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大凤雏 >

第174章

大凤雏-第174章

小说: 大凤雏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鲁县城池与曹营诸将眼中,平淡无奇,远远谈不上“险峻”二字,这太史慈首战告捷,诸将只是多赞其勇猛无俦,以郭嘉先前所言,若强攻三日,破鲁县城,绝非妄言。

只是虽可破城,战损亦大,太史慈麾下劲旅,已足以令曹营诸将心中忌惮,若可避过鲁县,挥军北海,此避重就轻之举,也算巧妙。

诸将商议半晌,又有一将于郭嘉面前道:“军师计策,甚是巧妙,只是若避过鲁县,径往北海,这鲁县军马弃城而出,袭我后军,我大军又当如何?”

“弃城而出,那便更好!”郭嘉闻言,冷峻一笑道:“若论野战,我中原大军还怕过何人?那太史慈但敢出城,郭某自有办法,让其不得归去,待我大军离去,欲知太史慈如何应对,只需五十斥候,绰绰有余,一旦其出城追袭,我大军便将后军,变作前军,迎头痛击便是!”

郭嘉说罢,诸将皆眼前一亮,那臧霸闻言,忙于诸将之前抢道:“还请奉孝先生,允臧某殿后!”

“宣高一人,非那太史慈对手,郭某欲使文谦与宣高一道,镇我后军,一旦那太史慈出城追袭,便叫其不得平安归去!”郭嘉说罢,臧霸连连点头,对乐进拱手一拜道:“文谦将军,还望帮扶臧某一二,为我兄弟报仇雪恨!”

乐进闻臧霸之言,点头应道:“宣高将军不必多礼,乐某自当尽力!”

于帅帐之中,商议一阵,帐中各将,皆有部署,正午一过,太史慈于城头之上,便见城外曹营拔寨而去,心中不禁疑惑不已。

若说那郭嘉知难而退,太史慈无论如何也不肯轻信,可若是那郭嘉用计,欲引城中军马出城攻伐,这般行事,又过于明目张胆,太史慈闻身旁将校,皆奚落曹军胆小如鼠,不禁皱眉,对诸将道:“勿要小觑曹军,之前我大军虽小胜一场,却未伤城外大军筋骨,这郭嘉军马此番退去,必有阴谋!”

“定然是惧怕将军威风!”

“之前一战,将军已杀的郭嘉,闻风丧胆!”

诸将只道太史慈自谦,太史慈见状,亦不多言,眉头紧皱,看着城外军马,悉数离去之后,便命斥候出城,探郭嘉军马动向,不多时候,斥候便回,言郭嘉军马并未离青州退去,而是转道往东北方向而行。

东北方向?

郭嘉军马的动向令城中将校,尽皆失语,太史慈沉吟片刻,恍然大悟道:“避实就虚,这郭嘉是欲往北海,直取公瑾!”

太史慈说罢,堂上将校尽皆惊愕,纷纷道这郭嘉不要命了不成?如今青州各地,皆江东军马,这郭嘉怎敢视沿途江东军马于无物,直取中宫?

“将军可趁势掩杀!”

又有将校于太史慈面前提出建议,太史慈闻言却不置可否,实际上得斥候消息之后,太史慈便想过,趁郭嘉离去不久,挟城中百余骑军,速速追赶,袭其后军,可是这个念头于太史慈脑海之中,转瞬即逝。

寿春一役,郭嘉可挡数万江东精锐,太史慈深知此人谋略,不逊周瑜,太史慈平时便对周瑜敬服,对郭嘉则颇为忌惮,若说郭嘉五万大军毫无准备,敢往北海一行,太史慈无论如何,不肯轻信。

且郭嘉此举,看似行险,却恰好破了太史慈先前之计。

太史慈本以为据城死守,待凌统,朱桓两路军马驰援,将郭嘉困于鲁县,可如今郭嘉说走就走,待凌统,朱桓军马至时,必然扑空,如此一来,江东军马虽可汇聚一处,追击郭嘉,可到那时候,郭嘉军马怕是已经兵临北海,若北海有失,周瑜危矣。

难道这郭嘉早有打算,擒杀江东主帅不成?

想到此处,太史慈冷汗淋漓,对左右道:“无论如何,我等也要拖住江东军马往北海的行程,北海守军只有万余,若那郭嘉奋力攻城,都督难挡!”

诸将闻言,尽皆大惊,皆骂郭嘉诡诈,太史慈不与诸将多言,点城中半数军马,一道出城,沿曹操军马离去方向,匆忙追赶。

太史慈挟军马一路前行,却许久不见斥候回报,心中更是疑虑不已,眼前天色渐渐昏暗下来,太史慈命士卒于山道之下,安营扎寨,又遣斥候趁夜再探,务必要摸清敌军动向。

夜已深沉,太史慈未曾入眠,那郭嘉五万军马销声匿迹,更是让太史慈心中烦闷不已,直至如今,太史慈不禁暗道这郭嘉手段,果然匪夷所思,只先行半日,却可让他连番打探,却难觅踪迹!

营帐之内,灯火昏暗,正当太史慈于帐中嗟叹不已之时,忽闻帐外异动之声,只见一斥候浑身浴血,被营中士卒,搀入帐中,太史慈见斥候惨状,急忙问道:“曹操军马,所在何处?”

“之前只探得其后军距我大军,五十里外……”斥候说罢,口中咳血道:“且曹军有人熟知道路,若连夜行军,我等再难探得,其大军动向!”

NO。416奉孝诡计,子义中伏

郭嘉挟大军离鲁县之时,便有数策应对太史慈军马异动,若太史慈安分守己,大军可不再理会鲁县军马,径往北海而去,击破周瑜之时,这青州军马可不攻自溃,若太史慈引军相随,想要劫其后军,亦可调转大军,迎面击之,给其当头棒喝。

臧霸久驻青州,其麾下多通晓地理之人,半日疾行,大军已离鲁县百里之遥,且沿途多命斥候于必经之道劫杀敌军探马,入夜之时,郭嘉得斥候来报,太史慈军马已于半道安营扎寨,便命大军停下脚步,心中暗喜,这太史慈终究经不住诱惑,引军出城了。

鲁县城中军马本就不多,太史慈又不可能弃此县城,出城军马可有半数,便算那太史慈胆魄颇大,郭嘉盘算片刻,便命后军调转马头,化作前部,连夜往鲁县方向而行。

趁着夜色,郭嘉大军一路疾行,三更之后,便有斥候归返,言十里之外,那太史慈所率军马,依山结寨,寨中灯火明亮,显然太史慈对提防夜袭,早有准备。

郭嘉闻斥候之言,微微点头。

虽一路疾行,颇为疲惫,可郭嘉面上神情却极为振奋,正所谓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这太史慈怕也不会料到,曹军复返,欲将其数千军马,一举兜住!

于山间林道之中,乐进与臧霸二人,皆至郭嘉面前,讨夜袭敌营先锋之职,郭嘉见状,对二人笑道:“敌寨灯火通明,对夜袭早有防备,若二位趁夜袭杀,反而中计,且我大军,半日行军,未曾停歇,如今军中兄弟,多为疲兵,郭某不欲让那太史慈以逸待劳!”

郭嘉说罢,便吩咐各军主将,引本部军马绕道而行,封锁太史慈遁逃之路,待兵马抵达指定地点之后,便使士卒多作休整,翌日天明之时,这四下兵马,不需调动,便已成重重围困之势,五万军马围区区数千军马,定可让其,不得走脱!

太史慈勇猛无俦,且兵法韬略,颇为不俗,若可擒杀此江东上将,如断那周郎一臂!

天色微明,一夜无眠的太史慈从帐中走出之时,心中难免蒙上一层阴霾。

昨日遣斥候探路,多被曹军半道截杀,那唯一归返的报信士卒半夜时分,便重伤不治,这斥候悉数被灭,使本部军马如同盲人,太史慈如今亦不知晓,曹军到底行至何处。

周瑜为及早平定青州,于北海留守军马甚少,多将北海兵力,分与诸将,那郭嘉行军神速,太史慈心系北海安危,清早便命士卒埋锅造饭,欲用过饭后,便往北海方向追赶。

炊烟袅袅,直上青天,郭嘉于对面山腰,看向太史慈屯兵方向,面上闪过一抹诡谲浅笑,对身旁传令士卒道:“你可登台,执黄色大旗!”

郭嘉说罢,士卒便等高台之上,高举黄旗,偌大旗帜,迎风招展。

只待那大旗挥动,远处便传喊杀之声,虽于高台之下,视线被葱郁树木遮蔽,可郭嘉心中,已然料定,不须多时,必得捷报。

闻身后林道,传来阵阵喊杀之声,太史慈心中陡然一惊,忙引近卫,往后军方向行去,欲迎击敌军,为已然因埋锅造饭而混乱的本部士卒,多争取一些时间。

只是当太史慈至后军时,发现对面林中,仅闻喊杀之声,却未见丝毫人影,太史慈正疑惑间,便见不远处一支黑甲曹军,杀气腾腾,直奔前军而去,曹军声东击西,与江东军马战在一处,这乍一相遇,江东士卒毫无战心,触之即溃。

眼见前军士卒死伤无数,太史慈睚眦欲裂,忙引军救援,只是溃军与本部军马撞在一处,太史慈竟然被自家军马,拦在阵中,冲突不出。

见军中混乱至此,太史慈忙大声呵斥,对一众溃卒道:“些许曹军,尽数杀光!”

说罢,太史慈直奔来犯曹军而去,所过之处,步卒殒命,骑兵落马,一路冲杀,浸泡染血,身旁竟无一人,可挡其锋锐!

可一人之力,终究难以回天,后军方向,又有无数曹军从林间杀出,时至此时,太史慈又如何不知,麾下军马已中曹军埋伏?当下命士卒沿来时道路,奋勇冲杀,唯今之际,只有杀出一条血路,才可回军鲁县。

片刻功夫,太史慈所率军马,便被四面而来的曹军砍杀半数,太史慈好不容易引士卒杀开一条血路,奔离山道,未及休整,又听一声炮响,又有数千曹军,从山道杀出,为首那将,正是昨日与太史慈有过一面之缘的吕旷。

吕旷见江东溃军,二话不说,飞马直取太史慈而来,太史慈见了吕旷,面上微沉,不退反进,欲先杀退此人,震慑曹军之后,再救袍泽。

那吕旷一人一马,行至太史慈近前,猛然喝道:“太史慈!汝已中我家军师计策,军马皆被重重围困,唯今之际,还不快快下马受缚!”

太史慈并未答话,只从背上抹出一小戟,猛然挥手向吕旷掷去,吕旷还欲连番叫阵,伤太史慈军中士气,却忽然间喉咙一疼,低头一看,原来一柄小戟,不知何时,已插其喉间!

登时吕旷翻身坠马,死的不能再死,太史慈击杀吕旷,忙引残部,杀散曹军,再作奔逃。

江东军马遁逃匆忙,与曹军交锋数阵,乱战之中,太史慈早就分不清方向,但遇曹军,引军便杀,只是杀了数阵,太史慈却发现,这曹操军马并未减少,一路而来,似乎也越来越多。

太史慈心中疑惑,再看往来冲杀的曹将,多往对面高山望去,举目远眺,便见那山腰之上,不知何时已筑一高台,高台上黄色旗帜,迎风招展,指的正是江东军马方向。

刹那间,太史慈便明白为何无论如何冲杀,却总被那曹军困住的原因,不禁心中恼恨,咬牙切齿道:“已中郭嘉诡计,我等当四散而逃,各自为战,遁逃鲁县,若再聚于一处,十死无生!”

NO。417赌周公瑾不敢出城!

于乱军之中杀出一条血路,太史慈不敢停留,夺路而逃,江东士卒得太史慈号令,亦四散奔逃,只是化整为零虽可使对面山上旗号再无用处,可曹军人多势众,江东军马分散开来,死伤更重。

太史慈血染征袍,突破重围之后,身旁再无一人相随,五千军马毁于一旦,太史慈心中懊丧之极,马不停蹄往鲁县而去,心中暗道:虽不知郭嘉如何算计,好歹也当回到城中,力保城池不失,若郭嘉军马此番只为引他出城,鲁县空虚,定然危急。

一场厮杀直至正午,曹军才大胜收兵,太史慈所率军马尽皆被曹军屠戮,收拢士卒之后,郭嘉却不允士卒停歇,转道便往北海而去,于路上清点斩获之时,士卒言并未发现太史慈尸首,郭嘉不以为意,冷哼一声:“算他命大!”

直至黄昏,郭嘉才命士卒依山扎寨,吕翔抱其兄吕旷尸身,入帐中嚎啕大哭,对郭嘉道:“军师,那太史慈又杀我兄长,还请军师予在下一支军马,为兄报仇!”

吕翔说罢,目视臧霸,臧霸沉吟片刻,并不做声。

郭嘉见状轻叹一声,道:“非是郭某不欲为吕将军报仇,而是若再去鲁县,耽搁时日不少,虽吕将军被太史慈所杀,若我等围困周瑜,早晚必再与太史慈相逢!”

吕翔闻言,一脸失落,臧霸见状,对吕翔劝道:“我等还是听军师计策为好,那太史慈武艺超群,若将军独去,怕不是此人对手……”

吕翔一脸苦涩,点了点头,抱吕旷尸身,离了帅帐。

郭嘉见吕翔离去,苦笑一声,心中暗道之前虽将太史慈击溃,可如今还有数支江东军马,未知去向,如今郭嘉已命斥候四处打探,且臧霸亦将青州便于屯兵的地方,尽皆与郭嘉说明,如今虽距北海只两日之遥,这沿途会不会再遇江东兵马,尚未可知,郭嘉也只得于行军时,事事谨慎,若奇袭北海,这掩人耳目之事,尤为重要。

偃旗息鼓,行军二日,郭嘉军马终至北海城下,北海城池四门紧闭,江东军马似是对曹军到来,早有准备。

郭嘉遥遥望见城头之上那锦衣儒生,心中暗道:终要与这周瑜一分高下,只是如今攻守易位,也不知这周瑜,守城本事,又当如何?

见城外曹军并不急于攻城,周瑜于城头之上,微微冷笑,虽城外曹军众多,可青州境内,依然是江东军马,人多势众,且周瑜之前亦发书信,求救孙权,欲借水道再添兵数万,入境青州,以周瑜看来,只要能拖住郭嘉数日,便有各路援军,将其围困!

一夜休整,直至翌日天明,晨雾散去,北海城外,鼓声隆隆。

郭嘉于一众营中将校,行至城下,与城上周瑜,遥遥对望,郭嘉目视周瑜,面上闪过一抹隐秘微笑,对周瑜道:“公瑾,别来无恙……”

“一别经年,奉孝风采倒是更胜往昔。”周瑜似对城外大军,不屑一顾,对郭嘉笑道:“之前周某倒没想到,曹丞相居然又遣奉孝而来,莫非丞相以为,奉孝乃我周瑜克星不成?”

“非是丞相钦命,而是知公瑾入了青州,郭某于丞相面前,毛遂自荐。”郭嘉闻周瑜之言,不禁笑道:“虽于青州,公瑾已稍占先手,可是一旦被郭某破城,这青州自当重归丞相手中。”

“那还请奉孝努力攻城!连日来周某已备好不少器械,正愁无人享用。”周瑜说罢,却见城下郭嘉笑容更胜,半晌之后,郭嘉对周瑜笑道:“公瑾终究是郭某好友,郭某来北海一遭,怎会对公瑾兵戎相向?此来北海,郭某只会围城,并不攻打,公瑾大可安心守城!”

郭嘉说罢,调转马头,引将校尽皆归去,周瑜闻郭嘉之言,愕然半晌,继而大惊,心中暗道:这郭嘉竟然想全歼青州的江东军马不成?

若郭嘉强攻北海城池,位于青州的江东各部军马,必然来救,可如果郭嘉围而不攻,便可一心一意,于半道截杀各路援军,郭嘉大军一路偃旗息鼓,疾行至北海城下,如今又明目张胆的围困城池,原来是想将北海被围的消息广而告之!

只是五万军马,既要围城,又要设伏,这郭嘉手笔虽大,可其手中筹码不足,却是软肋,直至郭嘉回到曹营之中,周瑜依然于城头苦思,半晌之后,轻叹一声,口中喃喃道:“奉孝难道丝毫不惧,被我大军,两面夹击?他哪里来得这般底气?莫非只是在诈我不成?”

回到营中,郭嘉忙召一众营中将校,于帅帐议事。

之前于北海城头,郭嘉见了周瑜城头布防,极为严谨,便已料定,北海难破,周瑜守城,绝非庸手,这强攻城池,折损极大,如今青州江东军马甚众,郭嘉可不希望见到,攻城之时,这阵后又有江东军马,前来袭扰。

且即便是破了北海城池,一众曹军又如何在重重围困之下,退离青州?一旦攻城折损过大,五万儿郎不得离青州而去,收复青州,便成笑谈,所以郭嘉于城下匆忙定计,一举将先前筹划,尽皆推翻。

围而不攻,引江东军马匆忙来救,一旦其忙中出错,便是破敌良机。

郭嘉将心中所想,尽数与诸将说过之后,一众将校,尽皆愕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