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大凤雏 >

第178章

大凤雏-第178章

小说: 大凤雏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曹操闻言,皱眉许久道:“非是曹某不舍财帛,而是荆襄富庶,怕是看不上曹某所予。”

郭嘉闻言,摆了摆手道:“丞相所言谬也,丞相当知,如今虽我中原手中筹码不多,此番议和,却要让天下人见我中原诚意,不然庞山民若是罢兵,也难于江东,西凉两家诸侯面前交待,于郭某看来,丞相可予山民三物,促其收汝南之兵。”

“奉孝大可言之!”曹操闻言,缓缓点头。

“其一便是汝南,将汝南割与荆襄,除为缓解两家关系外,亦可促丞相迁都一事,届时许都非是帝都,而是中原边地,以许都雄浑,日后亦有利于丞相军马,复夺失地!”

“刚刚还要割让土地,如今便欲失而复得,奉孝这等睚眦必报,比之那庞山民亦不遑多让!”荀攸闻言不禁大笑,曹操眼中亦异彩连连,对郭嘉道:“奉孝所言极是!”

郭嘉闻二人赞言,坦然一笑道:“这其二便是财帛,虽荆襄不缺,丞相却不可不予,此举乃是于天下人面前,与荆襄示好,山民虽可得一时利益,可天下百姓皆当以为山民喜好财货,枉顾大业,这世人之中,本就明眼之人甚少,又有多少人能够看清如今中原与荆襄的真正关系?且荆襄得了财帛,丞相亦可以此事,堵天下人悠悠之口,若三年内,荆襄用兵中原,便是其背信弃义,山民虽行事貌似商贾,却素重承诺,若如此,数年之间,丞相再无须担心荆襄兵势!”

曹操与荀攸二人,闻言又赞,曹操一脸急切,对郭嘉道:“这奉孝计中有计,庞山民必然入瓮!”

郭嘉闻言,却微微摇头道:“便是山民可以看明其中利弊,亦要与丞相握手言和,如今荆襄,中原两家诸侯,早成霸业,乃大势所趋,郭某此番算计,也只是顺水推舟罢了……”

说罢,郭嘉轻叹一声,又道:“这其三,便是丞相当代山民表奏天子,授其官爵,且其官爵不可低于江东孙权,如今孙权已是吴侯,那便表山民越候如何?”

郭嘉说罢,曹操愕然片刻,不禁大笑,荀攸闻言亦哭笑不得,对郭嘉道:“奉孝欲使荆襄,江东如昔日吴王阖闾,越王勾践一般,两家相争?”

郭嘉闻言不置可否,微微一笑道:“这越侯只一尊号而已,并无公达所想那般复杂,郭某此举,除安山民之心外,亦想看看,丞相闻丞相所授爵位之时,是何表情……”

“越侯,可惜这吴越之地,皆在孙权手中,若庞山民得此尊位,亦名不其实。”曹操说罢,朗声笑道:“不过曹某也想看看,与这荆襄上将军商议之时,庞山民是何表情!”

半个时辰,曹操便已与郭嘉,荀攸定计,如何使荆襄罢兵,命士卒将庞山民与诸葛亮二人请入帐内,曹操便于庞山民面前,将欲予荆襄的三份“大礼”,悉数说出。

庞山民闻可得汝南,又获财帛之时,只微微点头,荣辱不惊,可听闻曹操欲表其为“越侯”之时,庞山民愕然半晌,便是诸葛亮也许久无言。

见曹操说的起劲,庞山民目视郭嘉,见郭嘉向其挤眉弄眼,便知此举必出自此人手笔,庞山民心中亦不禁好笑,如此恶趣味,倒是附和奉孝往日行事。

两家议和,唇枪舌剑之中,郭嘉便暗地里挖坑无数,等着他庞山民来跳。

待曹操说完,庞山民点了点头,目视郭嘉道:“越侯?”

“恩,越侯!”郭嘉说罢,轻笑一声,道:“山民可敢应否?”

“奉孝,此等激将之计,太过拙劣……”庞山民闻言,不禁笑道:“此番两家商议天下大事,庞某也算是足够体谅丞相苦衷,可奉孝却又在算计庞某,实在是过分的很!”

“此言差矣!”郭嘉闻言,收起面上嬉闹之色,一脸正色道:“山民心中就没有尽得吴地之意?”

郭嘉说罢,庞山民不禁开口笑骂:“得吴地与庞某官爵,并无关系,若奉孝将‘越’之一字,改作为‘魏’,庞某便当愧领!”

“魏?”郭嘉闻言,一脸不解道:“荆襄庞氏一族,与战国之时,魏氏一脉有旧?”

“未有……”庞山民闻言摇了摇头,道:“之前奉孝所言,庞某欲尽得吴地,所以表庞某‘越侯’,可若庞某得魏侯之爵,岂不是庞某志向,乃是中原?奉孝当知,如今丞相土地,多战国之时,魏国土地!”

郭嘉闻言,愕然半晌,曹操却率先回过神来,抚掌大笑道:“山民果有奇志,只是听了山民这般说法,‘魏’之一字,曹某欲求!”

“便不与丞相争抢,免得日后丞相再于封号一事上,处处与庞某作梗,便是庞某得‘魏侯’尊号,丞相于天子面前再自领‘魏王’,庞某岂不是要于你曹丞相面前,处处低了一筹!”庞山民说罢,朗声笑道:“可奉孝算计,庞某亦不愿理会,若丞相有意于天子面前,表奏庞某,庞某便于丞相处求‘唐’之一字,不知丞相可愿应允?”

“哪个唐字?莫非是山民奇术之中,白糖的糖?”郭嘉说罢,庞山民不禁骂道:“将米去掉,便是庞某所求之字!”

“这唐字又有何说法?”曹操闻庞山民所求之字,心中奇怪,对庞山民道:“古国之中,并无王者,以此为号!”

“其中说法,不足为外人道也。”庞山民微微一笑,对曹操道:“不知丞相可愿应允?如若丞相将此三事,昭告天下,庞某不日便撤走半数汝南军马,并应下丞相,三年罢兵之议!”

“无非是个尊号而已,既然山民有求,曹某便应!”曹操说罢,对庞山民道:“待曹某归许都后,便将两家罢兵之事,昭告天下,如今曹某心事尽去,不知山民这边,可有备酒菜?曹某欲于这两家接壤之地,大贺一番!”

“大贺便不必了,只是庞某曾闻丞相昔日,青梅煮酒,于刘备面前,纵论天下英雄,当时庞某年少,并未于荆襄建立功业,不过对丞相昔日风采,却神往不已,只是如今看来,丞相之言,却多有谬误……”庞山民闻言笑道,“今日适逢其会,庞某也当与丞相,奉孝,公达先生,煮酒畅饮一番,再论一论这天下英雄!”

NO。425仁道霸道,庞曹相争!

此番亲至汝南,曹操原本就有着与庞山民缓和矛盾的念头,两家谈妥罢兵之意后,曹操欣喜异常,迫不及待的提出与荆襄一行,痛饮一番,虽曹纯,张任二人于汝南一役,尽皆陨落,已成为庞山民与曹操心底无法消弭的伤痛,可是逝者已逝,这活着的人,总不能沉溺于伤痛之中,还是应当向前看的。

只是庞山民提及之前曹操,刘备二人青梅煮酒之事,曹操神情难免尴尬,于许都之时同刘备青梅煮酒纵论天下英雄,其意在于试探刘备之前投曹,是否心诚,可如今看来,便是生性多疑的曹丞相,亦被那刘备巧舌如簧的言辞骗过,且这“使君与操”两大英雄,皆于荆襄面前,吃亏不小。

不过见庞山民神情坦然,面上并无调侃之色,曹操微微点头,对庞山民道:“听山民这般说来,曹某亦想知道,何人可入山民眼中,为这天下英雄。”

秋高气爽,于临时搭建的营帐之外,曹,庞两家将士很快便备好一餐简易筵席,曹操,郭嘉,荀攸三人与庞山民,孔明对坐,之前庞山民亦未曾想到,有朝一日会与曹操这汉末枭雄对桌饮宴,且还是在如此简陋的荒郊野外。

虽环境根本就谈不上雅致,可庞山民心情还算不错,曹操虽为庞山民争霸天下的最大对手,可对这闻名已久的曹操,庞山民还是极为欣赏的。

治世能臣,乱世枭雄。

曹操为政的手段自不必提,若不是庞山民这个穿越者骤然来到汉末,天下霸业,终将魏强而吴,蜀弱,且曹操官渡一役之后,结束中原战乱,励精图治,使百姓安居乐业,可以说对偌大中原,河北之地百姓,皆有恩德。

只是人无完人,曹操久居高位,自然会有一股狂傲之气,结合其狡狯多疑的本性,于曹操身上,却形成了一种特有的人格魅力,且相较之下,曹操的个人能力比之刘备,孙权二人,还是要高出数筹的。

如今史上三分天下的三国国主,皆与庞山民有过数面之缘,在庞山民看来,刘备虽有汉末皇叔这个偌大的名头,可其以往行事,并不令庞山民欣赏,刘备织席贩履起家,后转战中原,流离失所,能开创当出今场面,颇为不易,此人屡败屡战,却不灭心中志气,如此韧性,不得不令人击节而叹。

这皇叔大人原本出身草根,之前庞山民也以为,若与刘备相处,会有许多共图语言,可相见之后,庞山民却不禁大为失望,于刘备身上,庞山民并未看到出身贫贱之人当有的傲骨,只是多次看到了其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狠辣,尤其之前交割江夏之事,虽是关羽所为,可若不得刘备应允,关羽又怎敢私自将江夏交由江东?

至于孙权这个便宜二舅哥,则与刘备截然相反,此人贵气远远多过才气,得广袤江东也只因其兄长殒身,且为使江东安定,孙权对内严苛难掩对外征战的屡屡受挫,若不是周瑜,鲁肃等人苦苦支撑,江东怕是如今已被荆襄所得。

而庞山民之前虽不曾与曹操相识,可是曹操于许都时的诸般举措,早有荆襄细作将其记下,整理回报,在庞山民眼看来,这曹丞相也算是很熟悉的陌生人了……待随行将士送来美酒,庞山民将酒坛交由曹操手中,对曹操道:“丞相可饮我荆襄新酿,因汝南之事,我荆襄商贸已与中原断绝往来,这新制酒水,丞相应该还未饮过。”

曹操闻言,微微点头,对庞山民道:“曹某亦心中好奇,山民这奇术所造美酒,是何滋味。”

说罢,曹操拍开泥封,一股浓烈的酒香从坛中飘散而出,便是见多识广的大汉丞相,闻此酒香,亦不禁咽了一口唾沫,将坛中美酒倒入盏中,曹操见其清澈见底,更是大讶,口中喃喃道:“如此品相,便是比宫中御酒,亦不遑多让……”

曹操话音未落,手中酒盏却被郭嘉一把抢过,一饮而尽,庞山民见郭嘉作态,谑笑一声道:“奉孝,你我相交日久,岂不知庞某行事?此番举动,莫非是担心庞某对丞相用毒?”

“咳……”

庞山民话音未落,却见郭嘉猛的咳嗽起来,原来是这蒸酿美酒性烈,让初尝此酒的郭嘉大为不适。

只片刻之后,庞山民见郭嘉面色通红,双目含泪,不禁笑道:“奉孝,此酒如何?”

“太过性烈,与山民性情大不相同啊……”郭嘉说罢,见曹操,荀攸皆投来好奇目光,不禁叹道:“丞相莫要责怪郭某被这酒香勾起腹中馋虫,一时失态,丞相可试饮之,此酒滋味,不同凡响,令人回味无穷……”

曹操,荀攸二人见郭嘉神情颇为复杂,心中好奇,酒入盏中,二人小口饮过之后,面上皆现惊色,半晌之后,荀攸感慨一叹道:“北地苦寒,若军中将士可饮此酒,便可不畏寒冬……”

“却如之前奉孝所言,此酒非同凡响!”曹操亦出言大赞,将盏中酒水饮尽之后,曹操颇为复杂的看了庞山民一眼,对庞山民道:“若非曹某已知此酒乃山民奇术所造,定以为是杜康亲酿!”

闻曹操盛赞,庞山民只淡然一笑,对曹操道:“若丞相喜欢,待归许都时,庞某可赠丞相十坛,至于日后丞相欲饮,却只得使人来我荆襄购买了……”

“想必此酒价值千金,郭某俸禄,可买不起如此美酒,今日郭某形骸放浪一回,还望丞相莫要与郭某计较。”郭嘉说罢,对庞山民身后荆襄士卒笑道:“小兄弟,再去取来一坛!”

士卒闻郭嘉所言,一脸愕然,庞山民见状,点了点头,待士卒入帐取酒,庞山民却对郭嘉笑道:“若奉孝入我荆襄,日日可饮此酒,何必在意此酒价值几何?”

“口腹之欲,郭某虽喜,可比及郭某志向,郭某自当成全后者。”郭嘉闻言,朗声笑道:“山民何苦如此执着?郭某是万万不会背弃丞相,转投荆襄的!”

庞山民闻言亦不再劝,为曹操斟满酒盏,对曹操道:“庞某还欲向丞相请教,于丞相眼中,当今天下,何人于丞相心中,才是英雄人物?”

曹操闻言,与庞山民对视一眼,见其不似调侃,笑叹一声道:“莫非是之前曹某那句‘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令山民心中,感到愤懑?曹某与刘备青梅煮酒之时,山民可并未于荆襄建立功业,这天下之大,曹某又岂会于山民籍籍无名之时,便有相识?”

“非是愤懑,而是诚心请教。”庞山民闻言,一脸认真的摇了摇头,对曹操道:“丞相与庞某虽是对手,可令丞相忌惮之人,庞某也当记在心中,丞相诸侯霸业,比之庞某多过十数载,于这天下英雄,亦比之庞某,多识许多……”

“哦?”曹操闻言微微一愣,继而大笑,对庞山民道:“原来山民欲以此美酒,换曹某消息不成?”

“非也,庞某只欲防患于未然,若丞相肯出言指教,庞某自当感激。”庞山民说罢,淡然一笑道:“丞相可勿要告知庞某,这天下英雄‘唯唐侯与操’……若丞相如此言之,也太过搪塞庞某。”

“山民如此年岁,便可封侯拜相,于曹某眼中,的确是年少英雄。”曹操闻言微微一笑,一脸唏嘘道:“至于江东孙权,长安刘备,此二人许久之前,便是曹某对手,如今曹某已与山民两家罢兵,也可腾出手来,与这二位跳梁小丑,予以惩戒了!”

“这话说的倒是霸气的很……”

庞山民闻曹操豪言,不置可否,郭嘉见状,放下手中酒盏,对庞山民笑道:“莫非山民以为,日后丞相复征青州,无功而返?”

“这半年以来,丞相先失潼关,函谷关,又失青州,当今圣上却还想要迁都邺城,丞相倒是繁忙的紧……”庞山民并未回答郭嘉问话,话锋一转道:“中原局势,守成有余,进取不足,且如今江东士气正盛,青州局势,庞某的确不看好丞相成事!”

庞山民说罢,曹操微微皱眉,荀攸却出言抢道:“若非那太史慈之前乱战一番,如今青州早已被奉孝收复,周瑜此胜,赢在运道,而非智谋!”

“公达先生此言谬也,乱战可破堂堂之师,深合兵法之中,以奇克正之道。”诸葛亮闻言亦道:“且亮以为我家兄长说的不错,丞相若要复夺青州,颇为不易,那江东如今已有跨海运兵之能,青州虽看似飞地,可须臾之间,江东便可增兵十数万,皆入青州一地,虽江东不比中原广袤,人马也不如丞相精壮,可如此兵势,谨守一州之地,绰绰有余!”

曹操闻言,微微一愣,继而赞道:“此稳健之言,卧龙先生言之有理。”

见曹操面上未有丝毫恼怒,诸葛亮心中亦暗赞曹操气度,拱手一礼道:“当不得丞相夸赞。”

“这有何当不得的?”曹操还未及言语,却听郭嘉叹道:“孔明用兵,颇为老成,若我中原稳健行事,这青州早晚亦被丞相复夺,只是之前与山民相约,三年之内,两家罢兵,若丞相日后与山民相争天下,自当好好利用这宝贵的三年时光!”

说到此处,郭嘉诡笑道:“迁都一事,可以暂缓,至于洛阳方向……自有西凉马氏与山民,代丞相牵制刘备异动!”

诸葛亮闻言心中一惊,再看郭嘉之时,眼底之中,又添一抹浓浓忌惮。

郭嘉虽未明言,可这些许言辞却足以说明他已推算出荆襄下一步的用兵打算,若荆襄与西凉马家联手,攻伐长安,这刘备有有何余力,用兵洛阳?

虽连破两道雄关,却无兵可入中原之地,刘备境遇,届时必颇为尴尬!

“奉孝又如何得知,庞某欲用兵西凉?”庞山民见诸葛亮默然不语,对郭嘉笑道:“若庞某一刻不入雍凉,丞相便要遭两面夹击之罪,复夺青州,可要当心腹背受敌!”

“西凉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