在时,刘备都未曾于庞山民手中占得丝毫好处,如今庞山民已贵为唐侯,民心归附,若再于荆襄行篡立之事,岂不是自讨苦吃?

想到此处,关羽冷汗淋漓,小心翼翼的看了庞山民一眼,暗道若庞山民一怒之下,于此时与兄长计较一番,刘备这好不容易求来的江夏太守,怕是也要灰飞烟灭了。

难道又要如从前那般,居无定所,于乱世之中苦苦挣扎?

关羽心中矛盾,再看庞山民时,却发现庞山民早已不看刘备,而与身旁黄忠,说笑连连。

关羽紧张许久的心情微微一松,却始终难以忘却庞山民之前那抹淡漠的笑容。

只是关羽不知道的却是,在庞山民看来,如今的刘备于庞山民眼中,与蝼蚁何异?

关羽的纠结也被庞山民看得清清楚楚,庞山民见关羽数次欲言又止,暗自欣慰,这半年多来的努力,看来也收到了不凡成效,若是以往,关羽见刘备处境尴尬,早已不顾场合,出言相帮了,可如今却在犹豫不决,誓言与兄弟义气的双重约束,已经令关羽的言行变的更加理性,庞山民并未奢望半年时间,便要关羽,张飞等人如甘宁,董衡那般忠心耿耿,如今只要二人遵荆襄号令,为他所用,庞山民便极为满意了。

庞山民有理由相信,随着共事时间越来越久,也可渐渐将二人心中的固执潜移默化,不再如之前那般,对刘备马首是瞻。

与军中诸将同乐,直至入夜,庞山民与诸葛亮尽皆微醺,一道登车,往城中驿馆而去。

诸葛亮入车厢之后,迷蒙醉眼便恢复清明,对庞山民道:“兄长,刘备依然不甘寂寞。”

庞山民闻言微微一笑,点了点头道:“不甘寂寞又能如何?今日刘备屡遭冷遇,若其一意孤行,依仗着之前的兄弟情义,还能使关,张二人,造反不成?”

诸葛亮闻言,颇为感慨道:“看来兄长表五虎上将,也多是为了关羽,张飞二人诚心归附啊……”

“只是其一。”庞山民闻言笑道:“二将已为五虎,日后当位高权重,却也不得与刘备一道往江夏驻防,届时庞某用人之时,便占了道理,关羽,张飞二人不似刘备那般狡诈,若庞某言之有理,其不会不听,最多心中有些许怨愤,不过庞某若想化解,并不难办。”

“而今日演武,最为重要的还是彰显我荆襄声威,震慑孙,曹两家,不得异动。”庞山民轻叹一声道:“这半年多来的和平来之不易,治下州郡蓬勃发展,如今青州一役,中原江东已分高下,周瑜虽败,却不日可归返江东朝堂,若其平安无事,无论是中原曹操,还是江东孙权,皆有再战之力,难保其不会算计庞某麾下土地,庞某不愿过早开战,所以也只有借五虎上将之由,迫使两家诸侯在算计我荆襄之时,多考虑考虑,顾忌一下一旦出兵,可否承受我荆襄雷霆怒火。”

“所以召百姓同观演武,兄长已是料到百姓之中,必混迹两家细作了。”诸葛亮闻言笑道:“兄长如今比之先前,倒是多了些枭雄风采……”

“莫要调侃庞某。”庞山民闻言,白了诸葛亮一眼道:“和平来之不易,虽庞某不惧孙,曹两家出兵挑衅,却也不愿过早与之开战,庞某向来以为,可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上策!”

“不战而屈人之兵?”诸葛亮闻言不禁失笑,半晌之后,收敛笑容,一脸郑重的看着庞山民道:“兄长这般想法虽是大善,可群雄逐鹿,兄长心中还是少些天真的好,这诸侯战事,可由不得兄长做主,待两家恢复元气,必有征战,届时就算兄长不愿,也不得不打了……”

“那便叫其不得恢复元气,一直以来,都是两家诸侯寻庞某晦气,如今也当庞某,挑衅一番了!”庞山民说罢,冷笑一声道:“曹操,孙权皆不甘寂寞之人,若其一时疏忽,让庞某寻了破绽,庞某定然与之计较一二。”

荆襄将校齐至,五虎上将显威之事,不过数日,便于庞山民的授意之下,广传天下。

如此举动,自然引得孙,曹两家军中将士,颇为不忿,如今便是中原,江东百姓也口口相传,自温侯后,五虎武艺冠绝天下,这让两家将士,如何甘心?

待郭嘉,贾诩归返许都之后,曹操便与二人,言及之前得庞山民授意,表奏五虎之事,郭嘉闻言,一脸怪异,心中暗道庞山民往日行事,皆如商贾一般,喜欢闷声发大财,可今时今日,怎么突然重视起名声来了?

贾诩闻言亦心中警惕,半晌之后,对曹操道:“我军中诸将,怕是怨言四起吧!”

曹操闻言不禁苦笑,对贾诩道:“文和所言不错,近些时日,儁乂,文谦,元让,妙才等人,或致书,或面陈,言曹某一时糊涂,涨他人之气,曹某近来,遭遇埋怨不少啊!”

贾诩,郭嘉二人,闻言尽皆点头,为将者多心中自有傲气,如今庞山民将五虎之事,传扬的浩浩荡荡,震动天下,曹营武将,又如何甘心屈居人后?只是如今荆襄五虎上将,已得圣上敕封,想要更改,并无可能了。

军中将领心有怨气,这对于曹操而言,并非好事,曹操思虑许久不得办法化解,只得待二人归返之时,便寻二人入府问计。

郭嘉闻言,思索许久,对曹操道:“此事若要解决,倒也不难,我军中亦有上将无数,其才华不逊五虎,那庞山民言五虎武艺勇冠三军,那丞相便可言,我军中亦有将领,深谙统军之道,如古之良将!”

曹操闻言眼前一亮,犹豫片刻道:“若曹某如此行事,会不会被天下人以为,曹某才拙,学那庞山民计策!”

郭嘉闻言不禁轻笑,对曹操道:“学便学了,好用就行!且若丞相多予将士封号,那五虎上将,也不会如现下这般人云亦云了,名将一多,百姓皆未有见识,又怎会只记得荆襄五虎,不记得我中原诸将?如此一来,军中诸将得了名声,也不会如现在这般,扰得丞相心绪不宁了!”

“便叫‘五子良将’与荆襄遥遥相对!”贾诩闻言亦笑,对曹操道:“总要与荆襄抗衡一番,贾某以为,丞相宗族,暂且好言安抚,先安异姓将领之心。”

“那文和以为,何人可为‘五子良将’?”曹操说罢,贾诩笑道:“不偏不倚,依仗军功便可,功勋最为卓著的五名将领,便得‘五子良将’之位,如此一来,便可不叫那荆襄五虎上将,专美于世人面前!”

第一章NO。487挑衅与忍让

不过数日,许都曹操便有动作,于朝堂之上建言军中将领功勋卓著,当与封号,壮其威名,于天子面前表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五人,并列“五子良将”。

曹操如此应对,虽按部就班荆襄动作,却也于军中起到不错效果,五将于曹军之中,功劳不小,曹军士卒对丞相如此安排,尽皆信服,就连曹操的宗族将领,也并未对曹操所为,提出任何异议。

张辽镇守寿春,攘江东不敢轻入中原,乐进于官渡之战与青州之战,表现不俗,曾力斩淳于琼于乌巢,擒凌统于北海,于禁震慑徐州,徐晃屯兵宛城要地,张郃威震河北,于袁绍帐下,便是“河北四庭柱”之一,且迁都邺城之事,张郃敬献铜雀,亦有功勋……可以说这五人于曹军之中,是除曹氏宗族之外的中坚力量,曹操予其如此褒奖,无可厚非。

圣上敕封“五子良将”的消息不日传往荆襄,庞山民听闻曹操这般动作,却不以为然。

然而军中五虎上将,却对曹操如此无耻行径,心怀恼怒。

圣上刚敕封荆襄五虎,这曹操便要紧随其后,再封五人,如此一来,又如何显得五虎声威,高过天下间诸多将领一筹?有本事光明正大的于疆场之上,较量一番,也好过如今阴谋诡计,以“五子良将”的名头,来抗衡“五虎上将”。

“简直就是欺人太甚!”

襄阳朝堂之上,五虎尽在,皆愤懑不已,黄忠于庞山民面前,一脸阴沉道:“山民,曹操若是不舍‘五虎’名头,不予我五人便是!又何必于其军中,寻些寻常下将,为五子良将,埋汰我等!”

寻常下将……

或许于黄忠眼中,曹营诸将皆为寻常下将了吧。

实际上在庞山民看来,曹操封五子良将之事,也是迫不得已,且表奏五名宗族外的将领,也可使曹营宗族将领与异姓将领之间,实力更为平衡一些,以便曹操尽收异姓将领之心。

不过这般手段却不够高明,曹操应当能够考虑到,若如此行事,必遭荆襄五虎怨恨,时至如今,庞山民却并未收到曹操的一言半语,对敕封五子良将之事,稍作解释,既然曹操绝口不提模仿荆襄行事,庞山民觉得也当修书一封,送往许都,质询一二。

莫非曹操以为,荆襄五虎可欺?

见黄忠一脸愤愤不平之色,庞山民对黄忠笑道:“老将军稍安勿躁,庞某于此事之上,已有应对!”

黄忠心中疑惑,正欲再问,便听庞山民又道:“五子良将虽有些能耐,然而这五人更擅统军,于疆场之上,却难为诸位对手,既然那曹操急于壮曹军声威,不如庞某再作书一封,邀曹操率五子良将一道往汝南边境一行,与诸位较量一番武艺如何?”

黄忠闻言,不禁愕然,半晌之后,一脸不信道:“山民,此五将皆扼守要地,不可轻动,便是山民作书,那曹操也难遂山民心意!山民如此挑衅,太过儿戏了些,曹操如何肯轻易中计?”

“曹操定然不会依庞某心意,只是庞某这般态度,须要那曹操知晓,且庞某寻衅,亦可要天下人知晓,五虎根本就不惧什么曹营五子良将,那曹操既然连真刀真枪较量一场尚且不敢,五子良将又有何声威可言?”庞山民说罢,堂上诸人愕然半晌,回过神来,尽皆大笑。

舆论战对荆襄而言,也不是多么稀奇的战术,昔日驱逐刘备,庞山民便用的这般计策,如今只是换个方式,将此计用在曹操身上便是。

曹营五子良将皆扼守要地,如今周瑜虽归庐江,可寿春张辽,却要时时警惕江东军马异动,宛城则与荆襄诸地接壤,两家诸侯虽有罢战之约,徐晃却不可轻离。

庞山民无论如何挑衅,那曹操总不会应下这般约战,既然五子良将不来,那庞山民便有了运作舆论的空间。

不来便是怕了!

既然心有畏惧,又言和良将?一旦百姓之中,流言四起,那五子良将之说,必成笑话。

庞山民将心中所想,告知诸将之后,黄忠不禁大笑,对庞山民道:“老夫却也希望,曹军当有些骨气,便是其不可擅离,曹操也当再遣强将,争口志气!便是其宗族将领,往汝南一行,与我等相争,老夫亦不嫌弃!”

黄忠说罢,诸人皆笑,张飞心有戚戚道:“之前于许都之时,俺老张便看曹军诸将,如土鸡瓦犬,想必便是山民挑衅,曹操也不敢应战!”

“无论曹操是否应战,对我等皆无坏处,若其应战,则成全五虎声威,庞某也相信五位将军武艺,比之曹将更胜一筹,若其不应,却是更好,庞某如此行事,必可让那曹操,追悔莫及!好叫那曹操知道,庞某行事,却不是那么轻易学到的!”

当下庞山民便作书一封,命使者急往许都一行,去引那曹军火气,两家虽有罢战之约,庞山民却不想让那曹操消停,若其敢贸然轻动,庞山民并不介意重启两家战事。

青州一役刚刚结束,曹军无力再战,趁此机会令曹操左右为难,在庞山民看来,正当其时。

庞山民手书不日便往许都而去,曹操看过庞山民书信之后,勃然大怒。

于相府之中召群臣议事,郭嘉,贾诩等一众谋士看过信后,皆哭笑不得。

集上将于汝南边境相会,校演武艺,一争高下,此事说来容易,可军中上将皆有守土之责,若调集一处,颇为不易,荆襄倒也罢了,之前调防将领,如今五虎皆在襄阳,可五子良将,却驻守城池,不可擅离。

见曹操一脸寒霜之色,郭嘉不禁出言相劝道:“丞相勿怒,此事只是那庞山民挑衅而已,当不得真!”

“若是不去,旁人岂不是当曹某怕他不成!”曹操咬牙切齿,冷哼一声道:“如今曹某算是明白了,这罢战三年,就是一幌子而已,这荆襄小儿真当曹某不敢与其一战?”

“丞相不可中计!”荀彧闻言急道:“如今荆襄强而中原弱,且青州初定,丞相确无一战之力。”

荀彧说罢,曹操怒视荀彧一眼,荀彧见状忙道:“丞相当忍耐一二,庞山民少年心性,不去理会他便是!”

“少年心性?”曹操闻言冷哼一声,对群臣道:“若依文若此言,我中原英杰,被一少年心性之人逼得惶惶不可终日?”

荀彧闻言,不敢多言,郭嘉摇头苦笑,对曹操道:“丞相稍安勿躁,无论庞山民如何行事,圣上敕封五子良将之事,已成定局,如今世人皆知丞相麾下,五子良将可敌五虎,就算婉拒荆襄挑衅,不去与其争斗,那庞山民又能得到丝毫好处?”

“可曹某心中,郁气难平!”曹操闻郭嘉劝言,也不似先前那般暴怒,轻叹一声道:“若我中原有一战之力,又如何让荆襄如此猖狂?”

郭嘉见状,轻叹一声道:“丞相,三年时间,足够我中原厉兵秣马,积攒实力,与荆襄大战一场了,世人皆以成败论英雄,为日后丞相可一战而定,又何必如今便与荆襄斤斤计较?”

见曹操冷静下来,郭嘉又道:“郭某与庞山民有些交情,这回书之事,便让郭某代劳,不知丞相以为如何?”

郭嘉说罢,曹操长叹一声,点了点头,对郭嘉道:“便听奉孝所劝,曹某此番,不去与他计较!”

第一章NO。488刘备憔悴,兄弟阋墙

曹操得郭嘉劝解,不与庞山民争一时长短,可曹营诸将却对荆襄挑衅,颇为愤懑,虽关羽曾于曹营之中,展露武艺,曹将皆知若与之较量,难以抵挡,可却无人肯信,五虎上将武艺皆在伯仲之间,多数曹将还是觉得,除关,张外,其余三虎,只是庞山民为凑齐五虎称号,强加给三名将领的显赫名号。

且为将者除沙场征伐外,统御军马也是衡量将领优劣的重要因素,五子良将皆有统御大军,攻城拔寨的赫赫战功,所以近些时日,曹营将领们越来越看不惯荆襄那边的张狂言论了。

郭嘉手书不过数日,便至长沙,庞山民观其信笺后,笑而不语。

一应算计皆被郭嘉拆穿,这也在庞山民的意料之中,郭嘉于信上婉言相劝,希望庞山民勿要计较五子良将之事,至于两家于边界较量武艺,自古以来并无这般先例,且已有三年罢战之约,庞山民连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