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清山变 >

第172章

清山变-第172章

小说: 清山变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复奏发交刑部,秋审处总办郑敦谨认为前后招供,疑窦极多,建议由刑部提审。奉到上谕:“即着鳞椿将全案人证卷宗,派员妥速解京,交刑部悉心研鞠,务期水落石出,毋稍枉纵。”

这一下不但是鳞椿,就是季何二人也不免着慌。皇帝于司法之事非常认真,当年崔荆南山东一案就是前车之鉴,山东全省官员所得的严谴,他们当然不会忘记。于是商量决定,特为委托一个候补道,进京游说。此人是刑部尚书赵光的得意门生,居然说动了老师,维持原谳。

但就有一个郑敦谨,死活不肯,闹到最后,他以去留力争,公然表示:郑某人一天不离秋审处,此案一天不可动赵光劝说再三,毫无用处,而就在这相持不下之际,赵光报了丁忧。

办完丧事,预备扶柩回故乡安葬,此去要两年以后才能回京,在京多年的未了之事,要作个结束。细细思量,只有这一案耿耿于怀,因而亲笔写了一封信给周祖培,坦然引咎,说为门下士所误,郑敦谨审理此案,毫无错误,请周祖培格外支持。

就为了有这样一封信,郑敦谨才能不受干扰,尽心推问,全案在咸丰四年的二月底审问确实,王树汶得以不死,而承审的官员,几于无不获罪。

通城知县马翥革职充军,以陆惺接任;任凯以‘特旨交审要案,于王树汶冤抑不能平反,徒以回获属员处分,蒙混奏结。迨提京讯问’,鳞椿复以‘毫无根据之词,晓晓置辩,始终固执,实属有负委任,着即行革职,姑念该员上任未久,前情不明,故着加恩仍留原任。’而京山县知县朱光第,为官一地,造福一方,正是职司守牧臣工典范,擢升为武昌知府,即日上任。

这一次曹仁修宴请,说起的,就是这件事。何桂清听台长——御史台不称上官,而称台长——念及此事,脸上如同飞了金似的似有荣焉,不过听他说圣躬忧虑,自己自然要问:“皇上的烦恼是什么呢?”

“无非权臣跋扈。”

“皇上乾纲独断,既有所恶,何不罢黜?”

“你知道不知道,皇上亲政之初,曾经立过誓言,要待大臣如弟兄手足,这话……”

“这话我也听过,可是亲爱不是姑息。”

“不错,应该爱之以德,不过凡事不能无因而至。”曹仁修停了一下,“你可明白我的意思吗?”

“我明白的。”何桂清点点头,想了一会儿,他又说:“古人有言:疏不间亲。大臣在皇上是弟兄,像我,只是远房子弟,上章弹劾大臣,不正犯了疏不间亲之戒了吗?”

“根云兄顾虑周详,处事正该如此,可是你应该看的出来,从古以来的纳谏之君,除了唐太宗就数今上了,而且,”他加重了语气说,“依我看,今上犹贤于唐太宗。”

“哦?”何桂清眨眨眼,很是注意的问,“何以见得?”

“你还记得魏征仆碑之事吗?”

这是个很有名的典故,何桂清当然知道,贞观十七年正月,魏征病故,唐太宗命九品以上官员皆赴丧,陪葬昭陵,下葬之日,唐太宗登御苑西楼,望哭尽哀,自制碑文,亲书上石,人臣哀荣,至矣尽矣。但不到五个月的功夫,唐太宗听信谗言,以为魏征生前结党好名,手录前后诤谏之词,以示起居郎褚遂良,爆帝之短,因而下令将所撰魏征墓碑扑倒,原来预备跟魏征结为亲家,以衡山公主尚魏征之子叔玉的喜事,也就此作罢。

“唐太宗与魏征君臣遇合不终,而今上对大臣摁礼始终如一,这就是贤于唐太宗之处。”

这等于明白告诉何桂清,如能直言极谏,弹劾权臣,不但为皇上嘉纳,而且绝无后患。

从曹府告辞回来,何桂清坐到书案前凝神细思,弹劾军机大臣,不能无因而发,总要找到一个什么由头,方可动笔,琢磨了一会儿,给他想到了一件事:本年三月初,皇帝巡视天津绿营驻防,场面一塌糊涂,惹得皇帝龙颜震怒,将奕山、长瑞等人拔翎摘顶,交部议罪,就是直隶总督和天津府,也各有处分,赛尚阿是奉旨管着兵部的大臣,身担责任,难辞其咎,就以此事为立言之基

就为了这个缘故,何桂清认为军机的失职,非比寻常。他本来就有‘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想法,此时越发觉得该轰轰烈烈搞一下,于是关紧了书房门,亲自誊写,密密固封,递入内奏事处。

皇帝打开来一看,事由是:“为兵事败坏,责有攸归,请将军机大臣赛尚阿交部严加议处,责令戴罪图功,以振纲纪而图补救。”

折子是这样写的:“现值国家元气未充,时艰犹巨,政多丛脞,民未敉安,内外事务,必须得人而理,而军机处实为内外用人之枢纽。赛尚阿等,始尚小心匡弼,继则委蛇保荣;近年爵禄日崇,因循日甚,每于朝廷振作求治之意,谬执成见,不肯实力奉行。屡经言者论列,或目为壅蔽,或劾其委靡,或谓昧于知人。本朝家法綦严,若谓其如前代之窃权乱政,不惟居心所不敢,实亦法律所不容。”

“……只以上数端,贻误已非浅显,若仍不改图,专务姑息,何以仰副列圣之伟烈贻谋?又安能臻诸上理?若竟照弹章一一宣示,即不能复议亲贵,亦不能曲全耆旧,是岂朝廷宽大之政所忍为哉?言念及此,良用恻然。赛尚阿、大学士贾祯入直最久,责备宜严,姑念一系多病、一系年老,兹录其前劳,全其末路。”

以下就是一段空白。因为一二品以上的大员有过失,臣下不得妄拟处分,所以从赛尚阿开始,对所有的军机大臣,都是只拟罪状:“大学士贾祯,内廷当差有年,只为囿于才识,遂致办事竭蹶;大学士季芝昌,只能循分供职,经济非其所长。协办大学士彭蕴章甫直枢廷,适当多事,惟既别无建白,亦不无应得之咎。”

这三小段之下,都留有空白,预备让皇帝自己去填注处分。接下来又这样说:“朝廷于该大臣之居心办事,默察已久,知其决难振作,诚恐贻误愈深则获咎愈重,是以曲示矜全,从轻予谴,初不因寻常一眚之微,小臣一疏之劾,遽将亲藩大臣投闲降级也。”

认真的看过折子,皇帝拿起笔,飞快的草拟了一份上谕,吩咐一声:“去,传内阁、六部、御前大臣到养心殿见朕。”

六福不敢多问,答应一声跑了出去,很快的,内阁卓秉恬、倭仁、孙瑞珍、曾国藩、翁心存、阎敬銘、载垣、僧格林沁、世铎、华丰等人进到殿中,整衣拜倒:“臣等叩见皇上。”

“前天,朕和军机处见面的事情,想来尔等也都知道了吧?”

军机处为了皇帝要降旨惩戒鸦片商人一事,当面顶撞皇上,朝野上下尽皆知晓,虽然当时皇上没有多说什么,但以皇帝的性子,这件事不会就这样轻松放过,这也是大家的共识,今儿召众人到御前,不用问,正是为此事而来。卓秉恬碰头答说:“是,臣已经知道了。”

“你是怎么看这件事的?”

“臣以为,军机处大臣奏对时,哓哓置辩,已无人臣之礼;若再事姑容,何以仰对先皇在天之灵?又何以服天下公论?请皇上降旨,从重处置。”

“先皇临终之时,曾经于朕、于群臣有过教诲:”皇帝是一副痛心疾首的模样:“皇考他老人家说,万事当以国计民生为重,无恤其他。朕每每想及,心中感佩,自问德行难比先皇万一,亲政之初,也从不敢临之以威,却不想多年沿袭而下,竟为赛尚阿之流以为朕是秉性柔弱之主,言语之中失却人臣之礼多有,朕一贯优容有加,不想数日前为惩戒鸦片一事,赛尚阿,贾祯等目无君上,顶撞朕躬,实在是放肆已极”

皇帝的声音逐渐提高,“赛尚阿以受命佐臣自居,更兼懿亲之贵,目无君父,由来已久,朕念及旧情,一再容让,该员不知报效,前日呈旨之事大出悖逆之言,谤及朕躬之处在在,朝中多有劝朕训诫之声,不过朕念在他三朝老臣,更且是懿亲之尊,总不愿骤加挞伐。孰料竟成养虎遗患”

“赛尚阿之下,如贾祯、季芝昌、何汝霖等,以文臣听用,不知精白上侍君父,只以个人利禄为尚,本年年初,季芝昌、何汝霖等借江南办差之机,于湖北省内买良顶凶一案,早知经纬,却私相庇护,指鹿为马,草菅人命,不但失却人臣之尊荣,更忘却君子立命,当以‘与人为善’为攸归之根基,如何可为朝臣表率,如何立足于军机处?传旨:……”

众人知道,这是最关键的声音,各自聚拢精神,眼睛一眨不眨的听着:“……赛尚阿、季芝昌、何汝霖三人,入职最久,责备宜严,姑念三人年老体衰,着开去一切差事,家居养身,仍准以原品休致。”

“大学士贾祯,内廷当差有年,只为囿于才识,遂至办事竭蹶;周祖培只能循分供职,经略非其所长,均着开去一切差事,降二级调用。协办大学士,领工部尚书衔军机大臣彭蕴章,甫直枢廷,适当多事,惟既别无建白,亦不无应得之咎。照前例,宜应退出军机处。钦此”

一夜之间,军机处全班尽撤,掀起了宦海中的绝大*澜;这等全无先例所举,不但身历其境的人目瞪口呆,就是旁观者亦觉得惊心动魄。

这一次看起来是处置过苛,但和早年为陈孚恩买参、曾国藩谢恩折一事都有不同。

那两次都是皇帝借题发挥,去前朝旧臣,而这一次,题目上争的是国事,争的是公是公非,没有人敢说皇帝的决定不当,更加不敢有人进言要求收回成命,因为那是干预大政,僭妄太甚。一时间朝野上下噤若寒蝉,都在驻足观望,等待事情的下一步进展。

到了第二天,又有上谕,别简恭亲王奕、吏部尚书满员文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提调、同文馆总稽查文祥、工部尚书翁心存、改任户部尚书孙瑞珍入值军机处,同时又命新任兵部尚书曾国藩,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

上谕明发过后,奕等人具缮谢恩折,送到内奏事处,然后递牌子进来,要当面谢恩。皇帝自然是立刻召见,看看下面跪着的几个人,没有让他们起身,“朕四月初九日颁发的上谕,你们都看到了吧?”

“是,臣等都看到了。”

“赛尚阿等军机处重臣,不尽职,不修德,深失朕望。为了上不负列祖列宗托付之重,下不负黎民百官仰望之深,朕只好乾纲独断,逐全班出机”皇帝端起杯子,抿了一口**,又继续说,“军机处是政令所出之地,其中人臣尊荣,可谓极矣。但赛尚阿等,不能和朕同心同德,以御外侮,反不思为君父分忧,只以清名自邀自赏,是故,朕万万不能容”

“这一次捡拔尔等入枢廷,想来外面的人都会于羡慕之余,更加关注你等的动向。这一节嘛,尔等或者是宦海沉浮多年,或者是朕的血亲兄弟,也不必由朕再来耳提面命,只有一句话要告诫。”

听到这里,奕等人的头埋得更加低了,“是,臣等恭聆圣训。”

“政出之地,行事之间多多与朕心相符,便可保身家富贵。存了这样的心,偶有疏漏,朕自会容忍;偏离了这样的心思,则三尺之冰,正为尔等所设”

“是,臣等敢不以大公之心上奉君父?”

“旁的话暂时不必提,老六,你还领着总署的差事,今后怕是要多多的辛苦了。”

“臣弟不敢。皇上圣谕在耳,为列祖列宗江山社稷计,臣弟就是再苦再累,也当勉力报效,请释圣宪。”

“都跪安吧,明天开始,照常入值进来。”

“喳。”

第125节勾心斗角

更新时间:201183015:35:18本章字数:5851

第125节勾心斗角

奥尔德。伯明翰勋爵进京了,在来的路上,他就从随员为他翻译的中国政府的邸抄中得知了军机处几位重臣为皇帝陛下一纸诏书全数撤换的消息,伯明翰不知道是为什么,只觉得无比的羡慕:他很清楚的知道,军机处便相当于本国的内阁,军机处的首辅也就等同于本国的首相,这样的一群人,皇帝居然一道命令说撤换就撤换?这在自己的祖国是不能想象的事情,偏偏在中国,却是无比正常的——这让他对中国的皇帝陛下的权力,有了新一层的认识。

进到北京,先到东交民巷的英国公使馆中和文翰相见,给他出示了外相克兰顿勋爵的手书,内中特别提到,在英方这一次提出了七项条件中,目的性无比明确,就是要不考虑《望厦条约》中的有关把鸦片作为非法商品的条例规定,要求中国方面开放鸦片贸易,允准英国鸦片商人在中国畅行其道,大发财源。至于其他的条件,按照克兰顿外相在信中所说的那样:‘……就如同是帕斯尼卡葡萄庄园要等到葡萄采摘的季节才能生产葡萄一样,总还要等到更加合适的时机,才能像1842年那样,和这些疲弱得如同患上了黑死病的病患一样的中国人,做更加进一步的交涉。’

文翰认真的看了一会儿信,把信纸重新装好,向伯明翰展颜一笑,“阁下,我相信,您的到来,一定会如同外相阁下信中说的那样,取得令外相阁下,令女王陛下,令大英帝国所有鸦片商人都同时欢天喜地的满意结局的。”

伯明翰骄傲的一笑,端起矮脚敞口大肚子的玻璃酒杯,轻轻地摇晃几下,让手心的温度传入酒中,使酒香愈加自发,“实际上,勋爵阁下,您的这番话,也正是威尔士先生对我说的。”

文翰知道,他口中的威尔士先生,正是东印度公司现任的总经理——文翰和伯明翰,都是这家公司的持股人:“或者,对于威尔士先生来说,您这一次到中国来,他才是最感觉到快乐的的一个人吧?”

英国外相特使到来,按照照例,中方是要举行欢迎酒会的,奕在军机处叫起的时候,当面请旨,皇帝想了想:“请一请也好,不过,不要局限于英使,在京中的各国公使馆,都派人送上请帖,邀请他们一起到酒会上来。”

“请恕臣弟愚钝,还望皇上明示,这一次本是为欢迎英国特使而举行的酒会,为何要邀请京中其他各国的公使呢?”

“欢迎?”皇帝问道,“奕,你认为举办这一次的酒会,真的是为了欢迎英国人的到来吗?”

“臣弟糊涂,”奕吓了一跳,赶忙碰头答说:“臣弟糊涂”

“英人此来的目的,朕早在天津的时候就早已经和你说过,这里也不必重复。朕在这里告诉你,和英人的这一次商谈,只要按照朕在天津时对你面授机宜所言及的,就不必怕英夷有什么咆哮之举。”

奕正要说话,曾国藩突然伏地奏答说:“皇上,臣有话说。”

在场的几个人中,他是除了皇帝和恭亲王之外,唯一一个在天津扈驾的随员,对于皇帝当时谈及的要义也知晓多多,这一次听他主动奏答,皇帝点点头:“你想说什么?”

“臣以为,英人此来心怀狼子野心,意图借我天朝与英国签订之合约为要挟,虽有皇上高屋建瓴,提前洞悉其奸,也要防备英人以武力相胁迫,一旦合约不能达成,英人恼羞成怒之下,臣恐,英人又会像先皇年间之事一般,轻发虎狼。”

皇帝笑了,拿起御书案上的扇子,轻轻的搧着。六福就在遮挡宝座的屏风之后,一眼瞥见,急忙掩了出来,用极大的一把鹅毛扇,为他打扇。“想来曾国藩的话,是你们很多人一直在担心的吧?”

“臣弟不敢。英人不识教化,早有明证,若是和谈之事事有不谐,臣弟恐曾国藩所言,将会一一得其所证。届时……”

“你错了,奕,这一次合约之事,英人若是肯于卷甲而还也就罢了,若是真如同曾国藩所说的,英人敢于再度兴兵抠边,就正遂了朕愿”说着话,他高深莫测的一笑,改变了话题说,“上一次在天津的时候,朕让内阁拟明诏通告全国各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5

你可能喜欢的